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請點右上「關注」回村歇歇,俺是一個留守在農村生活的老農。本文圖片來源於@農家小甜 視頻截圖,視頻拍攝地址河北邯鄲大名縣農村。其實邯鄲東部農村的小農戶澆地,都是這樣的場景。
上圖,這是今年小麥收割後,播種夏玉米澆出苗水。圖中的這位夠英姿颯爽吧!這麼說吧!像這樣澆地鋪地龍帶有20多年了吧!農民每澆一塊地,就從機井根把管子鋪到自家地裡,澆完地,再把管子捲起來拉回去。
農戶有多少塊地,要澆多少次,都是這樣重複著勞動。這在以前,澆地都是壟溝通到各家各戶地頭,農戶再在自家地裡留有壟溝。因為地勢高低有差別,還有農戶侵佔田間的主壟溝,導致壟溝不能用了。
不知道是哪家塑料製品廠發明了這樣的地龍帶,農民家家戶戶購買了活動的「壟溝」。這樣的地龍帶用過一次後,沾泥沾水特別重,需要截斷一節一節的。
上面兩張圖片,是把一段段管子接起來。距離機井遠的地塊有幾百米或者上千米,要把管子套在一起,你看似簡單,其實這是一項技術活,有粗心的農民,鋪管子澆地20多年了,就鋪不成,開井管子就被水衝開了,必須有人幫忙才能澆地。
說到這裡,老農不得不說一下「標準」這個問題:因為咱們的產品沒有標準,比如這些生產地龍帶管子的廠家,標註管子直徑是20釐米,實際生產出的管子,直徑不一,農民購買後,還要截斷。因為管子直徑不一,必須是直徑長,也就是粗管子塞進細管子裡,開井後,利用水流的阻力,管子接口就不會被水衝開;如果是細管子塞進了粗管子,那麼就算失敗了。
因為地龍帶不達標,為農民造成很大的麻煩,讓農民浪費了錢財浪費了力氣功夫。如果生產廠家的產品達標,農民就省心了節約了。
目前,澆地是農民所有勞動中,最困難的一項繞不開的工作。冬小麥不澆水,就會旱死,顆粒無收,怎麼把飯碗端在咱們自己的手裡?
你可以說,鋪設地下管道,把灌溉管子埋在地下呀!本文正是要引導這個話題上。作為一個農民,深知。從2011年~2013年,有了資金,開始免費為農田鋪設地下管子。這些施工人員,也沒人和農民商量,就武斷地把管子埋在了地下。可當農民灌溉使用時,大部分漏水不能用。農民仍然得用地上自家鋪管子。
幫農民鋪設的地下管子,閥門,是從哪裡採購的?只要不追責,不讓坑農害農的傾家蕩產,然後法辦,坑農害農還會繼續。
家家戶戶,買地龍帶,這種浪費,還耽誤時間,農民早就深惡痛絕了。多數農村的村官家裡也種地,也是農民,他們和村民一樣鋪地上管子澆地。
如果鋪設地下管道時,村官能召集村裡有頭腦的農民,一起獻計獻策,農民知道好歹,這好事不就辦好了麼?比如修街等,前面修後面壞,和鋪設地下管子是一樣的道理。
其實,就埋設地下管子而言,就是農民各家各戶買地上管子的錢加起來,比埋地下管子要多三倍也多。可農民為啥不埋地下管子?埋地下管子,這就需要有人出頭帶頭,誰出頭呢?誰還有如此的公信力,讓農民相信?
誰能保證農民攤的錢購買管子鋪設管子過程中,能清清白白?農民要求,花錢多少,只要明明白白就行,可沒人能做到這一點。所以,農民只能散兵遊勇,寧可浪費錢,寧可遭罪費勁,也要各家各戶自家購買管子,因為自己相信自己。
讓人坑了,哪怕是坑一毛錢,心裡也不舒服,氣也不順。
還好!2020年秋天,連續幾場大雨,農田不用灌溉了,夏玉米長勢喜人。如果是往年的乾旱天,這個節氣,你驅車來邯鄲平原田間路上走走,保證你看見農民鑽進青紗帳裡,滿頭盯著玉米花子,汗流浹背,在鋪地龍帶澆地的情景。
老農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將來還要老在這片土地上,對這片土地太有感情了,發現問題提出來,是希望有良醫,來治掉這些病根。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你留言聊聊你們那兒的農田是怎麼灌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