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溼兄公考
公務員,成了當今社會優質工作的代名詞。公務員隊伍,被虛高的認為是「金飯碗」的隊伍。每年有百萬級的應屆畢業生投入公考大軍,想要在這紛繁的工作崗位中,換取一份穩定的工作。
何為穩定?何為掙錢?
很多父母,甚至很多大學生看重的是面子和穩定,所以公務員成為了他們的不二選擇,不少學者也在呼籲:讓公務員的社會價值回歸本質,別再讓更多無辜的年輕人再去追捧。
讓公務員不要被捧的這麼高,有人預測:「未來10年,公務員將逐漸成為一份普通的工作。」10年後,公務員行業不會有太多的人下崗,因為社會的不穩定性,還有可能加大公務員的錄取人數。
公務員職業從來就不是香餑餑,如果是香餑餑也不是人們想像的那種香餑餑。有時候,公務員看起來很體面,其實,其內部的競爭壓力還是很激烈的。
11月19日,一封官員辭職信,文採飛揚、言辭懇切,刷爆網絡,主人公張曉韌,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在老家人眼裡,已經很有出息了,該辭職信最後感嘆「前路未卜,心意惶然。臨案彷徨,感念無盡」。
不過,在辭職信中能感受出,人們對公務員職業有了新的認知。以往的公務員辭職潮,大多數是來自市場的衝擊,機遇很大,紛紛辭職下海經商;而近年來的辭職熱,多事源於體制內的壓力,反腐敗、八項規定等,極大的壓縮了公務員的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
公務員漲薪「逢漲必罵」的一邊倒輿論背後是,社會民眾與公務員對立情緒的發洩。
公務員的工資,只是當地收入的平均水平,吃不好、餓不死,公務員的待遇只會升、不會降低,這是與國家的大宏觀調控有關,國家的各行各業的工資水平也在增長;公務員的福利,沒有分房、集資房,現在的養老並軌,也會將公務員回歸一個職業;公務員的社會地位,在穩步下降,政府正在由權力部門轉變為服務型政府。
所以說,未來10年,公務員的「考碗族」會逐步退溫,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理性的備考心態,不是現在的「一窩蜂」狀態。最終,要回歸到考公務員,只是一種就業選擇,但不是最好選擇,更多的人會選擇成為技術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工匠」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公務員只是三百六十行的一行,沒有特權,不存在特殊,很多人一邊羨慕公務員,一邊又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公務員,讓公務員回歸本質,讓權力回歸本質。理性的看待公務員的「勞動者」身份,褪去身上「權力」的色彩,當「公務員不好當」成為常態時,就能讓公務員成為「普通勞動者」。
公務員,一份終將走下神壇,必將回歸理性化、正常化的職業,但同時,公務員群體的知識層次和社會發展,這份工作也不會沒落。
你怎麼看待公務員這份職業?你能預測下公務員的未來嗎?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