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每個家裡都有個混世小魔王,芽芽也是眾多小魔王之一,家裡玩具再多再也比不上其他孩子手裡的香。每天,芽芽定時定點去小區玩耍,帶著自己的小汽車、小桶子,可是只要看到別人手裡的玩具,誓不罷休一定要搶過來,然後就一溜煙地圍著小區跑,若是搶不過來就哭得棲棲遑遑,楚楚可憐。芽芽爸爸每看到此景,總要抱著寶寶去買玩具,小到泡泡機、小氣球,大到工程車、搖搖車,家裡光重複的工程車就有七八套,每次買回來,芽芽開心得不得了,可是玩了幾個小時,第二天就遺忘了自己的玩具。我們總誤會說她三分鐘熱度,喜新厭舊,但直到有一天,才發現自己這麼做既不能滿足寶寶,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笨。
美國哈佛心理學專家的研究發現:買的玩具越多,孩子反而會越來越笨。
玩具太多危害不少
《嬰幼兒行為心理學》記載了這樣一項研究:36名幼兒分為兩組,一組擁有18個玩具,一組只給4個,經過四十分鐘的玩耍時間,第二組的孩子在每樣玩具上傾注了很多專注力,他們創造性地去擺弄玩具,玩出不同的花樣;而第一組的孩子,面對眾多的玩具,持續度和探索度都明顯打折,這摸摸那抓抓,反倒無法獲得玩耍的樂趣。
研究人員最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同一時間內,最好不要讓孩子玩太多種類型的玩具。」
1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美國育兒專家經過小組調查等一系列研究發現,過多的玩具會讓孩子注意力分散,無法對玩具傾入更多的專注力。
芽芽媽對於同一款衣服的不同顏色會出現選擇恐懼,而對於芽芽這樣的孩子來說,他們面對過多的玩具也會挑花眼,無法在同一個玩具上停留過多的時間,更別說仔細研究他們的玩法,玩個大概就會放一邊尋找另一樣玩具。但是尤其是出去玩耍帶著玩具的時候,他們就會探尋玩具的很多可能性,會尋找新的玩法,這也是他們集中注意力,激發求知慾和探索欲的過程。
2 無法養成珍惜的習慣
芽芽有一次想要玩具,芽芽媽狠心帶他回去,可是半路碰到爸爸,芽芽就開始扯著嗓子哭訴,爸爸立馬去買了新的玩具,回來以後芽芽破涕為笑,說看媽媽,哭有用吧,還略帶勝利感。當時芽芽媽的心情百感交集,不知道每天是在陪寶寶玩耍,還是寶寶在陪我玩耍。如果讓寶寶發現可以用哭來輕而易舉獲得玩具,並且也不會珍惜,隨意摔倒亂拋,尋找新的玩具。
3不利於大腦開發
牛津大學的相關學者經過研究發現:玩具成堆的孩子,在智力發育方面,要低於玩具較少的孩子。
市面上玩具多種多樣,品類廣泛,有些玩具可以開發智力,可是有些玩具除了顏色豔麗,並不能給寶寶帶來任何思考和啟發,反而會浪費時間,影響孩子的日常學習或者大腦發育。
如何挑選玩具
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簡單、傳統的玩具不僅可以給孩子們更多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空間 ,還可以讓他們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學會與其他的同齡人互動。
1運動類玩具
比如桌球、羽毛球、籃球等球類玩具,或者自行車、滑板車等,都是比較好的選擇,既可以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還可以融入自己的小團隊中,提高社交能力。
2塗鴉類玩具
芽芽很喜歡天馬行空地隨意作畫,畫小鴨子、小汽車,也喜歡看芽芽媽在旁邊給他畫出不同的形狀。寶媽們可以選擇一些繪本類的書籍,讓他們用各色蠟筆創造自己喜歡的圖案,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節奏類玩具
比如鋼琴、小提琴、口琴、吉他等樂器類玩具,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可以有效鍛鍊手眼協調能力,提高氣質和修養。
4益智類玩具
比如各種積木、拼圖等。孩子們在拼湊圖案、搭建積木的時候,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及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和邏輯思考。
芽芽媽愛叨叨
芽芽媽溫馨提示:所有的這些玩具都抵不過爸爸媽媽的陪伴,再好的玩具也不如和爸爸媽媽一起聽故事、做手工,在挑選孩子的玩具、引導他們玩耍的時候,可以積極融入進來,陪伴孩子一起體驗玩耍的樂趣,增強親子感情。
今日話題:你是否也為寶寶的玩具困擾?玩具超過兩箱的舉個爪?
參考文獻【1】龍春華,《嬰幼兒行為心理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3【2】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北京科學探索出版社【3】威廉·西爾斯,瑪莎·西爾斯,《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天地出版社,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