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還給老師,管教有理懲戒有度

2020-08-28 糖豆教育

在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教師懲戒學生就如同父母教訓不聽話的兒子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隨著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的引入以及國人權利意識的增強,人們才開始對教育懲戒產生疑問。

不少人反對教育懲戒,跟他們把教育懲戒等同於懲罰,甚至等同於體罰有密切的關係。

確實,教育懲戒與懲罰有著密切的聯繫。教育懲戒是教師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一種教育方式。

教育懲戒是手段與目的的結合,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懲罰方式才是教育懲戒。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反教育的懲罰方式不是教育懲戒。以體罰為例,體罰是懲罰方式的一種,它是指通過對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的行為。體罰有損人格尊嚴,會給學生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且體罰宣揚暴力,不利於教育目的的實現,是反教育的。

因此,我們要反對體罰,反對不符合教育目的的懲罰,但不能連符合教育目的的教育懲戒也一起反對。

2018年12月3日,一則「辛集市鹿城學校教師體罰學生」的視頻在網上傳播。視頻中顯示,一堂在操場上進行的體育課上,老師多次掌摑一名學生。河北省辛集市教育局立即進行調查,並於當天通報了調查結果。

通報稱,經調查,2018年11月25日下午,鹿城學校四年級體育老師賈某在上課期間發現學生周某某不遵守上課紀律,對該同學進行了體罰。經辛集市教育局局長辦公會研究,責成鹿城學校辭退賈某並解除聘任合同。

雖然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等老話,但我國法律明令禁止體罰。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學校、幼兒園、託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義務教育法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正常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一些教師仍會對違紀學生採取罰站、打掃衛生等懲罰。不過,這對於教師來說依然存在「風險」。

敢用—教師應有的態度懲戒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教育。」以往不少教師放棄教育懲罰權是對自己一部分教師職責和教育權的放棄,敢用教育懲戒權是教師應有的職業態度。

首先,教育懲戒權是法律賦予教師的一種職業權力。教師對學生具有教育的職責,為了履行這一職責,就必須同時賦予教師強制性管理學生的權力。因此,我國相關的一些政策法規,如教育法、教師法等就賦予了教師一定的管理學生的權力。《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也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採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當教師面對行為失範的學生不行使教育懲戒,其實是一種不作為,就是失職。

其次,教育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學生,而是為了促使學生改變不良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學生最終都要走上社會,教育要為學生的社會生活做準備。而社會生活充滿著各種規則和懲戒,如果否定教育懲戒,學生就無法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能力,無法具備承擔責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質,最終會遭受到社會的「懲罰」。

最後,教育懲戒也是為了保障教師和學生的權利。教師有權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上課,學生有權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學習。當教師的教育權和學生的學習權受到個別學生的幹擾時,對其實施懲戒,如「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或「暫扣學生用以違反紀律、擾亂秩序或違規攜帶的物品」,目的是抑制學生失範行為的發生,保障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權利不受侵害。

會用 —教師應有的懲戒能力


當教師被賦予教育懲戒權後,其實也給教師增加了責任和壓力。當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學生是否接受?家長是否認同?學校是否支持?教師自身有否濫用?這些都是對教師職業能力的一種考驗。因此,學會運用教育懲戒權,提升實施教育懲戒的技能是中小學教師的當務之急。只有教師具備相應的教育懲戒能力,才會在懲戒學生的失範行為時,儘可能尋求方式方法的合理性。

首先,教師要全面系統了解教育懲戒的相關內容。知者行之始,教師實施教育懲戒不能「無知者無畏」,要理解教育懲戒的內涵和目的。同時要懂得相應的職責要求、實施原則、懲戒形式和方法等。

其次,教師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懲戒程序。在對學生作出懲戒決定之前,要事先通知學生本人及其監護人,並告知其懲戒理由和證據,給予學生表達意見、提供證據和提出申辯的機會;在實施教育懲戒的過程中,應對懲戒的實施時間、地點、對象、方式、結果以及學生的反饋等進行詳細記錄;對學生實施懲戒之後,要根據學生的反應,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和幫助。

最後,教師要提高職業素養,避免產生懲戒依賴。教師要轉變教育管理觀念,明確教育管理的目標:教育懲戒是一種教育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教師要提升情緒管理能力,實施教育懲戒不能「意氣用事」。教師要提高師德修養,從情感上尊重學生。此外,教師在實施懲戒時要以法為據,不能觸犯道德與法律底線,不能沒有原則。


巧用 —教師應有的懲戒藝術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懲戒也是一門藝術。在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時,巧用懲戒手段,運用恰當的懲戒藝術,會讓學生和家長心悅誠服,發自內心接受「懲戒確實是為了孩子好」,就不容易產生師生矛盾、家校矛盾,從而讓教育懲戒真正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要有理有據。當學生行為失範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分析、反思自己的失範行為,要給學生擺事實、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學生實施懲戒之前,要使學生明白受懲戒的原因、懲戒實施手段的依據等。同時,教師實施懲戒要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切忌舊帳、新帳一起算,更不能藉機報復。

