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官方媒體提出教師心聲:手握戒尺哪敢用?

2021-01-11 騰訊網

9月1日,是各地學校正式開學的時間,「神獸」們終於回歸校園了,家長們可以鬆一口氣了。9月1日,也是《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正式實施的時間。該條例的實施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因為這是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方式,賦予了教師必要的懲戒權。

該《條例》對教師行使懲戒權作出了一些規定,要求教師應遵守「先制止和批評、後懲戒」的程序。也就是說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條件必須是學生做出了違反學校安全規定的行為,教師應先制止和批評,如果上述措施沒有效果,可以實施懲戒的程序,但懲戒的措施要與學生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

《條例》規定,中小學校學生在校園內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的,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和批評,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懲戒措施。

對於家長們擔心的老師會不會因有了懲戒權而對學生進行體罰或打罵,該條例也作了說明了:教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措施時,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打罵、辱罵以及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對於教師們擔心的部分有嚴重不良行為甚至違法的學生怎樣處理?該《條例》也作了說明:對有不良行為未成年學生的教育糾正,明確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應當為具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適齡少年設置專門的學校實施義務教育。同時,未成年學生有不良行為的,由其監護人陪同在學校進行專門法治教育

實際上該《條例》主要是維護學校安全方面的,對教師的懲戒權規定得還不夠具體,只是涉及到學生違反安全管理方面的違規,在教學或其它方面的違規,教師的懲戒權該怎樣正確行使該條例沒有明確。但不管怎樣,該條例還是賦予了教師的懲戒權。

去年(2019年),國務院就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這份《意見》中就提出要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同年11月22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可以看到,賦予教師的懲戒權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是要實施。

教師懲戒權是有了,但手握戒尺的老師們敢不敢用?去年11月,教育部公開徵求教育懲戒規則的意見時,就有很多的老師表示懲戒這個度如果把握不好,家長就要笑鬧,最後教師依然是背鍋者。對於教師們的擔心,著名的官方媒體《半月談》在今年8月份就發文《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該文從當時正在熱議的「家長在微博上用『血衣』炒作班主任體罰孩子,隨後事件反轉證明為造謠,但相關教師已遭受嚴重網絡暴力」事件對教師懲戒權指出問題:懲戒權的界限如果不明確,教師們使用時不好把握就不敢用。

該文中引用了部分老師的看法:「現在學生心理十分脆弱,只要事後抑鬱了自殘了自殺了,老師即使不背鍋也很難說清楚責任。在不少老師看來,懲戒權處處是雷,他們也不想摸著石頭過河。」一面是無法把握的度,一面是可能引發的糾紛,使得「戒尺」懸空,教師有權也不敢用。

該文最後也提到「懲戒」非「體罰」,要細化懲戒內容,明確懲戒行為針對的是學生特定違紀行為。「熊孩子」必須要管、學生的違規行為必須及時糾正,如不糾正,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因此建議,亟待多措並舉促使教育懲戒權更好落地。

實際上在傳統觀念中,教師懲戒學生就如同父母教訓不聽話的兒子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那個時候的家長還對老師說:孩子不聽話就打。而現在隨著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的引入以及人們權利意識的增強,大家才開始對教育懲戒產生疑問。有的家長由於自家的孩子在課堂上違紀被罰站,還將老師投訴到教育局;老師言語批評了學生,家長到學校大罵……。而上級教育部門為了息事寧人,往往讓老師又道歉又賠禮,老師的尊嚴丟了不說,學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來越多了,學生也越來越不好管了。老師教育學生的積極性被嚴重傷害了,以至於所謂的「佛系」老師越來越多了。

「佛系」老師的增多最終害了誰?不用說相信你也知道。從去年國務院明確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到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再到今年廣東省9月1日就開始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這說明教師的教育懲戒權真的要來了。

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如果真的來了,你敢使用嗎?

