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專題練習——說明方法

2021-02-08 一夕雜談



說明文專題練習——說明方法

知識點1:掌握常見的說明方法

1、舉例子

n 舉出典型的事例來進行說明。就是列舉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變抽象為具體,變陌生為形象。

n 語言標誌有「如、比如、據說、譬如……」

2、列數字

    從數量上運用準確的數字來突出事物或事物的特徵的說明方法。

n 就是運用數字從數量方面來說明事物的特徵。

n 語言標誌有:數詞(大寫也是)確數、約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度數、倍數……(與年代區別)

3、作比較

n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較,藉以提示事物的異同、優劣、高下,幫助人們認識事物,區別事物,從而突出事物的特點。

n 語言標誌有「也、而、相對於、較……」

4、列圖表

n 通過表格、插圖、照片等方法來幫助人們認識事物。

 

知識點2:掌握常見的說明方法的作用

n 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的……特點,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n 列數字:準確具體地說明了……的……特點,使文章更具體、更科學。

n 作比較:突出強調地說明了……的……特點。(尋找比較點:地位、影響、成因、結構等)

n 列圖表:簡潔直觀地說明了……的……特點,便於比較和記憶、理解。


例題1:下面這些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       )

"在建築技術上,有好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      )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梁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杆大多漆廣漆。(       )

"因為這些勤於用腦的人,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腦神經細胞會得到很好的保養,從而使大腦更加發達,避免了大腦的早衰。相反,那些懶於用腦思考的人,由於大腦受到的信息刺激較少,甚至沒有,大腦很可能就會早衰。這跟一架機器一樣,擱在那裡不用就要生鏽,經常運轉就很潤滑。(       )

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作比較


例題2:

萬紫千紅的花(節選)

①我國有種櫻草,在普通溫度下花是紅色,在30℃的暗室裡就變成白色了。八仙花在有些土壤中開藍色的花,在另一些土壤中開粉紅色的花。還有一些花,受精以後也會變色。比如海洞花,起初是黃色,受精後就變成白色了;紅錦帶花受精後也會變成白色。有人統計了4197種花的顏色,做了如下的分類:

顏色

種數

1193

951

923

594

307

153

50

18

8

②從這個統計可以看出,白色、黃色和紅色的花最多。這三種顏色的花有個好處,配著綠葉非常鮮豔,容易惹昆蟲注意。

第①段中運用了列圖表的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簡潔觀地說明了各種顏色的花的種數。


例題3: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並說明其作用。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國由於不合理的過度開發西部處女地9000萬公頃,大片焚燒草原,盲目墾茺導致發生了1934年5月震驚世界的沙塵暴。這場沙塵暴從土地破壞嚴重的西部刮起來,很快就發展成一條長2400千米、寬1500千米、高3千米的一個巨大黃色塵土帶,連續3天,橫掃了美國三分之二土地。當時大氣含塵量每立方公裡高達40噸左右,3億多噸土壤被捲入大西洋。這一年美國毀掉耕地4500畝,16萬農民傾家蕩產,逃離了西部大平原。

1.舉例子:用美國1934年發生的沙塵暴具體地說明了沙塵暴的嚴重危害。

2.列數字:運用數字準確具體地說明美國1934年發生的沙塵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之大。

 

【練習】

你吃的食物裡有沒有激素

①在古代,人們把青的梨子採摘下來,放在屋子裡薰香,梨子就會很快變甜變熟;採了生的獼猴桃,老人們也會說,把它們跟蘋果放在一起,會軟得更快。幾千年前,古埃及人在無花果結果之後,會在樹上劃出一些口子,認為這樣可以讓果實更大、成熟更快。而在中國的農村,許多核桃樹上布滿了傷痕,都是人們故意砍的,人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②到了近代,科學家們發現,古人或許是「歪打正著」了。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種。

1.第①段畫線句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舉例子   以「古埃及人劃傷無花果樹」為例,說明砍傷果樹能促進結果,引出說明對象「植物激素」


棉 花

①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纖維。棉花在熱帶地區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2米。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棉鈴。錦鈴內有棉籽,棉鈴成熟時開裂,會露出棉籽上毛茸茸的白色棉纖維。棉纖維長約2~4釐米,含纖維素約87~90%,水5~8%,其他物質4~6%。

