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香港教師不收禮?「幼兒園防貪指南」帶給我們的啟示

2020-09-11 時評人喬志峰

為啥香港教師不收禮?「幼兒園防貪指南」帶給我們的啟示

喬志峰

​跟往年一樣,剛剛過去的教師節,「老師該不該收禮」依然是熱門話題,「老師向學生索禮」的負面新聞仍然未能絕跡。

​儘管家長不該給老師送禮,儘管老師不該收禮,可在現實中,送禮、收禮的現象卻從來未曾絕跡。一些家長為了讓老師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千方百計想著討好老師;某些教師也把職業道德拋在腦後,毫無愧色地從家長和學生手中接東西。在一些地方,教師節甚至有了「謝師節」的意味。

​欲徹底解決教師過節收禮的問題,除了重點關注逢年過節這些關鍵節點、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建設,還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對收禮者予以懲處。同時,也要通過宣傳等方式引導家長理性對待與教師的關係。如果總有人唯恐自己的孩子得不到老師的關愛,爭著搶著送禮,風氣就壞了;大家都不送禮,所有的孩子不就「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了嗎?

​道理誰都懂,應對方式也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但年年說甚至「年年抓」,效果並不明顯。怎麼才能解決問題呢?我們無須漂洋過海去西方取經,不妨把目光投向香港,看看香港是怎麼做的。

​據此前媒體報導,向幼兒園老師送禮,在香港可能會觸犯法律。針對幼兒園貪汙投訴大增的情況,香港廉政公署專門推出了《幼兒園校董及職員行為守則範本》。廉署稱,幼兒園家長與學校關係密切,不少家長送老師端午節粽子、旅遊紀念品等,在子女畢業典禮上,家長送禮答謝老師、校長教育之恩。還有家長平價向學校提供文具、裝修服務。教職員在校長退休等場合,也多饋贈禮物以表心意。這些舉動都暗藏貪汙危機。

​想必很多人對香港的社會風氣和文明程度評價很高,或許還存有幾分「迷信」,認為香港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自覺、自律,很多領域沒有那麼多的潛規則和不正之風。從總體而言,香港人的素質確實比較高,但畢竟人吃五穀雜糧,都難免有那麼幾分自私自利。特別是在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上,關心則亂,很容易生出一點「小聰明」、做出某些出格的舉動。給孩子老師送禮的現象,不僅大陸家長較為常見,原來香港人也不能免俗。

​稍有不同者,是「相關部門」對此的態度。在大陸,家長送禮、老師收禮的歪風備受詬病,一些典型事例遭曝光後,輿論對此必然是一邊倒地口誅筆伐。然而,也僅僅是口頭上批評而已,並不會對類似現象起到多大的匡正作用,甚至有些人一邊對此進行批評,一邊卻該送禮照送、該收禮照收,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之所以這樣,倒並非某些人過於虛偽、兩面三刀,他們或許真心認為教育領域不該存在歪風邪氣,他們也不想為此推波助瀾,但在現實面前卻不得不選擇了妥協。

​相對而言,香港廉政公署沒有將送禮、收禮當作普通的社會風氣和師德問題,而是直接上升到行賄受賄、違法犯罪的高度來予以重視,並推出「幼兒園防貪指南」之類的規定來進行規範和幹預,力度比單純喊口號要大得多,措施也更有針對性,更符合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效果無疑也要好得多。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談到反腐時表示,現在腐敗甚至滲透到一些地方的小學和幼兒園。「有的幼兒園小朋友和老師說,阿姨,我爸在煤電公司工作,你要是缺煤了就和我說一聲。在小學階段,一些小學生晉升班幹部享受特權,可以免交作業。」在不良社會風氣的潛移默化下,一些孩子很早便深刻領會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流行語的「精神實質」。更有甚者還可能迅速「早熟」,當官、搞關係、享特權成為他們懵懂的嚮往。

​社會缺少誠信和規則意識,那麼最基本的社會秩序也將受到衝擊。如果大人在這方面出了問題,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很可能是難以挽回的。家長送禮、老師收禮之類的醜陋現象,都是惡劣的言傳身教,必須堅決摒棄。

​無數事實都證明,自覺和自律很多時候都不一定靠得住,改變現狀還要靠他律;輿論有作用,但不能將其當作解決問題的萬能靈藥,及時拿出法律和制度上的應對之策,才是最有用也最有效率的方式。這就是香港「幼兒園防貪指南」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相關焦點