相關焦點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這次是真的來了
    9月1日,是各地學校正式開學的時間,「神獸」們終於回歸校園了,家長們可以鬆一口氣了。9月1日,也是《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正式實施的時間。該條例的實施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因為這是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方式,賦予了教師必要的懲戒權。
  • 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
    公眾關注平臺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對教育懲戒權話題熱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育懲戒權面臨著落實難的困境。「最明顯的困難是懲戒權怎麼把握度。」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先哲表示,「雖然教育部文件已經對可懲戒情況和如何懲戒的手段都進行了分類,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難度。尤其可能出現教師和家長教育理念不同,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
  • 半月談|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
    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半月談記者 鄭天虹 楊淑馨不久前,廣州一家長在微博上用「血衣」炒作班主任體罰孩子,隨後事件反轉證明為造謠,但相關教師已遭受嚴重網絡暴力。公眾關注平臺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對教育懲戒權話題熱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 半月談丨懲戒權界限不明,手握戒尺哪敢用
    來源:半月談圖集 不久前,廣州一家長在微博上用「血衣」炒作班主任體罰孩子,隨後事件反轉證明為造謠,但相關教師已遭受嚴重網絡暴力。公眾關注平臺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對教育懲戒權話題熱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網絡炒作加劇教育懲戒權爭議最近上了微博熱搜,鬧得沸沸揚揚的「教師涉嫌體罰學生至其吐血」事件,因刺目的「血衣」迅速引爆全網,涉事老師照片被曝光,隨即遭到嚴重網暴。
  • 再過幾天,廣東教師就被賦予了懲戒權
    (8月26日 中國新聞網)說起該條例,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它賦予了教師懲戒權。據廣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偉忠介紹,為有效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廣東通過立法回應社會各界呼籲,賦予教師必要的教育懲戒權,強化對有不良行為未成年學生的教育糾正,加強對學生違法行為的處理。
  • 教育懲戒權,老師敢用否
    閱盡《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9月1日生效,這意味著在全國率先入法的教育懲戒權將正式實施。懲戒權,立法時即飽受爭議的「新生兒」,它的第一聲啼哭會怎樣?手握懲戒權的老師們是否敢放手使用,又如何用、會不會用?同樣引人關注。懲戒權的法理回歸可謂破禁忌之舉。傳統上,老師的懲戒權毋庸置疑,典型的道具便是戒尺,這在史料或文學作品中多有反映。
  • 高考作文備考素材: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作文素材(根據不同作文題,不同角度靈活使用)教育懲戒權,須給好和用好好老師手握戒尺,眼中有光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教育懲戒權,看上去很美!懲戒權,不可或缺如何讓教育懲戒權「落地開花」莫讓教育懲戒權成「燙手山芋」莫讓手握戒尺的老師寒了心教育懲戒權:左手是戒尺,右手是愛教育懲戒權不能變味
  • 戒尺該不該還給老師?「懲戒」和「變相體罰」界限在哪?
    三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先生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這是魯迅的童年記憶。  在傳統印象中,教師的形象從來和戒尺密不可分。然而,當有媒體鼓勵「將戒尺還給老師」,呼籲教師的管教權時,老師們卻紛紛表示:你敢給,我可不敢接!
  • 修改教師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
    「建議修改教師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明確其具體內容和適用邊界,明確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家長、教師各方的權責,有助於依法建立教育的保障機制和校園的安全聯動機制,最終起到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目的。」周洪宇說。
  • 廣東擬率先用立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 如何解讀?
    日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在官網發布《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修改稿徵求意見稿)》,將此前審議稿引發爭議的老師可對學生「罰站罰跑」的條款刪除,並將具體的懲戒規定下放給學校主管部門,在全國率先用立法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有專家建議,給予教師自主裁量權,讓學生參與規則制定。今年以來,教師懲戒權被廣泛討論。
  • 教育部頒布《教育懲戒規則》!還教師以戒尺,還教師以尊嚴……
