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英國湧動著數不清的「廣告狂人」

2020-12-14 澎湃新聞
編者按:本書探討了十八世紀英國新式、時尚的消費品的發明、製造和購買。十六世紀,英國社會所用的奢侈品很大部分是從東方而來,如中國的茶具、絲綢等。到了十八世紀,時尚的消費品變成多為英國製造。這些商品,如各種玻璃製品、金屬飾品、棉布、家具等,紛紛引起購買風潮。本書通過講述奢侈品與娛樂的故事,分析了從十六世紀開始的全球奢侈品貿易到十八世紀英國消費品新的全球貿易的發展。

新消費品的零售完全離不開廣告業。 此時的廣告並非現代廣告業的原始祖先,它尚不具有今日廣告中的那種表面難以察覺的複雜性,而在我們今日的文化中這種複雜性以「大眾幻覺」 (mass delusion)的方式四處彌散。 不過,18 世紀初期的廣告業也是一種獨立的經濟和文化活動。 它成功地利用了處於時尚業核心地位的仿製性動力,它通過印刷文化將圖像與文本連接起來。 很少有人對廣告的道德性表示讚賞,但是廣告確是新消費品得以形成的要素;它是產品創新的一個面向。  麥克肯德裡克認為,廣告幫助發明家們將他們的產品打造成時尚的、可親近之物;它是 18 世紀社會民主化的一個象徵。 商業在展覽會、商店、展示室、銷售長廊和拍賣會等商業形式所組成的更廣闊世界裡擴張,而報紙廣告也是其中一分子。 廣告進入商業詞典、雜誌、「科學」小冊子和「怎樣辦」手冊,以及圖書館期刊和年曆之中。 新的商品、服務,以及消費方式和行為方式被「廣而告之」是有用的知識。經過設計的產品也是一種宣傳、營銷和推廣的方式;它可以是一次性設計,售給一位恩主,它的出現主要以被展示為目的;它也可以是產品線中的特殊類型,比如刻印有名字韋奇伍德的玉石器或博爾頓的系列紀念章,並且公司生產的其他類型產品也藉助它們的聲望而很快「出售」出去。

憑藉著對宣傳文化的掌握,印刷型廣告使用了標準化的修辭,對大場面和新事件做出反應,將讀者帶進了新奇性的世界之中,讀者感受到了商品的豐富性,並沉浸在時尚的展示之中。 那麼,在 18世紀的印刷文化中,新消費品是如何做廣告的呢? 廣告的重要形式是在大都市和地方的報紙上,以及在插圖名片、付款通知書和交易目錄上做小廣告。

到1760年,倫敦有四份日報,其主要的期刊則在 17 世紀 30 年代就已經出現,包括《紳士雜誌》 (Gentlemans Magazine) 和《雜誌月刊》(Monthly Magazine)。 後來又出現了《通行雜誌》 (Universal Magazine)和《評論月刊》 ( Monthly Review)、《批評》 ( Critical Review) 和《鑑賞家》(Connoisseur)。 這些期刊面向全國和世界發行。 到 18 世紀 30 年代,廣告商在英格蘭每日的新聞傳單( news sheets) 上拿出50% 的空間打廣告。 從 18 世紀早期開始,大量的時裝業的廣告出現在面向婦女讀者的年曆和時尚雜誌中。 麥克肯德裡克指出,這些大都市和地方報紙及其眼花繚亂的廣告正處於快速擴張之中。 在一方面,這些廣告是有力的戰鬥力量,使用了精心設計的誇張手法。

在另一方面,地方報紙充斥著關於專利藥品和書籍的乏味的宣傳和大量的廣告,但是其他類型的產品卻不那麼多。伯明罕的《阿里斯報》(Ariss Gazette)上面的文字布告使用標準化的銷售術語。 一些廣告宣傳出售「日本貿易中的物品」,還有一些則宣傳的是「用新方法製造的」錫制廚房用具;一些廣告展示了「最高雅、最有品位」的茶壺,此外就是那些「精心挑選的外國產和英國產的大型」 物品的廣告。

