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歲內寶寶護理,常見的10個「關鍵詞」,以及處理方法!

2020-12-22 欣媽育兒經

一周歲以內的寶寶,是生長發育最快的一年,需要媽媽細緻的呵護,是每一位新手媽媽充滿挑戰的一年。如果護理不當,對寶寶的成長發育很有影響,然而很多新手媽媽都會忽略其中的細節。另外,缺乏育兒經驗,也是阻礙新手媽媽的一道門檻。

今天,咱們以10個常見「關鍵詞」為代表,給大家分享一些護理知識。

一、溼疹

溼疹,多發生於出生一周歲以內的寶寶。常見於頭、臉、頸和四肢,出現米粒樣大小的紅色丘疹或斑疹。溼疹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另外最常見的原因有環境問題、寶寶腸胃問題、對食物過敏問題等。

正確處理方法:寶寶居住的地方,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室內不可太潮溼。不要讓寶寶穿太厚,經常出汗也很容易出溼疹,儘量少用化學洗浴用品,寶寶其實身上並不髒,清水洗浴即可。如果溼疹密集,或癢的厲害時,一定要去皮膚科看醫生,塗抹藥膏緩解不適症狀。

二、溢奶

溢奶一般是寶寶嗆住了,或是母乳流速過快,還有寶寶打嗝帶出來等原因。因為寶寶的食道與胃部的連接關卡「賁門」,肌肉尚未發育完全,無法緊密阻擋奶水逆流,所以容易溢奶。寶媽們一開始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特別緊張,以為寶寶是生病了。

正確處理方法:如果母乳流速過快,導致寶寶經常嗆奶,那就只能用吸奶器吸出來一些再喂,或者裝到奶瓶裡,用合適的奶嘴來喂。另外,寶寶吃完奶以後,一定要給寶寶拍隔,不要著急讓寶寶平躺,最好是20分鐘後再躺下。

三、加輔食

理論上,寶寶在4~6個月,就可以添加輔食了。之所以添加輔食,是為了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求,寶寶已經要開始學咀嚼能力了。添加輔食太早,寶寶腸胃無法消化,添加輔食太晚,會阻礙寶寶生長發育。

正確處理方法:根據自己家寶寶的情況,在4個月後,就能嘗試添加輔食。第一次添加,最好是在上午,而且是少量,這樣如果寶寶出現了問題,下午還來得及去醫院。另外,一開始少餵點,從單一的食物,到多樣化,逐步增加,這樣比較容易判斷哪種輔食會產生消化不良或過敏。

四、咳嗽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咳嗽也是很常見的一種病。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一種症狀,主要是為了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出的一種防禦反射動作。但是,如果咳嗽很劇烈,已經影響了吃飯和睡覺,那就需要抓緊治療了。

正確處理方法:白天不咳,晚上咳,很有可能是著涼引起的,也可能是空氣乾燥引起的,多給寶寶喝溫開水就能緩解。另外,最常見的咳嗽,是積食導致的,比如吃多了寒性、熱性食物,導致脾胃功能虛弱,這種情況就需要調理腸胃了,可以找醫生拿點藥。

五、鬧覺

該睡覺的時候不睡,明明很瞌睡了,但就是睡不踏實,半夜容易驚醒,睡覺前能把人給「磨」死,這些都屬於鬧覺。

正確處理方法:睡姿不正確,比如蒙著頭睡覺、趴著睡覺、兩隻手壓著胸前,就會導致睡不踏實。另外,白天或臨睡前太興奮,受到了驚嚇,也會發生睡前磨人,半夜驚醒。

首先,要排除寶寶最近是否生病了,尤其是腸胃是否出問題了,這個可以從大小便情況來判斷。另外就是要建立規律的睡覺時間,不可以隨心所欲,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最後,就是讓寶寶白天多運動,增加體能的消耗,晚上就會睡得更踏實。

六、缺鈣

缺鈣的寶寶,往往看上去精神萎靡,容易出汗,枕禿明顯,晚上睡覺經常驚醒然後哭個不停。另外就是要看寶寶的發育,頭圍、體重、身高,是否能達到平均水平。重要的一點,缺鈣嚴重的寶寶,會經常患支氣管炎和肺炎。

