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的紅燒肉在比賽中拔得頭籌, 並獲「最佳口感獎」。
第二工業大學的雞腿很暢銷。
體院男生多,飯菜量都很大。
東華大學的第一食堂裡,還發現了一個新奇的菜式——奶香西米露。
在人們還念念不忘花1.7元就能吃到的同濟大排、0.4元就能買到的上大肉包時,一份名為滬上「校園十大美食」的榜單新鮮出爐。高校生們對待校園食堂的要求,不再只是吃得飽,更是要吃得好。看看榜單上的這些個菜名——泰汁蝦球、人參烏骨雞湯、幹燒明蝦、黑胡椒雞排意面……高級程度簡直堪比法國大餐,那口味是否也像看上去那樣噱頭十足?《申》報記者逐一驗證。
【一等獎】
華東理工大學:燒菜要用心,關鍵是火候
「快來吃紅燒肉,哼哼哈兮,美味營養美容肥而不膩……」四年前一段改編自《雙截棍》的「華理紅燒肉」視頻走紅網絡,不少華理的學生在未進校前就通過這種方式知道了這道菜。這次,紅燒肉不負眾望地在比賽中拔得頭籌,並獲「最佳口感獎」。「下了課就得火速趕去食堂,不然20分鐘之內就會賣完。」在奉賢校區讀大二的黃同學從小就對紅燒肉情有獨鍾,不過他從沒想過學校食堂也能燒出高水平,「甜度適中,肥肉不膩,瘦肉不硬」是他給出的評價。除此之外,記者聽到最多的評價是:「我以前不要吃肥肉的,不過自從吃了華理紅燒肉就開始吃了。」豬皮上沒有讓人倒胃口的豬毛,反而泛著晶瑩暗紅的色澤,似乎再找不出不吃肥肉的理由。
華理兩個校區至少7個食堂都供應紅燒肉,但每個食堂口味不一。在一番「人肉搜索」後,終於有靠譜的「真相帝」在校內網上發表日誌:新聞照片裡獲獎的師傅是一食堂的!記者見到這位響噹噹的何民傑師傅時,他剛從學校領了「服務新星」回來。「紅燒肉是大眾夥食,非常適合學生食堂。而那些五花八門的菜看上去漂亮,食材也豐富,卻不適用『高校美食』。」對於「紅燒肉上榜」一事,何師傅覺得理所當然,「燒菜要用心,關鍵是火候。先把肉燒開,再燜一小時,最後大火收汁,在要出油不出油的時候出鍋,想不入味兒也難!」
上海交通大學:四川人燒新疆菜,很地道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共有5個學生食堂,依次以數字命名。記者詢問了不少交大學生,他們平時愛吃的「美食」可謂五花八門:第一食堂的川菜、第三食堂的瓦罐湯、第五食堂的木桶飯等。其中,不少同學向記者推薦了名氣響噹噹的「新疆餐廳」。「我常常去吃,味道真的不錯。」
還不到飯點兒,「交大新疆餐廳」內已經座無虛席。記者趁點菜的空當,詢問起美食榜單的情況。一位姓陳的師傅表示,比賽什麼的沒聽說過,但新疆餐廳的生意倒是一向這麼好,「我們這兒的主廚雖說是四川人,但在新疆當了十幾年的廚師,燒得一手正宗的新疆美食。」
下課鈴響,點菜窗口更是被學生擠得水洩不通。粗略算了一下,排隊的人數超過了30個,一直排到了大門口。負責打卡的周師傅告訴記者,一個中午打卡次數超過400次是常事。他自己也是回族,從小在新疆吃著牛羊肉長大,「這兒的新疆菜很是地道,孜然味兒重,羊肉又香又脆,連我們土生土長的新疆人也吃得慣。」
排隊的學生中,不少是衝著美食排行榜來的。陳師傅會一一詢問口味,再找尋適合他們的飯菜。習慣「重口味」的學生不妨來一客烤牛肉抓飯,厚厚的烤洋蔥蓋在噴香飽滿的白米飯上,再加上一層烤得脆香金黃的小牛肉,入嘴,少許辣,但很快被濃鬱的孜然所替代,新疆味兒十足。對於口味清淡的學生,小盤雞飯、羊肉燒土豆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二等獎】
第二工業大學:葷菜2.8元,實在!