但是,這些廣告在數量上和種類上的增長與人口的增長並不對稱。 《索爾斯伯裡雜誌》 ( Salisbury Journal) 所服務的區域人口增長相對穩定,但是其廣告數量卻從 18 世紀 30 年代的平均 296 件增加到 18 世紀 50 年代的 1350 件,甚至在 18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分別增長到 2500 件和 3300 件。 這些廣告不僅宣傳了書籍、藥品、寄宿學校和住房,它還允諾給讀者寄送茶葉、染色絲綢、帽子和銀制手錶。

商業名片和銷售目錄中的插圖廣告給新商品的宣傳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插圖廣告存在於付款通知書和商業名片之中,其中的許多圖形設計也出現在地區公報和商業指南中。 然而,很少有歷史學家承認這些插圖屬於圖形信息的廣告。 它們展現了形形色色的消費品的形象,並且還讓人知道了相關服務和商店的特徵和樣子。 它們並沒有出現在商業報紙中,也沒有在街頭隨意散發。 這些廣告使用了雕版圖案印製,價格昂貴,每一版作品都需要花費一些錢財。在給顧客寄出的發票和帳單信中也出現了它們的身影,而且在與老顧客或潛在顧客通信過程中,一些插圖廣告也會出現,用於宣傳新產品以及說明哪些新品已經到貨。 這不是大眾廣告,而是專門針對某些特定的地方的、全國的和世界級的顧客發送的廣告,或者是針對其他商業同伴和其他商業人員發送的特定廣告。

現在的歷史學家在觀看商業卡片時,會覺得其把文字和圖形結合得如此之好令人驚訝。 這意味著這樣的廣告在宣傳效果上更有效嗎? 這些檔案證明,我們今日受到各類廣告和宣傳的狂轟濫炸,這可不是什麼新鮮事。 薩繆爾·詹森抱怨說,在 18 世紀中期,「廣告是如此之多,以至於人們閱讀廣告時只是匆匆瀏覽。 廣告要想獲得人們的關注,要麼通過給讀者做出令人振奮的允諾,要麼就是用雄辯的宣言不知不覺間說服讀者,而有時候通過動人心脾的說服方式也行」。

最好的狀態就是,商業名片具有「大信息量」 和很高的勸服力。 這種商業卡片為顧客提供了店鋪的位置和地址,並且還列出了相關商品。 它還可以通過說明新奇之物如何使用來傳遞產品信息。 商品列表的文字及相關圖案傳播了一個技能,即給予商品的網絡關係以及塑造它們的生活方式以應有的身份地位的技能。 這些卡片是消費者在做出選擇時的指南。 在提供信息的同時,它們還提供了判斷力;文本和圖形引導著讀者進入到一種關於選擇、配飾、裝飾品和隨機應變能力的對話之中。 它們與顧客之間有接觸、能互動;它們實際上是 「 勸說經濟 學」 ( economy of persuasion ) 的組成部分。

商業名片可算是當時最重要的廣告類型,它也是再現商品物體特性的方式。 它不僅對商品進行宣傳,商業名片上的廣告本身也是消費的對象。 消費者會對廣告做出自己的反應,他們從多種途徑閱讀、享受並佔有廣告,有時候他們感到廣告不錯,還會把它購買下來。實際上,這些商業名片從很早的時候就引發了人們的收藏樂趣,這在英格蘭尤其突出,佩皮斯(Pepys)在 17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就收藏了大量的商業名片。 託靈頓子爵(Viscount Torrington)就把一些印刷版的酒館帳單粘貼在他的日誌中,並且還對其中的大酒杯、酒瓶和玻璃器的插圖進行了一番品頭論足。 它們在今天的卷檔和收藏集中大量存在,這是 18 世紀廣告文化中視覺形象豐富多彩的明證。 然而,這種圖形商業和廣告業卻在當代的消費者文化中被人所忽視。

