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硝煙|尼維勒攻勢:一場慘敗導致的大兵變

2020-12-15 網易新聞

編者按:硝煙瀰漫,屍橫遍野,生靈塗炭,貴賤皆歿,兵起之際萬民癲狂,鳴金之年舉世齊喑,古今悲愴悽慘者,莫若一戰。

袁梁宇|網易歷史專欄作者,近現代歷史愛好者 曾在《單兵裝備》等雜誌上發表文章

葉竹|網易歷史專欄作者,近現代歷史愛好者 曾在《坦克裝甲車輛》、《單兵裝備》等雜誌上發表文章,參與翻譯安東尼·比弗的著作《1944阿登戰役-希特勒的最後反攻》。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一.被詛咒的戰爭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1917年時,騎士式的戰爭浪漫主義早已被機槍、毒氣彈和大炮送去見了鬼。在蜷縮於冰冷戰壕中的士兵、或是缺衣少食的民眾的眼中,為國而戰的神聖光環變得一文不名。所有人關心的唯一問題是:這場該死的戰爭,究竟何時能結束?!


開赴前線的法軍步兵

1914年戰爭爆發之初,幾乎所有人都被前所未有的狂熱所籠罩。年輕的士兵們歡呼著、高唱戰歌走向戰場,他們向自己的媽媽保證,秋天落葉之時定能凱旋。他們堅信,自己參加的是一場速戰速決式的偉大民族之戰,無盡的榮光正在前方召喚。而對於各國統帥部而言,戰爭無非是乾坤一擲的豪賭,將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

但最終,一戰卻變成了僵持的塹壕陣地戰——部隊的機動能力完全比不上急劇膨脹的槍炮威力。誰都想打破這樣可怕的靜止,但全都鎩羽而歸。耗時幾天、甚至數月的炮擊把地面都炸成了月球表面,但成群發起衝鋒的士兵卻一次次地在鐵絲網和機槍火力面前被打成碎肉。上萬人的死傷往往換來的僅是幾百米的推進,甚至在大比例軍用地圖上都可以忽略不計。

當毫無意義的嘗試告一段落之時,戰壕和掩體就成為了上百萬士兵們的唯一棲身之所。無人區無數屍體正在腐爛,惡臭撲鼻,足以令人喪失嗅覺。無數的老鼠、蛆蟲正在佔領每一寸土地,甚至包括被窩和飯盒。嚼著過期罐頭的士兵們正在陰冷、潮溼、充斥著積水的陣地上瑟瑟發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比起死亡更加可怕的或許是絕望。每一名前線士兵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在某次衝鋒中變成腐爛的屍體,要麼在無盡的僵持中發瘋。


神情凝重的法軍士兵

而在戰線後方,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絕不好過。物質嚴重匱乏正讓越來越多人在飢餓線上掙扎,苦等親人的婦女們收到的卻是一張張令人心碎的陣亡通知書……而另一群人卻在戰爭中狂歡:軍火販子、資本家賺了個盆滿缽滿,在把酒言歡之中,渴望上帝永遠不要讓殺戮停歇。

當越來越多士兵開始質問為何而戰之時,士氣的崩潰就如同野火一般燒遍了整個歐洲前線。

二.導火索

1917年3月,被稱為「帝國主義鏈條中薄弱一環」的沙皇俄國首先垮掉了。二月革命不僅埋葬了沙皇政權,還讓俄國的軍事力量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成群的俄軍扔掉武器,甚至槍斃軍官,回到後方參加革命運動或是乾脆毫無目的的遊蕩。「麵包、和平、土地」的口號響徹原野——總而言之,讓這場該死的戰爭見鬼去吧!

