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溼疹頻發,你需要這樣護理!

2020-12-20 北京禧月閣月子中心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溼疹是因為皮膚的屏障功能出現障礙,抵擋不住外界的各種刺激物,形成了局部炎症。由於溼疹的病變在表皮,愈後不留瘢痕,是嬰兒皮膚發育成熟過程當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所以請寶媽們別太擔心,只要精心治療和護理,絕大部分溼疹都可自愈。

(生後即可發病,0-3個月發作頻繁,一般6個月減輕,1歲左右逐漸好轉,少數病兒可延遲至3歲左右。)

1、溼疹形成的原因

①遺傳因素。溼疹較重的寶寶可以詢問父母或者其直系親屬兒時是否得過溼疹或哮喘等。

②免疫失調。

③食物過敏。有少部分寶寶會對牛奶、雞蛋等食物過敏。

④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經常刺激皮膚。

⑤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過高營養,以及腸內異常消化等也可形成溼疹。

⑥陽光、紫外線、寒冷、溼熱等物理因素。

⑦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外用藥物。以及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溼疹。

⑧寶寶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豐富,以及內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因而容易發生變態反應。

⑨母體雌性激素影響。在新生兒時期,由於母體雌性激素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以致新生兒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溼疹。

溼疹按發病過程分為3期

急性期:

起病急,皮膚表現為多數群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基底水腫,逐漸向四周蔓延,如腋下、腹股溝部、肛門周圍等處可以受累,常合併擦爛。如護理不當可繼發感染,或導致溼疹泛發全身。此期病兒夜不能眠、煩躁不安,合併感染者可有低熱。

亞急性期:

此期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皮損以小丘疹為主,時有白色鱗屑,或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可持續很長時間。

慢性期:

多見於1歲以上的嬰幼兒。皮損以皮膚粗糙、肥厚、丘疹、鱗屑及色素沉著為主要表現,極少數可發生苔蘚樣化。如治療不當,或在一定誘因下,隨時可以急性發作,自覺劇烈瘙癢。

2、溼疹的類型

嬰兒溼疹按皮膚損害分為3型

脂溢型:

多見於1~3月的小嬰兒,溼疹表現為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患兒一般在6個月後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滲出型:

多見於3~6月肥胖的嬰兒,多見於較胖的嬰兒,紅色皮疹間有水皰和紅斑,可有皮膚組織腫脹現象,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軀幹、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皮膚感染。

乾燥型:

多見於6個月~1歲小兒,溼疹表現為在紅色丘疹,可有皮膚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乾性結痂現象,很癢。

嬰兒溼疹按皮損嚴重程度分為輕度及中重度。

3、溼疹的治療及護理

寶寶患了溼疹,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溼疹治療:對於輕度溼疹,用保溼劑經常保持皮膚滋潤就可以控制;對於中、重度的溼疹,面診皮膚科醫生後會根據溼疹分型選用溫和、刺激性小的外用藥膏,保溼的同時需要配合使用弱中效外用激素(如力言卓、艾洛松、尤卓爾等),對於有破口流水合併細菌感染的溼疹,則需要聯合使用抗感染的藥膏(如百多邦等),皮損較重者,可同時服用脫敏、抗炎、止癢的藥物等。遵醫囑的用藥是安全和有效的,不要隨意增加用藥頻率,也不能因為害怕激素而過早給寶寶停藥甚至抗拒藥物。

溼疹的治療重點在護理!

①溫水浴

每天或隔天用清水給寶寶洗澡即可,洗澡水的溫度不要過熱,以37-39℃以內為適宜,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5-10分鐘以內。避免使用任何含有皂基的沐浴露,而且沐浴露不用天天使用,一周使用1-2次,並且最後必須用清水衝洗乾淨。洗完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吸乾,不要用力擦,然後馬上塗抹潤膚乳液或霜劑。

②皮膚保溼

大多數患溼疹的寶寶,皮膚都非常乾燥,所以保持皮膚溼潤對控制溼疹非常非常重要。沐浴後3分鐘內把潤膚產品塗滿寶寶全身,鎖住水分,讓保溼效果更好,一天可以多次塗抹保溼產品,可以降低皮膚的敏感性,減輕皮膚瘙癢,減少溼疹的復發。市面上保溼產品很多,有乳液、霜劑、膏劑、油劑等,霜劑的保溼功效比乳劑強,但比較油膩,請根據寶寶皮膚乾燥程度及嚴重程度選用更合適潤膚產品。既往得過溼疹的寶寶,即使好了,也要注意皮膚的日常保溼護理。