很明顯,名片操縱著顧客;名片上的插圖既有想像成分,也有客觀現實的內容。 它們賦予了印刷品中的文字和圖案以「活潑性」。這些名片提供了個人的聯絡方式,而且它們通常又與一家商店聯繫在一起。 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是在商店內被送給某人的,因此名片也可看作一個紀念品、一個禮物,或者是購物經歷的回憶證明。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些名片是附加在給新老顧客的帳目、帳單或通告中一起送出的。 商業名片具有高度的世界性。 它們不只針對本地區,客戶在拿到名片後會明白自己在國際消費者文化中的位置。有時候會在名片上印製上商店的背景,而有時候在名片上展示了文雅社會的場景及其習俗,這是通過圖形的方式告訴讀者商品該如何消費。 最重要的是,它們給讀者帶來了印刷品所具有的樂趣和愉悅感。

今天的廣告具有想像性和虛構性。 今天的廣告非常注意商品的包裝、陳列,與其他物品的對比,也非常注意給觀眾帶來令人驚奇的或不同尋常的視覺性。 廣告業者把人們對可能世界的迷戀所帶來的吸引力利用起來。 他們訴諸觀賞性所帶來的樂趣。 這些 18 世紀的廣告利用了圖形印刷文化所帶來的機會,這在複雜視覺敘述所需要的金屬雕刻新技術上尤為明顯。 精心刻版製成的名片暗示其所宣傳的商品質量過關並且有著良好的設計感。 這些名片使用了其他印刷文化中所常用的圖案形象,從而給消費者帶來愉悅感,也就吸引到了消費者的注意力。 這些圖形經常表現的是新奇之物或新發明之物。 它們通常不會單提某一件物品,而是力圖表現商品普遍性的一面,或者展示商品所具有的流行感或現代性。 有時候,圖形會在實用的精密儀器邊上展示帶有異域風情或奢侈性的消費品。文本通常也會用容易辨識的裝飾品或設計感來表現,比如,通過洛可可風格的鏡框和新古典主義的柱子,有時候還會用上眾所周知的民族象徵物。 這些形象在受過教育的文雅社會之人眼中都不陌生。精心設計的洛可可框可以用在所有的商品中。 這種藝術形式在 18世紀中期的名片中廣受歡迎,不過到該世紀最後三十年時,人們轉而使用更簡約的新古典主義設計圖案,文字說明也更簡練,從而留出了更多的空白。 因此,商業是一種持久的文化力量。

不僅圖形如此,文本也有一種特別的樣式。 特定的詞組和單詞被一次次使用。 具有誇張意味的詞語會放在明確的事實一旁使用,以說明產品中所包含的信息並讓人感覺毫無誇張。 廣告修辭經常使用「新奇感」「最佳品質」「多樣化」「全品類」「超級品位」這樣的詞語。 一個常見的再現方式是在商品列表邊加上大量的名詞進行說明。 文本在排版時使用標準字號,呈現相似的字據、行距和空格,不過特定單詞在使用時會用上不同的字體。 結果就是單詞更具視覺效果。

如果我們看一下其中一些人的名片,我們就會明白其之所以能吸引消費者和收藏家的內在特徵。 18 世紀 30 年代和 40 年代的兩份商業名片使用了精心設計的洛可可風格的框架。 詹姆斯·威利(James Wheeley)給他的牆紙店打廣告。 名片圖中除了顯示他的店鋪內部設計外,還出現了正在挑選一卷牆紙的家庭接受一位資深業

內店主的建議的場景。 在廣告中出現了五種不同的字體,這讓人注意到其牆紙具有「全品類」「樣式豐富」「裝飾品」和與家具「相搭配」等特性。 鄧克利和科金公司(Dunkerley & Cockings)是位於聖馬丁

街上的一家賣鍍錫器具的商店。 該公司的商業名片上使用了洛可可圖形框架和不同的字體,彰顯出良好的效果。 它在其中宣傳自家商品種類多,同時還說明了其產品的特色:「我們的錫制器具、燭光燈具和油燈」「鯨蠟油及其設備」 「以及造型優美的鍍錫黃銅和青銅器」等物品「樣式齊全」。 此外,在框架的分叉處上還畫有幾個燈具。

