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侵華日軍,戰後被一戶中國農民收留了四十多年

2020-12-14 雜史談

之前曾為大家介紹過很多日本投降後沒有回國的殘留日本兵,他們有的參加了當地的軍隊,有的作為間諜隱藏在人群中,也有的躲進深山老林繼續負隅頑抗。但今天講述的這名日本士兵其經歷更為特殊,直到1993年回國之前,他都老老實實地生活在中國的普通農民家中。

石田東四郎的故事,是一個跨越了種族與仇恨,彰顯出中華民族博大胸懷的感人故事。

以石田東四郎的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

石田東四郎1912年生於日本秋田縣增田町,家中排行第六。在妹妹的記憶中,他是一個單純善良,勤奮好學的兄長,中學畢業後便進入東京農業大學進行學習。

當時的日本被軍國主義統治,石田年僅17歲便被徵召入伍,但他並沒有離開日本,而是一直在家鄉秋田縣當兵直到七年後退役。

但平靜的日子並未持續太久,1937年7月7日,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本已退役的石田被再次徵召,前往中國河南省擔任「宣撫官」。

石田東四郎

當時的他沒有想到,他這一走便是五十多年。

宣撫官的工作類似於特務,他們隨軍隊行動,在軍隊攻佔某地後便通過散發傳單,發放新年賀卡等行為進行思想宣傳以消除當地人的抗戰意識。宣撫官並不配備武器,他們當時被日本軍方稱為「沒有武器的戰士」。因此石田雖然助紂為虐,卻沒有犯下燒殺搶掠的滔天罪行。

來到中國後,石田經常給家中寄信表達思鄉之情,但到了1945年3月以後便斷絕了書信往來。1965年,石田被認定為戰死,祭日被定在日本投降的8月15日。因為日本人篤信佛教,他被授予戒名「勇道居士」,並將其刻在家人為其樹立的墓碑上。

但石田並沒有戰死,他在戰爭中失去了記憶。

1945年3月,國民政府軍與日軍爆發了豫西鄂北會戰。在這場戰鬥中,隨軍行動的石田被子彈擊中左耳後側,失去了聽覺與記憶。

失憶後,石田喪失了語言能力,他從戰場裡爬出,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蕩。這場戰鬥後的幾個月日軍便宣布投降,由於離開了部隊,沒人知道他的存在。石田最後成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流落街頭,靠撿食剩菜剩飯度日。

孫邦俊家住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太山廟鄉,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1946年的秋天,他來到鄰村趕集,看到街上有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聾啞乞丐,模樣十分悽慘。

從當地人口中得知,此人是戰鬥中被打傻的日本兵。此時距離日軍投降僅過去一年,戰爭造成的苦難和創傷依舊殘留在這片土地上,因此大多數人對日本人深惡痛絕。在大家看來,這個落魄的鬼子完全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但孫邦俊卻心中不忍。他無法將往日的仇恨與一個聾啞的乞丐聯繫在一起,在他的眼中,這只是一個悽慘落魄的可憐之人。中國農民的質樸和善良讓他無法對這樣的人置之不理,糾結一番之後,他還是將這個乞丐帶回了家中。

此時的孫邦俊年逾50,但子女尚處幼年。面對丈夫帶回一個負傷在身且衣著破爛的日本兵,起初妻子並不同意。面對妻子的反對,孫邦俊苦苦哀求:

「留下他吧。不然,他就要餓死了。」

善良的妻子最終也同意了,她也無法眼睜睜地看著一個人死去。

從此以後,孫家人便開始了與一個聾啞日本人在一起的生活,但也並不是十分美好的生活。

等待著他們的,是重重的困難。

孫邦俊收留一個日本人的消息很快在村裡傳開了。許多被戰爭奪去親人的村民十分激動,他們聚集到了孫邦俊家門口,質問他為什麼要照顧一個鬼子,更有人憤怒地砸門並揚言要將其殺死。

「壞的都是那些日本長官,他們這些小兵也是背井離鄉來的,也很命苦的。」

面對群情激奮的鄉親,孫邦俊苦苦相勸,最終還是說服他們離開。

孫邦俊的堅持使村民漸漸也默許了這個日本人的存在,天長日久,淳樸的村民們也接納了這個日本人,無論領取救濟糧和還是劃分自留地,他們都會為這個「老日」留一份。由於他失去記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村民們便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做「小野門郎」。