③避免日常刺激物

寶寶的衣物、床單、被罩、睡袋要注意避免羊毛、羊絨、聚酯纖維等材質的衣服,推薦使用全棉透氣柔軟的布料。洗滌衣物請選擇溫和的、沒有香味、不含皂基的洗滌劑,對於容易患溼疹的敏感寶寶,洗後衣物上的成分殘留,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導致寶寶溼疹加重。

④給寶寶穿衣以保暖不出汗為原則

出汗會使寶寶增加癢感,所以寶寶的衣服要穿著適當,不要捂得過厚。

⑤家庭環境

室內溫度24-26℃,溼度50-60%最理想。家裡要經常保持通風,不要在室內吸菸。如果家裡有地毯或者寵物也要注意經常清洗地毯及清理動物皮毛屑,因為這些也可能會加重溼疹。

⑥勤修剪指甲,防止抓撓,預防皮膚感染

得了溼疹皮膚乾燥會有癢感,寶寶就會去抓撓,而抓撓又會使溼疹和皮炎加重,一定要經常給患有溼疹的寶寶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潔,儘量避免寶寶抓撓患有溼疹的皮膚。首先遵醫囑使用藥物止癢,其次儘量分散注意力不讓寶寶抓撓。

⑦不要盲目忌口

寶寶患溼疹了,母乳餵養的媽媽不需要盲目忌口,可以細心觀察並記錄下自己的飲食,不要焦慮地尋找過敏源,以免影響情緒,只有一小部分的溼疹可能和過敏有關係,盲目忌口會影響正在生長發育的寶寶。對於嬰兒來說最常見的是牛奶蛋白過敏(發病率約3%),如果溼疹反覆發生且復發麵積比較大,建議可嘗試更換深度水解奶粉或者胺基酸奶粉,在這期間哺乳期媽媽應暫停食用牛奶及其製品。

總結:

謠言1「溼疹有特效藥,可以用某種祖傳秘方藥物立即根治。」

正解:常規保溼護理溼疹大部分可自愈,如需用藥請就診正規醫療機構皮膚科。

謠言2「激素有副作用不能給娃用。」

正解:激素藥膏是指南推薦的溼疹一線用藥,合理使用外用激素藥膏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長期大劑量口服或者注射激素藥物時才會出現大家談虎色變的副作用。