如果我們繼續探究一下 18 世紀的商業名片,就會發現這些名片更熟練地使用了古典形象。 一個例子是住在倫敦特魯裡街(Drury Lane)的剃刀和刀具製造商詹姆斯·伯納迪奧( James Bernardeau)。華麗的文字說明了他所製作並出售的剃刀、剪刀、鉛筆刀、柳葉刀和其他器具,以及帶不同柄把的刀叉的情況。 他的地址在皮斯託爾街

(at the Pistol & L),這構成了名片中心形象。 在圖片中還有一尊被花環包圍的丘比特的塑像,丘比特手持一個繪有他的產品的板子,而在板子中心可以再次看到他的地址。 在這張名片的下半部分是翻譯成法語的文本內容,可能用於跟外國客戶交流,但也可能是給他的貴族客戶看的。

最後,為愛德華·湯瑪森(Edward Thomason)製作的商業名片是從詹姆斯·比塞特的《目錄》的雕版作品中改造而來的。 在這份名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關於他的發明,他的現代小飾品出口情況以及他的愛國主義的宣傳。 在他的名片的中心有一駕馬車、一家布置精美的大賣場,以及一個繪有獅子和獨角獸的徽章。 馬車說明了他「在運輸業上所取得的專利」。 這些都在圖案和文字中有所展示。他的一個專利產品的圖形也進入到名片設計中,並且還配上了「獲得專利的火槍扳機和槍栓」這樣的文字。 在關於他在伯明罕地址的文字中還用不同字體寫上了他「出口的」 「各種」 「紐扣、手錶鏈、耳環、項鍊、印章、鑰匙、人造音管,以及各類小飾品」。 隨後的文字術語又使用了不同風格的字體。 獅子和獨角獸徽章的背後是一家工場和一家商店的圖案,傳遞出了一家現代的英國工廠的情況。

這種廣告是廣告製作者和負責刻版和複製工作的印刷商之間互動的結果。 其中一些商業名片是一次性的,在製作成本上比較昂貴。 有時候,雕刻師的名字也會出現在設計圖案中,鄧克利和科金公司的名片就是如此。 託馬斯·比威克( Thomas Bewick)在比爾比(Beilby)的工場裡做學徒。 這家工場製作的銅版商業名片收費 12先令,而每印製 100 份還要收取 1 先令 6 便士的費用。 然而,銼刀工、爐架製作工,乃至扒糞工都有能力製作一份商業名片。 商業名片跟商品及其服務一樣,並非是孤立的概念和設計,但通常承包名片製作的刻版師是默默無聞的。 印刷商除了提供標準化的樣版外,還能提供裝飾圖案和不同的字體;他們還提供文字樣本———這是現代計算機化的桌面印刷出版的先驅。 印刷商既是製造商也是零售商,因此他們實實在在地促進了一種商品的「製成」。 印刷商們所製作的圖形傳播了關於消費行為普遍原則的相關知識,也創造了一種當時的「消費文化」。

與商業名片相補充的是一種直接的視覺廣告。這就是樣本書和交易目錄,這兩種物品是給遠方的顧客表現商品形象並幫助顧客定製產品的關鍵手段。 絲綢、羊毛和棉花產品的製造商廣泛使用「樣品」或「樣本書」。 馬修·博爾頓的蘇荷廠的 1762 年樣本書和韋奇伍德的樣本書也是其中的代表。 櫥櫃製造商的設計書也很重要。其中的許多設計書後來還結集出版。 隨著洛可可風格的家具和建築裝飾的引進,從 18 世紀 30 年代起,樣本書呈爆炸式出現。 樣本書是快速發展的印刷文化的組成部分,它的出現還充分利用了 1735 年的版權法的保護。 家具得以打出廣告,而時尚品和流行的品位在各種著名的商品目錄中得到傳播。 對於這種宣傳方式,齊本德爾和謝拉頓的公司非常熱衷。他們沒有抓住模仿者不放,而是把注意力轉向了如何通過這樣的商品目錄將他們的設計理念出售出去並進而製造成一大品牌。

