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朋友問我:「我也知道時間總是擠得出來的,可問題是,沒有主動閱讀的習慣,怎麼辦?」
我賤賤地反問:「你不主動讀,難道還被動閱讀,這麼神奇嗎?」
朋友說:「哎呀,就是聽書那種嘛,都是聽過算過。還是想正兒八經地看書,但很困難啊。日子過得可快,幾個月都看不完一本。」
我說:「容我捋一捋。」
回想學生時期,為了寫論文,會去讀大量參考資料,那時候不管有沒有興趣和習慣,截止日期就是生產力。
工作之後,一旦沒有了外部壓力,內驅力又不足,很容易把閱讀變成一件優先級很低的事。
因此我總結了一個療程,分別包括放鬆心情、培養興趣、建立儀式感、設立獎懲和期限、尋找小夥伴,五個階段。
每個階段可以穿插,也可以分步進行。按療程服用,效果好。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好心情。放鬆心情也就是減少對看書這件事情的畏難心理,降低讀書的心理門檻。
村上春樹說過:「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事怎麼也長久不了。」 請把讀書當成樂趣吧。
1. 隨心而讀:
看不下去就換一本,某一章節沒意思就跳過,看書是個性化的過程。
法國一個作家提出過非常可愛的「讀者權利十條」,了解一下。
1. 不讀的權利
2. 跳讀的權利
3. 不讀完的權利
4.重讀的權利
5.讀不擇書的權利
6.包法利症
(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7.讀不擇地的權利
8.隨意選讀的權利
9.朗讀的權利
10.默讀的權利。
是不是心情大好?「讀者權利十條」,看書之前瞜一眼,保證壓力全無。
2. 從薄書讀起:
日本文學家丸谷才一先生建議說,「閱讀偉大學者的薄書」。再薄的書,也是一本有完整架構的作品,讀完之後的成就感可以激發閱讀動力。
3. 從了解周邊開始:
聽書、看視頻。比如,聽書app,作者的TED演講。
4. 重新整理書架:
一是為了讓人有新鮮感,二是花點心思調整擺放順序。想想書店的書,為什麼讓人總有翻開看看的衝動?這和營銷策略中的貨品擺放非常有關。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書架變得可讀性更強。
麻省理工學員媒體實驗室所長曾說,
「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有『對一切事情不感興趣』的孩子。然而,學校卻不教他們『培養興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反倒是從朋友或社群那裡得來的。」
雖然學校把讀書變成了一件苦差事,但是平時的生活,更多是社會性的,即使刷朋友圈也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信息,也就是說,好奇心並不難找,只需要抓住引發興趣的點,去探索一下。
一種方法是,從易讀的暢銷書開始讀。暢銷書有很多種類,也肯定有它們暢銷的原因,共性之一是:還算易讀。不然也不會這麼多人都能看完,還評價說,這是本好書。
另一種方法是,做主題閱讀,也叫做「垂直閱讀」。是指在某個感興趣領域,找一系列的書,在一段時間內連續讀完。
買一本讀讀看,在看書的過程中,又會發現有意思的點,比如,作者在書中引用的作品或作家,書中提到的某一個歷史時期。再探索一下,這樣的「連鎖反應」,會讓自己的閱讀跟著興趣走,而不是當成任務一樣去完成。
一本名為《高效能閱讀》的書中這樣總結,
「每讀一個作者,都要從其身上領會關鍵詞,讀過的作者多了,就能把握大量關鍵詞,從而發現多人共通的普遍信息」。
這裡說的「關鍵詞」就是指每個作者的核心觀點,這樣閱讀,就會想要了解更多更全面的觀點,會不斷激發閱讀的動力。慢慢就有了自己的知識脈絡。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的總結如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嘗試不同方法。
1. 在家讀書:洗手、點香薰、泡茶、聽歌
2. 去咖啡館:在家看累了,可以給自己換個環境。一方面是環境改變,心情也改變;另一方面,據說和心理學有一點關係,也就是說,當有別人在的情況下,會不自覺的認真起來,以給人留下好印象。
3. 去圖書館:我有個朋友特別喜歡去圖書館,還會早起去搶位子,超勵志的。不過想想也是,看看小朋友們都嘟著小嘴在認真看書,作為叔叔阿姨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看。
雖說要讓自己放鬆心情去閱讀,但是不能漫無目的一本書讀一年,因此可以規定時間和獎懲,增加緊張感和趣味性。
1. 規定讀完一本書的時間,讀不完就必須按照計劃去讀下一本,或者自罰100元,放到儲蓄帳戶中。
2. 如果提前完成閱讀,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獎勵。比如,看中很久的有點貴的家居用品,高檔護膚品等等。
這年頭要找小夥伴只需要一部手機,形成聯盟,事半功倍。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可以根據自己的社交需求來定。
1. 線上找小夥伴:
有早起打卡群、背單詞群、共讀群。比如,幾年前我加入一個英文原版書朗讀群,沒有有人認領第二天的朗讀認為,錄製音頻。一個月朗讀完一本書。不僅是監督,也是互相鼓勵,同時也是激勵,自己讀得好就更有展示的欲望。
2. 線下找小夥伴:
參加讀書會,參加拆書幫等,優勢有三點:
(1) 認識更多小夥伴:作為社交活動的一種,比單一的埋頭讀書有意思一些
(2) 聽到不同見解: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想法那麼單一、膚淺啊,趕緊回家苦讀
(3) 加快閱讀進度:為了參加活動,必須在活動開始之前完成閱讀,就解決了無限拖延的閱讀困難症
如果以前沒有養成閱讀習慣,那從今天開始培養不算晚,可以通過放鬆心情、培養興趣、建立儀式感、設立獎懲和期限、尋找小夥伴,這五個方面來改善,培養出主動閱讀的習慣。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共勉。
◆◇◆◇◆◇◆
互動區:
以上療程,你最喜歡哪個?
歡迎@海小倫讀書,分享你的閱讀好方法。
我是海小倫,新聞傳媒碩士
硬核書評,讀寫技巧,與你分享,與你共讀。
陪伴你的成長,一起成為格局更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