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戰爭中的日軍為何特別兇殘無人性?岡村寧次告訴你

2020-12-13 騰訊網

這是一起鮮為人知的日軍造反事件。

侵華戰爭期間,6個日本普通士兵,把他們的上級軍官狠狠揍了一頓,砸了中隊長的辦公室,事件震動日本全軍,負責人嚇得自殺,東條英機氣得牙齒咯咯響,岡村寧次深刻檢討了一番。

它的出現,標誌著日軍風紀的崩潰,實力的不濟和對戰爭的絕望。

它就是1942年,發生在山東臨清市的「館陶事件」。

(日軍配圖)

一、日軍對自己長官拔刀相向

1942年12月27日,駐山東臨清市東臨道北部的12軍59師團53旅團獨立步兵42大隊,奉上級命令,需要調配一批士兵到南太平洋戰場。

很不幸,該大隊5中隊的岡田、鈴木、田邊等6個士兵,被再次挑中,大隊要求他們次日就到臨清的大隊部報導。

這6個人,剛被調離過一次,這次又被抽中,而且是去危險性極大的太平洋戰場,去跟實力遠超日軍的美國大兵打仗,可謂有去無回,極度絕望。

但軍令如山倒,他們胳膊擰不過大腿,又不想就這麼就範送死,怎麼辦呢?

只好鬧。

他們晚上外出營地,喝得酩酊大醉,借酒壯膽,辱罵、毆打中隊軍官,夜不歸宿。

(日軍配圖)

次日,中隊長派人去營外叫他們,他們把派去的人痛打一頓,然後繼續買醉,下午闖到中隊長的辦公室,掏軍刀打砸洩憤。

這還不解恨,他們還持槍、掏手榴彈毀壞營房,軍營大亂。

所謂死到臨頭渾不怕,橫豎都是死,這6個鬼子徹底是想開了,寧可回鄉坐牢,也不去太平洋送死。大鬧吧,隨心所欲,不管逾矩。

為擴大事端,他們溜到館陶縣大街哄砸搶燒,鬧得整個縣城人心惶惶。

(日軍配圖)

5中隊中隊長福田,立即給上級匯報,上級又層層反映,直達12軍司令部。司令部迅速派兵增援,當晚,6人被押到大隊部。

1個月後,12軍軍法會議審判認為,6人因為結夥使用武器、違抗命令、毆打上級、故意破壞軍用物品,決定對其中2人判處死刑,3人分處3年到6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3個月後,日本首相兼陸相東條英機,專門在東京召開防衛總司令會議,就此事進行訓誡,告全軍「軍紀如有鬆弛,軍隊秩序必定紊亂」。

(日軍配圖)

二、岡村寧次總結2點原因

6個兵起事,結果是4人服刑,終於沒有去成太平洋戰場,也算是「曲線自救」。

其代價是2人死,獨立42大隊全員禁閉,吃7天「重營倉」;

中隊長福田自知罪責,畏罪自殺;

大隊長五十嵐直彥大佐、53旅團旅團長大熊真雄少將,關30日禁閉,然後撤職,編入預備役;

59師團師團長柳川悌中將直接撤職,編入預備役;

12軍司令土橋一次,3月回國,4月編入預備役。

(日軍配圖)

而作為他們的上級領導,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對此事做出了深刻檢討:此事的發生,是因「隊長統率不利,上級監督不明」。

二戰後,岡村在晚年寫的回憶錄中對此事有了進一步的反思:

他說,日俄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的兵員都是現役兵,而到了「大東亞戰爭」期間,各種軍隊數量急劇增多,臨時應徵的官兵,多數人在覺悟、信心及知識能力上,都不夠格。

「加上長期戰爭,傳統優良的風氣喪失殆盡」。

岡村晚年的回憶中,有意無意透露出了日軍侵華期間,殘暴無人性的客觀原因:1、兵員素質差;2、戰線太長。

3.戰後日本公布造反人數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後公布的一組數據,或許能為日軍的「內部危機」進行註腳:

