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讓家長檢查並籤字
小學老師在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經常附上一條:讓家長檢查並籤字。
有的家長對這一條非常的反感,認為老師在給家長布置作業,增加家長的負擔,他們認為檢查家庭作業是老師的事,是老師的任務,不該讓家長參與。有的家長甚至憤憤不平,把老師告到相關的教育部門,說老師推卸責任。我認為這些說法很片面,很不妥當。
說到這裡,也許已經有一些網友看不下去了,急於吐槽和責怪,請您多一點耐心,看完我的分析,有意見我們可以共同討論交流,希望大家拿出足夠的理由和證據來辯論,不要用強詞、氣勢壓人。我們的目的是討論怎樣做更有利於孩子的培養,弄明白這個共同目的,我們就能做到心平氣和地來討論了。
02老師為什麼要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
我們先來看看老師為什麼要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
學習是個慢慢知新、消化和鞏固記憶的過程,孩子在課堂上即使聽明白了,課下也要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老師布置家庭作業就是為了讓孩子複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讓這些知識在孩子腦海當中留下一個深刻的記憶;另一個目的就是讓孩子預習第二天將要學習的新內容,孩子心中對新知識有個大概的感知,帶著問題去聽課,效果會更好。
也就是說家庭作業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複習鞏固當天學過的舊知識,查漏補缺,把沒學會的再學一遍,學會的加強記憶;第二個就是預習新東西,以便再聽新課時,好抓住重點,提高聽課的效率。
03老師為什麼要讓家長在家庭作業上簽字
請聽聽老師讓家長籤字的理由:
老師只是想讓家長對孩子形成一股監督管理的重要力量,輔助孩子達到以上寫作業的兩個目的。
小學生年齡小,特別是低段的孩子,聽說讀寫的姿勢都不太正確,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思想時刻處於變化的狀態中。在學校裡,各科老師及時地給予提醒、糾正,在家裡讀書、寫字的時候,可不得要家長也執行監督的作用嗎?否則孩子在學校裡有老師管得嚴,他們坐得端,寫得好,到家裡家長不管不問,他們感覺到自由放鬆,讀書寫字的時候怎麼隨便就怎麼幹,好習慣就會難以養成。
對於低、中段的孩子作業的質量,老師讓家長檢查、籤字、把關,並不是讓家長幫著老師批改家庭作業,減輕老師的負擔。老師看你有沒有籤字,只是想知道你有沒有在關注孩子的學習,有沒有了解到孩子的學習狀況,你在籤字的同時,就會發現孩子書寫的質量、數量有哪些情況和問題,以便給孩子及時的引導和幫助。
等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再反饋,哪有你當天發現的及時?孩子作業中的數量和質量問題放到第二天再指出,讓其改正,早已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間隔,他的熟悉度,熱情度都已不再是昨天那個狀態,再說了,第二天的新知識、新作業又來了,他能沉下心來改正昨天的錯誤的佔極少數。
老師批改過的錯題、講過的錯題,在孩子作業本上一放幾天,依然如故。你不找到他頭上,他都不改。老師有多少時間一個一個地去找?如果家長參與進來,也就幾分鐘的事,一對一,效果肯定不一樣。你只要找對方法,重在培養孩子習慣就行,不用每天像老師一樣盯著每一道題看對錯。看數量和書寫也能判斷孩子的學習態度,看老師的批閱、孩子對批閱情況的反饋也不會太費時間的。
你要明確這一點:小學階段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階段,是孩子的啟蒙階段,孩子最初的啟蒙,肯定要費很大的功夫的。
孩子不可能一開始各種習慣都是非常優秀的,那要想把他的各項學習習慣都變得優秀起來,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兩方面共同的努力,像培養小樹苗一樣,前期肯定要大費功夫的。等到小樹苗根扎得深了,能自己獨立迎接風雨了,就不再需要家長天天檢查並籤字了。就比如初中,就可以放手讓他獨立完成作業了,因為到那時,無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差不多都早已成型。
04如何給孩子檢查作業並籤字
低段的孩子
家長不妨陪著孩子寫作業,這樣可以及時的糾正孩子的姿勢,發現他寫字過程當中出現的不足。但是你要學會指點的方法,不能變成嘮叨和隨時打擾,這樣會讓孩子形成反感意識。你可以讓孩子寫十分鐘,就休息一下,在休息的過程當中你指出他存在的不足,然後給他做個榜樣,在下一個十分鐘,看到他的進步,及時的表揚,不要在他邊寫字時,你邊指點、嘮叨。
到二年級時,適當減少陪寫時間,慢慢地讓他獨立完成。寫完後,你們共同評論作業質量,鼓勵他的優點,溫和地指出其不足,促其改正。
中段的孩子
小學中段的孩子,三四年級,你可根據孩子的作業情況、習慣養成情況決定關注他的時間,定期檢查他的作業質量。比如在他寫字的半小時內,你每隔十分鐘觀察一會兒,看他有沒有走神、邊寫邊玩?有沒有姿勢不正確?寫完一項作業,看他有沒有檢查的習慣?
如果他認真檢查了,有改錯的痕跡,你就表揚他有檢查的好習慣。如果他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你要告訴他作業當中有錯誤,讓他自己找出來,並不是你給他指出具體的錯誤,讓他訂正。
記住:你是在幫孩子養成認真寫作業並且有寫後檢查的習慣,不是在幫他訂正錯誤,也不是在幫老師批改作業。如果他寫的作業,沒有錯誤,你要表揚他,寫字的時候能做到全神貫注,正確率高,這樣,慢慢地不僅能讓他提高做作業的速度,而且能夠提高他學習的效率。
你所說的幫老師改作業,就是孩子做完作業出去玩了,你在那裡跟老師一樣逐個逐個地檢查有沒有錯誤,然後找到錯誤,再讓孩子改正,這樣肯定很累,而且你的負擔也會加重,孩子的依賴性也會逐日增強。
改作業是孩子和老師的任務,培養孩子是老師和家長的任務。要讓孩子自己檢查,他找不到錯誤,你引導著他去找到,這是在教給他方法,在培養他習慣。你明白了這一點,就覺得檢查作業是自己必要的工作了,因為你是在培養自己的孩子,不是在為老師工作。
學校裡老師肯定有老師的方法,而在家裡孩子每天都要寫作業,一年的每天加起來就是一大段時間,這一大段在家裡的時間,你不抓好管理,孩子在學校養成的習慣就很難得以鞏固,甚至來到家裡,在這個放鬆的環境下,孩子還會滋養一些不良的習慣,這樣跟學校教育就是一東一西在向相反的方向使勁,孩子進步就會特別地吃力。
老師讓家長籤字就是想讓您做到以上這樣對孩子與作業如此重視,而你的重視程度會給孩子潛意識地造成一個學習氛圍:孩子認為家長天天像上班一樣要檢查的,他就會覺得學習、寫作業是自己必須該幹的,沒有偷懶一說。孩子越大,這種自我學習意識就會越強烈,越牢固,以後你就省心了。
小學6年,前兩年,家長要多費工夫,三四年級時,半扶半放,五六年級時經常關注、鼓勵、指引就行了。到了初中,幾乎沒有老師要求家長檢查作業和籤字了,因為孩子習慣差不多已定型,你的籤字就沒多大意義了。
讀到這裡,關於小學老師讓家長給孩子檢查家庭作業並籤字的話題,你們有什麼要說的呢?歡迎與我們一起討論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