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發明簡史:中國範!

2020-12-22 明目鏡子歷史

試著想像沒有紙的生活。即使在電子郵件和數字圖書時代,紙也無處不在。紙放在購物袋,金錢,商店收據,穀物盒和衛生紙中。我們每天用紙的方式很多。那麼,這種用途廣泛的材料是從哪裡來的呢?

根據中國古代歷史資料,公元105年,一位名叫蔡倫(或稱蔡倫)的宮廷太監向東漢皇帝赫帝提出了這種新發明的紙張。歷史學家範華(公元398-445)記錄了這種情況,但是中國西部和西藏的考古發現表明紙張是在數百年前發明的。

更古老的紙張樣本,其中一些可追溯到公元前。公元前200年,在古代絲綢之路城市敦煌和和田以及西藏出土。這些地方的乾燥氣候使紙張可以生存2000年,而不會完全分解。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的某些紙張甚至上面還帶有墨水痕跡,證明墨水的發明比歷史學家想像的要早得多。

論文前寫材料

當然,世界各地的人們早在紙張發明之前就開始寫作。樹皮,絲綢,木材和皮革等材料的功能與紙張類似,儘管它們的價格更高或更重。在中國,許多早期的作品都是用長竹條記錄的,然後用皮帶或繩子綑紮成書。

全世界的人們也將非常重要的符號刻在石頭或骨頭上,或者將郵票壓在溼的黏土上,然後將其乾燥或燒制以保存其文字。但是,書寫(和後來的印刷)需要便宜且輕巧的材料才能真正普及。紙張非常適合帳單。

中國造紙

中國早期的造紙廠使用大麻纖維,將其浸泡在水中並用大木槌敲打。然後將得到的漿液倒在水平模具上;鬆散的布在竹製框架上伸展,使水從底部滴落或蒸發,從而留下平坦的幹麻纖維紙。

隨著時間的流逝,造紙商開始在其產品中使用其他材料,包括竹子,不同類型的樹皮。他們用一種黃色的物質(皇家顏色)將紙染成官方記錄,這具有驅除可能破壞紙的昆蟲的額外好處。

滾動是早期論文最常見的格式之一。將幾張長紙粘貼在一起形成條帶,然後將其包裹在木輥上。紙的另一端連接到薄木銷上,中間用一條絲線將捲軸捆緊。

造紙的傳播

從其起源於中國開始,造紙的理念和技術就傳遍了整個亞洲。在公元500年代,朝鮮半島的工匠開始使用許多與中國造紙機相同的材料來造紙。韓國人還使用稻草和海藻,擴大了造紙用纖維的種類。紙張的早期採用也推動了韓國在印刷領域的創新。金屬可移動式是在1234年在半島上發明的。

根據傳說,大約在公元610年,朝鮮向日本皇帝的宮廷介紹了造紙工藝。造紙技術也通過西藏向西傳播,然後向南傳播到印度。

紙業遍及中東和歐洲

公元751年,唐朝的軍隊和不斷擴大的阿拉伯阿巴斯德帝國在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的塔拉斯河戰役中發生衝突。阿拉伯勝利的最有趣的影響之一是阿拔斯人俘虜了中國工匠,其中包括像投·胡安這樣的造紙大師,並將他們帶回了中東。

那時,阿拔斯帝國從西方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延伸到北非,再到東方的中亞,所以這種奇妙的新材料的知識廣為傳播。不久之後,從撒馬爾罕(現在在烏茲別克斯坦)到大馬士革和開羅的城市已經成為造紙的中心。

1120年,摩爾人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當時稱為Xativa)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中國的這項發明從那裡傳到了義大利,德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紙有助於傳播知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從絲綢之路沿線的亞洲重要文化中心收集的,這使歐洲進入了高中中世紀。