在日本陸軍內部,發生以下犯上事件的人數——

1937年7月至12月,是78人;

1938年,317人;

1939年,270人;

而到了1941年,是341人。

館陶事件發生的1942年的上半年,軍中發生126件以下犯上者,其中152人是日軍和軍屬,對上級施暴者,71人。這是館陶事件發生前的上半年的數據。

可見館陶事件發生,並不是侵華日軍中的第一例,而是慣例了。

(日軍配圖)

事實上,以下犯上、軍紀敗壞只是表面現象,其反映的實質,是日軍內部對戰爭的厭惡和絕望。

日軍七七事變時,喊出的口號是「1個月解決事變」,連天皇裕仁都跟著相信了,結果打了8年還未解決,到了1941年轉到太平洋戰場與英美開戰,說不絕望,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

華北方面軍在中國打了5年後,岡村感嘆「作戰的負責艱難程度,實屬歷史罕見……進入1942年後,為了應對太平洋戰場,日本將在華精銳部隊陸續派往南方,裝備和訓練嚴重不足,部隊厭戰情緒瀰漫。」

(日軍配圖)

因此,日軍館陶造反,看似偶然,實則暗流湧動,遲早必掀風浪。一場譁變折射戰敗端倪,難怪東條英機事後直呼:「頗為憂慮啊!」

====================

文獻參考:

李德福《侵華惡魔 岡村寧次》(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

李慶輝《日本侵華時期的「館陶事件」與日軍內務風紀》(《歷史教學》2016年第12期)

