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十九)周敦頤

2020-12-11 哲學社

本文由《胡適的北大哲學課》讀書筆記整理而來。

周敦頤,道州營道人,公元1017-1073年。曾作南安軍司理參軍,郴州貴縣知縣,南昌知縣,合州通判,虔州通判,虞部郎中,廣東轉運判官,南康知軍。因為家在廬山蓮花峰下,名之濂溪。主要哲學貢獻是《太極圖說》。

一、太極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二、誠

「誠」是中庸最重要的概念,《中庸》說:「不誠無物」,心理不誠的話,你連世界都認識不到。周敦頤並沒有採取這種儒家的解釋,而是重新定義了「誠」的概念。

「誠」在這裡有,「實際、實在」的意思,表達的是純粹至善的「本體」。周敦頤說,誠是聖人之本,是萬物的開始之資。

三、靜

周敦頤認為宇宙的開端於寂然不動的「誠」,誠則無事,無為。因此在人生哲學上,也傾向於主張「靜」。要做到「靜」,得先做到「無欲」。「無欲」是聖賢之學的精要。

四、思

周敦頤認為,要成就聖人的功勞,必須會「思」。無思,是本。思通,是用。無思對應的是誠,是萬物之端。但是人活在萬物之中,要「思」,而且要「通」。要明白萬物的生發運作,才能資用萬物。