因為頭部受傷,石田幹不好農活,在地裡除草會把苗一同除掉,上山割草餵羊也總是搞錯。但孫家人並沒有因此嫌棄他,依舊將他視作家人看待。

但好景不長,不久後石田得了半身不遂,生活無法自理。孫邦俊夫婦日夜對其照料,同時不惜債臺高築也要四處借錢為他治病。

電影《生者的墓碑》劇照

在孫家人的細心照料下,石田的偏癱居然奇蹟般地康復了, 但孫邦俊也因此欠下了巨款。

到了1950年代,因為石田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無法安排遣送,政府便破例為其上了戶口。當時村長拿來一根樹枝讓石田寫名字,他在地上胡亂劃了一通,眾人看那個字很像「李」字,便給他取了一個中文名字叫做「李同」。

三年困難時期,吃飯成了大難題。即便如此孫家人也沒有捨棄石田,仍舊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食物分給他吃。但吃的並不是經常會有,有一次石田餓得受不了,跑到了孫家已經嫁到鄰村的長女孫福芝家中,同樣沒米下鍋的孫福芝只得將粘布鞋用的漿糊熱一熱給他喝了。

那時節,石田一邊靠著孫邦俊的親戚朋友的相助,一邊挖野菜摘野果,總算是活了下來。

《生者的墓碑》劇照

但苦難仍舊沒有結束。

60年代後期,動亂到來。因為家中收養了日本人,孫家以「裡通外國」的罪名遭到了批判。孫邦俊的兒子孫保傑本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南召師專,卻因為家庭關係被取消了資格。

更因為這個原因,到了適婚年齡後,孫保傑遲遲找不到對象,最終還是姑娘王成香不顧勸阻以身相許,這才讓他得以成家。

1962年,孫邦俊患上了不治之症,臨終前他囑咐兒子一定要照顧好日本叔叔,將來如果有機會的話,要幫助他尋找家人。

多年來的相處讓孫保傑也與石田產生了感情,照顧他自然不在話下,但要幫他尋找家人又談何容易?

1972年,事情迎來了轉機。這一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兩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孫保傑將家中的事情交給妻兒,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為石田尋親的事情上。

他多次給當地政府和紅十字會、華僑聯合會等組織寫信反映情況,前後寄出的信件有一百多封。

1989年,孫保傑帶著石田來到方城縣,在那裡見到了日本人根本利子。孫家人對一個日本士兵的無私幫助讓根本十分感動,在她的幫助下,這件事迅速傳播到日本,被媒體廣泛報導,同時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

晚年的石田東四郎

他是石田的昔日戰友,時任日本《經濟新聞速報》的副總編津田康道。津田覺得報導中的那個人很像當年失蹤的戰友石田,於是1992年他親自趕赴南陽,與孫保傑和石田見面。

見面後津田認定他就是自己的戰友石田東四郎,但奇怪的是喊他的名字對方卻沒有任何反應。

認定這是自己舊友的津田回國找到了石田東四郎的弟弟石田小十郎,但對方堅信自己的兄長已經戰死,並不相信報導中的那個男子與自己有什麼關係。

1993年的春節,在根本利子、津田康道等多人的努力下,石田東四郎的血液樣本被送到日本秋田大學,經過DNA鑑定,確認了孫家收留的日本士兵就是石田小十郎的哥哥石田東四郎。

得知這一消息後,孫保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回國後的石田東四郎

1993年5月7日,一封來自日本的信來到了孫保傑的家中。

尊敬的孫保傑先生……您的家族三代人,即使自身蒙難,仍然堅持貫徹人道主義四十年,對石田東四郎進行了無私的幫助,對此不勝感激之至。幸遇您的家族,家兄才能有此九死一生,如若不然,恐怕此刻他早已不在人間。我謹代表石田家族,對您和您的家族致以誠摯的謝意……

同年6月8日,滯留在中國長達47年石田東四郎帶著歡喜與不舍離開了這片曾遭受到他的傷害,又給予了他救贖的土地,返回了自己的故鄉。

石田回國接受治療後,失憶失語等情況有所好轉。同時日本民間成立了「石田東四郎救援基金會」,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募捐,並將募得資金贈與河南省用於建設。石田的家鄉增田町還數次派遣代表團趕赴南陽,並在1994年10月出資600萬日元,在南召縣建立了一個種植草藥、柿子和蘋果的「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園」。

