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見的4大口腔症狀,你會處理嗎?

2021-01-21 好孕媽媽

口腔,是嬰幼兒時期最重要的器官,容易接觸到外界刺激,當然也較易出現相關症狀。以下介紹4種常見的口腔症狀,為爸爸媽媽提供更完整的認識與護理守則。


    在寶寶的口腔症狀中,最常見的莫過於鵝口瘡。寶寶容易得鵝口瘡的原因,主要是口腔沒有徹底清潔乾淨。含著奶瓶睡著的寶寶口中殘留的奶垢猶如培養液一樣,會讓黴菌漸漸滋生。另外,寶寶喜歡將東西往口中塞,可能會吃到不乾淨的細菌;或曾生過重病的寶寶,自體免疫力較差也可能得鵝口瘡。


特徵症狀

    鵝口瘡最常有的症狀,即在口腔黏膜、兩頰或上面硬顎、軟顎部分,會有白色的塊狀凸起物。


    此外,鵝口瘡和奶垢在口腔內都是白白的,比較難被分辨。黃丹青醫師表示,臨床上的分辨方法如下:拿刮舌板清潔口腔時,可被刮下來的是奶垢,鵝口瘡並不會被刮下來,有時甚至還有口腔黏膜出血的狀況。


治療方式

    多採用藥物治療,一般會在口腔內塗抹抗黴素藥物,大概5~7天可痊癒。


相關護理

    清潔是預防和護理鵝口瘡的重要原則,尤其在飯後和睡覺前。一般可用紗布沾水清潔,大一點的寶寶可用牙刷,從牙床到舌頭都要清洗乾淨。如果清洗不方便,至少用餐後可用溫開水漱口。


口腔潰瘍也很常見,且發生的病因很多,外傷(如刮傷)、食物刺激、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如果發生在嬰幼童身上,一般是喝奶時被燙到;清潔口腔時,不小心刮到;寶寶自己咬到;被過酸的果汁所刺激等。還可能是由於病毒感染,一種是皰疹性口炎,另一種,就是腸病毒所導致的潰瘍。


特徵症狀

顧名思義,可在口腔黏膜表面發現小潰瘍,會有局部灼熱的疼痛感,正如俗話說的「嘴破洞」。如果小潰瘍太多或面積太大,可能還會合併其他諸如發燒、喉嚨痛、壓痛等症狀。


治療方式

一般會用口內膏藥做治療,目的是保護傷口不再被外物刺激,加快其自身修復的速度。


護理事宜

寶寶口腔會潰瘍,通常由飲食引起的概率較高。因此,當媽媽幫寶寶泡奶時,需先測試溫度,避免高溫入口。如果需餵輔食,也要注意食物的質地是否夠軟、夠稀,避免對寶寶口腔造成傷害。


手足口病,最常見的就是由腸病毒感染所致。通過接觸、飛沫或口水分泌物,都可能會感染腸病毒。腸病毒可以在外面的環境下存活一段時間,一旦寶寶接觸到含腸病毒的人或物,之後又揉眼睛、鼻子,病毒就會侵入體內。


特徵症狀

一旦發病,寶寶手腳會出現皮疹,也可能發燒3~5天,但通常過幾天會慢慢自行痊癒。如果是重症患者,則可能會有意識不清、持續嘔吐、高燒不退、肌躍反射(突發性肢體收縮動作)或心跳加快等症狀。


治療方式

目前沒有特效藥,原則上仍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通常會打點滴,然後等到患者稍微好一點後,再自行回家休養。針對重症者,依醫師診斷,可能以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作為治療。


護理事宜

當狀況緩和時,多讓寶寶休息、適當補充營養,一般可入口食物都可以吃,此時能夠維持寶寶體力最重要。


口角炎發生在上下唇的交接處,過去大多是營養缺乏導致的,現在多是吃完東西的殘留物、念珠菌感染(抵抗力低下)等原因。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體質問題,比如異位性皮膚炎。

 

特徵症狀

有些寶寶的嘴角會有三角形的紅腫、脫皮狀況,有時候會感覺溼溼爛爛、有黃色分泌物。


治療方式

臨床治療上,會使用含類固醇藥膏(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會使用),塗抹薄薄一層在患處即可,大約3~5天就會痊癒。如果症狀仍未改善,則可能需要使用含抗生素藥物,但仍建議依醫囑使用為佳。


