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9年9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大會,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擘畫了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宏偉藍圖,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大會召開以來,全市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落實大會精神,鑄魂育人質量顯著提升,教育綜合改革蹄疾步穩,優質均衡發展紮實有力,校長教師隊伍活力迸發,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持續增強。值此全市教育大會召開一周年之際,我們特別推出貫徹落實全市教育大會精神系列報導,回顧濰坊教育一年來發生的重要變化,敬請關注。
教育信息化紮實推進
打造新時代教育發展新硬核
全市教育大會以來,我市以創建國家級「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信息化教學實驗區)為契機,加強教育信息化統籌謀劃,紮實推進教育信息化教學、教研與管理等工作,教育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
濰坊市被教育部確定為「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
以實驗區建設為抓手,
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
01優化頂層設計,完善教育信息化推進機制
制定《濰坊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20—2022)》,系統推進教育「新基建」、師生信息素養提升、新型教與學模式構建、優化教育數據治理能力、助力優質教育均衡等五項重點研究行動,從組織領導、經費投入、典型引領三大方面進行保障。在全市中小學建立首席教育信息官(CIO)制度,實現了中小學首席信息官全覆蓋,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建設。
02推進在線教育,推動網絡育人專業化
一是抓住疫情期間加快教育轉型的歷史機遇期,多舉措為學校開展在線教育提供引領和支撐。編制《網絡育人100問》《網課育人近視防控30問》《濰坊市中小學在線教學示範案例》《濰坊市中小學融合教學案例集》等資源,為學校開展在校教育提供專業引領。2020年6月,我市入圍教育部在線教學典型案例的數量佔全省的1/2。二是制定全國首個編程教育課程標準《濰坊市中小學編程課程指導意見》,組建120人的編程志願教師隊伍,共開發C++、Python、圖形化編程等8個模塊、138節課程,服務學生達35.2萬人次。在線編程公益課堂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了學生的編程素養,為學生更好地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發展提供了基礎,對於探索人工智慧時代新型教與學模式、教師專業化成長、未來教育體驗等方面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三是做好學生關愛工作。疫情期間,為全市貧困生捐贈平板電腦337臺、4G流量卡2600餘張,為扶貧村學校提供編程和人工智慧課程資源。
在線編程公益課堂直播
03整合優質資源,搭建中小學雲學習平臺
堅持「開放共享,集約資源」的理念,梳理匯總優質社會公益教育資源,充分調動全市教師參與共建共享,依託現有資源平臺搭建全市中小學雲學習中心平臺,推動市、縣、校一體化開展雲學習活動。平臺於8月6日正式上線運行,匯集了山東省雲學習平臺、國家雲學習平臺、網易公開課、科學松鼠會等網站資源,涵蓋人生規劃、科學探究、未來教育等16大板塊內容,共享各類課程資源2萬餘條。
濰坊市中小學雲學習中心平臺
深化網絡學習空間應用,
創新人工智慧融合教育
01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改革教學模式
全市「人人通」應用實現中小學100%覆蓋,開通教師空間8.44萬個,佔全市教師數的96.68%;開通學生空間102.1萬個,佔全市學生數的97.96%。積極開展基於師生的個人空間建設及資源共享,在教、學、研、考、評、管等方面進行了多方位的實踐探索,初步形成了基於雲平臺的「教研泛在化、備課簡單化、授課智能化、反饋即時化、學習個性化、輔導精準化」的新型教與學應用模式。截至目前,平臺累計共享資源總量3845萬件,學生互動207億次,教師互動9.98億次,我市成為全國雲平臺師生應用最活躍的地市。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得到教育部肯定,被表彰為全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去年以來,全市先後有8所學校被教育部評為「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數量居全省首位。我市依託網絡學習空間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做法被收入《教育部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案例集》。
02創新開展人工智慧融合教育,助力未來人才培養
一是在中小學開展人工智慧常識教育。在全市小學三年級以上開設人工智慧常識教育課,計劃到2022年,實現人工智慧常識教育中小學全覆蓋,我市是全國首個開展人工智慧常識教育的地市。全市已建成69個人工智慧實驗室,7個縣市區建成了青少年人工智慧科學院,屬全國首創。二是積極推進中小學人工智慧學習體驗公共中心建設。全市新投資7845萬元,奎文、濰城、坊子、寒亭、高新、經濟等6個中心城區已基本建成人工智慧學習體驗公共中心。三是開發人工智慧課程。組建15個人工智慧課程開發小組,重點研發智能學習、科學探究、虛擬體驗、開源創意設計、創意編程、創客STEAM等課程。
高密市青少年人工智慧科學院
學生在人工智慧學習體驗公共中心學習體驗
03建設5G智能教育創新園區
園區採用市場化機制,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5G+人工智慧技術背景下的新型教與學模式構建兩個支點,以服務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為目標,打造人工智慧教育課程研發和實踐中心,人工智慧教育產品研發和孵化中心,學生人工智慧研學和實踐中心,全面提升我市人工智慧教育水平。
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持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01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2019年,我市成功承辦全國第二十屆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山東省中小學生創客大賽。在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大賽中,全市共有131件學生電腦製作作品、12支機器人代表隊獲國家級獎項,包攬全省2個機器人競賽全國冠軍,團體成績連續17年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在全省中小學生創客大賽中,全市11.9萬名中小學生參加,參加人數、獲獎數量、獲獎等次均位居全省第一。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組織全市中小學s生參加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創客比賽、信息學奧賽等活動,被授予「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組織工作示範單位」「山東省中小學創客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山東省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組織先進單位」等。
我市學生參加山東省中小學創客大賽
02教師信息素養全省領先
在山東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評選中,我市獲區域優秀案例1個,學校優秀案例1個,個人優秀案例47個,獲獎數量全省第一。在全省教育技術論文比賽中,我市121篇論文獲獎,佔全省的39.16%,獲獎數量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