在這份美食榜單上,第二工業大學離市區最遠。在這兒讀書的大學生非但享受不到五角場熱鬧鬧的南北美食,連大學城的附屬品「黑暗料理街」也與他們無緣。惟一的進食地點只有開在校園中、以方位命名的兩座食堂——西食苑以及東食苑。
11點剛過,穿戴橘紅色圍兜、帽子的食堂大媽便在窗口前一字排開,準備起了飯菜——紅燒肉、蠔油牛肉、清蒸大雞腿、山藥炒肉片……新鮮出爐的小菜油光燦燦,還冒著熱氣,只是不見榜上有名的「泰汁蝦球」。「來得不巧,今天不賣。」食堂大媽告訴記者,這兒的菜每天都會換個樣,「這道菜去年剛剛推出。蝦球是自製的,頂上淋一層酸酸甜甜的泰椒醬,很合學生的口味,總是一上臺就被搶個精光。」
到了飯點兒,學生一陣陣湧來。詢問蝦球的人不少,得知沒有後也沒太沮喪,轉而點起了其他菜,「蝦球算個新菜,大家也就是吃個新鮮。其實幾個大葷都很不錯,像是這個紅燒肉,味道老好的。」切成塊狀的紅燒肉堆滿了餐格,肥瘦適中,黏稠的醬汁一路滴到了飯上,看著就很下飯。這個壯小夥點了紅燒肉不夠,還加了兩個大雞腿。「怎麼點的全是葷菜?」「便宜嘛,所有葷菜都兩塊八。我們這兒雖然花頭不多,既沒蓋澆飯又沒煲仔,但實在又吃得飽。」
對外貿易學院:醬鴨?不是吧!
「醬鴨?校園十大美食?不是吧!」記者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松江校區,接連問了好幾個學生,都得到了這樣的反應,「有是有這道菜,但就是個極普通的醬鴨呀,好久沒吃了,我都快忘了它的味兒了。」
記者來到賣菜窗口,在幾個葷菜中,四元一份的醬鴨確實不算賣得最好的。當得知它榮獲了「校園十大美食」二等獎的時候,就連食堂大媽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我們沒聽說過什麼比賽,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道菜會得獎。醬鴨不算賣得好的,只是從食堂營業之初,它就有了,應該沒有學生不知道它。」
相比自家食堂的醬鴨,學生們對其他上榜的幾個小菜倒是熱情多了。「總覺得別家的飯菜要比我們的來得香,所以串門是常事。東華的這道黑胡椒雞排意面我就有吃過,雞排是真的雞排,意面也是真的意面,十分高檔。」當得知醬鴨的名次比意面還高時,幾個女生坐不住了,「不是吧?我們大廚肯定是超常發揮了!要不就是水平長進了,看來得抽個時間回自家吃頓飯去。」
上海中醫藥大學:活血祛寒、清涼祛火,總有一款適合你
走進中醫藥大學食堂,正對門口的一幅海報十分顯眼:好消息!我校「人參烏骨雞湯」榮獲「高校十大人氣美食」二等獎。記者隨即向一名正在看海報的學生詢問這道「名菜」所在。「我也沒見過,不過聽上去很像『沙縣』?」這名同學告訴記者,食堂貼出喜報後,本校學生都很好奇美食究竟在哪兒,學校只有一個食堂,但轉遍了都沒找到。「沙縣」窗口的阿姨解答了這個困惑,她也正是此次高校美食比賽的參賽者,「人參烏骨雞湯其實就是「沙縣」窗口一直有買的百靈草烏骨雞湯,我們把名字改了,材料都一樣。」據阿姨介紹,比賽前「沙縣」窗口賣得最好的是茶樹菇排骨湯,不過食堂的喜報張貼後,烏骨雞湯轉眼成了「冠軍」。
記者嘗試了這款明星產品。售價6元的烏骨雞湯被盛放在燉盅裡,內有四五塊雞肉和一片百靈草葉。嘗起來較清淡,有中藥香卻無中藥的苦澀。冬日裡能喝上這樣一盅,既暖胃又暖心。按照菜單所寫,百靈草烏骨雞湯的功效是滋補養顏,適合女孩子喝。除此之外,還有豬心湯、排骨湯、鴿子湯等供選擇,不管是為了活血祛寒、清涼祛火,還是為了補益心氣,來到這兒,總能找到一盅合適自己的。
【三等獎】
上海體育學院:我們只在乎量足不足
用餐有無情調、食物精不精緻,這些都是女生在乎的事兒,男生只管吃不吃得飽。這個道理在上海體育學院倒是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體院總共有三個食堂,前後兜了一圈,怕是只能用兩個字來評價:量足。先不說口味兒怎樣,論飯菜的量絕對是十所高校中最最實在的。每一份白米飯都盛得滿滿的,雞腿一份便是兩個,一份炒青菜都夠一個三口之家吃的了。不過就算是這樣,到了這些壯小夥的手裡,三下五除二,便吃了個精光。反過來向食堂大媽直嚷嚷:「飯盛得太少了,再給我添一點兒。」
問起上榜的「苦瓜炒肉片」,一男生「苦」得皺起了眉頭。「三餐應該有賣。不過估計不怎麼受歡迎。愛吃苦瓜的孩子畢竟是少數。除非為了健康考慮,要不怎麼也輪不到它。」
要是讓他推薦,說是一定得嘗嘗一餐的紅燒大排。「兩塊大排,再澆上一點湯汁,配上個三四兩飯,想想口水就出來了。對了,還有滴過『一滴香』砂鍋!」所謂的「一滴香」純屬男生個人猜測,只是這五元一份的砂鍋實在太鮮,「多吃,眉毛都快掉光了」。
上海財經大學:蓋澆飯加煲仔,選擇多多
財大的綠葉食堂位於校園中心,共兩層。一層提供大鍋點菜,前後詢問了多位學生,幾乎無人曉得「金絲蝦球」這道菜,「蝦球?還金絲的?沒聽說過。」
二層左側的窗口提供各式現炒蓋澆飯,按同學的話說,人氣決不是蓋的。不到12點,窗口前已被擠得水洩不通,學生裡三層外三層,只看得到後腦勺。窗口上方的價目表清楚標著每道菜的價格,響油鱔絲蓋澆飯12元,算是這兒的最高價了。像是青椒肉絲、咖喱雞塊等「平民」蓋澆飯都只要七八元。料很足,滿滿地鋪著蓋澆,熱騰騰、金燦燦,看著就很有食慾。
隔壁的煲仔區也不時地飄來陣陣香氣。煲仔的原料一份份擺在窗口邊上,待學生點完單後,便直接取來放在灶臺上燒,乾淨又衛生。記者點了一份豬手黃豆粉絲煲,端來的時候甚至還在滾著泡,奶白色的湯頭裡,有五六塊豬手,咬一口,Q彈十足。只要10元。
上海東華大學:居然還有飯後甜點!
