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課】胡克誦《中阿含經》第四十四卷

2021-01-09 網易

  

  

  《中阿含經》第四十四卷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 譯

  根本分別品鸚鵡經第九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缽,入舍衛乞食,於乞食時往詣鸚鵡摩納都提子家。是時,鸚鵡摩納都提子少有所為,出行不在。彼時,鸚鵡摩納都提子家有白狗,在大床上金盤中食。於是,白狗遙見佛來,見已便吠。世尊語白狗:「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

  白狗聞已,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戚愁臥。鸚鵡摩納都提子於後還家,見己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戚愁臥,問家人曰:「誰觸嬈我狗,令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戚愁臥?」

  家人答曰:「我等都無觸嬈白狗,令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戚愁臥。摩納,當知今日沙門瞿曇來此乞食,白狗見已,便逐吠之。沙門瞿曇語白狗曰:『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因是,摩納,故令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戚愁臥。」

  鸚鵡摩納都提子聞已,便大瞋恚,欲誣世尊,欲謗世尊,欲墮世尊。如是誣、謗、墮沙門瞿曇,即從舍衛出,往詣勝林給孤獨園。

  彼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世尊遙見鸚鵡摩納都提子來,告諸比丘:「汝等見鸚鵡摩納都提子來耶?」

  答曰:「見也。」

  世尊告曰:「鸚鵡摩納都提子今命終者,如屈伸臂頃,必生地獄。所以者何?以彼於我極大瞋恚。若有眾生因心瞋恚故,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於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往詣佛所,語世尊曰:「沙門瞿曇,今至我家乞食來耶?」

  世尊答曰:「我今往至汝家乞食。」

  「瞿曇,向我白狗說何等事,令我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戚愁臥?」

  世尊答曰:「我今平旦著衣持缽,入舍衛乞食,展轉往詣汝家乞食。於是白狗遙見我來,見已而吠。我語白狗:『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是故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戚愁臥。」

  鸚鵡摩納問世尊曰:「白狗前世是我何等?」

  世尊告曰:「止!止!摩納,慎莫問我!汝聞此已,必不可意。」

  鸚鵡摩納復更再三問世尊曰:「白狗前世是我何等?」

  世尊亦至再三告曰:「止!止!摩納,慎莫問我!汝聞此已,必不可意。」

  世尊復告於摩納曰:「汝至再三問我不止,摩納,當知彼白狗者,於前世時即是汝父,名都提也。」

  鸚鵡摩納聞是語已,倍極大恚,欲誣世尊,欲謗世尊,欲墮世尊。如是誣、謗、墮沙門瞿曇,語世尊曰:「我父都提大行布施,作大齋祠,身壞命終,正生梵天,何因何緣,乃生於此下賤狗中?」

  世尊告曰:「汝父都提以此增上慢,是故生於下賤狗中。

  「梵志增上慢,此終六處生:

  雞狗豬及豺,驢五地獄六。

  「鸚鵡摩納,若汝不信我所說者,汝可還歸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當還在大床上。』摩納,白狗必還上床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盤中食。』摩納,白狗必當還於金盤中食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示我所舉金、銀、水精、寶珍藏處,謂我所不知。』摩納,白狗必當示汝已前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汝所不知。」

  於是,鸚鵡摩納聞佛所說,善受持誦,繞世尊已,而還其家,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當還在大床上。」白狗即還在大床上。

  「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盤中食。」白狗即還金盤中食。

  「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當示於我父本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我所不知。」白狗即從床上來下,往至前世所止宿處,以口及足掊床四腳下,鵡鵡摩納便從彼處大得寶物。

  於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得寶物已,極大歡喜,以右膝著地,叉手向勝林給孤獨園,再三舉聲,稱譽世尊:「沙門瞿曇所說不虛!沙門瞿曇所說真諦!沙門瞿曇所說如寶!」再三稱譽已,從舍衛出,往詣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世尊遙見鸚鵡摩納來,告諸比丘:「汝等見鸚鵡摩納來耶?」

  答曰:「見也。」

  世尊告曰:「鸚鵡摩納今命終者,如屈伸臂頃,必至善處。所以者何?彼於我極有善心。若有眾生因善心故,身壞命終,必至善處,生於天中。」

  爾時,鸚鵡摩納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世尊告曰:「云何摩納,如我所說白狗者為如是耶?不如是耶?」

