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中匍匐前進。
為了適應時代發展以及學生的需求,美國曾經風行一時的課程和活動已經逐漸式微,甚至無法再在學校中看到。
想知道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手寫技能不再被強調
由於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數位化文本傳播手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開始從課類中剔除掉英語手寫練習。
採用計算機的寫作考試已成為共同核心課程(Common Core curriculum)的一部分,相比整潔的手寫文字,快速準備地電腦打字似乎變得更加重要。
2009年,一名學生在練習英語草書。
作為唯一在美國具有代表性的對學生認知能力的連續評測,美國國家教育進程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簡稱NAEP)涵蓋了有關美國4年級、8年級和12年級學生的學習信息;
其評測結果與建議廣泛受其政府、教育機構、研究機構的重視,是為制定各種教育政策的重要參考資料來源。
根據美聯社相關報導,2011年,NAEP要求8年級和11年級學生使用電腦來進行測試,而4年級學生將於2019年開始實行該政策。
費爾法克斯郡教育協會(Fairfax Education Association)主席麥可·海爾斯頓(Michael Hairston,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透露,「英文草書手寫,已成為一項被科學技術取代的傳統技能。」
家政課不再是「家庭主婦練成營」
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校的「家政課」主要為女生所提供,通過提高縫紉、烹飪、家務管理等技能幫助她們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
1964年,學生在學習製作聖誕蛋糕。
1994年,「家政課」被更名為「家庭和消費者服務」,旨在摒棄性別歧視、教授學生基本的生活技能。
近年來,美國教育工作者呼籲公立學校重啟烹飪課和製作健康膳食課程,以此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健康食物的攝入、減少兒童肥胖症問題。
然而,家政課作為「家庭主婦練成營」的主要功能的歷史已然成為過去式。
職業培訓的重要性被低估
工坊課(Shop Class)曾是美國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重要渠道之一。
1974年,學生在學習木工。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肯‧羅賓森爵士在其著作《讓天賦自由》表示,在過去十年裡,美國中學因為過於強調標化成績的提高而導致了工坊課的「衰亡」。
「電工、施工員、管道工、廚師、護理人員、木匠以及其它職業人員的工作,其實都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質量。」
他在書中寫道,「諷刺的是,學術測試的剛需,讓學校往往無法專注於其它技能的提高。」
學生在學習使用電動工具
如今,美國一些學校希望重啟這些工坊課,以此作為學術課程的補充。
比如位於喬治亞州的道爾頓高中(Dalton High School ),學術和工坊課正以一種融合的方式在教學中得到重視,創新課比如3D列印也吸引了不少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學習方式多樣化
1993年,巴爾的摩的萊姆公園中學(Harlem Park Middle School)學生正在上計算機課。
現今,美國學生正被數位技術所包圍,很多人甚至在學說話之前就知道了如何使用iPad,學校用課程教授學生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的時代已經遠去了。
此外,計算機學習也不再局限於固定場所。
越來越多的APP和學習工具能夠在線教小學生如何編碼。
圖書館的功能不再單一
1876年,美國圖書館專家麥爾威·杜威發明了「杜威十進圖書分類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簡稱DDC),它因其使用單純阿拉伯數字十進位號碼作標記符號而著稱,以及具有便於按學科進行檢索的分類體系和與知識保持同步的優點。
作為全球各地圖書館最廣為使用的分類法,美國有95%的公共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25%的學院及大學圖書館及20%的專門圖書館使用DDC。
而根據美國網絡雜誌Slate報導,如今的圖書館,除了能夠查閱書籍,還具備多元的功能性。
圖書館管理人員不僅能夠快速幫助學生在海量藏書中找到想要的書籍,還能夠教授學生如何使用新的計算機軟體和資料庫,並幫助他們創建網站、製作視頻和簡短動畫。
2015年,學生使用電腦查閱圖書館。
學校圖書館正在利用科學技術書寫新的歷史,它更像是一個能夠提供協作的學習空間,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待在角落裡安靜地學習。
學生更傾向自主性健身
學生在體育課上做瑜伽運動。
相比需要技能點的體育項目,射箭、攀巖和瑜伽等能夠自主學習和調節的運動更能吸引所有學生參加。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這種轉變能夠鼓勵孩子發展一項「終身運動事業」、並融入其健康生活方式中,而不只是為了競技。
生活化的教學曾是美國學校最顯著的特點,在上個世紀,教育家認為需要將學生分類教學,以此為那些不願意就讀大學的學生提供了職業課程。
相比其它國家認為大部分屬於職業類目的課程,在美國卻被當做中等教育重要的一環,因此不少公立中學都在課程體系中加入了不少職業課程。
這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社會發展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實幹型人才。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州教育經費的不斷削減,美國曾經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二分天下的趨勢逐漸被打破,以學術為重點的教學特色不斷被強調,一些社會實用課程的教學時長被大量減少,甚至完全地取締。
此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新興發達國家的競爭與挑戰與日俱增,美國教育改革開始偏向高科技領域:增設科技學科、重視新科技在教育行業的使用;建立全國網際網路系統,向所有學校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知識,以此作為搜集教育反饋信息的手段。
可以說,在教育改革發展路上,美國逐漸摒棄傳統科目、強調高科技知識灌溉,也算為「全球教育強國」這一稱號貢獻了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