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老師的「懲戒權」?「戒尺」緣何復古進課堂!

2020-12-27 壹通百通

近日在網絡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小學「戒尺進校」一年多 校方:學風改進較大》。文意梗概是四川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在2018年3月公開啟動「戒尺進課堂」儀式,並實行戒尺打手掌懲戒學生,更有結論是「校風改進較大」、效果良好。

場面比拜聖人差不了多少吧

筆者讀罷文章,沉思良久。。。

世人皆知,戒尺是中國古代乃至近代教育中體罰學生的重要工具。一把小小的戒尺,讓多少虎頭虎腦的學生望而生畏、聞之膽顫。儒家思想和古代的師道統治國人2500餘年,這些已經成為了今天的歷史,我們姑且不去討論它的對錯,畢竟是那樣一個歷史階段。

隨著中國教育不斷地改革和科學地發展,體罰學生已經被國家和教育部門明令禁止。《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都對體罰學生做出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國務院、教育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大中小幼學校,都對嚴禁體罰學生出臺了詳細的細則、通知、規定等各種文件,並要求「嚴格執行」。

在教育改革日益科學完善、教育改革成果豐碩累累、教育體制天天進步、教育出來的人才已經在國際領先的今天,我不知道這個大竹縣第二小學緣何不用「戒尺」懲罰學生就無法教育學生了?你要「懲戒權」,難道老師們沒讀過《學生守則》和《義務教育法》嗎?難道你的「懲戒權」沒給你寫的清清楚楚嗎?法律明明白白授予你的「懲戒權」你不用,非要「冒險」請回一把戒尺標新立異!我可以說你是沽名釣譽嗎?

你是否想到了開封府大堂內那。。。

前些年,教育改革尚待完善,許多方面的確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社會中出現的一些家校矛盾、師生矛盾的確也困擾著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隨著教育事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諸多問題已經找到了解決的有效辦法,或者得到了緩解。改革無法一蹴而就,在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矛盾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社會本身就是在矛盾中發展的。縱然如此,國家和教育部門也從來沒有允許體罰學生啊?

學校是教育機構,主要從事教育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堅決不是執法機關;老師是德才兼備的師範,主要是培養學生德行、傳播文化知識、教書育人的,老師自然也不是執法者。而學生,只是受教育者,是到學校向老師求教學習的。即便學生反了嚴重的錯誤、或者違法了,也應該按照《學生守則》和《義務教育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由學校和執法機關懲處啊。

筆者年幼的時候就經常聽大人們說一句口頭禪——不準打人、不準搜腰包。也就是說,從新中國成立那天開始,打人和搜腰包就已經被法律禁止了,任何情況下打人都是不對的、都是違法的!即便是父母打孩子,不管輕重,也依然是違法的。我不信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的領導會不懂這些老百姓都熟知的法律嗎?我也不信,那些經過國家培養十幾年、幾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會不懂這些法嗎?你們若是不懂法,又何以為師去教育這些學生呢?你們若是懂法,又豈不涉嫌知法犯法呢?!本身就是違法的行為,又何來「學風改進較大」呢?難道這個改進較大的「學風」指的是違法之風嗎?!

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年齡小、身體薄弱、力量小、心智不全、膽小畏懼,面對這些成年健壯的老師,他們顯得是多麼的藐小。你們手持「戒尺」、以師之尊、高高在上,以絕對的優勢去懲罰一個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你們怎麼會不「改進較大」?其實,你們即便不用戒尺,也一樣絕對會完全勝利的,而且只能是「正確」的。錯的永遠都是無奈的家長和懵懂的孩子!

也許有的學生的一些錯誤會讓一些老師很生氣,這就需要老師們用你們的拳拳之心去澆灌這些花朵了。而不是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壓制、懲罰學生。如果你說你做不到,那你真的不適合當老師了(我差點就說你不配了),因為耐心、細心、用心教育和愛護學生,是每位老師最基本的責任,這也是老師之所以被尊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原因。對於必需要懲戒的學生,完全可以按照《學生守則》和《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去做,不僅不違法,而且是正直施教、遵紀守法。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戒尺不僅不宜進課堂,更應永遠擯棄之,更不應該大張旗鼓宣傳效仿之!中華5000年文明進步到今天,連公檢法機關都不允許體罰、打罵違法者和犯人了,作為德高為師、學高為範的老師們,還有什麼理由需要把戒尺穿越到古代請回到現代的課堂去「敲書戒人」?