  • 為啥香港教師不收禮?「幼兒園防貪指南」帶給我們的啟示
    為啥香港教師不收禮?「幼兒園防貪指南」帶給我們的啟示 喬志峰 跟往年一樣,剛剛過去的教師節,「老師該不該收禮」依然是熱門話題,「老師向學生索禮」的負面新聞仍然未能絕跡。
  • 國外老師如何收禮?德國教師收禮不超10歐元
    [ 摘要]美國教師收禮有管理規定;韓國教師收禮舉報有賞;香港限制老師收禮。  近日,中央民族大學學生以微信、QQ、微博爆料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薩茹拉「變相推銷書籍」、「拉徒弟入會收取會費」、「變相收禮」等行為。
  • 【小帆船國際雙語幼兒園】教師節不收禮倡議書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也是第36個教師節我園為深化師德師風建設,貫徹落實教育部《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切實規範特在教師節前夕發布《小帆船國際雙語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不收禮承諾」倡議書》倡導我園教師廉潔奉獻的好形象
  • 德國學前教育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德國學前教育帶給我們哪些啟示?由於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大多數幼兒在家裡沒有兄弟姐妹,他們缺乏和不同年齡段幼兒交往的體驗,致使家庭缺乏的不同年齡段同伴交往在幼兒園並不能得到必要的補償,這可以說是一種教育的缺失。當然混齡教育對師資的要求較高,這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我國的幼兒園不一定非要混齡編班,可以考慮多設計一些混齡活動,以幫助幼兒獲得異齡同伴交往的經驗。
  • 香港司法制度及其帶給我們的啟示
    在香港經濟導報社的具體安排下,我們在香港廉政公署聽取了該署社區關係處首席聯絡主任廖秀芳女士關於香港反貪倡廉情況的介紹,到香港懲教署赤柱東頭懲教所進行了參觀考察,旁聽了灣仔區域法院審理的程介南涉嫌以權謀私案的庭審情況,在香港經濟導報社參加了由該社高級顧問陳可昆教授主講的香港經濟概況報告會。另外,我們還和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總經理許鐵良先生交流了情況。
  • 廈門多校發出「教師節不收禮倡議書」
    臺海網9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梁靜)今天是教師節。這兩天,湖裡區教育局以及全市島內外許多中小學、幼兒園陸續發出「教師節不收禮倡議書」,倡議教師節走「心」不走「禮」,讓老師過個積極向上、廉潔文明的教師節。
  • 學校發通知:教師節"拒"收禮!家長:好!我們就淡淡的祝福+感恩
    不過,今年不少中小學幼兒園也紛紛發出通知,表明:教師節&34;收禮! 一位小夥伴告訴條碼君,她孩子就讀的學校就在昨天給家長發了通知,上面明確表態:我們不收任何形式的禮物鮮花,不接受任何紅包宴請。,對不對?
  • 今天教師節 廈門多校發出「不收禮倡議書」
    導報訊 (記者 梁靜)今天是教師節。這兩天,湖裡區教育局以及全市島內外許多中小學、幼兒園陸續發出「教師節不收禮倡議書」,倡議教師節走「心」不走「禮」,讓老師過個積極向上、廉潔文明的教師節。 大同小學應該是全市第一個發出「教師節只收祝福」公告的學校。
  • 《三十而已》帶給我們的三個教育啟示
    今天透過這部劇,咱們聊聊它帶給我們的教育啟示。好的親子關係帶給孩子一生的滋養提起這部劇,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顧佳以及她對自己家庭的經營投入。等到孩子步入社會時,他會逐漸體會到好的學校以及好的教育帶給他的好處——讓他擁有眾多選擇和被選擇的權利。
  • 教師節收禮是普遍現象嗎?網友義憤填膺,老師苦不堪言
    茫茫人海,相識是一種緣分,請你隨手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中學教師將隨時更新精彩教育類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教育、暢聊教育吧!馬上9月10日的教師節就要到了,教師節收禮問題又成了眾多網友熱議的話題。那麼中小學教師收禮是普遍現象嗎?
  • 汪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也許你稍加思考後會說:「我不知道,但他肯定不是大明星」。對,他不是大明星,連小明星也不是。對於整天流連於網絡信息世界的我也是今天在百度看了一篇「為什麼是汪勇」的文章才知知道。下面是這篇文章對汪勇的介紹「汪勇,武漢快遞小哥。新冠疫情之後,他被人們稱為「生命擺渡人」「組局者」和「凡人英雄」。