附《太極圖說》原文: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中國哲學簡史(十六)淮南子

中國哲學簡史(十七)董仲舒

中國哲學簡史(十八)王充

相關焦點

  • 中國哲學簡史(廿一)程顥
    本文由《胡適的北大哲學課》讀書筆記整理而來。程顥,公元1032-1085年。十五六歲的時候跟周茂叔學道,後來出入於老、釋。幾十年後返回去又讀六經,而後領悟了「治之大原,牧民之要」。程顥定義了「天理」的基本哲學範疇,是客觀存在的,是永恆不變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這說明「天理」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真理性。到了這裡,北宋的理學正式形成。今天看來,理學的世界觀,跟道家基本觀念區別已經不是很大了,程頤也不迴避這個問題,他說我們兄弟兩個人「昌明道學」。因此理學,又被稱謂「新道學」。
  • 好書推薦:《中國哲學簡史》
    這本《中國哲學簡史》都能解答你的疑惑。作者簡介: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895年生。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新儒家:宇宙發生論序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簡史》讀書筆記
    公元618年,中國進入了唐代。唐代氣勢恢宏,在文化和政治上都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文化上,道家復興和佛教傳入之後,人們變得對於形上學問題,以及超道德價值(當時稱之為「性命之學」)的問題,很有興趣。新儒家在歷史的呼喚裡出現了。在講新儒家的宇宙發生論之前,先回顧下先秦的宇宙發生論。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解讀
    中國的哲學精神,大概已經有2000多年,但這個學科只有百年,應該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說起。他對中國幾千年來哲學了解是通透且深刻的,從他的部分文字中就能體會出來。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明確的指出,「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哲學的崇高任務,是使人達到人的最高成就,成為聖人。哲學的最高價值,不在於使人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教人成為聖人的方法,在於「提高人的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以致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宗璞談《中國哲學簡史》:太上老君煉出來的仙丹
    「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日前,新當選的韓國總統樸槿惠的這番話,讓這本問世60多年的書,重新受到了關注。  與此同時,在《中國哲學簡史》的最後,馮友蘭的結尾語「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也在微博上流傳。
  • 《中國哲學簡史》之二程哲學整理概要!看完才知道這兄弟倆這麼牛
    與先後被貶至洛陽的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等相互聯繫,互相切磋哲學和人生問題。因二人都曾就學於周敦頤,並同為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死後葬於洛陽伊川二程墓。他們的哲學思想有哪些呢?哲學詩畫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中整理的一部分,一起來深度了解下。
  • 哲學是一種有系統的反思——讀《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20世紀30年代完成的巨作《中國哲學史》的減縮版,本書完成於1947年,於馮先生去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講學期間所著,原文由英文寫成,最後又翻譯成中文。這本《中國哲學簡史》相對於《中國哲學史》來說,前後相差一個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而在這本書完成之際國共兩黨又開始內戰。在這樣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下,這本獨特的歷史,追溯中國哲學思想的書就顯得格外生輝。
  • 史與思的智慧結晶 ——讀《中國哲學簡史》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經常思考社會、人生和哲學。他在研究和向外傳播中國哲學的過程中,經過梳理和總結,推出了《中國哲學簡史》一書,成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 這本書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以宏觀開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了深入淺出、融會貫通的講解。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讀畢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以上觀點更讓人好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如何成書的?可讀性在何處呢?二、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簡史》胡適出生於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地在上海。4年後,1895年12月4日,馮友蘭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
  • 網友讀《中國哲學簡史》總結的幾點,夠厲害!
    哲學並不高深,哲學就是我們做的每一次人生反思。——百度網友沒讀《中國哲學簡史》以前,我對哲學的認識僅停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課程學習層面。主要停留在以下兩點:一,我混沌地認為一切抽象於具體事物的經驗道理,即是哲學;二,我模糊地認為哲學是一系列抽象知識的組成,有用卻往往不知如何用。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之後,有一種被點化的頓悟之感。
  • 韓國總統讀《中國哲學簡史》:讓我找回生命燈塔
    韓國總統讀《中國哲學簡史》:讓我找回生命燈塔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新當選的韓國總統樸槿惠女士曾說過,「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近期,中共武漢市委辦公廳6位「80」後的青年幹部集中閱讀了此書,本報予以刊發。
  • 哲學小議(一)—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古之君子馮友蘭大師「三史釋今古,六經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堪稱中國哲學入門書,全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重塑精神家園所謂哲學就是對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著重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按馮友蘭大師所說,人分為四重境界,即自然境界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一、這本書,能讓你了解到從古至今中國人的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第一次把中國從古至今幾乎所有哲學家的思想理的一清二楚,無出其之右者。我們大部分人都對諸子百家及其思想略知一二,但能講清楚的寥寥無幾。大部分情況下對於諸子百家及其思想,我們腦子裡是一團漿糊。
  • 《中國哲學簡史》——探討「中國人的愛與智慧」
    圖片來源:知乎據說,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女士曾表示: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在馮友蘭先生女兒宗璞先生眼裡:我素以為《中國哲學簡史》是一本出神入化的書。寫這書時,父親已有哲學史方面的研究成績,又創造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和「貞元六書」俱已流傳。
  • 《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哲學愛好者必不可少的一本書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為西方學子學習了解中國文化、哲學的一本入門書籍,後來被翻譯成中文,成為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學院校關於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影響很大。讀完之後,我覺得對國學,哲學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收藏這本書,因為它會讓你對中國歷史,哲學體系有個大綱性認識,所謂的「綱」,是網中的大繩,所有細繩都連在大繩上。
  • 清華校長送本科畢業生《中國哲學簡史》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為每一位畢業生贈送了哲學大師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叮囑畢業生們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邱勇和畢業生談起了自己的求學經歷:與這批學生一樣,他也是「3字班」的。1983年邱勇來到清華求學,「當時的清華大學與你們所見的大不相同,那時五道口還沒有成為『宇宙中心』,那時的紫荊公寓區還是一片蛙鳴。」
  • 最近讀的書,《中國哲學簡史》……
    最近啃了三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幸福之路》和《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三本哲學類書。其實都是多年前欠下的債。第一本先說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大概買了有十幾年了,封皮都有些滄桑感了。當時只讀了一小部分,因為沒有靜下來讀書的心情,工作忙,也很浮躁。《中國哲學簡史》從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及先秦各家的起源講起,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做了簡略而精要的概括。
  • 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對我的人生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中國哲學史是中國歷史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也是中國哲學不斷進步發展的歷史。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可以更好了解學習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哲學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中國哲學簡史》主要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精神、歷史背景和以儒家為主的包括道墨法佛名陰陽等多家哲學的起源發展以及對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的影響。我通過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對我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重要作用和意義。下面我找幾個重要的真善美方面的影響。一、以儒家為主和多家並存的哲學影響我講仁義禮智信家國天下。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對《道德經》的理解水平怎麼樣?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影響了很多人,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數前韓國總統樸槿惠了。對於一個愛讀書的人而言,能把一本書列為其讀書之最,肯定有它的道理。2005年以前,我讀過《中國哲學簡史》2遍,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是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說,一直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現在看來,他的這四境界說,也沒什麼特別的高深,我個人估計民間早就有人總結過,只不過是因為這個表達方式因為馮友蘭而出名了。
  • 《中國哲學簡史》:人人都應讀點中國哲學
    最近讀《中國哲學簡史》,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哲學之浩翰,不得不佩服馮友蘭先生對哲學的理解之深刻。才讀了第一章,短短的十多頁紙,內容就極其豐富。就個人的理解做了個簡短的讀書筆記。我們常說中國有三教:儒教、佛教、道教。實際上,中國人更傾向於將人劃分為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而儒家、道家、法家……這些,都是哲學。中國人不關心宗教,因為我們更關心哲學。我們不愛上帝,我們的行為準則是受倫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