四川大學喜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

2021-02-08 設計時報

四川大學喜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位於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包括博物館、研究中心及綜合樓三部分。目前已實施完成的博物館和研究中心,是四川大學專門研究南亞泛喜馬拉雅帶國家的文化及宗教,並對其藝術品進行展示的場所。

01. 解題

有趣的題材、特別的區位和不高的容積率為項目的設計發揮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挑戰。在設計之初,如何「契合校園環境、反映項目主題、營造豐富空間、統籌展遊觀感」這幾個問題就被提出,而通過前期的分析和多角度的比較論證,建築師找到了適宜的方法——以「院落」為要素對項目進行解讀。

02. 造院

設計將博物館和研究中心分別作為單獨體量進行組合,以兩個「L」形體量結合各自延伸出的圍牆,圍合出東西兩個核心庭院以及建築中段兩個側院共四個院落。各個庭院彼此獨立卻又相互串聯,與建築內部相互滲透,在具體設計上被賦予不同的空間特點和風景主題,意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

總平面圖

訪客經過建築與片牆圍合形成的東院進入博物館一層,其整體塑造更偏向於現代幾何的造園手法, 西院以自然的「柔」對比呼應了東院現代的「剛」. 兩個側院分別為貴賓接待書房和多功能報告廳。

03. 塑形

本項目建築整體造型採用四川地區傳統的坡屋頂符號,通過剪切、變形等手法對其進行現代詮釋,使得前後錯落、長短不一的坡屋面層層疊疊、高低起伏,形成富有張力的天際輪廓。在中式建築居多的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綿延起伏的坡屋頂既與周邊建築環境實現了風貌上的呼應,又以其獨特的抽象形態對四川民居傳統坡屋頂文化符號進行隱喻。

04. 取意

建築師在喜馬拉雅博物館與研究中心材料類型、色彩和質感的選擇上,延續了四川傳統民居用材質樸的特點,建築立面處理針對空間朝向的不同特性,被概括為兩種模式——博物館主體形態莊嚴穩重,立面設計更傾向於古城民居沿街立面虛實相生的構成手法;而面向景觀庭院、對各層採光通風有更高要求的研究中心,則借鑑了古城民居落地花格木牆的通透性手法。

05. 設展

建築與庭院穿插的空間為設置充滿趣味的觀展遊線創造了良機,遊園即為觀展亦是設計的主旨之一,整個遊線、展示設計均考慮與景觀充分結合。訪客經過建築與片牆圍合形成的水庭進入博物館一層,博物館首層的主體功能為臨時展區及多媒體展廳,二層及三層為不同主題的固定展廳,通高明亮的邊庭使其形成整體,亦串聯組織上下樓梯交通。

訪客參觀完首層臨時展區後通過西側「L」形樓梯上到二層固定展廳,並繼而通過東北角樓梯上到三層參觀。當訪客來到三層精品展區時,轉經筒展廊主導的公共空間氛圍驟變,之前參觀過程中伴隨的自然融入、輕鬆明快的感覺,瞬間被一種黑暗神秘的感官體驗所取代,這種氛圍上的反差營造出整個觀展序列的高潮。

訪客在博物館內遊覽結束回到首層門廳後,可經由室外遊園流線離開博物館。連接博物館與研究中心的天橋,不但實現了喜馬拉雅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與展廳之間的便捷聯繫,亦為人們提供了休閒及俯瞰整個庭院的場所。