  • 教師節前夕,奎文區樂川街小學教師集體發聲:謝謝,我們不收禮
    謝謝,我們不收禮 ——奎文區樂川街小學全體教職工致家長的一封信金秋時節,丹桂飄香,在這收穫的季節,我們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教師節的設立,是為了喚起全社會對教師的尊重和理解,是黨和國家發揚尊師重教優良傳統、提升教師地位的有力體現。每當這個神聖而榮耀的日子到來,我們的內心都無比的激動,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加強烈。
  • 幼兒園老師不收禮?可能是「送禮的方式」不對,你給老師送過啥?
    今天是教師節,前幾天還在群裡討論:馬上要教師節了要不要給老師送禮物的話題。作為家長的確挺難,自己不送吧擔心別人家都送了,自己家孩子在班裡被老師冷落;送吧又不知道送什麼合適,怕老師不收。那老師也會因此有負擔,本來都是一樣的對待,一旦收了家長的禮物是不是就得對他家孩子有「特殊照顧」呢,萬一不特殊照顧會不會招來「什麼麻煩」?因而不少老師會拒絕收禮,甚至收到也會主動退回去,況且大部分學校也有明確規定「不讓老師收禮」。
  • 廈門這些學校發出「不收禮倡議書」
    今天是教師節。這兩天,湖裡區教育局以及全市島內外許多中小學、幼兒園陸續發出「教師節不收禮倡議書」,倡議教師節走「心」不走「禮」,讓老師過個積極向上、廉潔文明的教師節。大同小學應該是全市第一個發出「教師節只收祝福」公告的學校。
  • 又是一年教師節:家長送禮無奈 老師收禮尷尬
    「馬上又到教師節了,這兩天和老婆一直在商量,要送什麼禮?老婆說送名表,送手機。左右權衡了一下,最後還是定了送五百元的大潤發的購物卡,外加兩盒七星伴月。」陳先生告訴記者,雖然這三件物品總價不算很多,但是也算拿的出手,不失大體。
  • 教師節成家長送禮「修羅場」? 廣州多校倡導「不收禮」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羅清嶢 王娟多所學校倡導教師節「不收禮」老師直呼「輕鬆許多」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的教師節前後,不少學校都三令五申教師不能收不應有的禮物。一位家住廣州番禺區祈福新邨的媽媽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小區包括毓秀小學在內的好幾所學校,都專門下發了一份《廉潔過節倡議書》,呼籲老師、家長和學生們,自覺抵制請客送禮的庸俗之風。
  • 我是私立幼兒園老師,這些年我收禮了,但我並不覺得我有錯
    作為一所私立幼兒園的老師,我承認我收禮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如期而至,昨天和幾個當老師的同學聚會,聊到高興處我們談到了「教師節收禮」的問題。小月從大學畢業就開始了她的老師生涯,雖然只是私立幼兒園的一名老師,但她樂此不彼。別小看幼兒園老師,要求還真不低,要能歌善舞,能跑能跳,有耐心、有愛心、有責任心。
  • 我是私立幼兒園的老師,這些年我收禮了,但我並不覺得我有錯
    作為一所私立幼兒園的老師,我承認我收禮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如期而至,昨天和幾個當老師的同學聚會,聊到高興處我們談到了「教師節收禮小月從大學畢業就開始了她的老師生涯,雖然只是私立幼兒園的一名老師,但她樂此不彼。別小看幼兒園老師,要求還真不低,要能歌善舞,能跑能跳,有耐心、有愛心、有責任心。如今家家戶戶的孩子都是幾代人的「心頭寶」,稍有不慎就會引來家長的擔心。最開始去幼兒園當老師,小月每天回家腿都是腫的,嗓子長期嘶啞,好在和孩子們在一起能忘記不少煩惱。
  • 教師節,我們不收禮
    再過幾天,就是教師節啦!在這裡提前祝全體老師節日快樂!教誨如春風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頑皮孩童到青澀少年的生命歷程中,老師—永遠都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感恩的人。每當這個時候,聽說不少家長已開始糾結,要不要給孩子的老師送禮物?該怎麼送?送多少?老師不收怎麼辦?家長們請注意教育部是嚴禁教師收禮的!
  • 拒絕收禮 各種特色紀念活動讓教師節充滿溫暖
    制短片,贏得老師笑聲   在教師節當天,青島四十九中為每位老師準備了一小袋水果,包含了象徵桃李滿天下的桃和梨,以及象徵碩果纍纍的葡萄和石榴。「老師,您辛苦了,這學期我們繼續努力。」一位新老師把一小袋水果遞給老教師,老師們也互相鼓勵,爭取在新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有所創新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