  鸚鵡摩納白曰:「瞿曇,實如所說。瞿曇,我復欲有所問,聽乃敢陳。」

  世尊告曰:「恣汝所問。」

  「瞿曇,何因何緣,彼眾生者,俱受人身而有高下、有妙不妙?所以者何?瞿曇,我見有短壽、有長壽者,見有多病、有少病者,見不端正、有端正者,見無威德、有威德者,見有卑賤族、有尊貴族者,見無財物、有財物者,見有惡智、有善智者。」

  世尊答曰:「彼眾生者,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依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鸚鵡摩納白世尊曰:「沙門瞿曇所說至略,不廣分別,我不能知。願沙門瞿曇為我廣說,令得知義!」

  世尊告曰:「摩納,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鸚鵡摩納白曰:「唯然,當受教聽。」

  佛言:「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壽命極短?若有男子女人殺生兇弊,極惡飲血,害意著惡,無有慈心於諸眾生乃至昆蟲;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壽命極短。所以者何?此道受短壽,謂男子女人殺生兇弊,極惡飲血。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壽命極長?若有男子女人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昆蟲;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壽命極長。所以者何?此道受長壽,謂男子女人離殺斷殺。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多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觸嬈眾生,彼或以手拳,或以木石,或以刀杖觸嬈眾生;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多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多疾病,謂男子女人觸嬈眾生。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不觸嬈眾生,彼不以手拳,不以木石,不以刀杖觸嬈眾生;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無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無疾病,謂男子女人不觸嬈眾生。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形不端正?若有男子女人急性多惱,彼少所聞,便大瞋恚,憎嫉生憂,廣生諍怒;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形不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不端正,謂男子女人急性多惱。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形體端正?若有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彼聞柔軟粗獷強言,不大瞋恚,不憎嫉生憂,不廣生諍怒;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形體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體端正,謂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威德?若有男子女人內懷嫉妒,彼見他得供養恭敬,便生嫉妒,若見他有物,欲令我得;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無有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無威德,謂男子女人內懷嫉妒。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大威德?若有男子女人不懷嫉妒,彼見他得供養恭敬,不生嫉妒,若見他有物,不欲令我得;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有大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有威德,謂男子女人不懷嫉妒。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生卑賤族?若有男子女人驕傲大慢,彼可敬不敬,可重不重,可貴不貴,可奉不奉,可供養不供養,可與道不與道,可與坐不與坐,可叉手向禮拜問訊不叉手向禮拜問訊;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生卑賤族。所以者何?此道受生卑賤族,謂男子女人驕傲大慢。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生尊貴族?若有男子女人不驕傲大慢,彼可敬而敬,可重而重,可貴而貴,可奉事而奉事,可供養而供養,可與道而與道,可與坐而與坐,可叉手向禮拜問訊而叉手向禮拜問訊;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生尊貴族。所以者何?此道受生尊貴族,謂男子女人不驕傲大慢。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財物?若有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彼不施與沙門、梵志、貧窮、孤獨、遠來乞者飲食、衣被、華鬘、塗香、屋舍、床榻、明燈、給使;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無有財物。所以者何?此道受無財物,謂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多有財物?若有男子女人作施主,行布施,彼施與沙門、梵志、貧窮、孤獨、遠來乞者飲食、衣被、華鬘、塗香、屋舍、床榻、明燈、給使;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多有財物。所以者何?此道受多有財物,謂男子女人作施主,行布施。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惡智慧?若有男子女人不數數往詣彼問事,彼若有名德、沙門、梵志,不往詣彼,隨時問義:『諸尊,何者為善?何者不善?何者為罪?何者非罪?何者為妙?何者不妙?何者為白?何者為黑?白黑從何生?何義現世報?何義後世報?』設問不行,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有惡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惡智慧,謂男子女人不數數往詣彼問事。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善智慧?若有男子女人能數數往詣彼問事,彼若有名德、沙門、梵志,數往詣彼,隨時問義:『諸尊,何者為善?何者不善?何者為罪?何者非罪?何者為妙?何者不妙?何者為白?何者為黑?白黑從何生?何義現世報?何義後世報?』問已能行,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有善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善智慧,謂男子女人能數數往詣彼問事。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當知作短壽相應業必得短壽,作長壽相應業必得長壽;作多疾病相應業必得多疾病,作少疾病相應業必得少疾病;作不端正相應業必得不端正,作端正相應業必得端正;作無威德相應業必得無威德,作威德相應業必得威德;作卑賤族相應業必得卑賤族,作尊貴族相應業必得尊貴族;作無財物相應業必得無財物,作多財物相應業必得多財物;作惡智慧相應業必得惡智慧,作善智慧相應業必得善智慧。摩納,此是我前所說,眾生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依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鸚鵡摩納都提子白曰:「世尊,我已解。善逝,我已知。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惟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世尊,從今日入都提家,如入此舍衛地優婆塞家,令都提家長夜得利義,得饒益安隱快樂。」

