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 紅火了四年為什麼這麼香

2020-12-20 信網

原標題:紅火了四年 這家食堂這家食堂為什麼這麼香

( 來源:青島晚報)

在李滄區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每到飯點,人流絡繹不絕進進出出。這種火熱的場面,已經延續了四年。

10月26日,晚報記者來到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探訪。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自2017年設立以來,名氣越來越大,社區老人吃飯3折,不少居民成了這裡的常客,附近單位職工也紛紛前來「蹭飯」。社區通過壯大集體經濟,讓居民得到實惠,社區食堂是一個小窗口,折射出服務民生的溫度,體現著社區居民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紅燒豬蹄、四喜丸子、雞腿、雞蛋炒茭瓜……10月26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位於青島世博園附近的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只見熱氣騰騰的飯菜陸續出鍋,工作人員在各個窗口前忙碌著。沒多久,陸續有人走了進來,開始就餐。自2017年開辦至今,這處便民大食堂已紅火了四年。

現場

飯菜價目表兩年沒變動

「這裡的飯菜質量好,價格也公道,已經是我們的單位食堂了。 」李女士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綜合服務中心上班,她告訴記者,單位駐地就在附近,只要上班,她和同事都會選擇到社區便民食堂就餐。 「有了便民大食堂,給我們單位也解決了後勤難題。 」李女士所在的單位,在社區便民大食堂辦了卡,員工就餐可統一划帳。酸辣土豆絲4元、小白菜炒火腿7元、木須肉7元、紅燒茄子8元……「從2018年至今,食堂的飯菜價目表就沒有變過。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食堂一天三餐都有供應,早餐有十幾個品種,午餐和晚餐有二十多個品種。 「菜品每天都換,蔬菜類主要以時令蔬菜為主。 」老年居民就餐時,工作人員也會根據其身體健康狀況,從營業角度給予建議。 「以老人一頓四菜一湯計算,四種菜品加上一元一碗的小米粥,一頓飯大約只需8.1元。 」工作人員說。

人物

有了食堂家中少開火

採訪中,家住上流佳苑小區的臧秀雲拎著兩大袋黃米糕,高興地和工作人員打著招呼。兩袋黃米糕總共20個,每個相當於兩個包子大小,可她只花了12元。 「按照市場價來算肯定遠遠不止這個價,但社區有政策,年滿60周歲的老人可以三折購買。 」臧秀雲今年69歲,她告訴記者,自從便民大食堂開業以來,家裡很少開火了。「我就住在食堂旁邊的樓上,到了飯點坐電梯下來就行,價格比自己做還便宜。」臧秀雲和老伴把晚年生活安排得非常滿,家裡不用開火,給兩人節省了不少時間。「要不然,每天還要忙著買菜、擇菜啥的,太耽誤時間了。 」和臧秀雲有同樣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數。記者採訪期間,取餐口前一直排著隊,大家有序取餐、結算。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2月才開門營業,且4月前一直不提供堂食,只有外賣。 」食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僅供應早餐、午餐,取消堂食,居民可訂餐或錯峰到食堂買飯。訂餐標準分為20元和30元兩種,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享受就餐3折優惠,居民可通過電話預訂分時取餐。到食堂買飯的居民在門口測量體溫、登記後依次進入買飯,避免交叉感染。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恢復堂食後目前食堂中午的售賣量已接近去年同期。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居民佩戴口罩有序排隊,並選擇將午餐打包帶走。井然有序的就餐秩序與食堂門口張貼的倡導「文明餐桌」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公益廣告令人印象深刻。

助老

一年集體經濟補貼上千萬

「敬老助老,我們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銀,就為了讓老人們享受到社區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 」李滄區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副主任李仁傑告訴記者,社區素來有敬老尊老傳統,每年重陽節等重要節假日,社區都會為老人們發放福利。10月25日重陽節當天,社區就利用集體經濟,為年滿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發放了2000元現金和一臺電飯煲。 「目前,社區共有400餘名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當天領到節日禮物,大家都非常高興。」李仁傑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一年,社區集體經濟為給老人提供各種福利,就補貼了1300多萬元。除了節假日發放的現金、禮品以及平時的福利外,其餘補貼均用到了社區便民大食堂的運行上。

上流佳苑社區便民食堂的持續發展,離不開社區集體經濟的穩定向好。近兩年來,上流佳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建設運營了國際院士產業加速器、院士港綜合服務中心、上流和園項目等科研樓宇項目,預計到2020年底,社區集體經濟純收入將由2018年的7700萬元、2019年的8630萬元提高到9800萬元。伴隨社區發展越來越快,社區居民福利待遇也隨之提高,居民持股待遇由1600元/月提高至2000元/月,非股民也享有400元/月的遞補福利。預計到2020年底,居民人均收入將由2018年的7.5萬元、2019年的8.1萬元提高到8.8萬元。

