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12
一年四季,想約你吃潮汕牛肉火鍋。
#兔子粒裡的廚房
不論是在哪個季節,不論身處何地,火鍋那雲霧繚繞的溫暖精神總會安撫好你的胃,給你最實在的藉慰。
而作為潮汕膠幾人(自己人),說起火鍋,想到的便是牛肉火鍋了。
店家師傅在玻璃櫥窗的另一邊熟練地將牛肉在案板上切得薄如紙張,清湯鍋底和一盤盤肉片端上桌,熱氣開始氤氳。
食客將牛肉放入沸騰的湯中,三起三落,牛肉味兒漸漸散發,趁熱蘸上特色沙茶醬,放入口中咀嚼,填滿了心裡的期待和滿足。
這樣的場景在潮汕隨處可見。
為什麼潮汕牛肉火鍋這麼令人嚮往和熱愛呢?(此文所提及的「潮汕牛肉火鍋」均指潮汕人在潮汕本地開的火鍋店的產品,而非外地所開各類的牛肉火鍋店。)今天,兔子給大家一一作答。
一份有潮汕特色的湯底
潮汕菜大多清淡甘甜,潮汕牛肉火鍋自然也是鮮美清甜,保持原汁原味。湯底都是用牛骨熬製8小時而成,沒有花裡胡哨的配料,上桌前再加入白蘿蔔、玉米等一些簡單的蔬菜,撒上芹菜粒便完成了。
初看潮汕牛肉火鍋湯底,會覺得寡淡無色,但這恰恰是後面品嘗到牛肉最原始的鮮甜滋味的關鍵。
穩居C位的潮汕牛肉
在地道的潮汕牛肉店,找不到速凍牛肉和切肉機器的身影。要問能找到什麼,在店鋪後面估計藏著幾隻牛。
潮汕牛肉講究一個「鮮」字。潮汕人養牛不多,牛基本是雲貴高原的土黃牛,牛的年齡在兩歲到兩歲半,因為這個時候牛肉的口感是最佳的。
遠方來的牛到了潮汕屠宰場,在分批在飯店送到各個餐廳,解牛到上桌不超過四小時,有些火鍋店甚至自己購買活牛。有時早去火鍋店,還能看到肉在顫動。
這樣的牛,怎麼可能會不新鮮呢?
來過潮汕的牛和別牛不一樣
既然是外來的牛,為什麼吃起來就不一樣呢?
來過潮汕的牛和別的牛不一樣,它將被潮汕人民詳細解讀。外地人第一次吃牛肉火鍋,看到菜單都會刷新對牛的認知——雪花、匙柄、匙仁、吊龍……五花八門的名字讓人一頭霧水。
雪花,因肉片表面像雪花遍布而得名,它的真實名字是——脖仁。仁在潮汕話中有果實、中心的意思。脖仁,顧名思義,就是牛脖頸的中心,是牛最常運動的部位。脖仁肥嫩有嚼頭,口感和香味讓食客難以忘懷。
匙柄,位於脖仁下方,筋肉結實,鮮嫩帶脆。
匙仁,是匙柄中最完美的部位,連帶細經。口感柔軟,細膩多汁。
嫩肉,位於牛的臀腿部位,甜味十足,軟嫩滑溜。
開吃後幾盤肉下肚,鍋中的牛肉丸也熟了。撈起一顆牛肉丸,蘸滿沙茶醬,咬下去可要擔心肉汁四濺哦。潮汕牛肉丸都是純牛肉製作的,彈勁十足。
潮汕人心中的完美蘸料
俗話說:「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調一碗蘸料。」
北方銅鍋炭火的羊肉卷和麻醬是標配,四川的火鍋則需要油碟乾粉。而沒有沙茶醬的潮汕牛肉火鍋,也絕對沒有靈魂。
有一種美味,叫做沙茶粿
一旁的空盤子慢慢疊高,眼前溼潤的熱氣從未散去。人們吃得爽快,癱坐在椅子上閒聊。每一頓潮汕牛肉火鍋的收尾必然是沙茶粿條了。
將粿條放在剩餘的濃湯中煮熟撈起,裹上沙茶醬,撒上芹菜粒。一碗下肚,結束一場絕美的味蕾之旅。
其實幸福是有依據的,牛肉中富含的「花生四烯酸」據說會在大腦產生幸福感。
火鍋一起,眾人圍聚,在牛肉火鍋陪伴下的潮汕人是幸福的。
蔡瀾先生說:「吃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可是我從『吃牛肉火鍋』這件事上卻感覺,『吃』有時候是一座城市的事情。」
上大學後,每次放假回家,爸爸媽媽都會開車帶我去離家比較遠的金鴻公路吃牛肉火鍋。
這仿佛成了一種儀式感。
那條路和那家店是我從童年開始的記憶。
爸爸很喜歡給我夾肉,我說「爸,我飽了」。
爸爸總會反駁說「多吃點,去外面哪裡吃得到這樣的肉」。
我的爸爸是一位傳統的潮汕父親,他總會護著我,疼愛我,告訴我,多吃些,身體好,才能做好事情。
他也總告訴我,生在汕頭是幸福的。
大學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他們會問我,你們那邊的牛肉火鍋真的很好吃嗎?
我回答是的,並且每次講述都會很激動驕傲。
我很愛潮汕牛肉火鍋,更愛潮汕這個神聖的地方。
一年四季,想約你吃潮汕牛肉火鍋,可以嗎?
歡迎關注
百家號:兔子粒裡的廚房
LOVE&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