  佛說如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及無量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根本分別品分別大業經第十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尊者三彌提亦遊王舍城,住無事禪屋中。於是,異學哺羅陀子中後彷徉,往詣尊者三彌提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賢三彌提,我欲有所問,聽我問耶?」

  尊者三彌提答曰:「賢哺羅陀子,欲問便問,我聞已當思。」

  異學哺羅陀子便問曰:「賢三彌提,我面從沙門瞿曇聞,面從沙門瞿曇受:『身、口業虛妄,唯意業真諦。或有定,比丘入彼定無所覺。』」

  尊者三彌提告曰:「賢哺羅陀子,汝莫作是說!莫誣謗世尊!誣謗世尊者為不善也,世尊不如是說。賢哺羅陀子,世尊無量方便說:『若故作業,作已成者,我說無不受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作已成者,我不說必受報也。』」

  異學哺羅陀子至再三語尊者三彌提曰:「賢三彌提,我面從沙門瞿曇聞,面從沙門瞿曇受:『身、口業虛妄,唯意業真諦。或有定,比丘入彼定無所覺。』」

  尊者三彌提亦再三告曰:「賢哺羅陀子,汝莫作是說!莫誣謗世尊!誣謗世尊者為不善也,世尊不如是說。賢哺羅陀子,世尊無量方便說:『若故作業,作已成者,我說無不受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作已成者,我不說必受報也。』」

  異學哺羅陀子問尊者三彌提:「若故作業,作已成者,當受何報?」

  尊者三彌提答曰:「賢哺羅陀子,若故作業,作已成者,必受苦也。」

  異學哺羅陀子復問尊者三彌提曰:「賢三彌提,汝於此法、律學道幾時?」

  尊者三彌提答曰:「賢哺羅陀子,我於此法、律學道未久,始三年耳!」

  於是,異學哺羅陀子便作是念:「年少比丘尚能護師,況復舊學上尊人耶?」於是,異學哺羅陀子聞尊者三彌提所說,不是不非,即從座起,奮頭而去。

  彼時,尊者大周那去尊者三彌提晝行坐處不遠。於是,尊者大周那謂尊者三彌提與異學哺羅陀子所共論者,彼盡誦習,善受持已,即從座起,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謂尊者三彌提與異學哺羅陀子所共論者,盡向尊者阿難說之。

  尊者阿難聞已,語曰:「賢者周那,得因此論,可往見佛,奉獻世尊。賢者周那,今共詣佛,具向世尊而說此義,或能因是得從世尊聞異法也。」

  於是,尊者阿難、尊者大周那共往詣佛。尊者大周那稽首佛足,卻坐一面。尊者阿難稽首佛足,卻住一面。

  彼時,尊者阿難語曰:「賢者大周那,可說!可說!」

  於是,世尊問曰:「阿難,周那比丘欲說何事?」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今自當聞。」

  於是,尊者大周那謂尊者三彌提與異學哺羅陀子所共論者盡向佛說。

  世尊聞已,告曰:「阿難,看三彌提比丘痴人無道。所以者何?異學哺羅陀子問事不定,而三彌提比丘痴人一向答也。」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若三彌提比丘因此事說:『所有覺者是苦。』當何咎耶?」

  世尊呵尊者阿難曰:「看,阿難比丘亦復無道!阿難,此三彌提痴人,彼異學哺羅陀子盡問三覺: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阿難,若三彌提痴人為異學哺羅陀子所問,如是答者:『賢哺羅陀子,若故作樂業,作已成者,當受樂報。若故作苦業,作已成者,當受苦報。若故作不苦不樂業,作已成者,當受不苦不樂報。』阿難,若三彌提痴人為異學哺羅陀子所問,如是答者,異學哺羅陀子眼尚不敢視三彌提痴人,況復能問如是事耶?阿難,若汝從世尊聞分別大業經者,於如來倍復增上心靜得喜。」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分別大業經者,諸比丘聞已,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阿難,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具分別說。」

