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西方稱作Great War,這確實是一場規模史無前例的戰爭,不但傷亡慘重,而且參戰的所有士兵——包括德國和英法俄國,都對這場戰爭感到深深的疲憊和厭惡,因為實在看不到勝利和希望。可以說,戰爭除了在初期一段時間各國士氣還不錯,在進入相持階段後,高昂的士氣就與士兵和中下級軍官無緣了,逃兵和譁變此起彼落。
士兵厭惡戰爭,但是國家需要戰爭!不把戰爭進行下去怎麼掠奪殖民地、佔領市場、變現剩餘價值?於是為了維持士氣,督戰隊——自中世紀以來就一直存在於歐洲軍隊中的特色職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空前繁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許多厭惡戰爭,或是因殘酷的戰鬥而患上精神疾病的士兵開始從前線逃跑或是譁變。對於這些士兵,參戰各國當局堅決鎮壓,它們被送上軍事法庭接受軍法制裁,或是直接被處死。
真正的督戰隊是由法國一戰的西線總司令在1917年4月的春季攻勢(也叫尼維勒攻勢)裡搞出來的,當時與德軍在蘭斯和蘇瓦松之間進行會戰歷時一個多月,這場戰役力法軍傷亡18萬人,英軍傷亡16萬人,德軍損失近24萬人。在戰役中戰況僵持不下,剛上任半年的他覺得面目無光,就組織督戰隊用機槍掃射後退的士兵,結果導致兵變下臺。
而一戰英國前線軍官(一般都是連長)並不負責帶隊衝鋒,只負責在連隊後面督戰,不聽命令後退的士兵通常都會被他們即時槍決,所以只配備左輪手槍。
在英國陸軍,戰爭中究竟有多少士兵和低級軍官被當場槍決或判處死刑,長期是一個諱莫如深的數字。1922年出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軍事行動數據》一書中,這個數字被刻意隱瞞了。直到一戰結束後的70多年,也就是1994年,英國陸軍最機密的這一部分資料自動解密,人們才查閱到了當年被處死的士兵確切數量。
根據檔案查閱、統計匯總的數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共有約3800名士兵和軍官被處死,其中包括11%的現場槍決——也就是督戰隊在戰場上抓到逃兵現場斃掉。除了被判處死刑,還有數萬士兵和軍官被軍事法庭定罪並處以刑罰,這些被告中大多數無法找到律師為其辯護。
需要注意的是,英國督戰隊和軍事法庭大規模處理逃兵,主要集中在1915和1916兩年。1914年的幾個月,前線官兵士氣尚可;1917年,由於反戰情緒進一步蔓延,逃兵變成了大規模兵變,英國上層已經不敢隨意捕殺逃兵,而且私下允諾不讓前線部隊投入「沒有希望倖存的戰鬥」。
其中,英國士兵哈利·法爾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哈利·法爾是英國陸軍西約克郡團的一名,1910年參軍(當時才16歲),1914年11月,西約克郡團被派往法國。1915年3月,西約克郡團的士兵開始出現開小差現象,當月槍決了2名逃兵。1915年5月,哈利·法爾從前線擅自逃了回去,隨後因為在法國逃兵很難謀生,在軍事法庭和憲兵找到他之前,哈利·法爾在1915年8月再次參軍,被派到普萊士前線作戰。
1916年,哈利·法爾因患神經衰弱兩次接受軍醫治療,在第三次接受治療的時候,他拒絕再返回前線,隨即被捕,送上軍事法庭。沒有律師,哈利·法爾自己為自己辯護。法庭的審判只用了不到30分鐘,審判記錄也只有7頁紙,然後宣判他死刑,1916年10月被槍決。
在哈利·法爾被槍決後不久,他的妻子(遺孀)歌特盧德收到了一封來自英國戰爭辦公室的簡短的電報,內容是:「我們遺憾地通知您,您的丈夫已經死亡。他由於膽怯畏戰被判處死刑,並於10月16日執行了槍決。」此後,歌特盧德再沒有收到任何英國軍方和政府的消息。幾個月後,她和她的孩子賴以生活的軍隊補助金停止了發放。這對於戰爭時期的英國本土居民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在戰爭期間,就有一名已婚婦女,由於丈夫失蹤(也得不到補助金),無力撫養他們的3個孩子,被迫將子女遺棄,隨後因遺棄罪被捕並被判處死刑。
在戰後留下文字回憶錄的還有維克多·希爾維斯特,他是英軍的行刑隊隊長。對這段歷史,他回憶道:「行刑前,行刑隊的一些成員喝的爛醉,因為第一個即將被槍決的人來自他們原來的營。執行槍決那天,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雙手不停顫抖,槍響過後,竟然沒有命中犯人。一名軍官當即掏出手槍將犯人擊斃。」後來,他篡改年齡參軍的事情敗露後,他被遣送回家,但他的精神在那幾個月也崩潰了。
英國和法國的民間團體在30年代試圖要求重新審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逃兵審判案,但絕大多數案件沒有得到重審,也沒有平反。1935年,漢弗萊斯·科布以逃兵和督戰隊作為題材,寫了一本小說《光輝道路》,並被庫布裡克改編成電影,但這部電影在法國遭到禁映長達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