正確處理方法:去醫院做個檢查,其實大多數寶寶需要補充的是維生素D3,這是促進鈣吸收的。不是說單純的補鈣就行,有些寶寶補再多的鈣,體內都無法吸收。不要整天讓寶寶待在家裡,每天至少要讓寶寶見2個小時的太陽。

七、腸絞痛

有一種哭鬧,是每天準時準點發生,而且很難哄好,這往往是腸絞痛造成的。腸絞痛可發生在一周歲以內的任何階段,以3~6個月最常見,寶寶哭聲響亮,手握拳頭,甚至頭上會出汗,看上去很痛苦。

正確處理方法:平時多給寶寶做腹部按摩,預防寶寶便秘,每周至少給寶寶洗一次溫水浴,剩下的,就只能等寶寶腸胃發育成熟以後,症狀才會消失。

八、發燒

寶寶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穿的太厚、體內長期缺水,房間空氣不流通。另外就是感冒生病,和接種疫苗以後的正常反應。

正確處理方法:第一次給寶寶吃退燒藥,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己擅自做主。另外,要學會分析寶寶發燒的原因,觀察寶寶發燒後的精神狀態。如果僅僅是傷風感冒,是可以在家裡等的,如果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就需要趕快去醫院。比如看寶寶眼睛是否發紅,嘴裡是否有口瘡、身體是否有紅疹、大便是否有泡沫等。

九、流口水

寶寶到3個月以後,口水分泌量會增加,到6個月左右出第一顆牙,牙齦因為輕度腫脹,也會反射性分泌口水。另外,就是遺傳性的,爸爸小時候流口水,孩子也有可能會流口水,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正確處理方法:流口水本身是沒問題的,只要每天給寶寶清潔口腔周圍,勤換上衣,保持頸部乾爽,避免患上溼疹即可。大多數寶寶一周歲以後,流口水的毛病都會自然變好,這個不要太擔心。

十、怕生

怕生,是寶寶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多數寶寶到3~4個月時就能做出反應,5個月時,寶寶已經能區別媽媽和其他人。6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有依戀、害怕、認生、厭惡、愛好等情緒,看見熟人很興奮,看見生人會害怕。

正確處理方法:經常帶寶寶見生人,可以有意識的提高寶寶的膽量。不要突然把寶寶交給陌生人,要給寶寶一定的適應時間,等寶寶熟悉後,再把寶寶交給他人,否則寶寶會越來越怕生。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關於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焦點

