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多是父母公認的事實。
不少父母當初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是抱著以後省心的想法,但沒想到不僅沒省心,反而更糟心了,幼兒園不管什麼節都要過。
不僅如此還經常舉行各種活動,不是讓家長花錢,就是花時間,總之孩子是快樂了,但家長卻頭疼了。
不過幼兒園畢竟不是小學,初中,應該在玩中學,寓教於樂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因此大部分家長雖然埋怨,但也都會配合。
一天晚上,父母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通知,說要舉行一場運動會,要求孩子統一穿白鞋,這個要求並沒有太刁鑽,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家長也輕鬆的準備好了。
到了運動會當天,孩子們穿著小白鞋去了,活動舉行的也非常順利,但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卻懵了,非常凌亂,家長群也是馬上就炸了。
有的孩子很順利的穿著自己的鞋子回來了,但有的孩子是兩隻腳上穿著不一樣的鞋子回家,更有甚者,有些孩子還穿著兩隻左腳,或兩隻右腳的鞋子回來。
不少家長都在群裡給孩子找鞋,畫面又凌亂又有些搞笑,老師看到後也有些哭笑不得,在群裡表示明天都將穿錯的鞋子帶回去當面調換。
這種情況在幼兒園小朋友身上並不罕見,部分孩子物權意識並不強烈,對於自己的東西也並不敏感,別說是差不多的鞋子孩子分不清,就算是只有一樣自己的東西,有些孩子都不知道是自己的。
物權意識不好,就會導致東西丟三落四,時常找不到
沒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並不敏感,不會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東西,經常丟三落四,隨便放在某個地方記不住。
甚至是隨便和別人交換,只要對方提起就欣然交換,看的父母氣憤又無語,和孩子說多少遍都沒用。
如果是普通的東西也就無所謂了,但一些隱私的東西就比較麻煩了,記得去年有人調侃道「為何不敢輕易讓幼兒園開學,估計就是怕孩子早上戴的藍口罩去,回來變成了粉色」。
看起來非常好笑,但裡邊卻真實表達了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關於物權意識,父母要早日對孩子進行培養,不然以後更麻煩。
該如何培養孩子物權意識呢?
給孩子灌輸歸屬的概念
父母從小就要讓孩子明白歸屬的概念,這樣不僅對培養物權意識有效果,還能防止孩子隨便動用他人東西。
例如在孩子在家隨便動用父母的東西時,父母要趁機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這個東西是父母的,如果要用需要求得父母的同意。
不僅如此為了效果更好,父母在動用孩子東西時,也要事先請求孩子的同意,這樣在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的過程中才能讓孩子懂得物品歸屬。
嚴格制定規矩,讓孩子明白「偷」和「借」的區別
教育孩子,一味的講道理和教育是沒有太大效果的,孩子自控能力弱,父母一段時間不提醒孩子就會忘記。
但父母也不要著急而是等待機會,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嚴格制定規矩,讓孩子明白「偷」和「借」的區別。
不告而拿視為偷,偷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只有讓孩子明白這點,才能讓孩子有界限感。
別認為孩子小,父母就不教育,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是確實有一定道理,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懂得很多道理,但哪個道理不是孩子通過教訓而得知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會因心疼孩子而心軟,懂得適度,但別人不會,在面對你家孩子不會有一絲同情和心軟,到時候孩子心靈會受到多麼嚴重的傷害真就不是父母能決定的了。
物權意識可以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物品的權利,懂得尊重他人物品,是對孩子人格和品質有幫助的重要意義,希望父母都能重視下。
不要讓孩子太過馬虎和丟三落四,畢竟現在孩子的東西價錢都不便宜,頻繁丟失,父母也沒太多錢為孩子的馬虎而買單。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物權意識好麼?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