如此高亢的情緒不僅點燃了俄國,而且迅速席捲了整個戰場: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的士兵都受到了感染。因為他們也恨透了這場戰爭。無盡的仇怨積累在一起,讓上千萬軍隊變成了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只等待一顆火星。

而法國高官卻在此時擦亮了一根火柴。

1916底,羅伯特·尼維勒接替霞飛擔任法軍總司令。法國高層試圖通過更換主帥的方式取得某些戰局上的改變。而尼維勒也深知這一點,準備大幹一番,用一場宏大攻勢徹底扭轉戰局,甚至結束戰爭。在大部分軍官眼中,這位新上任的總司令無異於在天方夜譚:3年都沒有做到的事情,難道你有神助,一次戰役就能做到?甚至連法軍戰爭部長潘勒維都在反對者之列。不過,尼維勒卻心意已決,甚至以辭職相威脅力推總攻計劃。他的強硬得到了總理克裡蒙梭和總統普恩加來的支持。一場戰爭悲劇就這樣出爐了。


正在操作一挺MG08機槍的德軍三人機槍組,職責分別為機槍手、裝填手和觀察員

尼維勒的攻勢計劃可謂野心勃勃:這次戰役將由英法軍隊共同實施,其中英國負責在阿拉斯地區的輔助攻勢,而法軍的主要突擊則沿著蘭斯—蘇瓦松一線展開。其突擊的核心目標是舍曼代達姆,德軍的防線在當地的陡峭山脊上展開:這片山脊有著「貴婦小徑」之稱——法國國王曾這裡為他的女兒們修建了一條觀光風景的小路。如果計劃順利,英法聯軍將通過一次鉗形攻勢摧毀努瓦永突出部內的德軍部隊,進而奪取戰略上的優勢。在主攻方向上,法國人集結了120萬的兵力,這支強大的力量將得到五千門大炮、200輛坦克和55個空軍中隊的支援。尼維勒和他的參謀們樂觀的認為,在徐進彈幕掩護之下,法軍將輕易洞穿德軍的防線,隨後投入第二梯隊發展勝利。

1917年4月16日,隨著無數顆信號彈怪叫著升上天空,法軍陣地千炮齊鳴,宏大的總攻拉開了帷幕!數十萬枚炮彈在漫長的炮火準備階段無情地砸向德軍,天空被徹底映成了紅色,看上去似乎沒有任何人能從這樣的大沸鍋中倖存。當炮火向德軍後方轉移之際,數萬名法國士兵在悽厲的哨音著發起了密集衝擊!

但迎接法軍的不是勝利,而是雨點般掃來的德國機槍子彈。原來德軍早就識破了對手的作戰意圖,不僅大為加強了法軍突破口正面的部隊,還修築了複雜而密集的掩體工事。當炮擊來臨之時,德軍一線部隊已經撤到後方的第二陣地,並且躲入了安全的地下避彈室中。法國人看上去摧枯拉朽的「炮火盛宴」完全淪為了無用功。


陣亡的法軍士兵,儘管與凡爾登絞肉機相比這次戰役中法軍的損失算不上最高,但卻成為壓垮法軍士氣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年血戰中令人絕望的場景再次上演了:吶喊著衝鋒的法軍士兵被成片掃倒,血流成河,後方的部隊則踩著戰友的屍體繼續前進,但很快也成為了殘缺的屍骸……已經被炸變樣的戰場淪為了可怕地獄,到處都是死屍、肢體殘片和哀嚎著求救的傷員。高舉手槍的軍官試圖維持進攻的隊列,但下一秒就被密集火力打得血肉橫飛。擔任支援任務的施耐德式坦克則淪為了德軍火炮和反坦克槍的活靶子,脆弱的油箱發生殉爆,變成了一個個駭人的巨大火球。一些倖存的坦克則在混亂的戰場上掉入了彈坑或是泥潭之中,根本沒有派上用場。本來是擔任發展勝利任務的第二梯隊被提前投入了戰鬥,但無非是將更多的生命扔到絞肉機裡而已。

進攻第一天,尼維勒的「偉大攻勢」徹底變成了災難:4萬名法軍士兵血灑戰場,而取得的進展僅僅是可憐的1公裡——就算是這樣的戰果也在德軍夜間的逆襲中被打回了原地。不過倔強的總司令不打算放棄,而是如同一個紅眼賭徒般把更多的生力軍扔入戰場。接下來的幾天內,法軍不停地發起猛攻,無數士兵如同撲向火堆的飛蛾般被燒成了灰燼,但取得的戰果近乎為零。進攻發起10天後,戰場已經被12萬具正在腐爛發臭的法軍士兵屍體鋪滿……