相關焦點

  • 這個學校戒尺進了課堂,老師,你怎麼看?
    我們在現實課堂中已經很難看到戒尺,很多時候,戒尺的存在只是教師「懲戒權」的一個物質載體。這一次達州大竹縣第二小學的「戒尺進入課堂」活動,引發了老師、家長以及廣大網友關於教師懲戒權的討論。「班主任老師雙手捧著一把戒尺,緩緩走進教室,全班學生見到戒尺後集體起立,自覺向這把戒尺行拱手禮。
  • 這個學校戒尺進了課堂,老師,你怎麼看?| 特別關注
    緊接著,戒尺'入座'講臺,班主任也向這把戒尺鞠躬行禮」,這是發生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五年級一個班級的一幕。 3月13日,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啟動了「戒尺進入課堂」活動,全校36個班級每個班都配備了一把「戒尺」。「戒尺」作為教具,似乎只存在影視劇當中,在現實課堂上,是極少看到戒尺。很多時候,戒尺的存在是教師「懲戒權」的一個物質載體。
  • 高考作文備考素材: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作文素材(根據不同作文題,不同角度靈活使用)教育懲戒權,須給好和用好好老師手握戒尺,眼中有光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教育懲戒權,看上去很美!懲戒權,不可或缺如何讓教育懲戒權「落地開花」莫讓教育懲戒權成「燙手山芋」莫讓手握戒尺的老師寒了心教育懲戒權:左手是戒尺,右手是愛教育懲戒權不能變味
  • 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教師懲戒權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關要求,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這意味著,教師的懲戒權已不只是於理論理念上的探討,而要步入具體規則的制定,從而在法律法規層面為教師用好懲戒權鋪平道路。
  • 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
    公眾關注平臺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對教育懲戒權話題熱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近幾年,涉教師群體的家校糾紛不時見諸網端:學生由於課堂違紀被罰站,老師被家長投訴到了教育局;老師言語批評學生,被家長找上門大罵;學生犯錯被叫家長,家長帶著錄音筆到學校對峙……北京師範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副校長王學軍表示:「社會文化氛圍發生變化,對教師懲戒的認可度也與從前不同。」
  • 半月談|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
    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半月談記者 鄭天虹 楊淑馨不久前,廣州一家長在微博上用「血衣」炒作班主任體罰孩子,隨後事件反轉證明為造謠,但相關教師已遭受嚴重網絡暴力。公眾關注平臺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對教育懲戒權話題熱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 半月談丨懲戒權界限不明,手握戒尺哪敢用
    公眾關注平臺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對教育懲戒權話題熱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近幾年,涉教師群體的家校糾紛不時見諸網端:學生由於課堂違紀被罰站,老師被家長投訴到了教育局;老師言語批評學生,被家長找上門大罵;學生犯錯被叫家長,家長帶著錄音筆到學校對峙……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副校長王學軍表示:「社會文化氛圍發生變化,對教師懲戒的認可度也與從前不同。」
  • 「把戒尺還給老師」!常州一小學要給予老師懲戒權治"熊孩子」,校長回應
    11月22日,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召開了一場關於懲戒制度的聽證會,引起熱議。校方:把「戒尺」還給老師!局前街小學的歷史已逾百年,「那個年代的老師,手裡是有戒尺的。」校長李偉平表示,這次學校醞釀推出懲戒制度,是為了把對學生的懲戒權還給老師,同時也規範老師對學生的懲戒行為。副校長許嫣娜表示,一些熊孩子的行為已經不能用「不小心」、「還不懂事」解釋,不能用「鬧著玩」、「小惡作劇」開脫。「如果一個孩子在課堂上故意大喊大叫,目的就是單純的擾亂課堂秩序,這個時候難道要去對他創出的搗亂方法進行賞識教育嗎?」
  • 戒尺該不該還給老師?「懲戒」和「變相體罰」界限在哪?
    三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先生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這是魯迅的童年記憶。  在傳統印象中,教師的形象從來和戒尺密不可分。然而,當有媒體鼓勵「將戒尺還給老師」,呼籲教師的管教權時,老師們卻紛紛表示:你敢給,我可不敢接!
  • 你說話吧丨如何用好教育懲戒權的「戒尺」?