其他用途

同時,在東亞,紙張被用於許多目的。結合清漆,它變成了漂亮的漆器存儲容器和家具。在日本,房屋的牆壁通常是用宣紙製成的。除了繪畫和書籍,紙張還被製成扇子,雨傘甚至是高效的裝甲。紙張確實是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亞洲發明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鑄造簡史
    人類在其悠久的歷史中,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發明了許許多多的技術。而有的技術,以其蘊含的豐富的科學性,工程的合理性,和適用範圍的廣泛性,從其在數千年前誕生開始,就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還在不斷煥發著嶄新的生命力。鑄造技術就是這樣一門技術。篇幅有限,本文僅僅討論鑄造技術簡史。
  • 紙板箱的發明簡史
    【包裝內參網 制裁】很少有發明能像低調的紙板箱那樣無縫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很高興看到它們出現在自家前門。我們會用紙張書籍將其填充。我們的貓貓喜歡將其當作自己的私人起居室。然而,這個簡單卻不可或缺的天才發明該歸功於誰呢?
  • 巴西安徒生講發明簡史《洛巴託發明的故事》
    今天要說的這本《洛巴託發明的故事》,則是一本不錯的非故事類書籍。作者是被譽為巴西安徒生的拉美兒童文學先驅洛巴託。這本《洛巴託發明的故事》則正是符合循序漸進這要求,因為這是一本彩圖版。對於剛剛開始接觸非故事類的孩子而言,彩圖版的書,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書中有誇張有趣的圖片百幅,看得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而故事裡奶奶幽默的語言,則讓人感覺嚴謹的發明創造變得妙趣橫生。
  • 宏其紙張光亮劑、紙張柔軟劑——讓紙張更柔軟
    世人都知道中國是發明造紙的國家,也正是這一偉大的發明締造了中華民族乃至於世界文明的源遠流長。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洛陽紙貴」就反應了時人對於質量上乘紙張的追捧與重視。隨著時間的流逝,科技革命帶來紙張領域的革命,普羅大眾對於紙張的要求越來越高,不論是生活中的日常用紙,還是辦公桌上的辦公用紙,抑或是從事於藝術創作的用紙,大家都希望紙張的光亮度、柔軟度、平滑度得以提升,宏其紙張光亮劑、紙張柔軟劑即將給您帶來這一切。 然而在一切倡導低碳、環保的時代,紙張技術如何能在儘量減少破壞生態平衡中革新進步,變得更柔更軟更光亮呢?
  • 如果紙張是中國人首先發明,為何埃及人早我們幾千年就發明莎草紙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近代漢學家艾約瑟總結的「古代中國四大發明」裡,「造紙術」顯然是非常耀眼的一項。當然,也是被許多「海外學者」至今質疑極多的一項:在中國發明造紙術之前,古埃及人早已發明的「莎草紙」,「發明造紙術」這個「榮譽」,還能放在中國人頭上嗎?
  •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中文版面世 10件中國藏品入選
    原標題:《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中文版面世10件中國藏品入選 該書收錄大英博物館所藏的100件文物,帶領讀者了解世界發展史,其中選用了名畫《女史箴圖》的珍貴臨摹本等10件中國文物。   據介紹,《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成書過程曾被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親自撰寫,動員100多名館員、400多名專家,編撰時間長達4年。
  • 螺絲髮明簡史及斷裂恢復小技巧
    原標題:螺絲髮明簡史及斷裂恢復小技巧現代人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螺絲的身影,手機裡精密零件的組合螺絲,作為大樓地基的地腳螺栓……你可知道人們生活中這些不可缺少的螺絲,竟然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真正發明者可能並非阿基米德本人。或許他只是描述了某個已經存在的東西。說不定是古代埃及的能工巧匠們設計了它,以用尼羅河兩岸的灌溉。  中世紀時,木匠們使用木釘或金屬釘子來把家具和木結構的建築物連接起來。16世紀時,制釘工人開始生產帶螺旋線的釘子,這些釘子能夠更牢固地連接東西。那是從這類釘子到螺絲釘所跨出的一小步。
  • 十大中國古代發明,你知道幾個?
    中國人民擁有數千年來蓬勃發展的豐富而迷人的文化。中國的大部分歷史都以統治這片土地的特定王朝為標誌。在這些朝代中,中國人發明了許多今天仍在使用的有用和有價值的物品。中國人對眾多的發明和創新負責,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有中國人,從戰爭,航海,計時甚至是流行飲料的一切都會有所不同。今天,我們列出了中國人十大最佳創新和發明。
