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一位家長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上小學,孩子作業就要家長檢查嗎?
過去,我們成年人讀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都不管我們的學習。現在上學,孩子的作業要求家長檢查,很多人都會對此表示不滿,這是什麼道理。
針對於此問題,雷老師作為家長的觀點是:消除不滿、正確對待,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問題之中,我們家長內心中有很多不滿的情緒,為什麼?我認為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家長沒有時間檢查孩子的作業。
這種情況無論在鄉村還是城市都是比較普遍的,並不是某個家庭的特殊情況。現代社會發展迅速,家長白天忙碌於工作之中,甚至深夜才回到家裡。孩子的學習,有條件的家庭報名了託管班,還有許多隔代照顧孩子的家庭還停留在教育的過去式上,爺爺奶奶對孩子們的學習基本上不懂。
父母平時也希望能夠照顧孩子的學習,但時間真的有限。在這種情形之下,請家長檢查孩子作業確實是非常為難的事情。
2、家長不知道如何檢查孩子作業。
家長檢查孩子作業,除了時間因素外,還因為家長對此事不了解、不清楚,不知道如何下手。尤其是孩子作業中出現難題的時候,有許多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解答,此類情況之下,讓家長對檢查作業提起興趣,實在是為難家長。
那麼,老師為什麼要布置此類作業呢?
一方面,因為班上學生人數眾多,老師無法對所有的孩子都照顧周全,通常抓的孩子都是成績特別優秀或者成績落後的。剩下大部分孩子的學習問題不突出,反而花費較少的時間。這部分孩子,稍微督促一下,學習成績又可以有較大的提升,因此,讓家長檢查作業也是大有好處的。
另外一方面,成績落後的孩子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學習習慣不良造成。而這類問題,在學校老師那裡並不能完全解決,更多需要依靠家長的督促和指正。而且這類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根源來自於父母身上。比如老師讓孩子家長檢查作業,家長對作業就頭疼,那孩子身上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反感作業的心理,家長稍微留心就能觀察到這點問題。
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有必要來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問題。因為孩子的習慣培養起來了,小學中高年級之後,家長就不必再花費心思,孩子也能在學習中不斷進取。當然,孩子的習慣沒有培養好,那家長到時想操心可能已經晚了。
因此,我們家長重要的不是去指責老師讓家長檢查作業,而是將這種心態調整好,正確去面對檢查作業這個事情。
正如前文所述,孩子的學習重要的是習慣,家長檢查孩子作業重點不是在作業怎麼做上面,而是在孩子的習慣問題上。比如:孩子做作業時身體姿勢如何、做作業是不是迅速,回到家是不是稍微休息就開始做作業,遇到問題時是不是自己先想、查閱各種資料主動去解決……
所以,我們家長在培養孩子上面,不要過多地關注學習內容,而是關注學習的習慣、學習的方法。從事教育十五年,在全腦教育這個行業中摸索了十年,雷老師以全腦的視角來提出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訓練重點。
1、全腦教育重視快速反應。
快速反應不僅包含讀書要快,而且包含計算、寫字、背誦、分析等方面都要快速。孩子學習快速的時候,大腦思維的運轉速度會加快,學習和消化能力會有很突出的體現。所以,在這方面我平時就訓練孩子從小就在背書、計算等基礎能力上訓練,儘量讓孩子在看到基礎題目時做到自動化處理。
2、全腦教育注重視覺化處理。
人的大腦很奇怪,沒有看見的內容很容易進入浮想聯翩的狀態,所以我們在引導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要關注孩子看見自己的思維。
如何看見自己的思維呢?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在紙面上,我們就能看得見,所以,每天我們都會引導孩子寫寫話。當然這種寫下內容的方法,是比較粗糙的,沒有什麼深加工的內容,但偶爾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我們還要訓練孩子將抽象的文字用圖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在語文之中,利用畫圖來背古詩,通過簡單幾筆引導孩子將古詩的記憶過程呈現出來;在數學之中,利用畫圖方式來進行分析,利用圖形幫助孩子理解條件之間的數量關係,進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陋室銘》記憶圖
因此,雷老師在訓練孩子的過程中主要以快速反應、視覺處理為核心,逐步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
孩子的作業,家長要不要檢查?我認為是肯定要檢查的,如果自己沒有時間檢查或者沒有能力檢查,也儘量地去尋找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子不教、父之過」,這已經在告訴我們孩子的教育問題離不開我們父母,父母擔起責任來,才是真正為孩子的未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