由樣品和樣本書所產生的仿製風潮並沒有阻止英國從 18 世紀60 年代開始製作大量的展示銅器、普通金屬器、鍍銀器具以及裝飾性的鐵器、玻璃器和陶瓷產品的相關商品目錄。 至今仍有接近 150份商品目錄存世,其中一些還有多個版本,並且來自伯明罕的銅器製造業的商品目錄最集中。 通過昂貴的銅刻版製作出來的高度寫實的插圖上還有用手寫上的產品價格,不過也有一些產品價格會單獨列表呈現;其中一些價格列表多達 100 頁。 商品目錄為中間商和代理人出售各類產品提供了依據,也有利於他們打開國際市場。 許多商品目錄還收入商品組群的銅版畫,有時候一組物品畫作中都是金屬製品,比如,包括製作穿衣鏡、壺具、塑形模具、雕帶和裝飾性物品的金屬框架。 還有一些商品組群畫則是不同產品的設計圖組合在一起,比如,鍍層器具、玻璃,銀制或鍍銀器具和陶瓷,黃銅家具,以及洛可可風的手錶內外結構的製圖。 因此,商人、中間商和製造商們都在這些商品目錄中構建起了系列性的消費品或組群化的消費品形象。

早期現代,尤其是18世紀歐洲的時尚和消費文化在人們的視覺經歷中表現出來了。 購物小店、商業中心、大商場只是時尚營銷手段的組成部分。 現代新時尚消費品中的品位、文明性和社會地位各不相同,而商業卡片和商品目錄中的圖案形象就是用一種更強有力的視覺再現方式將它們表現出來。 此外,商業卡片和商業目錄易於攜帶。 它們在表現英國消費品、它們所處的環境,以及其與國際市場的關係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本文節選自中國工人出版社《奢侈與逸樂:18世紀英國的物質世界》

