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溼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患有溼疹的孩子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溼都可使溼疹表現顯著。平時如何護理才能減少復發的可能?你的救星來了,溼疹日常護理都在這,為你查漏補缺!
嬰兒溼疹的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可由一種或多種致敏原引起,如:化纖製品、食入致敏性食物、外界溫度和溼度的變化等。如果父母有過敏病史,則嬰兒患溼疹的比例較高。如果餵母乳的媽媽攝入蝦、蟹等,也有可能引起嬰兒溼疹。一般嬰兒只是對牛奶中的蛋白質不耐受,但個別嬰兒對母乳中的蛋白質也不耐受。對奶的不耐受所導致的溼疹,隨著添加輔食後嬰兒對奶的需求量逐漸減少,以及對奶的耐受性逐漸增加而緩解。
一、迴避引起過敏的食物
寶寶的溼疹跟其自身的過敏體質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要儘量避免讓寶寶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對於尚未開始添加輔食的小嬰兒來說,最常見的過敏原是牛奶蛋白。如果是人工餵養的,需暫停現用的配方奶粉,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如果是母乳餵養的,乳母應注意迴避引起寶寶過敏的可疑食物。
通常寶寶四個月開始就要添加輔食了,而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則一般延遲至6個月後再添加固體食物,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建議12個月後再添加。輔食添加中應遵循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每添加一種食物後,如1-2周未發病,才繼續嘗試下一種食物,以探明寶寶可疑的過敏食物。對於不過敏的食物可以繼續食用,而過敏的食物則應迴避。
二、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寶寶的皮膚角質層比較薄,對各種刺激比較敏感。如果寶寶有溼疹,家裡儘量不要鋪地毯、減少絨毛玩具。寶寶的貼身衣物宜選用棉質、寬鬆、透氣的材質。餵食後,要及時用乾淨的小手帕給寶寶擦乾淨,以免殘留的食物幹了後會刺激寶寶稚嫩的皮膚。當溼疹導致瘙癢難耐時,可外用一些止癢藥物如爐甘石等。注意不要讓寶寶用手去搔抓,洗澡時也不要用熱水去燙洗,選擇適宜的水溫,以免刺激皮膚而引起溼疹的加重。
三、注意皮膚保溼
皮膚乾燥是引起溼疹發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常被家長忽略的一個原因。寶寶皮膚發育尚未完善,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很薄,容易散失水分而導致皮膚較乾燥,如果不注重保溼,則可能會誘發溼疹。所以,寶媽們要注意給寶寶做好保溼工作:洗完澡後,給寶寶全身塗抹一些嬰兒潤膚露,以使皮膚保持滋潤;如果空氣中的溼度比較低,可以在家裡開一下加溼器,但要注意定期清洗加溼器,以免將滋生了細菌的水分直接噴到空氣中。
四、疹子破潰後要及時就診
如果疹子未破潰,可在醫生指導下在患處塗抹鞣酸軟膏、護臀霜或一些油性物質;疹子破潰滲液,易使細菌附著在皮膚上,引起破潰面的再次感染而加重病情,所以,一旦疹子破潰了,要及時送寶寶到醫院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