■深讀一點

壯大集體經濟居民得實惠

為了讓全體居民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1993年以來,上流佳苑社區順應發展形勢和群眾需求,集中力量壯大集體經濟,積極推動村莊改制,社區經濟實力不斷壯大,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社區黨委始終注重統籌優化資源,通過發展集體經濟來實現居民利益的最大化。社區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支部成員從帶頭出資創辦建材廠,到招商引資,再到成立實業股份公司,社區的集體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為了更好地維護居民利益,社區黨組織著手研究集體資產改制,創新性地提出了工齡股加人頭股的股權分配方案,贏得了居民的廣泛認同。

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老百姓的收入不斷增加,社區黨組織又開始關心他們的居住環境等。為了更精準地服務社區居民,社區創建了「黨員精準聯戶」制度,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組織網格體系。每名黨員精準聯繫10餘戶居民,通過經常性地走訪,積極關切居民的日常生活訴求。

■記者手記

讓群眾感受服務民生的溫度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無疑是觀察民生青島的一扇窗口,通過它,可以看到民生青島的溫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經濟社會發展了,社區集體經濟增長了,要讓百姓也享受到紅利。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對60歲以上老人推出的暖心舉措,讓民生青島的溫度更加熱乎。截至去年,包括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在內,李滄區共開設社區助老大食堂52處,服務11個街道5萬餘名老人。全市共有助老大食堂480個,日均助餐老人8300多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便捷營養實惠的餐飲服務。展望下一個五年,上流佳苑社區黨委書記李存業表示,社區居民經濟上會得到更大收益,精神上幸福感會有更大提升,社區將會更加和諧。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徐美中 攝影 徐常青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三人目]