相關焦點

  • 英國舉辦「微型世界」展覽 18世紀珍貴娃娃屋亮相
    當地時間2020年3月6日,英國西約克郡克羅夫頓,國家信託基金會(National Trust's Nostell)在當地舉辦微型世界展,一套可追溯到18世紀的珍貴娃娃屋亮相展出。當地時間2020年3月6日,英國西約克郡克羅夫頓,國家信託基金會(National Trust's Nostell)在當地舉辦微型世界展,一套可追溯到18世紀的珍貴娃娃屋亮相展出。
  • 《傲慢與偏見》:以愛情為主線,背後卻是18、19世紀英國鄉村文化
    我們也可以從唯美的畫面中,看到當時的英國「鄉土社會」。2005版《傲慢與偏見》電影海報01以宗教為核心的生活和「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在18、19世紀的英國,宗教幾乎佔據了人們精神生活的中心。由於宗教生活在英國鄉村乃至整個英國社會的特殊影響力,神職人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都遠優於普通人。除了宗教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我們還可以看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鄉土文化充滿了「男尊女卑」的氣息。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女兒沒有財產的繼承權。
  • 從18世紀的男女愛情,看英國貴族的婚姻有何特徵?
    18世紀以前,擇偶時,將男女愛情與經濟政治利益同等對待的英國貴族不在多數。但是,這種擇偶觀念並不一定對婚後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日久生情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里奇蒙公爵與妻子的婚姻,是在雙方家長抵償賭債的交易中形成的,他們婚後的感情還是很好。
  • 來自東方的商品散發著異域氣息,在18世紀的英國大受好評
    本書通過講述奢侈品與娛樂的故事,分析了從十六世紀開始的全球奢侈品貿易到十八世紀英國消費品新的全球貿易的發展。我們從聰慧的中國人那裡攫取精華。在17世紀和18世紀,政策制定者、船長和貿易公司沿著通往中國的路線前進。
  • 重新認識人性的可能,如何看待 18 世紀英國平民文化?
    《共有的習慣:18世紀英國的平民文化》內容簡介糧食騷亂中的民眾為何守紀節制,很少趁火打劫?賣妻交易中的女方為何輕鬆得意,甚至非常開心?喧鬧遊行中的隊列為何只是象徵性羞辱,卻無實質性傷害?光怪陸離的民眾行為到底如何解讀?
  • 金錢與門當戶對,16至18世紀英國中上層階級有著怎樣的擇偶標準?
    英國16至18世紀的宗教、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發生轉變,社會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一、高度分層的社會階層構成英國社會,行為準則和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其擇偶標準也不盡相同  婚姻在中世紀晚期的宗教認為是一件聖事,這種觀點在14到15世紀的英國傳播開,由此可見婚姻在當時對於宗教與社會的重要性,婚姻對象的選擇對婚姻狀況產生影響。  擇偶動機不同擇偶標準就不盡相同。
  • 國外文化:墓園詩派是18世紀中期英國出現的一個詩歌派別
    國外文化:墓園詩派是18世紀中期英國出現的一個詩歌派別吠陀文學吠陀時代是印度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的過渡期,這個時期的印度文學稱為吠陀文學指早期的以「吠陀」為名的文獻集及其所附錄的文獻。吠陀是音譯,意思是學問。吠陀所用語言比古典梵語更為古老,於形變化的分歧較多,稱為吠陀語,但較晚的文獻的語言已接近古典梵語。
  • 18世紀的英國女作家:出版作品就等同於打上「恥辱烙印」
    【編者按】今日為讀者所熟知的18至19世紀期間的英國女作家不在少數,簡·奧斯汀、勃朗特三姐妹和伊莉莎白·蓋斯凱爾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幾位。即使沒讀過原著,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傲慢與偏見》《簡·愛》《南方與北方》想必也看過一兩部。
  • 英國死磕蘇格蘭獨立,數世紀之前曾是最大對頭
    英國的全稱其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準確的來說是由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英格蘭和一系列島嶼組成的。相較於威爾斯和英格蘭的關係;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以及愛爾蘭與英國這個由多個國家組成的政體就複雜得多了。
  • 18世紀超300萬名黑奴被英國奴隸販子販賣到美洲 英國對美國當今的...
    爆炸過程中,它以精準的速度回到歷史事件的原點——英國,點燃了埋藏在這裡長達3個世紀的引信。作為跨大西洋販奴貿易的主要發起者,英國應該為美國當今的種族歧視和不平等負起一定的歷史責任。在世時,他被稱為布裡斯託市的大恩人,他將自己當時的巨額財富1萬英鎊(這在17世紀和18世紀是一筆巨款)捐給出生地,建起學校、 醫院 、慈善機構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柯爾斯頓的名字遍布布裡斯託,這裡有柯爾斯頓、柯爾斯頓大廳、柯爾斯頓大道,柯爾斯頓學校、柯爾斯頓小學等。在市中心廣場上,柯爾斯頓雕像舉手託腮,低頭沉思。
  • 記者觀察丨18世紀超300萬名黑奴被英國奴隸販子販賣到美洲 英國對...
