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麵食走向全國要走產業化路子,這在我市已達成共識。但是,大產業如何形成?政府、協會、企業如何發力?能否借鑑外地成功經驗,發展總部經濟,讓傳承千年的麵食成為寶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人士——
讓寶雞麵食走向全國(下)
頂層設計要到位
抓住特色,形成產業鏈
「寶雞有關中最好的麵粉,有數百種麵食小吃,然而,寶雞麵食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寶雞餐飲協會會長劉柯利說。
陝西省政府參事、陝西學前師範學院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長翟文俊教授說,發展產業,首先要有頂層設計,要有一個好的思路、規劃。
一說到麵食,很多人就會想到麵條,其實麵食不僅僅是麵條,還包括各種以面為原料的小吃。劉柯利認為,麵食產業的頂層設計,關鍵要抓住一個點,即一個主打特色品種;延伸一條線,即順著特色這條主線延伸,把各個品類植入進去;裂變一個面,就是形成集合式發展格局,打造一個完整產業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化隆拉麵,以牛肉拉麵為特色品種,形成集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配送以及廚具加工、廚師培訓等於一體的產業鏈,由拉麵產業開闢出青海牛羊肉和土特產品直供直銷通道,每年給化隆縣帶來100億元財政收入。
寶雞的優質麵粉資源,吸引了今麥郎等國內知名食品加工企業入駐,但是我們自己卻沒在全國叫得響的產業品牌,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這是一個缺項。
因此,寶雞麵食要形成產業,首先頂層設計一定要到位。劉柯利建議,我們可以打出「寶雞美食」品牌,把臊子麵、擀麵皮或馬蹄酥等作為主打特色品種,匯聚其他小吃,走集合式發展路子,組成一個產業鏈,然後整體推向市場,這樣才有可能形成產業規模。
引導扶持要給力
統一標準,集合式發展
「產業的崛起,其實是政府和企業互動的過程。」市委黨校副教授徐馳文說,這個過程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作用,讓行業協會與企業共生共贏,還要發揮好政府作用,讓「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相得益彰。政府要積極創造充滿活力的市場導向系統,在培育餐飲品牌、建立健全餐飲誠信體系、構建合理的人才結構方面加大力度。
一種地方特色小吃要變成產業,僅由企業來打造,確實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寶雞美食做得比較大的餐飲企業有令氏家外家、豔陽天、肖家大院等,這些企業大都匯聚了部分西府小吃,並沒有專注於某一品種打造品牌、形成產業鏈。
當前,產業化趨勢明顯的是岐山臊子麵。2008年岐山臊子麵製作技藝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岐山臊子麵」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4年岐山縣成立臊子麵行業協會。該縣還組建了岐山臊子麵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於推進岐山臊子麵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工作的實施意見》。2017年,在「陝西民俗第一村」北郭村,岐山臊子麵文化產業園項目開工,產業園分為生產加工區、餐飲示範樓、倉儲物流園和文化體驗區,還籤約生豬養殖、優質小麥種植、食醋釀造、辣椒加工、蔬菜生產、技術培訓、物流配送等10個基地。整個項目由「秦憶濃」品牌的三個公司運營管理,準備打造國內岐山臊子麵連鎖經營體系。
岐山天緣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宗科說,由政府引導扶持岐山臊子麵向「三化」發展值得點讚,同時行業協會也要發力,規範岐山臊子麵的行業標準、管理規範。如果還是千店千味、鬆散管理,沒有標準和品牌,各自為政,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一位餐飲界人士建議,不論是岐山臊子麵,還是寶雞擀麵皮或者其他什麼麵食小吃,首先由行業協會規範行業標準,統一口味,打造區域品牌。在引導麵食向大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要支持企業建基地,鼓勵大眾走出去創業,最終實現千城萬店規模。例如某品牌肉夾饃,在外地開一家80平方米的夫妻店,政府一次性補貼5萬元;開設正規公司,150平方米以上的店,補貼15萬元;200平方米以上的店,補貼20萬元。有了政策支持鼓勵,產業做大就會順風順水。
發展麵食總部經濟
打造品牌,連鎖式經營
「我們可以用總部經濟的思路來謀劃寶雞麵食產業。在寶雞打造麵食總部企業,配套研發中心、運營中心,形成一套可以複製的營銷模式,向全國輻射。」這是劉柯利的建議。
首先,確定一個主打特色品種,比如臊子麵;然後搭配其他小吃,例如擀麵皮、肉夾饃、馬蹄酥、鹿糕饃、鍋盔等等;圍繞這些食品,把配套產業鏈做全,可包括小麥生產、麵粉加工、蔬菜種植、畜禽養殖、餐廚具、廚師及經營人員培訓、食品加工、物流配送基地等等。之後形成一種營銷模式,在全國複製推廣,發展連鎖經營。
比如,某人想在重慶開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臊子麵」館,他只要將館的位置、館內的平面圖發送給寶雞總部,很快他就會收到寶雞總部發來的統一風格的店面裝修設計圖、菜單等。店面裝修完成,總部會用快遞送來專用的桌椅、碗筷、餐廚具、裝飾用品,甚至還會派送廚師、服務員。這個店開張以後,總部會通過冷鏈物流向重慶配送食材。
在這種總部經濟模式中,寶雞麵食不論在哪裡開店經營,食材、用品都從寶雞統一採購,統一配送。這種採購模式不但會增加總部企業收入,還會為外地開店的企業降低採購成本。
當然,總部還應該有一個戰略開發部門,針對不同區域的風俗和消費口味,對系列產品做出相應的調整。餐飲界有一句俗話:「一瓢紅油會害了一個產業。」寶雞的麵條注重辣和鹹,其實五味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酸」,「辣」排在第四位,「鹹」則排在最後一位,東南西北,幾乎所有人都能接受「酸」味,但是有的區域人們不吃「辣」。寶雞人喜歡臊子麵的酸辣香,外地人不一定喜歡。因此,在產品設計中,我們可以直接推出「臊子麵」,不分岐山的、扶風的口味,將全國劃分為幾大區域,有的區域放辣椒,有的區域不放辣椒。岐山臊子麵可以作為體驗項目在餐廳展示,教人們做臊子麵,感受周文化。
業內人士希望,政府能夠對設在寶雞的總部企業給予財政、稅收、減負等方面政策支持;對在外地開店創業者獎勵一定數額的創業資金,從而促進麵食行業發展。
在市區北坡西府老街西口,矗立著一個大老碗雕塑,裡面盛著「麵條」,這是寶雞人的文化符號。作為小麥進入中國的第一個試種地,作為關中優質小麥的重要產地,寶雞有責任把麵食做成大產業,帶動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古老麵食成為新的增長極,激發寶雞經濟發展活力。
寶雞日報全媒體記者 刁江嶺
編輯:都亞敏
審核:海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