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大會,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擘畫了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宏偉藍圖,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大會召開以來,全市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落實大會精神,鑄魂育人質量顯著提升,教育綜合改革蹄疾步穩,優質均衡發展紮實有力,校長教師隊伍活力迸發,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持續增強。值此全市教育大會召開一周年之際,我們特別推出貫徹落實全市教育大會精神系列報導,回顧濰坊教育一年來發生的重要變化,敬請關注。
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打造現代教育治理「濰坊樣本」
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區域教育制度先進性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是教育現代化的內在保障。市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教育大會精神,按照「堅持和完善什麼,鞏固和發展什麼,立足教育實際創新什麼」的要求,在總結經驗、對標學習、深入調研、廣泛論證基礎上,制定了《創新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現代化指導綱要》,明確了推進「五大治理體系」和「六項治理能力」建設的任務目標,使全市教育綜合改革的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重點更突出,構建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治理體系,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教育由管理向治理轉變。
五大體系繪出現代教育治理「濰坊樣本」
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堅持以黨的建設統領教育改革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供根本保證。市委成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召開3次會議、印發4個文件,推動14項重點任務落實。全市教育大會以來,各縣市區、市屬各開發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專題調研決策教育工作591人次,切實將「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理念轉化為教育優先發展的生動實踐。全面加強學校黨建,完善月度優秀黨員教師評選、青年黨員教師先鋒崗等制度,組織開展青年黨員教師座談會、黨員進黨校輪訓等活動,黨員教師理想信念的「壓艙石」進一步夯實。印發思政育人指導意見,推進思政課守正創新,相關做法被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專門推介。
左圖:《關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
右圖:《創新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導綱要》
政府依法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堅持「活力都是放出來的」,深化「放管服」改革,精準下放34項辦學自主權。持續深入開展精文簡會,壓減面向學校的檢查、驗收、評比等項目,出臺教師減負工作通知,營造學校安心辦學、教師潛心育人的良好生態。加強和改進教育督導機制,建立「督政+督學+督教」三位一體督導體系。深化教育評價制度改革,以教育綜合改革破「五唯」系列經驗做法,被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批示肯定,入選全省首屆教育綜合改革創新十大案例。聚焦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市縣校三級惠民服務體系,推出課後延時服務、義務教育招生入學「零跑腿」等系列民生實事,在2019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我市教育工作群眾滿意度蟬聯全省首位,6個縣市區進入前10名。
2019年,我市以教育綜合破五唯工作榮獲山東省首屆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十大典型案例
學校自主辦學機制日趨完善。深入推進學校依法自主辦學試點,「四會一章程一核心」現代學校治理機制運行更加規範。踐行「學校精緻、育人精準、師生精神、管理精進」的理念,引導學校「規範+特色」發展,持續深化育人方式變革,取得一系列育人成果。普通高中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被教育部確定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發揮職教創新發展全國試驗區和全省示範區先行先試優勢,搶抓部省共建職教高地重大戰略機遇,深入推進十大關鍵任務,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金牌16枚,佔山東代表隊43.6%。強化體育教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四項指標中三項全省第一,成功創建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創新美育教育,在教育部召開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五周年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加強勞動教育,中央電視臺報導我市勞動育人典型做法。
2019年12月7日—8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區域教育專業委員會2019年年會暨山東濰坊教育改革發展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社會參與教育渠道進一步暢通。堅持開門辦教育,暢通社會參與辦學、決策和評價渠道。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混合制辦學經驗推向全國,濰坊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經省政府批覆正式成立,山東化工職業學院混合制改革穩步實施,全市校企共建的職業院校二級學院達到10個。加強教育信息公開,針對中高考政策解讀、義務教育劃片招生、教育綜合督導、學生資助等問題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聽證會,促進家長和社會各界有序參與、協商共治。