項目圖紙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項目信息

建築師: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鄭勇工作室

地址:成都,四川,中國

建築面積:4100㎡

項目年份:2016

主創建築師:鄭勇

設計團隊:賈偉、肖迪佳、王立維、張慧東、侯餘波、侯劍、董彪、陳豔妍、張彥、劉運娜、劉贛英、楊珂、周渝、劉漢

攝影師:存在建築

相關焦點

  • 四川大學西部中國研究中心、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學校有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交流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學科交叉融合,與世界一流大學建立了深入廣泛的合作,與匹茲堡大學共建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與劍橋大學共建「四川大學-劍橋大學康河計劃及喜馬拉雅多媒體資料庫」,與牛津大學共建國際聯合創新中心。學校鼓勵文理工醫學科融合形成新的交叉點,產生新思想、新方向、新領域。
  • 武漢大學與尼泊爾加德滿都大學共建喜馬拉雅水電研究中心
    近日,武漢大學(中國)-加德滿都大學(尼泊爾)「喜馬拉雅水電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武漢大學舉行,儀式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武漢大學副校長李斐、水利水電學院院長熊立華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李斐致辭指出,武漢大學和加德滿都大學圍繞喜馬拉雅區域水能資源開發開展合作,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希望研究中心在今後的建設和運行中充分發揮兩所大學的學科優勢,研發水電開發中的核心技術,解決水能資源開發中的關鍵問題,將中心建設成雙方科研合作、人才培養以及實踐應用的開放式平臺,促進協同創新,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水電建設。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原始宗教可能最早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顓頊改革宗教後,隨人類遷徙傳播到世界各地。埃及金字塔建造可能受到青藏高原金字塔山形的啟示。《聖經》故事中的諾亞方舟可能就是喜馬拉雅或四川盆地。涼山冕寧的緯度低、海拔高、雲霧少、無汙染,空氣透明度高,成為太空飛行器最佳天然發射場。嫦娥奔月發生在冕寧縣,古有傳說遺蹟,今有發射中心。
  • 喜馬拉雅藝術展在北京隆福文化中心開幕
    近日,一場匯集古今繪畫和雕塑的喜馬拉雅藝術展在北京隆福文化中心開幕。該展覽通過展出14世紀到18世紀喜馬拉雅藝術精品與當代傑出藝術家藝術精品,展現古代與當代藝術家用作品進行一場「時空對話」。這次展覽的不少展品均是首次公開亮相的珍品,特別是其中部分唐卡在博物館也很難見到。
  • 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舉行宗教事務與宗教管理學術研討會
    「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辦的新年第一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如期舉行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8年1月12日,「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辦的新年第一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如期舉行會議主題為:「宗教事務與宗教管理」。會議由中心執行主任王頌教授主持,國家宗教局、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十餘位專家學者與會。王頌教授首先介紹了與會學者和嘉賓,以及舉辦本次研討會的背景。北京大學在宗教研究領域具有學科齊全、學者眾多的綜合優勢,本次與會的大部分學者已經組成了跨宗教傳統、跨學科的學術團隊,長期合作進行教學科研工作。
  • 張仕穎:耶魯大學宗教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在耶魯大學30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宗教學研究領域逐漸由單純的基督教研究轉向跨宗教文化和跨學科領域,一些專門的研究機構相繼成立。  成立於1822年的耶魯神學院與哈佛神學院、普林斯頓神學院齊名,是跨教派且無教派歸屬的神學研究機構,目前提供神學碩士、宗教藝術碩士和神聖神學碩士三種碩士學位教育。
  • 四川大學與哈佛大學合作共建研究中心(圖)
    揭牌儀式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3日訊(記者 陳淋)12月13日上午,四川大學西部中國研究中心、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據悉,兩校將通過研究中心協調雙方開展的合作研究項目和其它學術活動,促進四川大學與哈佛大學各機構的學者之間開展中國西部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以及學生的交流互動。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是享譽世界的東亞研究機構,由費正清教授(Prof.
  • 【院校推介】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人類文化遺產學專業
    ,樓哥讓我寫一篇介紹我們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人類文化遺產學專業的帖子,結果我又一次拖到了現在(捂臉)。治不好的拖延症,最近胖的很誠懇(我好像又暴露了什麼)……今天這篇帖子呢,主要是和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人類文化遺產學專業的基本情況。根據小夥伴們的關注和意向了解程度,如果有必要的話,我會再單獨寫一篇報考情況分析和經驗貼給大家。
  • 喜馬拉雅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舉行開館儀式
    近日,喜馬拉雅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開館儀式暨「喜馬拉雅 本土·本色·本相」油畫作品收藏展在拉薩藏遊壇城舉行。  據介紹,位於藏遊壇城的「喜馬拉雅 本土·本色·本相」油畫作品收藏展是喜馬拉雅文化交流中心的藝術首展,由西藏藏遊文體傳播有限公司、藏遊壇城喜馬拉雅文化交流中心、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收藏委員會主辦,畫展以本土、本色、本相三個章節展現了神山聖湖的潔淨神聖、藏族人民的仁善安詳以及犛牛的奔放威猛,通過藝術家之手領略西藏的獨特魅力。
  • 易學盛會|中國宗教學會易道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首屆易學文化高峰論壇圓滿成功!