本來就已經被陣地戰嚴重損耗的法軍士氣在魯莽的進攻中徹底崩潰了。法軍士兵把發起進攻等同於死亡,而他們的死亡根本不會帶來任何意義,無非是重複已經持續了三年的悲劇罷了。一場席捲整個法軍的大規模兵變,就這樣爆發開來。

三.怒火爆發

其實在尼維勒攻勢發起的頭幾天內,巨大而且毫無意義的傷亡就已經讓部隊處在了動蕩邊緣。當尼維勒鬥志昂揚地看著又一波增援部隊被投入廝殺時,他驚訝地發現:士兵們不再向最高司令官致敬,而是發出了成片咩咩聲——士兵們通過學羊叫表達了對命運的悲鳴:他們不過是一群群送入屠宰場的可憐羔羊而已。


一共有57輛法軍坦克被德軍炮火摧毀,還有另外19輛發生了機械故障拋錨

4月17日——也就是發起進攻的第二天,第108團的17名士兵扔下陣地當了逃兵,隨後有更多部隊發生了類似事件,規模越來越大,軍官開始哀嘆「士兵們已經被嚇破了膽」。但如果僅僅是逃跑或許還沒有那麼糟,許多基層士兵開始聯合在一起,拿著槍抵制上級命令,甚至高喊反戰口號!這些行動說文雅一些叫政治運動,說直白點那就是赤裸裸的造反。尼維勒和所有法軍指揮官都被這種可怕的局勢驚呆了。

還沒等到高層採取什麼行動,更大規模的動蕩就接踵而至。4月21日,一支擔任第六集團軍先鋒任務的殖民地部隊集體抗命,「拒絕去毫無意義地自殺」。狂熱的士兵們高喊道:「和平!結束戰爭!讓那群戰爭販子去吃槍子吧!」在一片「老子不幹了」的應和聲中,整支部隊徹底失控,軍官在揮舞拳頭的士兵面前瑟瑟發抖。大群士兵打開酒窖大門,暢飲一番後醉醺醺地倒在地上呼呼大睡起來。這番「令人陶醉的和平氣息」迅速如同病毒般傳染到了友鄰部隊,掀起了更大規模的抗命熱潮。

可尼維勒仍決定把攻勢進行到底——這關係到自己的軍事生命。他將手下集團軍司令們的停戰請求怒斥為「懦夫」,並發起了更為瘋狂的進攻。這徹底引爆了集體兵變的怒火。5月3日,法軍第21步兵師受命向德軍陣地發起衝鋒,但憤怒的士兵們卻不為所動,而是向軍官怒吼道:「我們不想自殺!」許多士兵宣稱,如果要守陣地沒問題,但拒絕進攻,因為衝上去就會被機槍打死。面對這樣的情況,法軍指揮官想的不是安撫,而是暴力鎮壓,在處決了一批士兵代表後強逼著部隊進入戰場。這引發了更多的反抗。


法軍行刑隊正在槍決一名參與兵變的士兵

5月中旬,第120步兵團的士兵們發表集體宣言,拒絕任何形式的正面進攻行動。這一次士兵們更加團結,膽子也更大,軍官的威懾完全不起作用了。隨後,友鄰的第119團和128團也加入了「起義」的行列。6月初,第74步兵團有數百名士兵拒絕上前線,並在附近的村莊四處遊蕩,一群法國軍官眼見這一切卻根本無能為力。第18步兵團的兩個步兵營拒絕重返前線,不過對前來勸說的團長還算比較客氣。