1998年開始,南陽市也派遣了數批研修生赴日學習,其中孫保傑的兒子孫祿峰在首批赴日的六人之中,並在日本與一名巴西留學生相識,最終喜結連理。

報紙上的石田東四郎和孫邦俊

1997年,孫保傑辭世。2006年,石田東四郎因肺炎在秋田縣橫手市內醫院去世,享年97歲。

相關焦點

  • 「吃裡扒外」的侵華日軍——齋藤邦雄
    我們平時在熒幕中看到的侵華日軍,要麼是極度兇殘,要麼是極度白痴,而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兵,簡直就是日軍的異類!他叫——齋藤邦雄。齋藤邦雄1941年入伍,在上原日軍第63師團任機槍射手,他在中國和八路軍打了三四年的仗,非但沒有作孽,反而經常幹好事。日軍俘虜了八路軍傷員,他時常送飯送水,噓寒問暖;乘人不注意就把俘虜放了。為什麼齋藤如此反感自己的同胞——侵華日軍呢?
  • 日軍侵華暴行再添新證!|日軍侵華|侵華日軍|慰安所|上海|日軍|抗日...
    2020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之名祭奠每一個高貴的生命以尊崇之心祈願每一個人平安地生活1937年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 日本記者冒死保存並公開的侵華罪證 被俘的中國軍民慘遭日軍虐殺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大阪每日新聞社曾派出隨軍記者跟隨日軍進行拍攝。在當時日本施行著嚴格的新聞審查制度,每一張照片都被來自日軍軍部、內務省以及情報局的官員蓋上了「不許可」、「保留」以及「檢閱濟」的印章。在這些「不許可」照片中,有著大量俘虜中國軍民並進行虐殺的照片。按照當時的規定,凡是被蓋上「不許可」印章的照片,都必須連同底片一起全部銷毀,用來掩蓋日軍的罪行。但在當時的大阪每日新聞社寫真部的工作人員冒著極大的風險將這些照片保存了下來。
  • 侵華日軍中的臺灣籍日兵很兇殘,可中國軍人還保護過他們!
    在抗戰時有一句對付偽軍和皇協軍很管用的話,就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軍隊只要對著他們一喊此話,很多時候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是同胞。在侵華日軍中,還有一批中國同胞——他們就是來自臺灣的日本兵。
  • 控訴日軍侵華罪行 美華人擬將逾萬信件譯英文公布
    資料圖:2014年初,從事民間對日索賠20餘年、被稱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的童增向媒體公開自己珍藏多年的萬封信件,「用鐵證揭露安倍的醜陋」。據悉,這些信件來自日本侵華戰爭受害者,信中控訴戰爭給他們帶來的苦難,要求侵略者道歉。
  • 令人髮指 侵華日軍殺害我國同胞的手段多達百種
    距離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還有一個月,在這個非常特殊的日子,現選用一組大家見過或未曾見過的圖片,揭示侵華日軍的殘忍和獸行,提醒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人之初,性本善,侵略中國的日本軍人也是爹娘生、爹娘養,在其幼年的時候,應該也是正常的人。
  • 揭侵華日軍對華貨幣戰:偽造相當於40億日元的中國貨幣
    這是日本侵略者當年仿造中國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法幣)印製的偽幣,足以亂真。  從1939年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陸軍登戶研究所作為「秘密戰」的主要基地,偽造了相當於約40億日元的中國貨幣,其中相當於25億日元的偽鈔後被用作在中國採購軍備物資等。
  • 活·祭:侵華日軍遺留化武的罪惡
    那是1987年10月的一天,齊齊哈爾第一重型機械廠的工人們在工地發現了一個鐵桶,當時在廠醫院任職的李國強與同事一起帶著儀器去檢驗,當打開桶後,一股刺鼻的氣味迅速瀰漫開來,他當時並不知道,這就是侵華日軍遺留的芥子氣毒劑。  「我吸的比較多,因為當時拿著儀器站在最前面,中毒後呼吸道嚴重損傷,在醫院搶救了33天。」
  • 金大校友郭俊鉌先生與南京大學的日軍侵華暴行研究
    關鍵詞:郭俊鉌;南京大學;日軍;侵華 2007年11月6日,91歲高齡的郭俊鉌先生給遠在美國洛杉磯經營長青書局多年的劉冰先生的信中這樣寫道: 冰叔尊前: 上周拜謁,欣聆教誨,至感愉快。
  • 侵華日軍細菌戰倖存者:70年的傷口仍在潰爛
    這是70多年前,侵華日軍發動細菌戰給她留下的傷口,到今天,整個衢州地區像崔菊英這樣深受爛腳折磨的老人,還有大約200人。幾十年來,因為交通、文化等原因,這些老人幾乎被世人所遺忘,但近年來,伴隨著愛心人士的呼籲,救助爛腳病的社會聲音越來越強。雖然許多當年的受難者都已離世,但如何讓這些遺留的老人度過生命的最後年華,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 打不敗的日本共產黨:混入侵華日軍,給中國士兵送軍火