  • 9種最常見的寶寶皮膚疹子護理方法之溼疹的誘因與護理
    新生爸媽護理經驗不足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嬰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皮膚疹子問題。總結下來一共有9種最常見的皮膚疹子:乳痂、口水疹、痤瘡、粟粒疹、痱子、尿布疹、蕁麻疹、溼疹以及幼兒急疹。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5個月寶寶常見6個異常症狀和護理技巧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5個月大的寶寶常見的異常症狀以及相應的護理技巧1、食物過敏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食物過敏變得非常常見。這時候你會發現寶寶過敏都是局部的。3、腸套疊腸套疊的寶寶會表現為哭一陣,停一陣,一會又開始大哭。很多新手父母認為孩子餓了或者調皮搗蛋。其實有可能是常腸套疊在作亂。腸套疊是寶寶的部位腸道及相應的腸膜套進臨近的腸道內形成的腸道梗阻,是寶寶常見的急症。
  • 兩周歲寶寶身高測試方法
    兩周歲的寶寶身高測試方法,這是很多家長都想全面了解的,因為每一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在不同的階段,能達到一個身高的標準,所以想對孩子進行測試,下面就詳細介紹了兩周歲寶寶身高測試的方法,作為家長可以全面的來了解一下測試方法。
  • 9種最常見的寶寶皮膚疹子護理方法之熱疹的誘因及護理
    新生爸媽護理經驗不足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嬰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皮膚疹子問題。總結下來一共有9種最常見的皮膚疹子:乳痂、口水疹、痤瘡、粟粒疹、痱子、尿布疹、蕁麻疹、溼疹以及幼兒急疹。
  • 維愛成長|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7、寶寶需要做口腔護理嗎?嬰兒口腔護理是日常護理的重要之一,由於沒有長牙的寶寶,口腔黏膜脆弱,一般不需要特別清洗,只是每次給寶寶餵養後,再餵些溫水將口腔內殘留物衝乾淨即可。對於已經長乳牙的寶寶,可以每周用乾淨的紗巾或棉籤輕輕擦拭乳牙。
  • 關鍵詞處理方法全在這裡了!關鍵詞處理方法大全
    關鍵詞處理方法全在這裡了!關鍵詞處理方法大全網頁內容的優化不管是對於網站運營者,網絡推廣者都必須處理好的事情。因為這些文章如果優化做得好,會優先被搜索到。無疑會讓你的網絡推廣效果事半功倍。在這個過程中,關鍵詞處理問題是最為重要的問題。
  • 護理權威專家講解新生寶寶護理方法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護理部主任 張玉俠  這兩年上海正值人口生育高峰,2011年全市出生人口預計達17萬人,2012年仍將維持這一水平。新生寶寶的降生為許多家庭帶來了歡聲笑語,可與此同時,也可能讓一些新手爸媽措手不及。
  • 寶寶紅屁屁怎麼辦?用對這4個方法護理就夠了
    前些天,交流群裡的一個寶媽憂心忡忡地跟我說: 「最近快愁死了,寶寶尿布疹,小屁屁全紅了,嚴重的都裂開了,還哭鬧得厲害,到底該怎麼處理啊?」 其實,尿布疹是小寶寶再常見不過的問題了。
  • 乾貨|幾種寶寶常見皮膚問題的護理方法!速速收藏!
    寶寶皮膚經常會出現一點問題,那我們在家中如何處理呢?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有這幾種:蟲咬性皮炎、急性蕁麻疹、痱子。蟲咬性皮炎寶寶可能被一些臭蟲、小跳蚤等昆蟲咬傷。護理要點:局部可以外用尤卓爾或者地奈德乳膏,早晚各一次,一般3-5天就好了。tips:塗抹後記得按壓一下促進吸收。
  • 新生兒最常見的5個「高發」問題,以及應對方法,值得收藏!
    新生兒的臍帶該怎麼護理……今天小編匯集了新生兒時期最常見、最熱點的一些問題,為新手爸媽來解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生兒時期容易出現的特有現象及應對方法。應對方法:1) 不需要給寶寶做特殊處理,耐心等待寶寶自然恢復即可;2) 新生兒的頸部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在抱哄寶寶過程中,要注意他的頭部,必須獲得很好的支撐,防止頭部後仰造成扭傷。
  • 寶寶出生後10個常見的護理知識,新手爸媽趕快get起來~