相關焦點

  • 上流佳苑便民大食堂將貼心服務延伸到最後一米
    疫情期間,外賣進不了小區,出門採購也困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為滿足社區居民尤其是高齡、獨居老人用餐需求,2月24日,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開始對本社區居民營業。紅燒肉、幹煸雞心、煎鮁魚、西紅柿炒蛋……上午11:00不到,熱氣騰騰的飯菜就出鍋了。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
    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專家認為,今後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社區食堂堅持市場化方式更高效地運營,科學穩妥地把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  「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  「下樓就能吃飯,一日三餐不重樣。」
  • 深度觀察: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  核心閱讀  價格實惠、用餐便利的社區食堂既能解決老年人的吃飯問題,也能減輕上班族的家務負擔,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與社會化餐飲相比,社區食堂公益屬性較強。要實現價廉物美,在成長初期往往難以做到盈虧平衡,需要政府部門、社區和社會力量的多方支持。
  • 便民| 松江擬新建社區食堂11個!
    便民 | 松江擬新建社區食堂11個!從地域分布上看,有57個助餐服務場所分布在我區鄉村振興計劃覆蓋的街鎮,其中助餐點43個、長者食堂14個,年助餐能力(堂吃加外送)可達10萬客以上。同時,還在不斷增加、完善社區老年人助餐場所的布點規劃,將社區老年人助餐場所建設指標納入「十四五」,並逐年加大建設力度。
  • 社區小食堂:面積不大但用餐便利 有效解決周邊居民就餐問題
    依靠多方支持許多地方探索對社區食堂發放運營補貼、減免租金、免費提供公共空間酸辣土豆絲4元、青椒炒肉7元、花卷0.5元……走進山東青島市李滄區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看到牆上掛著的菜單價目表,炒菜、麵食、湯粥一應俱全,價格實惠,老年人就餐還能打折。
  • 香!肉包、烤鴨、豬排飯...農工商超市在靜安開出首家「社區食堂」!
    香!肉包、烤鴨、豬排飯......農工商超市在靜安開出首家「社區食堂」!轉型建設便民「社區食堂」創立於上世紀末、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農工商超市臨汾路店,已紮根臨汾社區20餘年,曾經是彭浦地區乃至部分寶山、虹口等地區眾多居民購買生活用品經常光顧之地。
  • 成都海棠社區將在銀木佳苑建「活動中心」
    8月3日晚,成都錦江區三聖街道海棠社區圍繞著轄區銀木佳苑小區8棟底樓的閒置居民活動中心打造和後期管理等問題,開展了意見徵集活動。期間,社區黨委和居民代表近3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並最終對空間的設立達成了一致意見。
  • 生活繳費不出小區全搞定 省內首座社區電力便民服務站投運
    昨天,新吳區新安佳苑小區26單元的業主王積慶,在小區公配所旁的電力互動服務終端上,完成了電費充值,並通過該終端了解到最新的電價政策、停電信息,快捷方便的智能新體驗讓他十分滿意。近日,一套全新便民服務終端出現在新安佳苑小區的公用配電所外牆上。兩臺互動顯示屏、一臺繳費終端,幾乎不佔空間面積,卻把水電氣、寬帶固話、有線電視等種種居家生活繳費「一網打盡」。
  • 上流家園社區醫院引入民資 2萬居民享高端醫療
    □半島記者 張偉 報導 李滄區上流家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了多種先進醫療儀器。半島記者 徐傑 報導本報11月27日訊 比鄰兩個4A級景區、配備進口CT等設備……27日,上流家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剪彩,成為目前青島市規模、設備、功能等較齊全的民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一。據了解,該中心探索了一條民營資本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的新路子,組建了多個特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完善的醫療服務,惠及周邊2萬多人口。
  • 運營成本高、利潤薄 連雲港社區食堂如何擺脫生存尷尬
    【連網】(袁春梅 丁慧)社區食堂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無意為老人實現真正的居家養老提供了重要的一環,前些年,連雲港各級民政部門在摸索社區食堂建設和推廣上也花了很多的心思,在部分社區開始試點。幾年時間過去了,這些社區食堂建設的怎樣,還在運行嗎,記者進行了探訪。
  • 「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是什麼樣的幸福一站式,服務一條龍
    「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是什麼樣的幸福一站式,服務一條龍 2020-06-26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流家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診 打通醫患「最後一公裡」
      半島網11月27日消息 今天上午,李滄區上流家園社區衛生服務正式中心開業。畢家上流村、楊家上流村、南王家上流村、北王家上流村、李家上流村、萬科生態城等社區總計2萬餘人今後將可以享受家門口看病的便民醫療服務。
  • 煙臺市民社區食堂行業協會成立 社區食堂APP正在開展試點
    市民社區食堂行業協會的成立,將推動市民社區食堂向規範化、精細化、連鎖化和品牌化發展。會上,煙臺市政府市民社區食堂建設工作指導小組副組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田長青與本屆協會名譽會長劉雪峰共同為煙臺市民社區食堂行業協會揭牌。
  • 杭州熱水瓶廠變「社區大客廳」 社區老底子文化都在這
    近日天氣變冷,杭州拱墅區長徵橋社區的新便民服務中心「大客廳」卻很熱鬧,早上有附近居民來讀書看報、下午有自由職業者來這會客辦公、放學了有孩子跑來寫作業、晚飯後有老人圍坐在一塊閒聊……為什麼都來這?社區書記徐淑蓉說,「這邊是社區活動的新場地,空間大、環境好、設備新。現在開暖氣了,大家過來取取暖,很舒服的。」便民利民服務於民,就是2年前社區將服務中心「改舊革新」的初衷。2018年8月之前,便民服務中心還位於小河佳苑小區的北區,那裡是居民活動的中心地帶。恰逢「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社區便想把功能區塊做一個整合。
  • 你們惦記的老食堂回來了!拱墅「年紀」最大的社區食堂重新開張
    2008年,街道在上級多個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籌集資金60餘萬元,將原位於倉基新村3號的1家食品店、5家小餐飲店、小菜場、茶室統一改建為集社區食堂、小餐飲功能於一體的社區居民飲食場所——「陽光食堂」,主要為轄區老年人和附近居民提供早、午餐,同時還為轄區內居家養老助老助殘服務對象提供免費送餐上門服務。
  • 轉變作風惠民生 社區食堂齊開業
    為使四家社區食堂儘快投入使用,區民政局轉變作風,深入一線解決難點疑點,力促四家社區食堂同時開業。至此,我區已在11個鎮開設了42處農村幸福餐桌,城區擁有5家社區食堂。  環山街道辦事處興隆社區食堂由環山街道牽頭,華億物業公司投資50多萬元建設的,面積約260平方米的社區食堂,採用傳統中式裝修,粉牆黛瓦,古香古色。
  • 家門口的社區大食堂新開張啦
    本報記者林雨晨通訊員錢望南呂靜  5月8日,在多藍水岸小區的南門,裝修一新的社區大食堂終於對外營業了。它就設在原來開了5年的夕陽紅老年食堂這裡。雖然名字變了,裝修變了,但依舊是那個能為社區及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的食堂。
  • 連拍四年大學食堂登上人民日報,有一種畢業,叫做食堂的飯……
    「豆花牛柳,每次食堂阿姨都要喊成:豆花扭扭~~」……其中,一位女生將大學四年吃過的食堂上傳到微博,短短幾天時間,微博就被轉評贊超過10萬次,並且登上人民日報客戶端。>前段時間,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的同學「@_QxueMmm"曬出了自己大學四年間吃過的食堂飯菜。
  • 日照東港這個社區真宜當!長者食堂,開飯啦~~
    對於家住東關裡的劉雪麗阿姨來說每天最重要的兩件事一件是看好自己的小外甥女另一件就是和自己的幾個老姐妹到利群社區福彩長者便民食堂這個長者便民食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讓大姨們紛紛來打卡?12349養老服務中心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經營、惠及老人」的發展方向和運營思路,旨在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和便民服務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