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思琪
「梨花開,雁歸來,芬芳還在我懷裡,不知如何找尋你,不知如何形容你,春風十裡不如你」,有著「音樂詩人」之稱的李健受邀為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打造的同名主題曲,隨著劇集的熱播,不知正在被多少文藝青年單曲循環。電視劇同款「秋水誓」、「紅燒肉罐頭」更是承包了熱搜。
改編自馮唐小說《北京,北京》的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以一匹黑馬的姿態闖進了暑期檔,也讓我們終於在螢屏上看到了青春片的另一副面孔——不狗血、不墮胎、不面目猙獰的「叛逆青春」。
《北京、北京》是馮唐作品《北京三部曲》(《18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中的最後一部,當「青春三部曲」的終章被搬上電視屏幕時,導演將電視劇的名字改成了《春風十裡不如你》。這句詩原本脫胎於《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被無數次的化用後,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人生若只如初見」等句子一起,成為了「小清新」們之間的「暗號」。
電視劇名字的改動,同樣將小說中馮唐濃重的個人風格隱去,將其改寫成了一部大眾青春片。如果說馮唐的小說原作是「腫脹」而又刺目的鮮紅,滿溢出的是男性荷爾蒙氣息和按捺不住的青春躁動,那麼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則是一抹櫻桃紅,帶著青春特有的悸動,是青春年少情竇初開的酸甜滋味。主角秋水與小紅之間「歡喜冤家」的戲碼,是少年人「為了得到你的注意、喜歡你就欺負你」的青澀心思。
馮唐曾表示,當他寫完這三部曲,「他所積攢的21本日記,450封書信都可以灰飛煙滅,不復記起,這三本半自傳性的小說就是他的青春記憶」,他在小說中寫下了自己的青春宣言,「交值得交的朋友,喝值得喝的烈酒,活在每一天裡」。
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則是把小說原著中的意識流寫法洗去,編織了一個「中規中矩」、時間線完整的青春故事。這其中有著從文學作品到影像媒介轉化之間的考量,改編是成功的。文學青年秋水遵從父母的意願考入醫學院,在仁和醫科大學本碩博八年連讀的大學生活中,結識了一群好兄弟,也遇到性格截然不同卻一樣愛他的小紅和趙英男。陰差陽錯、兜兜轉轉,錯過與過錯,懷念與感悟,還是「青春無悔」式熟悉的配方,不同的卻是,這個本屬於70後的故事卻在今天引起了年輕觀眾的共鳴。
在這部講述90年代大學生故事的作品中,他們談搖滾精神、念舒婷的《致橡樹》與北島的《回答》,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斯普特尼克戀人》,聽《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追的星是彼時藝名還叫王靖雯、尚不是天后的王菲……跨越過20餘年的「代溝」,能夠點燃眾多的80、90後,究其原因,是其所展示的「青春」的精神內核:對自由的嚮往和一點點年少輕狂的叛逆。
在劇中,秋水在深夜廣播時喊出了詩人鮑勃·迪倫曾說過的,「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還倖存的,一種是已迷失的,我們的身體雖然被囚禁在這裡,可是我們的靈魂永遠不會迷失」,在這一刻,我們看到的是「正青春」特有的氣質。
青春片這一類型在中國市場始於2013年趙薇執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自此,國民的懷舊情緒就不斷被消費,充滿懷舊感的符號、各種年代提示物、自帶回憶的柔光濾鏡,再加上N男N女的排列組合,拼湊出了無數「不知道是誰的青春」的爛片。它們片名各異,但卻有著同一副面孔:千篇一律的「疼痛青春」、「腫脹青春」,然而「青春的迷茫」早已讓觀眾審美疲勞。更何況我們看到的是被整齊切割開的青春期和成人期,鏡頭一轉的時間,任性妄為的少年,「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就變得克己復禮、沉穩世故,主人公的變化只能通過服飾髮型來表現,除此以外毫無成長,更談不上連續性。
到如今,青春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變成了爛片的同義詞,《春風十裡不如你》的出現,可能正是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片的不同打開方式——可以不墮胎、不撕扯、不歇斯底裡,而片子的女主角也是可以不可愛的。
在這一點上,被稱為是「90後老戲骨加金馬影后」的搭檔,演員張一山與周冬雨的「山雨」組合,兩位演員演技都在線,無疑是電視劇的加分項。在張一山的表演中,我們或許還能看到餘罪的痞氣,甚至還能看到劉星的「貧」,但我們在秋水身上也看到了記憶中班上那個喜歡「搞事」的「壞小子」,這些人物序列背後有一個共通點:叛逆少年,他有一些痞氣,笑起來還帶著一點壞,但卻透著我們文化中特有的「俠氣」,替兄弟出頭,通過愛女生來愛世界。
從《七月與安生》到《喜歡你》再到《春風十裡不如你》,周冬雨走的也都是同一條「古靈精怪」的路線。周冬雨所扮演的小紅,雖然在人設方面爭議頗多,卻讓現實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女生們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中有了「臉」,她們不再是青春劇裡的背景板、青春故事中的路人乙,而是高高紮起兩個小辮子、笑起來五官擠在一起、眼睛眯成一條縫的鄰家女孩。
當原著《北京、北京》中「胸大腰細,整個醫學院所有男生的夢中情人」的小紅,被呈現為一個愛折騰、有些偏執卻也有些可愛的柴禾妞,讓我們看到愛情故事的女主角,不一定只能是美豔動人的、乖巧聽話的或是文靜大方的,她們也可以是隨遇而安、天性自由的。
《春風十裡不如你》所採用的不囿於原作、「邊想邊拍」的方式,導演進行的人物再創作,打破的是青春影視中女性角色臉譜化、標籤化的藩籬,賦予了角色鮮活的生命。她們不再是作為男性慾望凝視的客體,不再做被擺弄的洋娃娃,而是拆掉了身上的提線,自由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