相關焦點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因為蔣介石的一己之私,得以善終
    然而在戰爭結束後,大多數挑起侵華戰爭的日軍罪犯都沒能受到應有的懲罰。就比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確定的28位甲級戰犯中,只有7人受到死刑。而其中有2人在審判前病死,有1人在審判中被稱患上精神病,於是免於審判,又有2人後來在獄中病死,而剩下的16名甲級戰犯,竟然都在1955年被陸續釋放。
  • 侵華日軍中的臺灣籍日兵很兇殘,可中國軍人還保護過他們!
    在侵華日軍中,還有一批中國同胞——他們就是來自臺灣的日本兵。他們是臺灣人,是中國通報,卻不講同胞之情,充當侵華日軍的後備部隊,或者直接上戰場,與中國人作對。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由於甲午戰爭失敗,中國在戰後被迫把臺灣等割讓給日本。臺灣進入日本統治時期。1937年在七七事變後,日軍強迫不少臺灣人參加日軍,成為了臺灣籍的日本兵。
  • 抗戰之日軍十大頂級戰犯權威排行榜:岡村寧次第三,土肥圓入榜
    第十名:阿南惟幾此人畢業於廣島陸軍學校,大將軍銜,侍從武官出身,狂熱好戰分子,打仗以猛打猛衝見長,偶爾也會使些陰謀詭計,曾在太原會戰中用五個大隊擊潰中國軍四個整編師,後來在長沙會戰中接替了岡村寧次,在與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的較量中
  • 為何日軍在侵略中國時,表現的如此兇殘?日本皇族給出答案
    在整個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兵給人們帶來的印象,無外乎是「冷血無情」、「殺人狂魔」、「心狠手辣」等。即便到了今天,再提起這個國家,都會令億萬國人恨得牙痒痒。因為日本人在戰爭期間,實在是喪盡天良,毫無人性。那麼,為什麼日本在侵略中國時,要對我國百姓這般兇殘呢?一位日本皇族給出了答案。
  • 侵華日軍憲兵隊舊址
    開封市第七中學在民國時期是開封女中,這個歷史很多人都知道,但這裡曾是侵華日軍憲兵隊舊址卻鮮為人知。8月27日上午,記者穿過鼓樓街來到位於學院門的開封市第七中學。此時,學校已經開學,雖處於繁華街區,學校卻異常安靜。
  • 抗戰中最兇殘的部隊,不是日軍,而是僕從軍韓軍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在越南戰場上,最兇殘的部隊不是美軍,而是僕從軍韓國部隊,他們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甚至執行起了日軍的「三光」政策,給越南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然而,很少人知道,在日軍侵華戰爭中,韓國籍日軍比日本籍日軍還要兇殘,日軍進入南京之後,第一個帶頭強姦中國婦女的就是韓裔日軍,即韓國籍僕從軍。我們都知道,自1895年籤訂《馬關條約》之後,韓國就成為了日本殖民地,受到所謂的「皇民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韓國不少仁人志士和中國人一道,為抵抗日軍暴行獻出了生命。
  • 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由他親手總結的「三比一」定律打破
    中日軍隊總人數達28萬,侵華日軍派出了4個半師團兵力達8萬人,我軍調動了7個軍19個師參戰,兵力達20萬人,並且這7個軍19個師全都有中央軍的精銳構成,王耀武將軍對這場戰役進行了親自指揮,陣地前沿足足有兩百多公裡,先是在雪峰山戰役擊敗日軍,在懷化,邵陽地區也接連打敗日軍後,耗時兩個月的湘西會戰結束,中國軍隊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在湘西會戰中,日軍被殲滅3萬餘人,經此一役,日軍只得以收縮兵力來縮短正面防守的戰線
  • 聚焦底層日軍——被戰爭改變的普通人!
    實際上,當年的侵華日軍都是多年受軍國主義思想薰陶、被洗腦之後被派遣到中國來的。就其本質來說,他們與中國人一樣,有好有壞,有善良而被迫參與戰爭者,也有心甘情願為日本侵略賣命者。畫漫畫的日本兵 在侵華日軍中有這樣一個比較另類的人,他叫齋藤邦雄。1941年加入侵華軍。
  • 老照片展現侵華日軍的「三光政策」:張張都罪惡至極,無法原諒
    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來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一個大國。但世界潮流瞬息萬變,一旦沒有把握住時代變革的方向,就會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中落後,變得衰弱。
  • 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2016-02-23 10:40:33這些顏色已經發灰、發黃的舊報紙,是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報紙,上面有不少關於戰爭的報導,記錄了前線的戰爭情況,更見證和記錄了日軍侵華的罪證。  牆縫裡發現舊報紙  說起梁延威收藏的日文報紙,還得從瀋陽市文化宮說起。瀋陽市文化宮是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和平區民主路260號。
  • 侵華戰犯岡村寧次在中國無所不為,兒子卻死在中國,感嘆是報應
    岡村寧次是侵華期間,日本最主要的戰犯之一,此人在中國的惡舉不勝枚舉。百團大戰之後,日本軍部調遣岡村寧次出任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此人在華北犯下了滔天罪行。1934年,岡村寧次擔任關東軍的副參謀,他給自己大兒子寫信,說是讓兒子來中國東北玩。老大岡村忠正說自己戀愛了,岡村寧次說沒有關係,帶著女朋友來吧。可是,當岡村寧次見到自己的兒子時,兒子帶著一個男的,岡村寧次剛覺被騙了,就問兒子什麼原因?