可怕的流言正在前線飛速傳播:有許多人言之鑿鑿地宣稱,高級軍官正在用血腥的什一法懲罰士兵——也就是從敢於挑事的士兵中,每10個人抽出一人槍斃,第32團和第66團的戰友們已經遭了殃。雖然這兩個團的真實情況很穩定,根本沒有什麼鐵腕手段之說,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所有人都信以為真,這讓兵變的範圍和烈度都進一步擴大。

士兵們已經不滿足單純的「消極怠工」,開始要求得到回家休假的權利。對於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而言,家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為了增強抗爭力量,許多士兵開始串聯成各種組織。第296步兵團令人膽寒地拿出了俄國革命的法寶:蘇維埃——每個連推舉3名士兵擔任蘇維埃代表,接管全團事務,軍官則徹底靠邊站了。列兵路易斯·巴薩在戰友中頗具威望,竟然被選為團蘇維埃主席。雖然他不想當出頭鳥,但還是給軍官寫了一封表達前線士兵呼籲的信。他在信中直言不諱地指出:「尼維勒將軍一直高喊,為祖國犧牲的時候到了,我們的許多兄弟早已為國捐軀。而現在我認為,是休假和停戰的時候到了!」


戰壕中的法軍士兵

一些憤怒的士兵甚至向軍官投擲石塊,革命歌曲則響徹道道戰壕。第170團的士兵們舉行了公開遊行,不僅打出了停戰標語,甚至唱起了《國際歌》。第119團的行動更為激進:一群造反士兵開著機槍卡車衝向彈藥庫,而另一群人則佔據了駐地附近的波西米斯鎮,並宣布成立新的「公社」政府。整團、甚至整師的士兵都被兵變浪潮席捲,他們的行動不再是漫無目的逃跑,而是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嚴密的組織。到1917年6月份,法軍前線的112個步兵師已經有60多個出現了兵變現象。法國軍官甚至哀嚎稱:整支軍隊的紀律蕩然無存,前線近乎崩潰。

四.收拾殘局

對於法國和英國的高層而言,眼前的一幕令他們不寒而慄:俄國的二月革命正是因為大規模兵變才得以燎原全國,最終把沙皇趕下了臺。數百萬手持武器的士兵一旦調轉槍口,對於任何統治者都是致命一擊。當務之急是馬上平息這場大兵變。

法國高層很聰明地選擇了「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作為對廣大士兵們的安撫,4月攻勢的始作俑者尼維勒被立即解除了職務,取代他的是頗受歡迎的亨利·貝當將軍。士兵們最迫切的需求也得到了回應:法軍開始在前線部隊中實行輪休制度,讓許多人都得以回到闊別已久的家人身邊。補給卡車和馬車則滿載新鮮食品來到戰場,大幅提高了部隊的夥食水平。法國軍官向下屬們保證:不會再發起毫無意義的進攻,士兵們可以安心地呆在戰壕裡。


隱蔽在樹林中的法軍炮兵陣地

當士兵們的怒火逐漸平息後,一小部分兵變的領頭者則遭到了嚴懲:23000餘人被送上軍事法庭受審。雖然最終被判處槍決的人數不多,但行刑方式卻十分具有震懾力:叛亂者被當眾槍斃,然後其所在部隊列隊從屍體前走過,讓士兵們瞧瞧帶頭鬧事的下場。

總的來說,兵變最終被平息,沒有釀成不可收拾的後果。但其對法軍造成的打擊仍然是十分慘痛的:在1917年剩下的時間裡,這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已經喪失了進攻能力,變得虛弱不堪。靜態的陣地對峙只能一直持續下去。

五.餘波

1917年法國大兵變出乎了所有統治者的預料。如果說俄國出現兵變和革命可以歸咎於其專制政體和國力虛弱的話,那麼在協約國內堪稱「扛把子」的法軍被兵變席捲又如何解釋呢?只能認為:這場曠日持久、毫無意義的戰爭已經大大超過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

令法國高層感到脊背發涼的是:如果德軍選擇在此時發動全面進攻,那麼很可能引發總崩潰的災難性後果,戰爭或許將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不過德國人既沒有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沒有足夠的實力發起大規模攻勢。