  尊者阿難白曰:「唯然。」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阿難,或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阿難,或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或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或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若有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見彼,見已,作是念:『無身惡行,亦無身惡行報;無口、意惡行,亦無口、意惡行報。所以者何?我見彼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若更有如是比不離不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善處天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若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若有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見彼,見已,作是念:『無身妙行,亦無身妙行報;無口、意妙行,亦無口、意妙行報。所以者何?我見彼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若更有如是比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惡處地獄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若有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見彼,見已,作是念:『有身惡行,亦有身惡行報;有口、意惡行,亦有口、意惡行報。所以者何?我見彼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若更有如是比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惡處地獄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若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若有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見彼,見已,作是念:『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報;有口、意妙行,亦有口、意妙行報。所以者何?我見彼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若更有如是比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善處天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於中若有一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說『無身惡行,亦無身惡行報;無口、意惡行,亦無口、意惡行報』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我見彼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我聽彼也。若作是說『若更有如是比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善處天中』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我不聽彼。『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我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知彼人異。

  「阿難,於中若有一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說『無身妙行,亦無身妙行報;無口、意妙行,亦無口、意妙行報』,我不聽彼。若作是說『我見彼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我聽彼也。若作是說『若更有如是比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惡處地獄中』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我不聽彼。『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我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知彼人異。

  「阿難,於中若有一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說:『有身惡行,亦有身惡行報;有口、意惡行,亦有口、意惡行報』,我聽彼也。若作是說『我見彼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我聽彼也。若作是說『若更有如是比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惡處地獄中』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我不聽彼。『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我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知彼人異。

  「阿難,於中若有一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說有:『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報;有口、意妙行,亦有口、意妙行報』者,我聽彼也。若作是說『我見彼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我聽彼也。若作是說『若更有如是比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善處天中』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我不聽彼。『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我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知彼人異。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彼若本作不善業,作已成者,因不離、不護故,彼於現法中受報訖而生於彼。或復因後報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緣,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或複本作善業,作已成者,因離、護故,未盡應受善處報,彼因此緣此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或復死時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阿難,如來知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彼若本作善業,作已成者,因離、護故,彼於現法中受報訖而生於彼。或復因後報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緣,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或複本作不善業,作已成者,因不離、不護故,未盡應受地獄報,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或復死時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如來知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彼即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或複本作不善業,作已成者,因不離、不護故,未盡應受地獄報,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或復死時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如來知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若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彼即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或複本作善業,作已成者,因離、護故,未盡應受報,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或復死時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阿難,如來知彼人為如是也。

  「複次,有四種人:或有人無有似有,或有似無有,或無有似無有,或有似有。阿難,猶如四種柰:或柰不熟似熟,或熟似不熟,或不熟似不熟,或熟似熟;如是,阿難,四種柰喻人:或有人無有似有,或有似無有,或無有似無有,或有似有。」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根本分別品第十三竟。

  

  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是由靈山慈善基金會鼎力支持的一公益項目。該項目由大藏經語音工程負責人李罕於2014年5月啟動,計劃歷時三十年將全部《欽賜龍藏》總計1669部、7245卷經文錄製完畢。努力踐行公益,並且誠摯發心弘揚經典,為大眾服務,出品高品質有聲典籍。相信大藏經語音工程廣宣的如來法音,定能跨越時間和空間,利益無量眾生。

  