    爆炸過程中,它以精準的速度回到歷史事件的原點——英國,點燃了埋藏在這裡長達3個世紀的引信。作為跨大西洋販奴貿易的主要發起者,英國應該為美國當今的種族歧視和不平等負起一定的歷史責任。在世時,他被稱為布裡斯託市的大恩人,他將自己當時的巨額財富1萬英鎊(這在17世紀和18世紀是一筆巨款)捐給出生地,建起學校、 醫院 、慈善機構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柯爾斯頓的名字遍布布裡斯託,這裡有柯爾斯頓、柯爾斯頓大廳、柯爾斯頓大道,柯爾斯頓學校、柯爾斯頓小學等。
  • 英倫藝術(二):6-19世紀的英國建築
    這時期府邸建築總結了整個16世紀的成就,甚至大大超過大陸上同時期的府邸建築,雖然也汲取了大陸文藝復興建築的經驗,但卻是徹底英國式的,具有開朗、親切、舒適、樸實的風格。這種建築滲透著資產階級對人生的樂觀和肯定,為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服務。  17世紀初葉,伊莉莎白的後繼者們為了抵制資產階級鼓吹的議會制,力求加強國王的權威,在威嚴上壓倒所有的府邸而開始興建宮廷建築。
  • 17-18世紀歐洲盛行的「中國熱」
    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17到18世紀歐洲的中國熱。德國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茲(1646-1716年)說:「我們從前誰也不相信,在這世界上,還有比我們倫理更完善、立身處世之道更進步的民族存在,現在從東方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
  • 夾克衫來自18世紀時裝,夜禮服來自19世紀吸菸服的演變?
    15世紀的Jack有鼓出來的袖子,但這種袖子是一種裝飾,胳膊不穿過它,搭拉在衣服上。到16世紀,男子的下衣裙比Jack長,用帶了紮起來,在身休周圍形成衣褶,進人20世紀後,男子夾克從胃部往下的扣子是打開的,袖口有裝飾扣,下擺的衣褶到臀上部用扣子固定著。而這時婦女上裝也像18世紀婦女騎馬的獵裝那樣,變成合身的夾克,其後,經過各種各樣的變化,一直發展到現在,夾克幾乎遍及全世界各民族。
  • 蘇格蘭史︱18世紀的愛丁堡與格拉斯哥為何迥然不同?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18世紀,那時蘇格蘭的雙城展現的是迥然不同的景象。愛丁堡:燦爛與糜爛在18世紀之前,愛丁堡一直是蘇格蘭最大的城市。從1707年合併後,愛丁堡僅次於倫敦和布里斯托,是英國第三大城市。到18世紀中葉,人口達5萬多。此後,愛丁堡人口一路飆升,1775年已增至8萬。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
    ---18世紀的英格蘭,靈性和社會都處在極大的黑暗之中。然而從18世紀中期開始,信仰大復興運動席捲了整個英國和美國,這一運動帶來一場信仰和道德上的革命、促進了英格蘭的迅速崛起。---第1章 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P1【摘引】18世紀歷史的重要性——英格蘭的政治和經濟狀況——教堂和會堂裡低落的信仰光景——關於此問題的見證——主教和牧師的缺點——神學出版物的貧乏——在教育、道德和大眾文學方面國家可悲的光景
  • 教材推薦|《19世紀英國商業題材小說選讀》
    在20世紀之前,文學和經濟學之間不是形同陌路,而是形影相隨。誠如美國當代小說家凱文•麥克勞林所言,「經濟問題從來就沒有遠離過英國小說」。18世紀英國小說興起的時候,作為新科學代表之一的政治經濟學也正在悄然升起,亞當•斯密(Adam Smith,1713—1790)的《國富論》(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於1776年問世,和美國《獨立宣言》誕生在同一年。
  • 十九世紀的英國教育
    19世紀是英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其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已經日益顯露出來,工人運動風起雲湧。  一、國家逐步幹預教育  進入19世紀,教會過多幹預教育的局面已經不再適應迅速發展的英國,國家幹預教育的呼聲越發高漲。
  • 英國貴族對十八世紀的農業技術革命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導語:在18 至19 世紀前葉英國的農業技術革新運動中,貴族群體投資開發各種技術,引導佃農和農場主廣泛參與,把運動不斷推向高潮。光榮革命結束後至19 世紀議會改革前,英國社會曾出現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精英時代,國家政治與經濟壟斷在以貴族為代表的大地產主階層手中,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對農業生產革新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 英國王室世紀婚禮舉辦地溫莎堡,千年歷史英女王的童年回憶
    上周六5月19日英國王室迎來了又一場世紀婚禮:哈裡王子與美國明星梅根的婚禮在英國倫敦西郊的溫莎堡舉行。上兩次的英國王室婚禮,哈裡王子的母親黛安娜王妃和哥哥威廉王子的婚禮,是在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附近舉行。這次婚禮放在溫莎堡,和以往還是有了很大不同。本期《凱德來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有千年歷史的古堡,一起感受皇室的貴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