    但實際上,日本共產黨是一個歷史比我國更加悠久的政黨。其實,「革命」、「社會主義」、「精神」這些詞都是由日本人翻譯,再傳入中國的。(日共黨旗,將工人與農民聯繫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次偉大進步)19世紀末的日本,已經邁入了工業時代,隨著國內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興起,以及海外文化的流入。
  • 盤點那些死在中國的侵華日軍大將
    明石元二郎(1864~1919),日本福岡縣人,曾任侵華日軍臺灣軍司令官兼臺灣總督,陸軍大將。1919年因座船觸礁沉沒而葬身於臺灣海峽。畑英太郎(1871-1930),曾任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官,日本陸軍大將,其弟是日本陸軍元帥畑俊六 。1930年,當其正全面策劃侵佔滿蒙、製造日軍更大的軍事行動之時,在旅順關東軍司令部暴斃。
  • 不滅的罪證 探訪侵華日軍孫吳勝山要塞
    新華社哈爾濱9月18日電 題:不滅的罪證——探訪侵華日軍孫吳勝山要塞新華社記者王建在我國東北地區,至今保存著一個規模龐大的侵華日軍軍事要塞群遺址。這個修築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被侵華日軍自詡為「東方馬其諾防線」的軍事要塞群,工程規模浩繁,世所罕見。一處處兵舍、碉堡、戰壕等遺址,歷經風雨滄桑,成為日本侵華戰爭的不滅罪證。位於黑龍江省北部的孫吳勝山要塞就是其中之一。在「九一八」事變89周年前夕,記者來到黑龍江省孫吳勝山要塞,探訪日軍侵華的歷史遺蹟。
  • 當年日軍侵華,中國有三座墳墓日軍不敢動?為什麼?
    當年日軍侵華,中國有三座墳墓日軍不敢動?為什麼?文/孫哥讀歷史說到孔子,作為中國人應該沒誰不知道他的。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成為東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論基礎。孔子的思想不僅對中華民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最早把儒學介紹給西方人的是明清時期來華的傳教士。
  • 侵華戰爭中的日軍為何特別兇殘無人性?岡村寧次告訴你
    岡村晚年的回憶中,有意無意透露出了日軍侵華期間,殘暴無人性的客觀原因:1、兵員素質差;2、戰線太長。 3.戰後日本公布造反人數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後公布的一組數據,或許能為日軍的「內部危機」進行註腳: 在日本陸軍內部,發生以下犯上事件的人數—— 1937年7月至12月,是78人; 1938
  • 侵華日軍在中國擄掠4萬勞工,死亡6830人,倖存者死不瞑目
    為了彌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侵華日軍在中國的東三省擄掠了大量的中國勞工,送往日本的勞工有4萬多人。這批勞工在日本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死亡6830人,倖存者回國後死不瞑目。1:日本擄掠勞工在近代,殖民是帝國主義擴張的必經之路,而殖民必然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嚴重的傷害。
  • 侵華日軍憲兵隊舊址
    開封市第七中學在民國時期是開封女中,這個歷史很多人都知道,但這裡曾是侵華日軍憲兵隊舊址卻鮮為人知。8月27日上午,記者穿過鼓樓街來到位於學院門的開封市第七中學。此時,學校已經開學,雖處於繁華街區,學校卻異常安靜。
  • 我在日本記錄侵華日軍口述史
    原創 李素楨 中國青年雜誌 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口述歷史學者、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硏究會常務副會長、吉林師範大學原教授李素楨博士,旅居日本多年,採訪了多位侵華日軍老兵,留下了非常珍貴的口述資料。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指揮的?
    原標題: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幕後指揮的?▲根本博,右圖身穿國軍軍服他1927年擔任日本駐南京領事館武官,日軍侵華期間,先後擔任華北方面軍和華南方面軍參謀長、關東軍第二十四師團師團長。
  • 侵華日軍肆意殘殺中國兒童 手段殘忍亙古未聞
    從1931年9.18日本侵華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侵華日軍隨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在中華大地上製造了難以計數的慘案,犯下的屠殺罪行罄竹難書。而日軍在對中國人民進行肆意殺害的同時,對中國的少年兒童也沒有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