護理事宜

平時的預防很重要,尤其是容易流口水的寶寶,可在口角處塗抹少許凡士林保護。此外,也要保持良好飲食習慣,用餐後記得把嘴唇和嘴角處擦拭乾淨。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由好孕媽媽整理編輯呈現,若涉及版權問題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口腔問題會引起敗血症嗎?敗血症的7大症狀,你不得不知道
    口腔問題會引起敗血症嗎?敗血症的7大症狀,你不得不知道 年僅29歲的麻醉科醫生高蘇麟走了,高蘇麟醫生被授予「感動南京」2012年度人物。據報導,去世前一周,高蘇麟醫生曾經說過自己牙疼。可是常見的口腔問題,竟然迅速發展為敗血症,並導致多個器官衰竭。
  • 這2種寶寶常見口腔疾病如何區分如何處理?
    皰疹性口炎的潛伏期一般為4~7天,寶寶通常會有發熱、煩躁、拒食、流口水的行為。 嘴唇、口周皮膚和口腔黏膜處,可見散落或成堆的小水泡,並伴有紅暈。 初期會發癢,接著會出現疼痛感。 水皰潰破後,形成淺潰瘍。牙齦也會有紅腫充血的症狀,觸碰易出血。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5個月寶寶常見6個異常症狀和護理技巧
    等寶寶到了5個月大的時候,媽媽會發現寶寶會無緣無故的大哭大鬧,這時候媽媽要注意,可能是寶寶肚子疼引起的。這個月份的孩子很容易換上腸痙攣和腸套疊這些疾病。尤其是腸套疊嚴重的時候需要去醫院急診。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5個月大的寶寶常見的異常症狀以及相應的護理技巧1、食物過敏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食物過敏變得非常常見。這時候你會發現寶寶過敏都是局部的。
  • 新生寶寶長「馬牙」或鵝口瘡,應該怎麼處理?#葉子口腔科普#
    葉子張野/Azure 葉子口腔科普很多人認為,因為新生寶寶沒有牙齒,不會有蛀牙,所以寶寶的口腔並不需要關注。但事實上,新生寶寶的口腔也會有很多突發的情況,需要爸爸媽媽們留意。長「馬牙」許多媽媽會發現,才幾周大的小寶寶,上顎中線附近和牙齦邊緣上有黃白色的類似囊泡樣的小點,這是長牙了嗎?
  • 口腔黏膜白斑的幾種常見症狀
    很多人都關心常見的口腔黏膜白斑的表現有哪些,我們都知道很多口腔疾病的症狀是很相似的。這時候就會誤導我們以為是其他的口腔疾病,從而錯過了病情的治療期。所以我們還是要對這種疾病的症狀有所了解。(1)疣狀:損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頭狀或毛刺狀突起,觸診微硬。除位於牙齦或上顎外,基底無明顯硬節,損害區粗糙感明顯,通常因潰瘍形成而發生疼痛。
  • 齲齒會傳染? 快看看, 你家寶寶的乳牙也有這些問題嗎?
    文|福林媽咪兩歲多的時候,小福林對刷牙很抗拒,恰巧有一次讓小傢伙看到一個大哥哥拔牙的場景,我能感覺到他是害怕的。藉此發揮了一下:「你知道大哥哥為什麼要拔牙嗎?會傳染嗎?齲病俗稱蟲牙、蛀牙,是細菌性疾病,能夠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導致牙槽骨和頜骨炎症。齲齒是很多小孩子都會患有的一種口腔疾病,發病率高,散布廣,應以保健預防為主。齲齒是一種細菌性疾病,齲菌常見於碗筷上,而父母、長輩用嘴巴咀嚼餵寶寶,或者用咬過的食物餵寶寶都會容易傳染細菌。
  •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常見的八個症狀快看看你有嗎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常見的八個症狀快看看你有嗎大家都知道,一到中老年,疾病就會慢慢的纏上身來。「三高」一直都是困擾著許多中老年朋友的大問題,一旦被診斷出「三高」中的「一高」,就有可能使得人惶恐不安,變得事事都要小心翼翼了!
  • 秒懂:一句話幫你了解口腔常識
    4.刷牙不要橫著刷,牙翼部真的會被橫刷成楔形缺損的。5.舌苔也需要刷一刷,不過自己的舌頭,還是要下手輕點。6.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7.牙線比牙籤更靠譜、更有效。8.孕期、月子期更要好好刷牙,不刷牙更容易患齲病、牙周病。9.潔牙並不會讓牙縫變大,只是你的牙結石太多了而已。
  • 寶寶出牙6大不適症狀你知多少?兒科主任教你如何緩解護理
    導讀:寶寶出牙6大不適症狀你知多少?兒科主任教你如何緩解護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出牙6大不適症狀你知多少?兒科主任教你如何緩解護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兒驚厥常見嗎?寶寶驚厥怎樣進行家庭急救措施?
    家長在醫院會問醫生,「醫生,我家寶寶抽筋啦!」,「我家寶寶抽風啦!」,「看,羊癲瘋!」,在醫學上,這就被稱為「小兒驚厥」。 那麼,小兒驚厥常見嗎?小兒驚厥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且發病率較高,對患兒的危害較大,年齡越小越多見。應該實施科學合理的急救方式,把握最佳治療時間,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 小兒推拿李波:嬰幼兒時期的口腔保健知識,你都知道嗎?