法國兵變最終沒能變成二月革命式的改朝換代,兩者之間的性質也有很大的不同。法國士兵只是希望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總體還限於和平手段,而俄國人則邁入了政治奪權的風暴,用暴力踢開了皇帝。不過,如果法國高層沒有足夠的實力還平息前線的怒火,士兵們的樸素要求會不會進一步向激進化發展呢?法國雖然也飽受長期戰爭的折磨,但國力畢竟大大強於沙俄,有足夠的物力安撫底層的反抗怒潮,這或許才是法軍挺過這次危機的根本原因。而恰在此時,中立三年之久的美國終於加入了協約國的行列,數十萬士氣正旺、沒有見識過戰爭殘酷的美國大兵漂洋過海來到了歐陸,比他們更為重要的則是近乎無限的美國貸款和物資支持。塹壕戰的可怕僵持終於被打破了,戰爭的天平也徹底失衡。

平息大兵變的頭號功臣貝當將軍後來變成了貝當元帥。因為在一戰中的出色表現,他被捧為了法蘭西的民族英雄。不過他最終則以頭號法奸的形象載入了史冊:1940年,貝當主導了對德投降,後來更是成為傀儡政權維希法國的首腦。二戰結束後,這位老元帥被打翻在地,判處無期徒刑,並在1951年鬱鬱寡歡地死於冰冷的監牢之中。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吳京昴_NN9381