②棉花原產印度,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宋末元初,棉花大量傳入內地。至於全國棉花的推廣則遲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強制的方法才推開的。

1.本文第①段採用的說明方法是        ,其表達作用是                             (3分)

答案:列數字  準確說明了棉花的生長高度和棉纖維概況。


被誤解的貴族

①中國的許多有錢人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他們畢業後可以成為貴族。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好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時,他們怎麼也弄不明白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繫。

②其實這一點也不稀奇,因為西方貴族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暴發戶精神,它從不同平民精神對立,更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閒奢華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③西方的貴族精神首先是一種榮譽感。中國古代的皇親國戚,天生就是貴族,還可以靠國家的財政過一輩子。而西方貴族的榮譽則是自己爭取來的,貴族後代除嫡長子之外,絕大多數繼承不了祖輩的爵位和財產,他們只能從事軍職或者教職,最終靠自己的奮鬥來獲得財富和貴族頭銜。即便嫡長子也不能安享富貴,而是要隨國王鞍前馬後地徵戰,戰死沙場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因此,古代歐洲的貴族都具有強烈的榮譽感,他們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絕不會為生命而放棄榮譽,而且一旦自己的榮譽受到玷汙,他們寧死也不願屈辱的苟活。

1.第③段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具體作用是           

作比較  說明西方貴族的榮譽得來不易,揭示了他們具有強烈的榮譽感的原因。

 


多種說明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基本思路:先明確使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並知曉每一種說明方法的作用,然後疊加各種方法的套話,最後組織語言回答作用。

答題套路:這句話/這段話運用了(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具體真切/突出強調/簡潔直觀)地說明了

(說明對象)的               特點。

 

【例】

禍從天降,誰為真兇

①2010年8月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甘肅省舟曲縣,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頓時滿目瘡痍,許多同胞不幸罹難。罪魁禍首,就是泥石流。那麼,泥石流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⑥如果說強降雨是「導火索」的話,山體風化、水土流失則是「火藥」,而人類活動擔當了「催化劑」的角色。

⑦20世紀50年代,舟曲縣森林覆蓋面大,生態環境平衡,有「隴上江南」之稱。然而之後的半個多世紀,舟曲的森林覆蓋率從67%銳減到20%。森林的過度砍伐導致舟曲水土流失嚴重,山體風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風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並沿著山谷傾瀉而下。另外,近10年來,舟曲縣獲批的大小水電站有55座。修建水電站要炸山闢地,會令巖體變得鬆動,植被遭到破壞,製造了大量的鬆散物質。更有甚者,舟曲礦產資源豐富,開礦遺留的廢棄土石處理不當,使鬆散碎屑物質量大增。這樣,在自然狀態下需數十、數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來的鬆散碎屑物質量,現在幾年內便達到了。桶裡裝滿了「火藥」,自然一點就炸。

⑧由此可見,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為天災,人為因素也促進了泥石流的發生發展,擴大了它的規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經濟發展中應該重視環保,只有真正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1.第⑦段中劃線句運用了            、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

【參考答案】1.作比較、列數字   表明短時間內森林覆蓋率銳減,具體準確地說明了人類過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環境的惡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你相信「2012末世論」嗎?

③地震的發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絕大多數地震都發生在板塊邊界,A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環太平洋地震帶,15%分布在歐亞地震帶,還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則分布在板塊內部。但是,B這種統計學上的規律並不能確定地震在何時何地發生,有什麼樣的強度,因為人們至今也沒有清晰地了解地震產生的機制和原理。從這個意義上講,地震又是隨機的。

④從數據統計來看,最近幾年的地震也驗證了這種隨機性。2010年美國地質勘探局曾經發布數據:C自1900年以來,全球平均每年發生16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則高達32次。因此,2010年以來,地震算不上頻繁。

1.第④語段中加點的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答1種給0.5分,答2種或3種給1分);作用:運用這些說明方法說明了地震是隨機性的,沒有一定的規律,或說明2010年來,地震算不上頻繁(2分) 。


海洋垃圾

①日本「3·11」9級大地震引發強烈海嘯,導致大量的房屋、汽車和各種殘骸捲入太平洋,形成了一個長約111公裡的「垃圾島」。研究人員估計,這個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島」兩年內會漂至夏威夷,3年後漂到美國西岸。