  • 好書推薦:《中國哲學簡史》
    這本《中國哲學簡史》都能解答你的疑惑。作者簡介: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895年生。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從「絲綢之路」到「紙張之路」,挖掘「法老寶藏」
    2005年,知名紙張史學家喬納森·布魯姆(Jonathan Bloom)提出了一個新穎而有趣的想法。在他看來,漿紙製作工藝才是絲綢之路上傳播的最重要的「商品」,這項發明永遠地改變了中國和世界。他認為「絲綢之路」更應該叫「紙張之路」。
  • 中國哲學簡史(十九)周敦頤
    中國哲學簡史(十六)淮南子中國哲學簡史(十七)董仲舒中國哲學簡史(十八)王充
  • 最近外國人眼裡的中國三個最偉大發明:衛生紙、酒精和口罩
    酒精:九千年前中國最早發明了酒酒精,要得益於酒的發明。人類很早就發現了發酵水果的美味,考古發現,一兩萬年前就有跡象證明,人類已經開始飲用這種「天然酒」。但是最早的人工釀酒技術,則出現在中國。從前,人們曾爭論是中國宋代發明的蒸餾器,還是阿拉伯人、義大利人發明了蒸餾器。但是,海昏侯的出土文物結束了一切爭論。中國煉丹家們發明的蒸餾器,使蒸餾酒的製作成為可能,從而能使酒精濃度得到進一步提純。在此基礎上,高純度的蒸餾酒被發現可以殺滅細菌,防止傷口感染。18世紀後期,西方首先提煉出無水酒精。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讀畢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以上觀點更讓人好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如何成書的?可讀性在何處呢?二、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簡史》胡適出生於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地在上海。4年後,1895年12月4日,馮友蘭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
  • 中國十大偉大發明
    眾所周知,中國有一段古老而輝煌的歷史,從公元前222年的封建時期到三個帝國時代和中級時代,再到現代時代-長達4000年的朝代統治。眾所周知,從義大利麵條到火藥,中國是許多奇妙而有用的發明的發源地。但是,該清單的主題稍有不同:西方(歐洲)世界幾十年不為人所知或採用的中國發明和發展,在它們在中國很普遍後的幾個世紀後才出現。您可能熟悉的有些人,可能不那麼熟悉。
  • 從《慶餘年》的紙張說起,談談古代造紙所用的原材料
    劇中說到的稻草、桑等輔料確實都能夠為造紙所用,造紙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的製造,首在於料」,今天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中國古代造紙所用的原材料的發展以及傳承特點。
  • 宗璞談《中國哲學簡史》:太上老君煉出來的仙丹
    「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日前,新當選的韓國總統樸槿惠的這番話,讓這本問世60多年的書,重新受到了關注。  與此同時,在《中國哲學簡史》的最後,馮友蘭的結尾語「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也在微博上流傳。
  • 中國哲學簡史(廿一)程顥
    中國哲學簡史(十八)王充中國哲學簡史(十九)周敦頤中國哲學簡史(二十)邵雍
  • 從藏私房錢探究紙張的奧秘 一張紙竟如此神奇
    [PConline 雜談] 紙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十分常見。列印用的A4紙、生活中用到的餐巾紙,又或者說看電影列印的電影票據,紙張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你真的了解紙張的特性嗎?也許你並沒有想過如何把一張紙張藏起來,但說到藏私房錢,你卻有上百種方法。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與新四大發明——時代的變遷
    是古代中國百姓們在實踐中對磁石的認知而得出的結果。具體是誰發明的暫還沒有定論。2、造紙術:西漢之前,中國人就發明了造紙術,只是那時候的紙張昂貴,大多都是用竹帛,只有王公貴族才用得起。在古代是有嚴格使用標準的,在無煙火藥發明之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藥。火藥的發明最初是來自於煉丹術,煉丹術士和帝王為了追求長生不老,通過硫磺、砒霜等加以鼎爐煉製,最後成丹狀方可成功。火藥的發明是煉丹術的副產品。
  • 【紙簡介】紙的歷史與發展過程 造紙術、紙的發明
    (「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