    初中時,老師無教鞭,扔粉筆頭煞住課堂吵鬧者。袁上(省作協會員):我接觸過兩個截然不同的案例。同樣是罰站懲戒,有的學生認為是對他好,畢業了還特意感謝老師嚴加管教;有的學生則隔了幾十年還怨恨老師,認為對他懲戒是因為他家境不好。還有的家長被老師叫到辦公室,二話不說先給自己女兒一頓數落,其實老師已經很顧及學生的自尊,並沒有進行公開批評。
  • 小學讓「戒尺」進課堂:讓學生懂規矩 知敬畏
    班主任老師雙手捧著一把戒尺,緩緩走進教室,全班學生見到戒尺後集體起立,自覺向這把戒尺行拱手禮。緊接著,戒尺「入座」講臺,班主任也向這把戒尺鞠躬行禮。這是4月2日上午,發生在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五年級一個班級的一幕。
  • 戒尺進課堂,管教還是虐待?
    莊重班主任老師雙手捧著一把戒尺,緩緩走進教室,全班學生見到戒尺後集體起立,自覺向這把戒尺行拱手禮。緊接著,戒尺'入座'講臺,班主任也向這把戒尺鞠躬行禮」,這是發生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五年級一個班級的一幕。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官方媒體提出教師心聲:手握戒尺哪敢用?
    去年(2019年),國務院就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這份《意見》中就提出要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同年11月22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可以看到,賦予教師的懲戒權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是要實施。 教師懲戒權是有了,但手握戒尺的老師們敢不敢用?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這次是真的來了
    同年11月22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可以看到,賦予教師的懲戒權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是要實施。教師懲戒權是有了,但手握戒尺的老師們敢不敢用?去年11月,教育部公開徵求教育懲戒規則的意見時,就有很多的老師表示懲戒這個度如果把握不好,家長就要校鬧,最後教師依然是背鍋者。
  • 回歸的「戒尺」 怎麼「打」?
    古代老師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頑劣的學生會受到嚴厲懲戒,先生會用戒尺打手心。日前,《河北省學校安全條例》出臺,明確規定學校對不遵守校規校紀、有欺凌和暴力等不良行為的學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必要的懲戒措施。為此,曲周縣積極探索,大膽試水,於近日在全縣中小學設立128個「戒尺試點班」,把懲戒權收歸學校,讓教師有理有據實施懲戒權。那麼針對戒尺回歸,老師、學生、家長是怎樣的一種態度呢?
  • 中國老師「害怕」懲戒學生了……
    教師緣何不再舉"戒尺"教育領域發生一些事件很容易成為輿論關注焦點。然而,人們往往關注教育界「發生了什麼」,卻甚少去注意教育界「沒有發生什麼」。許多教師和有識之士卻心知肚明:近年來,面對學生的違規行為,教師敢於嚴厲批評、適度懲戒的越來越少了。
  • 中國老師「害怕」懲戒學生了.....
    究其根本,仍為教師懲戒行為缺乏法律參考之故。無論是從過往經驗還是現有背景來看,賞識教育與正面激勵都無法適用不同的行為性質和不同的學生性格,良好的教育效果確需合理懲戒的配合。但此類懲戒既不是教師無休止的情緒發洩,也不能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近來多起因懲戒而起的師生衝突已經敲響警鐘,明確懲戒範圍與懲戒形式,包括建立匹配的監督制度勢在必行。教師戒尺幾度長,亟待法律制定相關規範。
  • 教育懲戒權,老師敢用否
    閱盡《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9月1日生效,這意味著在全國率先入法的教育懲戒權將正式實施。懲戒權,立法時即飽受爭議的「新生兒」,它的第一聲啼哭會怎樣?手握懲戒權的老師們是否敢放手使用,又如何用、會不會用?同樣引人關注。懲戒權的法理回歸可謂破禁忌之舉。傳統上,老師的懲戒權毋庸置疑,典型的道具便是戒尺,這在史料或文學作品中多有反映。
  • 戒尺再進課堂?江蘇省這一小學就此召開聽證會,看看他們怎麼說
    今日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了這樣一場聽證會,聽證會的主題是「戒尺還給老師」懲戒制度能否實施。就此聽證會請來了心理諮詢師、家長代表、學生代表、法律專家和教育局的領導前來聽證。藉此還討論了能否把管教的全力交還給老師。
  • 教育部頒布《教育懲戒規則》!還教師以戒尺,還教師以尊嚴……
    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是向規則低頭,要向真正良好的、有價值觀的素質去低頭。」所言極是!「戒尺」是成就一位好老師的必然條件,甚至可以說,「戒尺」從來都是好老師的標配。在擔任高中班主任的那幾年,正是憑藉著有針對性、有成效的懲戒,才將班中45位學生全部送入了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