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溼疹是因為皮膚的屏障功能出現障礙,抵擋不住外界的各種刺激物,形成了局部炎症。由於溼疹的病變在表皮,愈後不留瘢痕,是嬰兒皮膚發育成熟過程當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所以請寶媽們別太擔心,只要精心治療和護理,絕大部分溼疹都可自愈。
(生後即可發病,0-3個月發作頻繁,一般6個月減輕,1歲左右逐漸好轉,少數病兒可延遲至3歲左右。)
1、溼疹形成的原因
①遺傳因素。溼疹較重的寶寶可以詢問父母或者其直系親屬兒時是否得過溼疹或哮喘等。
②免疫失調。
③食物過敏。有少部分寶寶會對牛奶、雞蛋等食物過敏。
④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經常刺激皮膚。
⑤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過高營養,以及腸內異常消化等也可形成溼疹。
⑥陽光、紫外線、寒冷、溼熱等物理因素。
⑦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外用藥物。以及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溼疹。
⑧寶寶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豐富,以及內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因而容易發生變態反應。
⑨母體雌性激素影響。在新生兒時期,由於母體雌性激素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以致新生兒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溼疹。
溼疹按發病過程分為3期
急性期:
起病急,皮膚表現為多數群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基底水腫,逐漸向四周蔓延,如腋下、腹股溝部、肛門周圍等處可以受累,常合併擦爛。如護理不當可繼發感染,或導致溼疹泛發全身。此期病兒夜不能眠、煩躁不安,合併感染者可有低熱。
亞急性期:
此期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皮損以小丘疹為主,時有白色鱗屑,或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可持續很長時間。
慢性期:
多見於1歲以上的嬰幼兒。皮損以皮膚粗糙、肥厚、丘疹、鱗屑及色素沉著為主要表現,極少數可發生苔蘚樣化。如治療不當,或在一定誘因下,隨時可以急性發作,自覺劇烈瘙癢。
2、溼疹的類型
嬰兒溼疹按皮膚損害分為3型
脂溢型:
多見於1~3月的小嬰兒,溼疹表現為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患兒一般在6個月後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滲出型:
多見於3~6月肥胖的嬰兒,多見於較胖的嬰兒,紅色皮疹間有水皰和紅斑,可有皮膚組織腫脹現象,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軀幹、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皮膚感染。
乾燥型:
多見於6個月~1歲小兒,溼疹表現為在紅色丘疹,可有皮膚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乾性結痂現象,很癢。
嬰兒溼疹按皮損嚴重程度分為輕度及中重度。
3、溼疹的治療及護理
寶寶患了溼疹,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溼疹治療:對於輕度溼疹,用保溼劑經常保持皮膚滋潤就可以控制;對於中、重度的溼疹,面診皮膚科醫生後會根據溼疹分型選用溫和、刺激性小的外用藥膏,保溼的同時需要配合使用弱中效外用激素(如力言卓、艾洛松、尤卓爾等),對於有破口流水合併細菌感染的溼疹,則需要聯合使用抗感染的藥膏(如百多邦等),皮損較重者,可同時服用脫敏、抗炎、止癢的藥物等。遵醫囑的用藥是安全和有效的,不要隨意增加用藥頻率,也不能因為害怕激素而過早給寶寶停藥甚至抗拒藥物。
溼疹的治療重點在護理!
①溫水浴
每天或隔天用清水給寶寶洗澡即可,洗澡水的溫度不要過熱,以37-39℃以內為適宜,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5-10分鐘以內。避免使用任何含有皂基的沐浴露,而且沐浴露不用天天使用,一周使用1-2次,並且最後必須用清水衝洗乾淨。洗完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吸乾,不要用力擦,然後馬上塗抹潤膚乳液或霜劑。
②皮膚保溼
大多數患溼疹的寶寶,皮膚都非常乾燥,所以保持皮膚溼潤對控制溼疹非常非常重要。沐浴後3分鐘內把潤膚產品塗滿寶寶全身,鎖住水分,讓保溼效果更好,一天可以多次塗抹保溼產品,可以降低皮膚的敏感性,減輕皮膚瘙癢,減少溼疹的復發。市面上保溼產品很多,有乳液、霜劑、膏劑、油劑等,霜劑的保溼功效比乳劑強,但比較油膩,請根據寶寶皮膚乾燥程度及嚴重程度選用更合適潤膚產品。既往得過溼疹的寶寶,即使好了,也要注意皮膚的日常保溼護理。
③避免日常刺激物
寶寶的衣物、床單、被罩、睡袋要注意避免羊毛、羊絨、聚酯纖維等材質的衣服,推薦使用全棉透氣柔軟的布料。洗滌衣物請選擇溫和的、沒有香味、不含皂基的洗滌劑,對於容易患溼疹的敏感寶寶,洗後衣物上的成分殘留,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導致寶寶溼疹加重。
④給寶寶穿衣以保暖不出汗為原則
出汗會使寶寶增加癢感,所以寶寶的衣服要穿著適當,不要捂得過厚。
⑤家庭環境
室內溫度24-26℃,溼度50-60%最理想。家裡要經常保持通風,不要在室內吸菸。如果家裡有地毯或者寵物也要注意經常清洗地毯及清理動物皮毛屑,因為這些也可能會加重溼疹。
⑥勤修剪指甲,防止抓撓,預防皮膚感染
得了溼疹皮膚乾燥會有癢感,寶寶就會去抓撓,而抓撓又會使溼疹和皮炎加重,一定要經常給患有溼疹的寶寶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潔,儘量避免寶寶抓撓患有溼疹的皮膚。首先遵醫囑使用藥物止癢,其次儘量分散注意力不讓寶寶抓撓。
⑦不要盲目忌口
寶寶患溼疹了,母乳餵養的媽媽不需要盲目忌口,可以細心觀察並記錄下自己的飲食,不要焦慮地尋找過敏源,以免影響情緒,只有一小部分的溼疹可能和過敏有關係,盲目忌口會影響正在生長發育的寶寶。對於嬰兒來說最常見的是牛奶蛋白過敏(發病率約3%),如果溼疹反覆發生且復發麵積比較大,建議可嘗試更換深度水解奶粉或者胺基酸奶粉,在這期間哺乳期媽媽應暫停食用牛奶及其製品。
總結:
謠言1「溼疹有特效藥,可以用某種祖傳秘方藥物立即根治。」
正解:常規保溼護理溼疹大部分可自愈,如需用藥請就診正規醫療機構皮膚科。
謠言2「激素有副作用不能給娃用。」
正解:激素藥膏是指南推薦的溼疹一線用藥,合理使用外用激素藥膏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長期大劑量口服或者注射激素藥物時才會出現大家談虎色變的副作用。
謠言3「溼疹就是太溼了造成的,皮膚要保持乾燥才能好得快。」
很多人顧名思義地認為溼疹是由於皮膚太溼造成的,其實正好相反,溼疹是皮膚很乾,要經常保持溼潤才能慢慢恢復皮膚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