②其實,在日本地震和海嘯導致大量垃圾捲入海洋之前,人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經漂浮著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太平洋上漂浮著一個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島」,其面積有兩個德克薩斯州那麼大。雖然後來有人認為其面積被過分誇大了,但其存在卻是不爭的事實。

③海洋垃圾不僅影響海洋景觀,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會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產生致命的影響,進而對海洋經濟產生負面效應。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視,新加坡等發達國家正採取措施,嘗試處理這一問題。

1.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劃線句子「太平洋上漂浮著一個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島」,其面積有兩個德克薩斯州那麼大。」的作用。(3分)1.(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具體地介紹了「太平洋垃圾島」面積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之多,使讀者對「太平洋垃圾島」的印象更直觀、更清晰。

 

當容顏成為你的電子身份證

人臉識別屬於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是對生物體(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徵來區分生物體個體。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包括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語音識別、體形識別、鍵盤敲擊識別、籤字識別等。

人臉識別被認為是生物特徵識別領域最困難的研究課題之一。人臉識別的困難主要是人臉作為生物特徵的重點所帶來的,主要是表現為人臉結構的相似性和人臉外形的易變性。另外,人臉識別還受光照條件、人臉的很多遮蓋物、年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人臉識別技術是指                       。

1.(3分)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核輻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種元素存在著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幾種原子。由於質子數相同,所以它們的核電荷和核外電子數都是相同的,並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由於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並不是所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稱為「放射性同位素」,沒有放射性的則成為「穩定同位素」。大多數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幾種同位素組成,目前已知的穩定同位素約300多種,而放射性同位素竟達1500種以上。

②一般來說,原子質量很大金屬,像鈈、鈾、鐳等,都具有較強的放射性,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錒系元素和鑭系元素以及鈾元素全部帶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質量小的同位素也帶有放射性,如碳14、鈷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穩定,全不間斷地,自發地放射出射線,直至變成另一種穩定同位素,這就是所謂「衰變」,放射性同位素在進行衰變的時候,可放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對人體危害不大,而γ射線對人體有較大的傷害,會誘發人體基因突變。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叫半衰期。換言之,半衰期是指某個樣品中一半的原子核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異很大,短的只有幾天、幾個小時、幾分鐘,甚至不到1秒鐘,長的卻達幾千年、幾萬年,甚至是幾億年,幾十億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嘯引發的核輻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約為8天,銫137為30年,鈈239為24000年,鈾238則為44.7億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穩定。

1.選文主要運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請選擇一種舉例說明其作用。(4分)

1.列數字。作用:通過列數字,準確具體地說明放射性同位素品種比穩定同位素品種多的特點。

2.舉例子。作用:更具體真切地說明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異很大這一特點,易於讀者理解。


自給自足的人體生物能發電

④人體生物能發電還有其他形式。當一個人坐著或站立時,就會持續產生重力勢能。此時,若能採用特製的重力轉換器就能將這種能轉換成電能。美國有一家公司將發電裝置埋在行人擁擠的公共場所,外面是一排踏板。當行人從踏板上走過時,體重壓在踏板上,使與踏板相連的搖杆向另一個方向運動,從而帶動中心軸旋轉,啟動與之相連的發電機。

2.第④段使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2.舉例子(1分)   通過列舉美國一家公司將發電裝置埋在行人擁擠的公共場所發電的例子,具體地說明了採用特製的重力轉換器就能將重力勢能轉換成電能。(2分)


掃描莎士比亞

①王安石《泊船瓜洲》有「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深得後人激賞。一個「綠」字,把形容詞當做動詞使,讓青翠欲滴的江岸躍然紙上,春風吹拂的動感撲面而來。這種詞性活用的手法,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俯拾皆是。詩詞如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古文如《傷仲永》中的「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不勝枚舉。

②無獨有偶,在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手中,這一手法同樣被運用得爐火純青。西方評論家把這種修辭手法稱為「功能轉換」。譬如《仲夏夜之夢》中寫到「thechilding autumn, angry winter」(豐收的秋季、憤怒的冬季),其中child本是名詞,表示「兒童」,轉義為「生產」,形容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再如《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一劇中寫道「He words me girls,he words me」(他用話騙我,姑娘們,他用話騙我)。其中word本是表示「詞語」的名詞,這裡也化作動詞,形容巧言令色的行為。