    寶寶口腔奶瓣、分泌物的處理:可讓嬰兒側臥,用棉籤蘸溫開水,按照口內頰部、齒齦內外面、舌頭的順序清潔。平時可以餵少許溫開水保持口腔潔淨。乳牙萌出時的護理:寶寶長第1顆牙時會有牙齦微腫脹,因此寶寶喜歡咬東西以緩解不適,還會有流口水、煩躁、體溫微高等表現,牙齒萌出後會逐漸緩解。乳牙開始萌出時,父母可在清潔口腔的同時,用乾淨紗布纏在手指上幫寶寶按摩牙齦,舒緩寶寶不舒服的感覺。出牙前寶寶煩躁不安時,可以給他磨牙餅等硬質食物讓寶寶咬,鍛練乳牙咀嚼能力,促進牙齒生長發育。
  • 寶寶口腔裏白白的是有問題嗎?兒科醫生說應該是這個疾病
    鵝口瘡是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容易反覆發作令媽媽們緊張、心疼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鵝口瘡。一、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是一種由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又稱雪口病。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小點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如若強行剝離可能會出現滲血。症狀較輕的寶寶除了口腔舌上出現白屑外,並無其他症狀,一般也不影響寶寶吃奶。但情況嚴重的寶寶,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則可能出現低熱、哭鬧、拒食、吞咽困難等情況。
  • 疫情期間,口腔常見小問題和自我處理
    由於口腔科治療中患者無法佩戴口罩,無法通過口罩保護患者自身的健康安全,且口腔高速渦輪手機、超聲潔牙機在工作中會產生大量水霧、飛沫、氣溶膠,可能將口腔內的病毒細菌隨噴濺擴散到空氣中,再經空氣傳播給其他患者。
  • 鵝口瘡、地圖舌、潰瘍……寶寶7大口腔問題深度大解析!寶媽收藏
    新生兒擦洗口腔、針挑或用布擦馬牙,會引起黏膜損傷並可使細菌從破損處侵入,引起局部感染、新生兒敗血症,甚至化膿性腦膜炎。鵝口瘡: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
  • 突發抽搐,如何正確處理,你知道嗎?|熱性驚厥|突發|抽搐|醫生|口腔|...
    家長做法普遍錯誤家長普遍認為 抽搐就該堵住嘴巴 君君出現的抽搐 是臨床上常見的驚厥 6歲以下兒童的發生率約為4%-6% 而最常見的就是因高熱引發的熱性驚厥  孩子發燒出現抽搐 正確的處理步驟如下 ↓↓ ↓ 1. 家長先平靜下來,觀察孩子情況   2. 把孩子放到平坦柔軟處,如地毯、床上 3. 保障呼吸通暢 讓孩子側躺,頭偏向一邊,鬆開領口和衣服。 4.
  •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皮膚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只要寶寶身上出現疹子,或許爸媽多會認為是皮膚疾病,但對嬰幼兒來說,任何症狀的出現,都應從整體表現來找尋可能病因,避免只把焦點放在皮膚狀況異常,而忽略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當寶寶身上出現疹子,媽媽會怎麼做?覺得是皮膚疾病,趕快去皮膚科就醫?或是拿個藥膏擦擦,看看是否會消掉?如果幾天還沒消再做打算。
  • 一周歲內寶寶護理,常見的10個「關鍵詞」,以及處理方法!
    正確處理方法:寶寶居住的地方,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室內不可太潮溼。不要讓寶寶穿太厚,經常出汗也很容易出溼疹,儘量少用化學洗浴用品,寶寶其實身上並不髒,清水洗浴即可。如果溼疹密集,或癢的厲害時,一定要去皮膚科看醫生,塗抹藥膏緩解不適症狀。
  • 寶寶口腔出現皰疹是怎麼回事?
    最近一段時間,門診多見的疾病,主要是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為主,其症狀主要是以發熱、咳嗽、口腔皰疹等症狀的,寶寶出現咳嗽發熱,寶媽媽一般都很了解的,但是寶寶在發熱的同時,口腔口角出現了小黃泡、小白泡的情況,這讓寶媽媽的納悶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寶寶嘴裡長白點,婆婆用針挑,對嗎?醫生說處理不當會致命
    「馬牙嗎?可我查了下網上,又像是鵝口瘡呀?而且要用針給孩子挑破?這個怕是會感染,安全起見,我們還是去找醫生診斷吧。」小嘉說到。「大驚小怪,你老公以前也長過這種東西,我都這麼處理的。」婆婆非常不開心回應。這時候,小嘉老公剛好回來了,就把一家人帶到醫院找醫生。
  • 常見的4種產前焦慮症狀,你都中招了嗎?
    而焦慮本身帶來情緒上的變化也會導致失眠等作息問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對於孕婦及胎兒來說也是極其不利的。 常見的4種產前焦慮症狀 孕晚期很多人都會因焦慮出現各種各樣的焦慮表現,常見的狀態有以下4種: 1、失眠 其實孕期失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子宮壓迫膀胱,大部分孕媽媽都會有夜尿過頻導致失眠的問題,而產前焦慮則會加重這個失眠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