相關焦點

  • 一戰硝煙|屍臭燻天的壕溝裡,士兵們以何物果腹?
    往期回顧一戰硝煙|尼維勒攻勢:一場慘敗導致的大兵變一戰硝煙|點燃世界大戰的男人,竟是稀有的皇室情種一戰硝煙|王冠落地後,皇帝住進了德國人心裡?一戰硝煙|威力巨大的英國地雷,一次炸死上萬德軍一戰硝煙|"宣戰先賢":坐不穩談判桌的人引爆了世界一戰硝煙|護僑or嫁禍:日本緣何出兵西伯利亞?一戰硝煙|皇家空軍之父:從病榻爬起,拯救英國長空作者|閻濱,網易歷史專欄作家,為《鳳凰周刊》、《國家人文歷史》等多家媒體撰寫時政、歷史、軍事類稿件。
  • 一戰硝煙|皇家空軍之父:從病榻爬起,拯救英國長空
    編者按:硝煙瀰漫,屍橫遍野,生靈塗炭,貴賤皆歿,兵起之際萬民癲狂,鳴金之年舉世齊喑,古今悲愴悽慘者,莫若一戰。往期回顧一戰硝煙|尼維勒攻勢:一場慘敗導致的大兵變一戰硝煙|點燃世界大戰的男人,竟是稀有的皇室情種一戰硝煙|王冠落地後,皇帝住進了德國人心裡?
  • 率領法國打贏一戰的法軍三帥:霞飛、福煦、貝當
    霞飛率領法軍打贏一戰的法軍三大將帥是:霞飛、福煦、貝當,其他名將還有加利埃尼、尼維勒等。之後在1916年的凡爾登會戰中,霞飛作為總指揮,指揮法軍,擋住了德軍的猛攻,使得德軍拿下凡爾登、從南線包抄巴黎的計劃徹底破產,但因法軍傷亡重大,這一年12月,他被免去總司令職務,改任法國政府軍事顧問,同月晉升法軍元帥,此後,法英混血的後起之秀尼維勒,在英國支持下,接任法軍總司令。戰後,1918年12月,霞飛被選為法蘭西學會院士。
  • 英國一戰槍決3800名逃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西方稱作Great War,這確實是一場規模史無前例的戰爭,不但傷亡慘重,而且參戰的所有士兵——包括德國和英法俄國,都對這場戰爭感到深深的疲憊和厭惡,因為實在看不到勝利和希望
  • 直擊戰敗後的日本社會:「甜蜜攻勢」下,成為美國大兵的歡樂天堂
    照片中兩名日本兵正在拉著美國大兵遊覽。當時作為戰敗國的日本要接受盟軍的審判,尤其是那些犯下累累罪行的右翼分子們。他們為了能夠逃脫或減輕盟軍對自己的審判,於是對盟軍展開了一場「甜蜜攻勢」。照片中是日本戰敗後的「特殊慰安施設協會事務所」,這就是日本政府為美軍專門設置的「國家賣春機關」。
  • 中國人的軍號聲此起彼伏,這種「心理戰」讓美國大兵心神不寧!
    一段歷史、一場戰爭、一段硝煙,大家好,我是「歷史的集合號」,最近天氣降溫,大家注意多加衣保暖防寒。在我國古代劉項之爭最後一戰楚霸王遭遇的四面楚歌,就是典型的心理戰。那麼當1950年韓戰爆發時,在中、美之間首次交手的雲山戰役期間,一項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美國大兵到底遭遇了怎樣的「心理戰」呢?
  • 義大利「國恥」之戰:26萬大軍主動投降,讓隆美爾一戰成名
    可是一戰爆發後,原本是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卻在1915年加入協約國集團,對自己昔日的盟友宣戰。義大利雖然也號稱是帝國主義國家,但卻是最弱的一個,原本想在一戰中渾水摸魚,結果卻栽了一個大跟頭,在一場戰役中遭到慘敗,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事情還得從一戰爆發後說起,義大利位於南線,它的主要對手是領土廣闊,但勢力孱弱的奧匈帝國。
  • 美軍單兵口糧增加「打滷囊」,大兵們樂壞:再忍一年就吃你!
    文/荷蘭豬據參考消息網3月1日引述美國《星條旗報》題為《披薩單兵作戰口糧將於明年抵達士兵手中》的報導稱,在外賣無法到達地區的士兵很快就能吃到「打滷囊」——披薩了,可把美國大兵們欣喜壞了,雖然口味只有一種——義大利臘腸味。
  • 蘇德戰場上最大的空戰:這一戰蘇聯以少勝多,戰損是德國的一半
    蘇德戰場上最大的空戰:這一戰蘇聯以少勝多,戰損是德國的一半血腥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了,德軍在這裡被打敗了,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同時也開始思念自己的親人。當時的德軍雖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慘敗,但是德國仍然具有制空權,他們妄圖利用空中優勢來逆轉戰略上的頹勢。於是,二戰中蘇德戰場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空戰爆發了,這就是庫班空戰。
  • 甲午戰爭陸戰的最後一戰:清軍慘敗 600多百姓喪生
    」  這場發生在1895年3月9日的「田莊臺防禦戰」,是甲午戰爭陸戰的最後一戰,以清軍的慘敗告終。一個月後,清政府被迫籤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  盤錦市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楊洪琦介紹說:當年清軍在海戰中失敗後,日軍轉入陸戰,在田莊臺遼河岸邊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清軍失守後,日軍在鎮內屠殺百姓,放火燒城,大火幾日不熄,一個原本繁華的商埠重鎮變成了一片廢墟。
  • 唐澤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疫情作品/作文」