③對莎士比亞語言風格感興趣的,不僅僅是文學家。現在,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家,也加入到文學賞析的行列中來。英國的一項研究試著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莎士比亞這種 「功能轉換」的寫作手法。在實驗中,被試將會讀到兩種句子。一種是莎翁有功能轉換的原句,一種是把原句中詞類活用的那個特殊的詞替換成正常詞性的詞,但不改變原意。研究人員用腦電圖描記儀的儀器記錄下他們閱讀時的腦電活動。

④在句子理解領域中,當句子違反了語法時(如「貓老鼠吃」),大腦會在約600毫秒後產生一個正波,叫做「句法P600效應」;而句子違反了語義時(如「老鼠吃貓」),大腦會在約400毫秒後產生一個負波,叫做「語義N400效應」。因此,通過觀察一個句子是否觸發了N400或者P600反應,就可以推導出人們理解該句子的過程。研究發現,當人們閱讀莎翁的原句時,大腦會產生「句法P600效應」,卻不會產生「語義N400效應」。而閱讀那些轉寫過來的對應的句子是,兩種效應都不會產生。換句話說,莎翁這種「功能轉換」的手法雖然       ,但是       ,而且還產生了一種新奇性,需要讀者調動更多的注意力和認知力,讓閱讀變得更有挑戰性。

⑤當莎翁妙筆生花的時候,自然是不會想到,數百年後的今天,科學家們會用腦電圖研究他的作品。用神經科學的方法分析文學,隸屬於一個方興未已的交叉學科,名為「神經文學」。這片領域的新奇想法層出不窮,有的學者分析大腦哪些部分在感知處理詩歌的韻律,有的學者在分析人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字時大腦活動的差異。

⑥2012年一項專注於語言中觸覺「隱喻」現象的研究發表,該研究讓被試平躺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儀中,聽兩類句子,並記錄下他們的腦部活動。一種句子使用了觸覺隱喻。例如「歌手有著天鵝絨般的嗓音」,以天鵝絨的絲滑形容歌聲的優美。另一種意思接近但不含隱喻,如「歌手有著優美的嗓音」。實驗發現,相比於普通句子,人們在理解使用了觸覺隱喻的句子時,大腦頂葉與觸覺相關皮層變得更加活躍,這通常在人們真正使用觸覺時才出現。這說明感受隱喻不僅需要從語言本身入手,還要調動我們自身的感覺。這種多通道的交互認知,製造了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

⑦《紐約時報》認為「神經文學」將是人文學科中的「下一個裡程碑」。當然,這門還在襁褓中的交叉學科,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但是,把莎士比亞放進腦電圖描記儀,文學與科學互相滋養,會讓我們把往日的言語咀嚼出另一番風味。

1、根據上下文給「神經文學」下定義。(3分)

神經文學是1. 一門用神經科學的方法分析文學的交叉學科(3分)


我國力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為何要讓馬鈴薯成第四大主糧

① 馬鈴薯是菜還是糧?在1月6日舉辦的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豐富多彩的馬鈴薯主食製品令人大開眼界。馬鈴薯全粉佔比4 0%的饅頭、麵包,馬鈴薯花生冰凍曲奇、馬鈴薯榛子千層酥、馬鈴薯芝士蛋糕等,都顛覆著人們對馬鈴薯的認知。

②農業部副部長在會上表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馬鈴薯主糧化發展,努力推動形成馬鈴薯與穀物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據介紹,馬鈴薯有望成為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作物,種植面積將逐步擴大到1. 5億畝,年產鮮薯增加2億噸,折合糧食約為5000萬噸。

③專家表示,馬鈴薯主糧化的內涵,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製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作為我國三大主糧的補充,逐漸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16、第②段運用了        說明方法,作用是               (4分)

16. 列數字    具體準確地說明了以科技創新引領馬鈴薯主糧化發展的前景。

(或:馬鈴薯有望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地震與海嘯的關係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後,印尼氣象部門隨即發出海嘯警報,中國國家海洋預報臺也表示,這次地震可能會在震中周圍數百公裡範圍內引發區域海嘯。歷史上環太平洋地區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發大小不一的海嘯。因此每當這個地區出現地震時,各國氣象部門都會對海面情況進行嚴密監測,以確定是否發布海嘯警報。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嘯?地震震級越高海嘯的破壞力也越大嗎?