    一、出席本次大會和論壇的專家與學者(按姓氏拼音排序)白文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辦公室主任陳  峴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陳進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陳  明: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儒教研究中心主任陳粟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
  • 首屆華人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華僑大學召開
    作者:鍾大榮(華僑大學海外華人宗教與閩臺宗教研究中心)                     2016年10月29-11月1日,首屆華人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大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召開,主辦單位為華僑大學海外華人宗教與閩臺宗教研究中心,泰國法政大學東亞研究所、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為協辦單位。
  • 「淨域虔心 時空對話——喜馬拉雅藝術展」在北京隆福文化中心舉辦
    「淨域虔心 時空對話——喜馬拉雅藝術展」的文化沙龍現場守望傳統、反思當下。9月27日,由北京市原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古天一國際藝術中心承辦、北京隆福文化中心支持的「淨域虔心 時空對話——喜馬拉雅藝術展」,在北京隆福文化中心開幕。
  • 四川大學召開統計學研究中心成立暨學術研討會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馬志明院士,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耿直教授,中國概率統計學會理事長、首都師範大學何書元教授,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四川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主任劉應明院士,四川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海外主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潘建新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四川大學數學學院李安民院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航天飛行動力學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歌實研究員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全國
  • 中國社會科學報 | 整合宗教學智庫力量
    四川大學副校長姚樂野表示,宗教學作為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勢必要順應數字人文和新文科的發展,進行跨學科整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宗教學研究機構的智庫功能。建設符合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特點的實驗平臺,對宗教學智庫具有重大意義。  會議發起「數字宗教學與智庫發展聯盟倡議」。
  • 四川大學副教授因論文抄襲被開除公職留用察看
    李小光的行為是一起嚴重違反四川大學學術道德規範的抄襲行為。  昨日,四川大學官方網站首頁掛出了該校對「李小光抄襲事件」的處分決定。決定稱,經過認真調查核實和專家鑑定,四川大學認定該校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小光副研究員學術抄襲屬實,決定解除對李小光的副研究員聘用,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給予開除公職留用察看(察看期一年)的行政處分等。
  • 美喬治亞州立大學孔院辦「宗教與中國文化」講座
    美喬治亞州立大學孔院辦「宗教與中國文化」講座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北京語言大學張華教授日前應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孔子學院邀請,為喬治亞州立大學師生做了一場題為「再論中國儒學」的專題講座。
  • 「中國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視野」工作坊在復旦大學舉辦
    在此學科建設的內在要求之下,如何做到既能用整體的眼光看待包括儒、道、佛以及民間信仰在內的中國宗教傳統,又找到適合各自研究對象的具體方法,並且能認真地回答社會各界提出的信仰和宗教問題,是擺在中國宗教學者面前的重大問題。為此,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聯合發起系列研討,共同反思和推進中國宗教研究的方法論。
  • 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世界宗教研究》主編卓新平,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山領軍學者、墨爾本大學亞洲學者講座教授、清華大學翻譯與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羅選民,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楊連瑞出席會議並致辭。
  • 喜馬拉雅上線《施展李筠力薦:人文通識100講》,7大學科100個關鍵詞...
    近日,《施展李筠力薦:人文通識100講》上線喜馬拉雅。該專輯由外交學院教授施展、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筠攜7位跨學科學者,從100個關鍵詞和生活場景出發,讓聽者精確汲取人文學科的思想精華,快速建立起跨學科的底層視野。
  • 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博士漫談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
    李建欣博士於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間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進行學術訪問,這次訪學他所關注的即是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在報告中,李建欣博士首先強調指出中國宗教研究早已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研究領域,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沙畹、伯希和為代表的法國漢學已經把中國宗教作為其研究的重要領域並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