    【導讀】每天我們都宅在家裡,不停地刷新看新聞,時刻關注著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唐澤華同學眼裡」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一場怎樣的戰爭?【戰疫情作品/作文】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作者:唐澤華 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五(6)班指導老師:梁紅霞在2020年的春節來臨之際,一場不見硝煙,不聞炮響的戰爭打響了,不宣而戰
  • 婆媳相處,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婆媳之間有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她們為爭奪一個新生家庭的掌控權而戰。媳婦年輕貌美,深受新郎寵愛;婆婆德高望重,對兒子積威猶存。偶爾一兩次還可以忽略不計,長此以往下去,肯定會積小怨成大仇,最後導致婆媳間產生隔閡。正確的做法就是媳婦可以把婆婆當成媽一樣的孝順,婆婆把媳婦兒當成女兒一樣寵著,並彼此留給對方一定的相處空間,從而相敬如賓。
  • 土耳其史上損失極慘一戰,導致皇帝被俘、帝國分裂,還差一點亡國
    奧斯曼一世畫像從奧斯曼的玄孫巴耶塞特一世開始,奧斯曼帝國走上迅速擴張的「快車道」,但也正是因為他在戰場上一次慘敗,害得帝國陷入分裂中,並差一點滅亡。帖木兒帝國擴張圖安卡拉戰役的慘敗給奧斯曼帝國帶來致命性的打擊,它不僅被迫停止向歐洲擴張的步伐,更加要命的是,帝國本身陷入四分五裂當中。
  • 克倫斯基攻勢,一戰沙俄的最後掙扎
    臨時政府為了鞏固其統治,打算用外部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他們命令軍隊在6月對加利西亞地區的德奧發起大規模進攻,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克倫斯基攻勢」。俄軍在名將布魯希洛夫指揮下向倫貝格地區實施攻擊,到了7月1日,俄兩個集團軍已經嵌入到德國南方集團軍防線。另外科爾尼洛夫指揮的俄第八集團軍打敗了奧匈帝國的軍隊,在側翼負責掩護的部隊也取得了一些戰果。
  • 川普的對華政策是一場慘敗,損害了美國經濟,幫助了中國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題為《川普的對華政策是一場慘敗而非勝利》的文章,作者為馬克斯·布特。全文摘編如下:如果聽聽川普總統拉拉隊的看法,那麼他開啟了「一代人時間裡美國最重大的外交政策轉變」。
  • 點燃十月革命的「克倫斯基攻勢」
    然而,臨時政府拒絕滿足人民對和平的訴求,不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打算用外部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遂策劃對加利西亞地區(今屬烏克蘭)的德奧同盟國軍隊發起大規模進攻,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克倫斯基攻勢」。  讓「壓路機」動起來!  一戰前,強大的俄國軍隊曾號稱「蒸汽壓路機」,所向披靡,然而經過三年多的血腥廝殺,這臺「壓路機」已破損不堪,其中許多士兵已不想再打仗了。
  • 「死神」空座一戰,隊長們慘敗的原因,你以為真的只是藍染太強?
    護廷十三隊  但是隊長們慘敗的原因,真的只是因為藍染那無可匹敵的靈壓嗎?只是這麼簡單嗎?其實不然,今天三斤來深度分析一下這一戰。  平子的卍解,在當時的戰場更是毫無用處,逆反卍解範圍內之人所有認知,導致敵我不分,自相殘殺,「一對多個」才能發揮奇效。
  • 相聲演員大兵最新近況 大兵個人簡歷資料照片本名叫什麼
    1984年,參加長沙市一中舉行了一場元旦文藝匯演,表演單口相聲《學說普通話》,獲得一等獎。  1986年,高中畢業。考入湖南師大藝術系。  1991年至1993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80305部隊政治部演出隊工作,多次獲獎。  1993年,復員回長沙市,應聘於長沙人民廣播電臺(星沙之聲)。
  • 這種軍糧,美國大兵看見就煩,二戰時卻成了蘇聯最美味的存在
    當然,可以想見,這種食物肯定比不過火腿方便和好吃啊,所以第一次嘗試以慘敗告終。好在,這個公司的老闆有個哥哥是做演員的,他建議,如果公司能用豬肉加火腿來做這種罐頭的話,他就幫忙宣傳。於是乎,大家才開始往這個罐頭裡面放新鮮的做好的豬肉。還真別說,這一次的口感要好得多,而因為明星效應,最開始嘗試的那一批人便成了忠實用戶,漸漸的就風靡了整個美國。
  • 一戰德國英雄:興登堡與魯登道夫
    最為德國一戰前就很有名氣都將領,興登堡將軍本在1911年退役,但是一戰的爆發使得這位頗有名聲都將軍重新得到德軍都啟用。隨著一戰的爆發,已經退伍三年都興登堡重新回到總參謀部要求任命他統率第五軍(他過去所屬的第三步兵近衛團就在這個軍裡),但當時第五軍軍長一職已由皇太子擔任,因此未能立即決定他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