謠言3「溼疹就是太溼了造成的,皮膚要保持乾燥才能好得快。」

很多人顧名思義地認為溼疹是由於皮膚太溼造成的,其實正好相反,溼疹是皮膚很乾,要經常保持溼潤才能慢慢恢復皮膚屏障。

相關焦點

  • 御月小知識:寶寶溼疹頻發,你需要這樣護理
    溼疹較重的寶寶可以詢問父母或者其直系親屬兒時是否得過溼疹或哮喘等。②免疫失調。③食物過敏。有少部分寶寶會對牛奶、雞蛋等食物過敏。 ④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經常刺激皮膚。⑤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過高營養,以及腸內異常消化等也可形成溼疹。⑥陽光、紫外線、寒冷、溼熱等物理因素。
  • 在夏季寶寶的溼疹需要怎樣護理?
    在夏季是寶寶皮膚疾病發病的高發期,尤其是對患有溼疹的寶寶來說,如果護理不當,就很容易使溼疹病情加重,影響康復或者是出現誘發的。當然還有一些外界因素,比如天氣乾熱、皮膚護理不當等等都容易誘發溼疹的。溼疹的形狀是一片片的,而痱子的形狀是一粒粒的;溼疹好發於乾燥的部位,而痱子好發於多汗的部位。簡單的說就是,溼疹主要好發於臉頰、膝蓋、手肘等乾燥摩擦的部位。由於溼疹的病情程度不同,所以有的寶寶會出現水腫、鱗屑、結痂或者是糜爛等等症狀的。
  • 9種最常見的寶寶皮膚疹子護理方法之溼疹的誘因與護理
    每種疹子都有其不同的誘因也有不同的護理方法,秋冬是皮膚疹子多發頻發的季節,小編特意整理了嬰幼兒皮膚疹子的相關信息 分享給大家。今天主講最頻繁最常見——嬰幼兒溼疹。一、溼疹誘因1、嬰幼兒皮膚發育尚未成熟,表面角質層過薄不足以保護寶寶,所以一旦受刺激皮膚表麵皮膚就會血管充血容易出現炎症誘發溼疹。
  • 寶寶溼疹反覆發作,需要忌口嗎?溼疹護理的幾點注意,媽媽收藏好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嬰兒護理中讓新媽媽們頭痛的難題,溼疹一定是榜上有名的,不分季節、不分體質,只要遇上了,溼疹就會反反覆覆、不離不棄。寶寶長了溼疹,護理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孩子都7個月了,哪能光吃奶啊,再說了,寶寶一星期沒吃輔食,溼疹也沒見好。我真怕這樣下去寶寶營養不良。」小洋語氣裡滿是委屈。「成天給寶寶塗一些亂七八糟的油,我看著都難受。我該怎麼勸她呢?」
  • 秋季寶寶溼疹頻發?杏璞霜草本配方有效解決寶寶肌膚護理難題!
    進入秋季後,溼疹的患兒就逐漸多了起來。尤其是嬰幼兒,皮膚嬌嫩,抵抗力弱,溼疹非常容易在這個季節反覆。溼疹因為其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容易反覆,二是皮膚癢感明顯,三是疾病的誘因複雜,難以對症下藥。治療溼疹的黃金原則是涼和溼潤。
  • 擔心寶寶「爛臉」?這樣護理溼疹才靠譜
    擔心寶寶「爛臉」?這樣護理溼疹才靠譜 當寶寶嬌嫩的肌膚出現紅色、乾燥、發癢的小疙瘩時,罪魁禍首往往就是溼疹。溼疹是一種特應性皮炎,通常出現在2~6個月大的嬰幼兒中,約20%的寶寶患有溼疹。如果你家寶寶臉部皮膚發癢和發炎,這六個方法有助於緩解情況。
  • 寶寶長溼疹,這樣護理消退才快!尤其第一步!
    2、蛋白質過敏高蛋白飲食可能會成為引發嬰兒溼疹的外在致病因子。在溼疹患兒媽媽裡,有92.7%的媽媽曾經在妊娠期十分注重營養,以雞、鴨、魚肉蝦等高蛋白飲食為主。所以,媽媽如果有哺乳期發現寶寶有過過敏現象,可考慮是否對蛋白質過敏而誘發溼疹。
  • 寶寶出了溼疹怎麼辦?別著急,手把手教你預防和護理方法
    這段時間,欣姐經常會被一些媽媽問到:孩子溼疹了該怎麼辦?那麼,今天欣姐就給大家簡單談一下溼疹的預防以及護理方式,有需要的媽媽可以收藏一下。寶寶的衣物以及小被子,也需要勤曬勤洗。2.做好皮膚保養工作。沒事的時候多讓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至於那些油膩的、辛辣的以及油炸的食品,能不讓孩子吃就不吃。不要讓孩子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3.避免接觸過敏原。
  • 嬰幼兒溼疹重在護理,你知道多少?
    溼疹俗稱胎毒,也叫胎癬或奶癬,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和寶寶過敏性皮膚病。多發生於剛出生到2歲的寶寶。大多在頭面部、頸背和四肢,出現米粒樣大小的紅色丘疹或斑疹。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
  • 新生兒溼疹護理事項(含寶寶溼疹護膚好物)
    新生兒溼疹護理事項(含寶寶溼疹護膚好物)新生兒溼疹護理注意3點✨,皮膚粉嫩人人愛靜護長又來跟可愛的小紅薯們分享乾貨了‼️新生兒溼疹護理注意事項‼️一定能幫助到你✍1⃣新生兒溼疹護理的重中之重是——保溼多數溼疹寶寶都有皮膚乾燥的情況,乾燥會導致癢感,寶寶經常是越癢越抓、越抓越癢,加重溼疹因此,保持皮膚溼潤對預防和控制