2020年6月13日,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與濰坊市教育局籤約共建濰坊市產教融合研究院
教育協同治理成為廣泛共識。市縣校聯動、部門協同、家校社共育的工作機制日益完善。堅持教育綜合改革聯動推進,遴選公布6項市級改革創新項目、16項縣市區教育局長突破項目、32項縣級改革創新項目和127項校級基層首創改革項目,形成了市縣校一體化推進格局。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市、縣均成立以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復學工作領導小組,宣傳、網信、公安、衛健、市場監管、城管、住建等部門密切協作,建立「8441」工作機制,保證了大中小幼各學段順利復學複課。延期開學期間,市縣校三級聯動開發「家校育人課程超市」,市級推送課程資源達到150期、300個,相關經驗被省委推介和《人民日報》《大眾日報》《中國教育報》刊發。
編印家校育人課程超市系列叢書
六項能力建設鑄造現代教育治理新「引擎」
打造專家型校長,提升治校能力。深化校長職級制改革,深入實施校長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強化七項關鍵能力,健全課題引領、全員培訓、成果展示、路演大賽等培養提升機制。全面完成全市校長續聘調整工作,40歲以下校長比例提高了4.6%,全市校長後備人才達到2345人,平均年齡39歲,校長年輕化步伐不斷加快。2019年有11名校長入選齊魯名校長建設工程人選。
組織縣市區現代教育治理局長突破項目展示交流活動
建設「四有型」教師,增強育人能力。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增量、高中超工作量專項經費、中職學校產教融合收益分配等制度,義務教育學校班級管理團隊激勵經費財政承擔部分提高至500元,實現優教優酬、多勞多得。落實專任教師「退補相當」,2019年全市新進教師4105人。順利完成第四輪教師「縣管校聘」,全市76333名教師參與,跨校交流4932名,城鄉交流397名。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正高級教師達到100人,數量全省第一。2名教師入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4人獲國家級表彰、46人獲省級表彰,3人入選全省教書育人楷模,37人獲評齊魯名校長、名師,數量全省領先。2019年7月12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專門來濰調研,對我市一系列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2019年9月10日,在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召開的慶祝教師節座談會上,作為全省唯一地市教育局代表交流發言。在教育部召開的教師「縣管校聘」改革、中小學教師減負工作、全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論壇等3次會議上介紹經驗做法。
2019年7月,教育部陳寶生部長來濰調研
鍛造治理型幹部,提高管理能力。按照「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要求,配齊配強教育系統幹部隊伍,縣市區教育部門領導班子平均年齡低於45周歲,師範院校畢業人員佔比達80.53%,年齡和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探索建立學校幹部教師與教育行政部門幹部雙向交流任職機制,提升專業素質。全面推進目標、清單、項目、底線、協商、風險和價值「七項管理」,實現價值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全面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化,以「硬實專正」作風護航教育改革發展。
2020年5月5日,聚焦疫情對教育的挑戰與對策,組織首場濰坊教育改革論壇
建立動力集成機制,激發內生活力。圍繞辦學、管理、育人、學習和發展積極性的激發,創新建立教育動力集成機制,強化改革的整體性、耦合性、系統性,面向各縣市區徵集動力集成機制改革創新案例157個,遴選27項動力集成典型項目開展市縣共建。創新教育現代化動力集成機制納入市委重點培育的改革典型。
中上:2019年12月,省教育廳副廳長戴龍成來我市調研教師管理體制改革
左下:2020年6月28日,省教科院黨委副書記車宗哲到我市調研教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右下:2020年7月29日,省教育廳綜改處處長梅亞寧到我市調研教育綜合改革工作
強化信息化建設,優化治理效能。制定《濰坊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全市中小學設立首席教育信息官,加強中小學信息化領導力建設,成功創建為全國「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試驗區。投資1.73億元,建成15所未來教育體驗中心,60餘萬名學生參與學習體驗。廣泛開展中小學生創客STEAM學習體驗,921所學校開展編程課程。全國中小學生電腦製作大賽團體成績連續17年居全國地市之首,其中38件作品獲數字創作類一等獎,佔全省48%;6支隊伍獲機器人競賽類一等獎,佔全省55%。第十九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獲1金4銀4銅,佔全省50%。
膠東五市教育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
健全保障機制,推動全系統治理能力提升。將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作為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和教育綜合督導的重要考核指標,堅持「一把手」研究推進。創新實施縣市區教育局長現代治理突破項目,開闢「教育治理局長談」欄目,為各縣市區局長搭建分享現代治理理念與典型經驗的平臺。積極貫徹落實省市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部署,聯合發起並建立膠東五市教育協同發展聯盟,為膠東區域教育現代化貢獻濰坊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