    教師到底要不要、能不能管教、懲戒學生?教師懲戒學生,古往今來,天經地義。《學記》云:「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即古代用以懲戒學生的樹條,也即後來戒尺的「前身」。有幾個優秀的孩子不是在懲戒中成長的?然而,教師懲戒權的逐漸喪失,導致對學生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這既是教育的怪象,更是教育的悲哀。白巖松在《新聞周刊》中直言,「老師不敢懲戒,受害者最終是孩子!」。試想,有朝一日,這些不能自律、無視法紀的「熊孩子」長大成人、走上社會,這社會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局面?
  • 教育懲戒權界限不明 部分教師「不敢管」「不願管」
    不久前,廣州一家長在微博上用「血衣」炒作班主任體罰孩子,隨後事件反轉證明為造謠,但相關教師已遭受嚴重網絡暴力。公眾關注平臺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對教育懲戒權話題熱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 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教師懲戒權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關要求,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這意味著,教師的懲戒權已不只是於理論理念上的探討,而要步入具體規則的制定,從而在法律法規層面為教師用好懲戒權鋪平道路。
  • 教師有了合法懲戒權就可以打罵「熊孩子」嗎
    在中小學裡,一邊是教師對「熊孩子」不敢管、沒法管、怕惹事;另一邊則是教師體罰學生致死事件層出不窮,那麼,教師有了懲戒權就能打罵學生了嗎?2020年9月《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的實施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因為這是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方式,賦予了教師必要的懲戒權。
  • 教師實施懲戒權,如何拿捏尺度?
    其中,有關教師使用教育懲戒權的問題,教育部門特別強調教師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要說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我們不妨先簡單說說它的歷史。這說明,教師懲戒學生在古代是必需的,也是嚴教的應有之義。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對學校教育雖然沒有教育懲戒權的說法,但長期以來也一直強調嚴教、嚴管的理念和要求。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家長和學生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不少教師懲戒學生事件釀成輿論熱點,給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
  • 教師用尺擊打小學生手心,教育局通報:停課,致歉!教育懲戒權成了燙手山芋?
    1月12日,網上有視頻稱「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尺擊打學生手心」。對此,1月13日,湖北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官方微博@江漢教育 發布了《關於北湖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的情況通報》。這是教師使用「懲戒權」的依據,如何操作,如何懲戒學生,都需要依此執行,不能用「老辦法」,即體罰學生,也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為學生好」就可以為所欲為。教師懲戒中,體罰一直是紅線,明令禁止。誠然,有些情況下,批評教育對學生沒有震懾效果,因此不少教師呼籲戒尺歸位,但是,一旦有體罰,度如何把握?即使是打手心,多大力度、打幾下算合適?戒尺也不是撒手鐧。
  • 手握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去哪了?
    手握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去哪了?李老師:我用的是問句。姐姐反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疑問語氣問,你是不是全家死光了?李老師的回答亮了:「那你也問一遍,我們就算扯平。」李老師啊,下課吧。這幾個「毀人不倦」的老師啊,不僅違背了教師行業的道德倫理,還有可能涉嫌觸犯侮辱罪、尋釁滋事罪。 罪與非罪,讓法律去說吧!我想說的是,我從來不反對教師對「熊孩子」適度懲戒。如果,孩子們能遇到一位手握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是何等幸運!最近兩年,我曾寫過兩篇文章,呼籲把戒尺還給老師。俗話說:鞭子不響,學問不長。
  • 教師用戒尺擊打小學生手心,惹禍上身!教育局通報:停課,致歉!
    這是教師使用「懲戒權」的依據,如何操作,如何懲戒學生,都需要依此執行,不能用「老辦法」,即體罰學生,也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為學生好」就可以為所欲為。教師懲戒中,體罰一直是紅線,明令禁止。誠然,有些情況下,批評教育對學生沒有震懾效果,因此不少教師呼籲戒尺歸位,但是,一旦有體罰,度如何把握?即使是打手心,多大力度、打幾下算合適?戒尺也不是撒手鐧。
  • 開學季來了,教師們紛紛表示要放棄懲戒權,這是為哪般?
    作為教師,自古都是以嚴著稱的,所謂「嚴師出高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現在,嚴師不再,戒尺高懸,老師們大多把懲戒權束之高閣,成為一名「佛系」教師。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有的同學為所欲為:你敢繳他的手機,他就敢直接輟學,你還得再次請他回來;你敢批評他違紀,他就敢挑戰你權威,你還真得要大度;萬一哪一次你沒控制住情緒出手了,他絕對敢跟你還手,最後被處罰的肯定是老師。這樣的學生,你願管嗎,你敢管嗎?
  • 開學季,教師懲戒權再引熱議 家長、老師和律師怎麼看
    9月1日起實施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明確賦予了教師懲戒權。學生犯錯後,教師可不可以懲戒?如何懲戒?「教師懲戒權」這個討論已久的話題,再次引起大家熱議。【走訪】懲戒已存在,多為罰抄、罰站和全國各省市一樣,教師懲戒權在株洲家校圈中,一直是個熱議話題。城區多家學校校長在接受採訪中說,懲戒在校園裡確實存在,最常見的是罰抄、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