  聲明:本文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課】胡克誦《中阿含經》第三十五卷
    《中阿含經》第三十五卷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 譯  梵志品第十二汝斷此五蓋、心穢、慧羸,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目揵連,若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者,目揵連,如來為諸年少比丘多有所益,謂訓誨教訶。目揵連,若有比丘、長老、上尊、舊學梵行,如來復上教,謂究竟訖一切漏盡。」  算數目揵連即復問曰:「沙門瞿曇,一切弟子如是訓誨,如是教訶,盡得究竟智必涅槃耶?」
  •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中阿含經》譯成紀念日
    《中阿含經》經文(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8月1日,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是《中阿含經》譯成紀念日。《中阿含經》,六十卷,罽賓沙門僧伽提婆共僧伽羅叉譯。《中阿含經》,北傳《四阿含經》之一。因為匯集各經不長不短,故稱《中阿含經》。漢譯本最初由曇摩難提於苻秦建元二十年譯出,共有五十九卷(已佚,只存零本)。因為譯文未能盡符原意,所以十餘年後,僧伽提婆加以改譯。定本凡五誦十八品,內收二百二十二經,約五十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五字(見《出三藏記集》)。
  • 卷十四 小腸腑方
    <目錄>卷十四小腸腑方  <篇名>風眩第四  屬性:(論一首 方九首 灸法一首 食禁一首)  前卷既有頭面風方,風眩不當分出,蓋以此是徐嗣伯方,不可以餘方相雜,故此特立風眩方條,專出徐氏方焉。  徐嗣伯曰∶餘少承家業,頗習經方名醫要治,備聞之矣。
  • 佛學:巴利語系大藏經、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
    《中阿含經》是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因所收經典的篇幅在四阿含中不長不短而得名,漢譯本是由東晉僧伽提要與僧伽羅又翻譯而成。全經分為五通十八品,共收錄經典二百二十二部。《中阿含經)主要論述了小乘佛教的教義,如四禪、六界、四八正道、緣起、十二因緣、六處、十八意行、無常、無我和一切皆苦的思想,還介紹了修行規定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修行達到程解脫過程的作用,並通過闡述善惡的因果報應來鼓勵在家信徒和俗人行善。因為此經使用了許多日常生活事例和寓言故事來闡發教理,通俗易懂,論述問題也比較集中,所以經中的內容被許多經、律所引述。
  • 《每日一課》501丨機電施工前預留洞的校核過程
    《每日一課》495丨中心文件的建立、訪問、轉移以及修復!《每日一課》494丨地下車庫車位優化的重要性!《每日一課》493丨基於BIM工程算量的模型檢查《每日一課》492丨BIM技術在某地鐵機電施工中的應用《每日一課》484丨32張照片說明白,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常見質量問題!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每日一「典」丨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每日一「典」丨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每日一典|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教育集團黨建工作:輝煌「十三五」亮劍「十四五」
    2020年8月,集團黨委下設五個黨支部成立,即將到來的「十四五」,黨支部建設如何推進、黨建工作如何深度與教育教學融合、黨建工作未來該如何引領學校發展……一切都充滿了機遇和挑戰。黨建成績亮眼 黨建工作紮實「十三五」期間,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教育集團黨建工作湧現諸多亮點,成績突出:2020年,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黨委被評為廬陽區教體局先進黨組織;2019年「七一」前夕,學校捧回了由中共廬陽區委頒發的「先進黨組織」牌匾,為中國共產黨98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2018年,團委書記胡佳老師榮獲
  • 臨汾市婦聯|馬老師每日一課|第四講!
    同學們大家好馬老師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讓我們接著學習吧現在開講馬老師每日一課第四、下定義、作詮釋等說明性語段的概括,關注說明順序,分層概括。要根據文意使用「構造」「成因」「功用」「功能」「功效」「途徑」「方法」「方式」「工序」「過程」「流程」「作用」「意義」等提示性的概括用語。下定義、作詮釋基本不用否定性表達,所以要注意把否定性表達通過否定句變肯定句、反義詞轉換變為肯定性表達,之後再排列重組成句。其基本概括形式是「被定義項是+種特徵+屬概念」。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每日一典】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小兒推拿中醫理論之中醫兒科學基礎——淺談...
    頸椎神經與皮神經節的關係及症狀 + 脊柱不正則百病生,正骨必修九 —— 胸椎特性、病源與疼痛主要因素 + 脊柱不正則百病生,正骨必修十 —— 胸椎的檢查與胸椎關節的舒緩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
  • 【每日一課】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的內容和方式有哪些?
    【每日一課】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的內容和方式有哪些?原標題:《【每日一課】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的內容和方式有哪些?》
  • 【普法課堂】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書志題跋│《周易正義》十四卷
    00193 周易正義十四卷 (唐)孔穎達撰  南宋初刻遞修本國家圖書館藏孔穎達(公元574—648年),字衝遠,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是隋唐之際的著名經學家和教育家。孔穎達長於經學,唐太宗貞觀中,受命領銜編撰《五經正義》,也稱為《五經疏義》。其中,《周易正義》上下經用三國王弼注,《繫辭》以下用晉韓康伯注。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一課一練
    三位數乘兩位數,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一課一練。
  • 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開展第十四屆校園文化體育節
    近日,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開展了以「冬韻」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校園文化體育節。學校以釘釘直播的形式展開了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