其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要恩威並施。教育學生的方式和手段很多,教育懲戒不應成為最常用的教育手段。教育懲戒和賞識教育皆為教育手段,將懲戒與獎勵相結合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懲戒實施後,一旦懲戒的目的達到,學生能夠誠懇認錯、積極改正的,可以提前解除懲戒措施,恢復其獲得表彰、獎勵的權益。

最後,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要有情有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懲戒不要讓學生感到只是冷冰冰的制度而難以接受。教師教育懲戒的態度和方式都要有教育的溫度,在懲戒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教師的良苦用心,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發自內心的真誠和關愛;懲戒實施之後,要及時關注學生,提供必要的關心和幫助。

相關焦點

  • 戒尺該不該還給老師?「懲戒」和「變相體罰」界限在哪?
    三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先生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這是魯迅的童年記憶。  在傳統印象中,教師的形象從來和戒尺密不可分。然而,當有媒體鼓勵「將戒尺還給老師」,呼籲教師的管教權時,老師們卻紛紛表示:你敢給,我可不敢接!
  • 教育的悲:你把戒尺還給老師,老師就敢懲戒學生了嗎?
    9月10日就要出臺的教育懲戒似乎也沒有引起多大影響,很多老師聽了覺得也就那樣吧。教育懲戒權一直是老師和領導想要的權利,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老師一直只有教育的責任,而沒有懲戒的權利,那麼教育永遠就是有一個沒有規矩的地方。為何老師對新出臺的教育懲戒如此的沒有信心呢?
  • 「把戒尺還給老師」!常州一小學要給予老師懲戒權治"熊孩子」,校長回應
    11月22日,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召開了一場關於懲戒制度的聽證會,引起熱議。校方:把「戒尺」還給老師!局前街小學的歷史已逾百年,「那個年代的老師,手裡是有戒尺的。」校長李偉平表示,這次學校醞釀推出懲戒制度,是為了把對學生的懲戒權還給老師,同時也規範老師對學生的懲戒行為。副校長許嫣娜表示,一些熊孩子的行為已經不能用「不小心」、「還不懂事」解釋,不能用「鬧著玩」、「小惡作劇」開脫。「如果一個孩子在課堂上故意大喊大叫,目的就是單純的擾亂課堂秩序,這個時候難道要去對他創出的搗亂方法進行賞識教育嗎?」
  • 把「戒尺」還給老師!
    有「法」可依教育懲戒新規3月1日起實施●《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規則》所稱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規則》將教育懲戒的實施範圍限定在普通中小學校
  • 解決校園暴力,請先把戒尺還給老師!
    又是一起校園暴力事件,深圳一所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家長聯名請求將班內的一名學生勸退,原因很簡單,全班47人,有45人被這個孩子欺負過。欺負的方式多種多樣:無緣故的吐口水,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出手打人,用原子筆戳破了其他同學的面頰.......
  • 戒尺還老師,更需一份 「使用說明書」
    作者:朱永華  近期,有媒體鼓勵「將戒尺還給老師」,呼籲教師的管教權時,老師們卻紛紛表示:你敢給,我可不敢接!記者採訪多位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家長,諸多教師和家長認為,應該「將戒尺還給老師」,但必須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並且細化相關規定,明確管教權的邊界和限度。
  • 請把戒尺還給老師
    請把戒尺還給老師 2019年4月29日下午,五蓮縣第二中學學生李某某、王某某逃課到操場玩耍,班主任楊老師把兩個逃課學生叫回後用課本抽打了他們。5月5日,五蓮二中對當事教師做出停職、賠禮道歉、取消評優樹先資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
  • 請把戒尺還給老師,9月10日起這些校園懲戒將成合法
    距離咱們最近的大家所熟知的名人,例如:魯迅、郭沫若等,都有少年時被戒尺懲戒的經歷而「戒尺」這一令學生望而生畏的書堂「刑具」也是有著很源遠的歷史依據。戒尺,又叫戒方,古代老師用戒尺懲罰學生叫「扑撻」,也就是現在說的「打板子」。
  • 孩子,老師不會拿戒尺懲戒你,但你今後的人生會……
    四川一所小學啟動了「戒尺進入課堂」活動,每個班都配備了一把戒尺。如果學生的行為和表現違反了校紀班規或老師所作的其他規定,老師就可以動用戒尺對學生實施輕微懲戒,以達到讓學生認識錯誤、改良習慣、心存敬畏、勤學上進的目的。
  • 老師該如何使用"戒尺?