  • 溼疹寶寶如何護理?聰明的家長都在這樣做
    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溼疹多出現在1-3個月的寶寶身上。通常最初基本上都集中在面部,如果得當,不會蔓延到身上的,但護理不當可能會蔓延到頸部、手足,嚴重的還可能會蔓延到胸腹等部位。那麼,溼疹寶寶如何護理?聰明的家長都在這樣做!
  • 寶寶溼疹、幼兒急疹、痱子,你會區分和護理麼?
    溼疹容易反覆,1歲半後大多數溼疹寶寶會自愈。2、溼疹的護理⑴溼疹寶寶穿衣的第一原則是,衣服一定不要穿得過多。很多媽媽會發現,多穿衣服過熱情況下,容易溼疹復發。寶寶的衣服從裡到外最好都選擇棉製衣服,另外寶寶的床單、被子也選擇使用棉製品。
  • 寶寶溼疹護理和治療6大方法
    和過敏沾邊的疾病,包括溼疹、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都沒有根治的辦法。既然溼疹沒有徹底治癒的方法,家長要有和溼疹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家長面對溼疹一定要心態平和,營造一個愉悅健康的家庭氛圍,這樣才更利於對寶寶溼疹的控制。對於寶寶的溼疹大家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傷透了心呢?對於溼疹的護理和治療方法你試過哪些?
  • 寶寶溼疹日常護理十大原則
    作者:寶寶知道 可愛的麥兜寶寶溼疹的護理大於用藥!寶媽們一定要重視日常護理!以下內容是小桃媽整理的寶寶溼疹日常護理的10大原則,各個方面幾乎都想到了,媽媽們一定要仔細認真的看,為了延長寶寶溼疹的復發周期,為了減少激素藥的使用......
  • 冬季護理溼疹寶寶 注意四方面
    嬰兒溼疹是一種常見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發病率較高,多見於2個月至2歲的孩子,好發於顏面部、四肢,嚴重者蔓延至全身,可見散在紅斑、丘疹、滲液、結痂並伴有瘙癢。冬季氣候乾燥,風多而大,寶寶皮膚嬌嫩,角質層較薄,毛細血管豐富,適應性與調節性都弱,很易受外界環境幹擾,稍有護理不當,就會導致溼疹反覆、加重。廣州市中醫醫院劉敏怡主治中醫師介紹,家長要精心呵護寶寶的皮膚,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 寶寶護理,孩子溼疹到底要不要忌口?
    溼疹是寶寶常見的疾病,在寶寶護理過程中,也是比較麻煩的,一旦有了溼疹會有很多人告訴你,寶寶需要忌口,這不能吃那不能吃,-一般情況是不建議忌口的,忌口並不能改善寶寶溼疹的症狀,目前並沒有有效的研究表明溼疹和食物有關,溼疹和食物之間也沒有一定的因果關係,長期的忌口還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 寶寶溼疹表現及護理
    起溼疹的寶寶寶寶溼疹的症狀   寶寶溼疹的症狀主要就是從兩頰、後頸、耳後、頭頂蔓延到四肢和身體的密集的丘疹狀小紅點和成片的紅斑。日常護理要注意皮膚的清潔,避免汗液、口水、食物汁液刺激皮膚。要注意皮膚保溼,避免皮膚乾燥,根據季節和氣候乾燥程度給患兒選擇合適的潤膚劑,每天可以多次塗抹。患兒衣服要保持寬鬆、柔軟、透氣,避免刺激皮膚,也不要給患兒穿過多的衣服,以免患兒過熱出汗或者加重瘙癢。
  • 寶寶起了疹子,是溼疹還是熱疹?如何辨別和護理?
    晶痱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種痱子是一顆一顆的,透亮的,好發於寶寶的頭部。那這種情況,通常需要家長帶寶寶去醫院就診了。值得一提的是,膿痱是由紅痱進階的,通常由於護理處置不當,從而導致一步一步發展而來。我們認識了熱疹,下面再來看看我們應該怎樣護理寶寶吧。
  • 醫生有話說:寶寶溼疹反反覆覆,怎麼護理你真的知道嗎?
    嬰兒溼疹的護理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也可配合非激素類的藥膏,如他克莫司軟膏或吡美莫司軟膏,特別是對反覆復發需要長期堅持用藥的寶寶,交替使用可有效減少不良反應。推薦使用潤膚乳,不僅發病時使用,平時也應常規使用,關於保溼的細節具體需要根據寶寶皮膚的乾燥程度選用保溼霜,一般需要選用較潤的保溼霜,同時根據乾燥程度確定每日的使用頻率,以寶寶皮膚潤滑、沒有乾燥皮屑為度。如果寶寶皮膚乾燥,可每三小時一次。在冬季乾燥季節可考慮在房間使用加溼器,使房間溼度保持在50%左右。做好保溼可以減少外用激素使用量。
  • 抗擊寶寶溼疹,護理和治療是一場持久戰
    精神緊張也是誘發溼疹的原因之一,所以家長面對溼疹一定要心態平和,營造一個愉悅健康的家庭氛圍,這樣才更利於對寶寶溼疹的控制。做好皮膚護理,治療溼疹事半功倍英文Eczema在中文裡被譯成「溼疹」,導致不少人認為溼疹是由於皮膚太溼造成的,其實恰恰相反,患了溼疹,皮膚特別怕幹,要經常保持滋潤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