②海嘯是一種具有極強破壞力的海浪。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有時浪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能量,它以極快的速度運動,衝上陸地後會造成巨大破壞。1960年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就衝擊了整個太平洋。海嘯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數海底地震發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海底地震發生後,使邊緣地帶出現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海嘯。

④此外,地震海嘯的產生還會受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影響。比如,震源位於深水區比淺水區更易產生海嘯。當震源斷層表現為錯動時,不會產生海嘯,而如果震源斷層表現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

⑤不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在1.5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一些專家則認為,引發海嘯的地震震級一般在芮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裡以內。

⑥但即便是強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會導致海嘯。如2005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8.5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大海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較深,所以雖然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形成海嘯。

⑦除了與地震震級等相關外,部分專家還表示,海嘯的發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係。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發生後,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後指出,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15.選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1分)

16.請根據選文第②段內容,簡要概括什麼是「海嘯」?(1分)

17.選文第⑤段「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在1.5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句中加點詞語「大約」能否刪去?為什麼?(2分)

18.選文第⑥段中畫線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是哪兩種?有什麼作用?(2分)

19.結合全文內容,簡要歸納引起海嘯發生的因素。(2分)

15、開篇由新聞事件自然引出說明的話題——地震與海嘯的關係,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

16、海嘯是一種主要由海底地震引發海水劇烈波動,形成強大的波浪,以極快的速度運動,衝上陸地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意近即可)(2分)

17、不能刪去(1分)。因為「大約」表示約數,說明在1.5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引起海嘯有100次左右。如果刪去,就變成完全確定發生了100次,與實際情況不符。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意近即可)(1分)

18、舉例子、列數字。(1分)運用實例和具體的數據說明了強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導致海嘯。(1分)