    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明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社會各界圍繞懲戒的範圍與邊界展開了熱烈討論。 把&34;戒尺″還給老師,許多老師顧慮重重:有的孩子被家長教育時還頂嘴呢,更何況老師進行懲戒了。
  • 邯鄲市這個縣大膽嘗試,把戒尺還給老師,是進步還是倒退?
    日前,邯鄲市曲周縣發布《關於在全縣中小學校設立「戒尺試點班」的實施方案》,正式把戒尺還給老師。此消息一出臺,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贊同者認為這一做法可以改變老師對於違紀學生不敢管的現狀,可以讓老師更好地教育學生。
  • 蒙陰縣桃墟鎮中心小學隆重舉行「戒尺教育」啟動儀式
    為教育和警示學生「崇尚師道尊嚴,敬畏校紀班規」,引導廣大教師樹立管理教育學生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讓廣大家長正確認識教師管教、懲戒學生的必要性,形成家校合力共育共管。9月7日上午,蒙陰縣桃墟鎮中心小學隆重舉行了「戒尺教育」啟動儀式,全校1600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中,首先舉行了升旗儀式,全體師生齊誦感恩詞。然後全體學生拜師,行三鞠躬禮,感恩老師嘔心瀝血、傳知授道、無私關愛、親情呵護。接著小學校區負責人李孝強發表了講話,不僅對「戒尺教育」實施的必要性進行了詳細闡釋,還對新學期全體教師和同學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 懲戒有度,成長有路
    確實如此,如今,老師和學生的地位仿佛進行了互換,以前是學生怕老師,因為老師很嚴厲,動不動就是戒尺教鞭,於是有了尊師重教;但如今,卻成了老師怕學生,迫於家長愛子心切的壓力,越來越多的老師對學生是不敢管、不能管,也不想管了。就是這一懲戒權的丟失,讓師生關係錯了位,也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教學和育人兩張皮,校園欺凌得不到有效制止,學生打老師現象時有發生……如此來看,懲戒權的丟失怕傷害的不僅僅是老師。
  • 戒尺進課堂,管教還是虐待?
    莊重班主任老師雙手捧著一把戒尺,緩緩走進教室,全班學生見到戒尺後集體起立,自覺向這把戒尺行拱手禮。緊接著,戒尺'入座'講臺,班主任也向這把戒尺鞠躬行禮」,這是發生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五年級一個班級的一幕。
  • 老師的「戒尺」去哪兒了?原來都被某寶賣給家長了! | 特別關注
    那麼,家長到底該不該拿起戒尺教育孩子呢?對於老師失去的「戒尺」,也就是所謂懲戒、管教學生的權利,您又是怎麼看的呢?在此種情況下,教師認為「必要而且恰當的懲戒」,很可能就會被家長和學生視為「體罰」,從而導致師生矛盾甚至家校矛盾的產生。 儘管2009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專設條款,賦予班主任「有採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但何謂「適當方式」,何謂「批評教育」,該規定並未講明,很多老師在管教學生時,依然非常謹慎。
  • 這個學校戒尺進了課堂,老師,你怎麼看?
    「戒尺」作為教具,似乎只存在影視劇當中,在現實課堂上,是極少看到戒尺。很多時候,戒尺的存在是教師「懲戒權」的一個物質載體。這一次,在達州大竹縣第二小學,戒尺走進了課堂,再次引發了老師、家長以及廣大網友關於教師懲戒權的討論。
  • 關於「戒尺」話題,爭論不休!你認為該不該把戒尺交還給老師?
    「教師懲戒學生受處分、妻子伸冤受處罰」近日,一則兩年前有關於「戒尺」話題重現眼前!不禁讓一名教育工作者痛定思痛,嚴肅地去思考面對這個問題!2017年10月19日下午兩點多鐘,在貴州某初中學校發生了一起「教師訓戒學生」的事情,這也應該是學校的日常情況。
  • 戒尺再進課堂?江蘇省這一小學就此召開聽證會,看看他們怎麼說
    今日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了這樣一場聽證會,聽證會的主題是「戒尺還給老師」懲戒制度能否實施。就此聽證會請來了心理諮詢師、家長代表、學生代表、法律專家和教育局的領導前來聽證。藉此還討論了能否把管教的全力交還給老師。
  • 你說話吧丨如何用好教育懲戒權的「戒尺」?
    而且在社會上,有的家長太護崽,老師稍加管教就會被投訴。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爆發了諸如「一男子20年後攔路掌摑老師」「一小學生因畏懼罰站蹲馬步跳樓自殘」等極端案例。由此,迫切需要把教育懲戒權亮出來,這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老師的保護。
  • 何謂老師的「懲戒權」?「戒尺」緣何復古進課堂!
    近日在網絡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小學「戒尺進校」一年多 校方:學風改進較大》。文意梗概是四川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在2018年3月公開啟動「戒尺進課堂」儀式,並實行戒尺打手掌懲戒學生,更有結論是「校風改進較大」、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