東華大學的「黑胡椒雞排意面」在學生們眼中絕對不止第三名的程度。而且,東華的美食也不只這一道。
正讀大二的朱同學向記者一連推薦了好多個菜。茄汁雞條,炸得脆脆的雞肉包裹在酸酸甜甜的茄汁中,特別下飯;鴿子蛋燜肉,有外皮鬆脆的鴿子蛋,還有燉得極酥的紅蘿蔔,濃油赤醬,就連平素不愛吃紅蘿蔔的同學也愛死了它;鹹蛋黃豆腐,最大的特點是鮮,鮮到骨子裡的那種鮮。
在第一食堂裡,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新奇的菜式,奶香西米露。聽食堂師傅介紹,這是上學期剛剛推出的新菜式,兩塊五一份。雖然不是正兒八經填飽肚子的菜,但作為飯後甜點很得人心。同樣受歡迎的還有蛋撻,一塊五一個,分量十足,口味純正。「剛出爐的蛋撻排成一排,還冒著熱氣。咬上一口,塔託類似於酥餅,香糯可口。」試想一下,在這樣的冬日清晨,兩個蛋撻配上熱騰騰的巧克力奶,這樣一頓早餐絕對能讓人從嘴裡一直暖到心裡。
建橋學院:明蝦?從沒見過這麼名貴的菜
「明蝦?不可能吧?」大二的蔡同學在記憶裡搜索半天才想到一道和蝦有關的菜,不過,不是明蝦,「從沒吃過這麼名貴的菜,食堂裡的蝦是很一般的品種,放了麵粉和薯條一起炸,根本沒有蝦味,不好吃。」
那麼,暫且拋開這道「幹燒明蝦」,來看看哪些菜餚才是建橋學生眼中的校園美食。與供應大鍋菜的一、二號食堂和供應大眾菜式的三號食堂相比,四號食堂的小鍋炒菜、砂鍋和鍋仔在菜式上更為豐富,口味也更佳。放有豆皮、蛋皮、豆芽、金針菇、火鍋牛肉的鍋仔和放有粉絲、白菜、百葉結、豬肉的砂鍋賣得最好,不油膩且下飯。除了味道最好,四食堂還是公認的最貴食堂。劉同學推薦的椒鹽排條售10元一份,水煮牛肉12元一份,通常她會和室友兩人點三四個菜,人均將近20元,這比食堂平均消費水平高出不少。
上海大學:哥吃的不是牛排,是情調
上周四中午,記者來到上海大學寶山校區。門衛告訴記者,僅寶山校區內就有四個食堂——益新樓、爾美樓、山明樓、水秀樓,首字取自上海話諧音一、 三、二、 四。
當問起這次上榜的「特色籠格飯」,門衛笑著指指遠處的學生,「那還得問問他們,沒人比他們更清楚了。」記者隨即詢問了多位學生,對於這道菜,大家都不陌生,「籠格飯?曉得的呀,味道老好的。」「籠格飯只拿了第三名?太可惜了!不信你去吃看看,在爾美樓二樓的橙森餐廳就能吃到。」
爾美樓位於女生宿舍旁邊,雖然距離教學樓有些遠,仍有不少學生特意趕去吃飯。「味道好、種類多,有新意,爾美樓的優點簡直說也說不清。不過,若是想去吃籠格飯,得抓緊了。估計這會已經搶得差不多了。」果不其然,記者到達時,籠格飯已被搶購一空,「你也可以嘗試一下其他的菜,都很好吃。」除了籠格飯,爾美二樓還提供各類砂鍋以及「西式套餐」。鐵板牛排、鐵板雞排什麼的只要6元一份,食堂還有刀叉供應,同學開玩笑地說:「哥吃的不是牛排,是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