    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新生兒降臨是每個爸媽都特別開心的事情,但是如何照顧寶寶也是新手爸媽最頭疼的問題了!溢奶、黃疸、尿布疹等等問題都接著來了,許多爸媽是焦頭爛額一團糟啊。今天整理了一些寶寶常見的問題,和一些護理辦法,爸爸媽媽趕快學起來吧!一、怎麼給寶寶餵奶?
  • 寶爸寶媽快收藏起來,寶寶常見的皮疹判斷和護理方法
    最近寶媽寶爸問了很多皮疹的問題,寶寶是不是過敏了?寶寶是不是得了溼疹了?弄得自己焦頭爛額。其實皮疹分為很多種類,最為常見的最要有溼疹、熱疹(痱子)、急診、蕁麻疹、麻疹、痤瘡等。而這些不同的病情又該如何辨別和區分呢?為了幫助家長們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幫大家列出了這些病情的症狀和一些護理方法。
  • 過敏寶寶10大不可不知的護理問題
    我自己是一個資深「過敏寶寶」,(誰還不是個寶寶了),加上女兒最近有些疑似過敏。對過敏的痛苦深有體會。現在兒童醫院擁擠程度堪比國慶時的外灘,想要給孩子看個病,沒有整整一天別想結束。有時候早上掛的號到下午晚上都不一定排得上。
  • 新生兒10種常見皮膚問題如何護理?資深月嫂分享護理經驗
    寶寶皮膚嬌嫩,尤其在秋冬季節,寶媽一疏忽,就容易乾燥起屑,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皴裂。其實寶寶的皮膚問題遠不止這種,新生兒出生後的30天內,有可能出現的皮膚問題就高達10種,每一種幾乎都能讓寶媽寶爸心驚膽戰。怎麼辦?快來看看有經驗的月嫂是怎麼護理的吧!!!
  • 寶寶也長青春痘?寶寶痤瘡護理方法
    痤瘡,人們習慣叫它「青春痘」、「粉刺」,是青少年常見的皮膚病。但在新生兒中發生青春痘的並非罕見。  網友求助:「小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皮膚很白淨,誰知道兩周後臉上從鼻翼兩側開始發小紅疹,後來面瑕、額頭、頭頂、下巴上都陸續發出來了,紅疹上還有小白尖。
  • 小肚臍也有大學問|新生寶寶臍部護理的7個常見問題
    小肚臍也有大學問|新生寶寶臍部護理的7個常見問題新生寶寶臍帶的護理,是考驗父母的第一道難題。「寶寶一哭,肚臍就鼓鼓的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新生寶寶臍帶護理的相關知識。Q1:臍帶有什麼用處?A:寶寶在子宮內依靠胎盤獲取營養物質及氧氣,而臍帶一端與胎盤相連,另一端則與寶寶相連。在寶寶出生以後,臍帶會被結紮,這是個無痛的操作。結紮之後,寶寶的肚臍處會留下一個臍帶殘端,出生的頭幾天,這個殘端都會是溼漉漉的,慢慢才會變得乾燥。
  • 新生兒黃疸護理最常見的五個爭議
    新生兒黃疸護理最常見的五個爭議爭議一,多喝水能否幫助退黃疸。新生兒黃疸護理最常見的五個爭議爭議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分是否一定是12.9mg/dl或13.1mg/dl.新生兒黃疸護理最常見的五個爭議爭議四,母乳性黃疸一定需要停母乳嗎?
  • 一歲內口腔護理方法看這裡。
    0-6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還只是在喝奶,不過每次喝完奶還是會有奶漬殘留在寶寶口腔的,如果不及時給寶寶做口腔護理清潔,奶漬就會殘留在口腔內造成寶寶口臭、舌苔厚、容易出現鵝口瘡。1 藉助口腔清潔工具6個月內的寶寶家長可以購買棉紗布或者棉紗棒來給寶寶清洗口腔,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洗澡的時候都要給寶寶做口腔護理清潔工作,如果開始寶寶哭鬧不願意的話我們就循序漸進地來,一次不要清潔太久時間,而且注意我們的力度,用玩耍的方式讓寶寶愛上清潔口腔的這個行為。
  • 新生寶寶常見問題和疾病的預防及護理!媽媽這樣做,寶寶少生病
    本文總結了新生寶寶常見問題、疾病的預防和護理方法,媽媽貼心護理,能夠有效預防降低各種意外發生,寶寶少生病,媽媽更安心。新生兒臍炎的防治寶寶出生後,接生人員就會將臍帶結紮,切斷。斷臍後,臍帶殘端逐漸乾枯變細、變黑,最終脫落。
  • 秋季寶寶易咳嗽、嘔吐,原因有4個,寶媽收好這3個護理方法!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秋季寶寶易咳嗽、嘔吐,原因有4個,寶媽收好這3個護理方法!相信最近很多媽媽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寶寶在天氣乾燥的秋天爆發咳嗽,更加棘手的是止咳藥吃了很多卻依然不見好。其實說到底,寶寶反反覆覆咳嗽是處理方向可能錯了,而導致之後的咳嗽更加嚴重。所以,弄清楚寶寶咳嗽的原因很重要,以下的這幾個便是秋季寶寶常見的咳嗽原因和症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