  • 岡村寧次在日記中寫的「未預料之痛苦」到底指的是什麼事
    新華日報社報導南京受降儀式在1945年9月9日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後來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天是從未預料到的痛苦處境。」岡村寧次為何會寫下這樣一句話呢?當天上午8點50分,日軍投降代表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日軍駐華派遣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日軍駐華派遣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日本陸軍參謀小笠原清、日本駐華艦隊司令官福田良三、日本陸軍中將譯山春樹、日軍第三十八軍參謀長三澤昌雄等7人分別乘坐3輛汽車到達南京中央軍校門口,隨後下車陸續走進大禮堂。
  • 日軍真的像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戰場老兵告訴你日軍有多麼兇殘
    在劇中日軍被耍的的團團裝,我軍都是神射手,一槍一個準,出發點雖好,但那真的是真實歷史嗎?真的是我們後人想看到的嗎?  日軍真的向影視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戰場老兵告訴你日軍有多麼兇殘。在四川廣漢有一位九十九歲老兵馬定新,跟鬼子火拼了數年,對鬼子的底細了解的清清楚楚,他看著電視機內的抗日劇嘆了口氣:要是小鬼子那麼不堪一擊,我們用得著犧牲那麼多戰友嗎?戰爭需要打十幾年嗎?
  • 日軍對中國軍用地圖的盜搶測無所不用其極,但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罪惡之手先伸向東北和臺灣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軍用地圖,大多是戰前竊取我國測繪的大、中比例尺地圖複製的,也有部分是戰前秘密派遣人員測繪的。
  • 「吃裡扒外」的侵華日軍——齋藤邦雄
    我們平時在熒幕中看到的侵華日軍,要麼是極度兇殘,要麼是極度白痴,而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兵,簡直就是日軍的異類!他叫——齋藤邦雄。齋藤邦雄1941年入伍,在上原日軍第63師團任機槍射手,他在中國和八路軍打了三四年的仗,非但沒有作孽,反而經常幹好事。日軍俘虜了八路軍傷員,他時常送飯送水,噓寒問暖;乘人不注意就把俘虜放了。為什麼齋藤如此反感自己的同胞——侵華日軍呢?
  • 濟南老地圖見證日軍罪行:為侵華準備了將近60年
    濟南一位藏家向記者展示了一張70多年前日軍侵華時期製作的濟南地圖,這張地圖製作很精密,是當年日軍侵華的一份罪證。  日制「老地圖」很精密  為侵華下足了工夫  收藏這張地圖的是濟南煉油廠退休老幹部張化文先生,記者在張化文家見到這張70多年前的老地圖,這張地圖已經有些發黃,上面還有些水漬的痕跡,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盧溝橋事變為藉口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 愛好者收藏30張日軍繪製長沙地圖 部分至今仍準確
    8年前,愛好收藏的市民成洋先生在一家古玩市場淘得30張侵華日軍長沙地區地圖。  涉及戰略要地的地圖都有編號並特別註明「軍事機密」字樣  30張發黃的老地圖上大多有些水漬的痕跡。說起這30張地圖的由來,成洋告訴記者,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家古玩市場轉悠時,看到一位老人在兜售侵華日軍使用的軍用地圖。
  • 日軍侵華暴行再添新證!|日軍侵華|侵華日軍|慰安所|上海|日軍|抗日...
    2020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之名祭奠每一個高貴的生命以尊崇之心祈願每一個人平安地生活1937年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 2000元買的岡村寧次的軍刀,為啥說一定是假的?一個字
    一、2000元一把岡村寧次的軍刀,值不值?最近在查閱岡村寧次的資料時,發現這樣一則新聞:2004年7月,福建泉州市民翁先生向媒體公布說,自己收藏了一把侵華日軍頭目岡村寧次的軍刀,希望專家幫忙看真偽。(軍博館藏品,岡村寧次軍刀)二、帶你認識日本軍刀的前世今生說來也怪,刀,作為一種冷兵器,在近代火炮戰爭中,為何能得以存在,不被淘汰呢?
  • 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
    導語: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二戰末期,隨著納粹德軍的投降,太平洋戰爭的失利,日本敗局已定,但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依然企圖頑抗到底。但深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的日軍又怎麼可能乖乖接受投降呢?我們來看看當時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在聽到日本投降後的信息是什麼反應,就知道當時日軍對於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到底是什麼態度了。岡村寧次在侵華戰爭中,為日軍立下很多的戰功,升職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