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爸媽護理經驗不足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嬰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皮膚疹子問題。總結下來一共有9種最常見的皮膚疹子:乳痂、口水疹、痤瘡、粟粒疹、痱子、尿布疹、蕁麻疹、溼疹以及幼兒急疹。每種疹子都有其不同的誘因也有不同的護理方法,秋冬是皮膚疹子多發頻發的季節,小編特意整理了嬰幼兒皮膚疹子的相關信息 分享給大家。今天主講最頻繁最常見——嬰幼兒溼疹。
一、溼疹誘因
1、嬰幼兒皮膚發育尚未成熟,表面角質層過薄不足以保護寶寶,所以一旦受刺激皮膚表麵皮膚就會血管充血容易出現炎症誘發溼疹。
2、注意啦! 溼疹不是因為溼,是因為太幹。皮膚越乾濕疹越嚴重。溼的意思是溼疹出現的紅分泌物滲出的狀態,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溼工作。
3、內因:過敏反應,母乳餵養或奶粉餵養的寶寶有可能蛋白質過敏,需要去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查。(父母中有過敏史會增加寶寶得溼疹的可能性)
其他原因像寶寶長期 情緒激動哭鬧、花粉蟎蟲啊等環境衛生不佳都會是誘因,所以務必要保持衛生乾淨整潔。
二、溼疹表現與部位
部位:臉部、膝蓋、手肘、身體 嚴重的會遍布全身;具體到新生兒6月前多集中在臉頰、額頭、頭皮;6月後多集中在軀幹、胳膊處、耳內
表現:一般發生在2歲以前,尤其是出生後6個月以內。症狀由輕到重表現為皮膚變紅乾燥,初期為紅斑、紅丘疹;後期會出現丘皰疹、小水泡、滲水,伴有明顯的癢感。瘙癢後皮膚變得厚硬粗糙。
三、溼疹護理及預防
秋冬季節乾燥很容易誘發溼疹,務必要注意保溼哦!重點劃一下 一般情況下溼疹不需要藥物治療,特別對於寶寶來說不用藥物是最好的以免產生依賴性,更何況很多藥膏含有激素。我們只要做好充足的保溼工作就可以很好地預防溼疹。
預防溼疹進行保溼只需要塗抹保溼面霜就好,面霜比乳好。市面上有很多寶寶專用的面霜都可以用,雙十二了大家可以多囤一些就好,不要吝嗇塗抹,寶寶 面部四肢等部位都可以用,總比後期治療溼疹簡單得多。(PS:我的實戰經驗:一天塗抹至少2次,甚至4.5次都可以,只要寶寶皮膚幹就需要立即塗)
環境衛生這塊我們需要注意室內溫度控制在22—25度,室內溼度50—60度就好,另洗澡水溫度控制在37度左右,時間小於10分鐘,以免刺激皮脂;讓寶寶穿純棉的衣服減少不必要的摩擦,避免寶寶出汗加強溼疹刺激。衣物、枕頭、被褥等貼身物件需經常更換清洗,保持乾爽。
如果寶寶已經發生溼疹,根據輕重進行藥膏塗抹診治,市面上的主推的溼疹膏都可以,保險起見諮詢醫生後進行選擇溼疹膏即可。一句話嚴重務必問醫生,不可自行診治。
對付溼疹預防早知道,治療有法寶,想要了解更多,各位寶媽可以留言給我,我給大家做解答。後續8種皮膚疹子的預防與護理會陸續分享給大家,大家可以多多關注圓圓寶媽的日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