19、引起海嘯發生的因素有:風暴潮、火山噴發、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2分)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說明文中常見的說明方法
    大家好 ,今天講解一下小學語文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 以及每種說明方法具有的特點。說明方法一共有十種。小學語文常用的,或者比較常見的說明方法 ,有以下幾種。說明方法是中考和高考都會出現的考點。一、列數字。
  • 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之說明方法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在近幾年的中考中,雖然說明文閱讀的題型越來越多變,考查方式也越來越靈活,但是說明方法仍然是說明文閱讀中的常客。
  • 說明文說明方法歸納解析(附習題)
    說明文的語言的要求是科學性、嚴謹性、準確性,真實性,周密性,簡練明確;文學性說明文還要求生動性、形象性。
  • 考點丨說明文之說明方法與作用
    3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例如:《中國的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 說明文閱讀理解想要不丟分,這10種說明文說明方法,必須爛熟於心
    本文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6講,主要分享了4個說明文閱讀理解答題方法:1、說明文中的10種說明方法2、說明文分類3、說明文中的說明順序4、說明文文體知識思維導圖本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近40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閱讀其餘章節,文章末尾附領取電子文檔的方式,不要錯過。
  • 中考語文乾貨:說明文中說明方法的作用
    這一節,我們談談中考語文試題中,說明方法的作用。敲黑板,劃重點說明方法是是說明文中常見的考點,其實從難度上來講,並不是特別難,但是為什麼很多同學掌握起來比較的不好,就是因為缺乏整體的把握。首先要做一個說明首先,我們要知道語文中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有哪些?全部匯總在這裡了
    非常佩服這位家長,孩子4年級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一竅不通,學霸爸爸為了孩子能儘快掌握,熬了7個通宵,把小學說明文常見題型和解題固定知識點匯總了出來:小學生明文常見題型如下。題型1:本文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說明對象的特點?題型2: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題型3:本段使用的說明方法是什麼?其作用是什麼?題型4:本文使用了什麼寫作順序?
  • 2020中考語文 · 2020中考說明文閱讀專題
    說明文閱讀專題知識梳理
  • 小學語文閱讀訓練,理解能力總難提高,因為你少練習了說明文
    有不少同學諮詢老師,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較差,非常想把語文學好,日常也很認真地練習閱讀理解。高年級的同學基本上每天1-2篇的閱讀練習。尤其是小升初,更是在瘋狂地刷卷子做閱讀。現代文、文言文也看了不少閱讀材料,把考試要求做了梳理,但總是難拿高分。不知道是語文學習方法不對,還是自己可能沒有閱讀天賦。
  • 學習方法之搞定說明文
    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1、說明文文體:   說明文體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是對事物作客觀說明的一種文體。   2、說明文的分類:   從說明內容上可以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徵,如《中國石拱橋》;事理說明文旨在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規律地,如《統籌方法》等。從語言表達方式上可分為平實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3、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徵。   特徵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
  • 語文閱讀理解基礎知識:考題中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在說明文閱讀考試中,說明的方法及作用是考點,是重點,只有弄清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說明的對象。考題題型請你說說第一自然段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從上面的考試題型可以看出,主要是考說明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摹狀貌,下定義,畫圖表,引資料,列數字,舉例子,分類別,做假設十一種。
  • 說明文閱讀知識全面梳理,附練習!
    1.說明文的類型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按說明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事物說明文(如:《鯨》)和事理說明文(如:《只有一個地球》)。按語言特點的不同,可以分為平實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如文筆優美的布封的《松鼠》)。
  • 中考說明文閱讀解題秘籍(三)——解答考查說明方法和語言的題型
    對說明方法的考查一般有兩種形式:1.指出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大約有10種,解答此類題時,了解各種說明方法的基本特點,抓住被分析語段中的關鍵詞,關鍵句準確判斷所考查的說明文文段使用了何種說明方法。2.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和效果。不同的說明方法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並不完全相同。分析時,首先要準確判斷文段的說明方法,結合所掌握的各種說明方法的基本作用進行分析;然後,要聯繫相關語段,抓住本語段的中心句或中心詞,明確本段主要說明的是說明對象的哪一具體方面或具體特徵,從而得出這一分析說明方法對這一特徵所起到的作用。
  • 小學生怎麼寫好說明文?請看看說明文寫作方法,你會茅塞頓開!
    上了五年級,學生就開始接觸說明文,學習完說明文課文後,老師還會要求學生自己寫一篇說明文。因為學生剛接觸這個知識不久,也缺少這方面的訓練,因此有不少同學根本不清楚寫說明文的技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說說。
  • 初中生寫作指導專題八:合理安排說明順序
    :寫出人物的精神初中生寫作指導專題二:作文學會抒情初中生寫作指導專題三:作文怎樣抓住細節?初中生寫作指導專題四:作文要如何選材?初中生寫作指導專題五:寫作文要文從字順初中生寫作指導專題六:作文要做到語言簡明初中生寫作指導專題七:記敘的線索在生活中,我們有時要向別人介紹說明一個事物,比如向一個問路的陌生人說明怎麼找到他要去的地方;向同學說明自己的旅遊計劃或自己喜歡的一個物件;將來上了大學向父母介紹自己的大學校園或所居的城市……如果把這些寫成文章,就是說明文
  • 中考語文,記牢規則不丟分,說明文閱讀解題方法歸納總結
    閱讀部分重要,閱讀中對文章細節的理解,以及對全文主旨的把握,還有文中涉及具體的人物形象,都需要同學們在練習中加深體會。大家三年間大量的閱讀,無論說明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是解決感性的問題,然後再總結思路,把思路上升為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試當中,邊試錯邊總結,修煉出得高分的法門。
  • 最新中考說明文閱讀理解方法及技巧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
  • 【寫作指導】說明文寫作,說明順序很重要
    要使人容易明白,學習安排說明順序,要先想清楚說明的目的是什麼,說明的目的不同,自然說明的順序也有不同,主要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如果說明的墓地是圍繞著事物發展變化的進程,說明的順序就得圍繞著發展變化進程的特徵來寫,即按照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
  • 面對說明文題型,如何尋找說明對象,教你判定方法,這麼做不出錯
    說明對象就是一篇說明文中作者到底要向我們介紹什麼,這個被介紹的事物及其特徵、功能或事理就是說明對象。因此說明文根據說明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我們在答題時要分辨清楚問題要求回答的對象,那麼具體知識,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現代文閱讀理解專題三—說明文閱讀知識點思維導圖。閱讀高分必備
    通常根據說明對象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根據說明特點分為自然科學說明文和社會科學說明文;根據語言風格分為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根據寫作方法分為介紹性說明文、描述性說明文、記述性說明文和闡釋性說明文,詳見知識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