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孩子處於成長發育期,不僅身體在長大,心理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進入學齡的孩子不僅有家庭生活,也有了校園生活,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讓親子關係更密切,讓孩子成長更快樂呢?一起來看
01、小學一年級
心理特徵
剛從幼兒園離開進入小學,新鮮感會有的,但也會出現不適應性,孩子對小學生活還不習慣。此時的孩子好奇好動,又很難保持長久的專注力學習,此時的孩子思維特點還偏向於直觀、具體、形象。
家長做法
家長們要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和培養學習興趣。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整理、自己分配學習時間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自主性,在溝通中注意積極引導,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02、小學二年級
心理特徵
進入二年級,孩子已經適應了全新的小學生活,此時正是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時期,容易衝動、情緒不穩,自控力偏弱。
家長做法
二年級是孩子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趨於穩定的過渡階段,他們已經適應了小學生活,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態變化,不僅要多對孩子正面鼓勵,如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及時發現加以制止。
03、小學三年級
心理特徵
這一階段的孩子處於情感變化轉折期,之前不自覺、外露、淺顯的情感表達會向自覺、內控、深刻發生轉變。這一階段的孩子還比較常見做作業磨蹭、學習馬虎等毛病,與人溝通中的情緒控制能力也還挺有限。
家長做法
孩子的認知能力顯著提高,社交範圍也擴大了,他遇到的新問題自然也就更多了,容易產生不安情緒,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指導。對於孩子身上出現的毛病,家長切不可疏忽,也不可暴力解決,要耐心指導、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改正。
04、小學四年級
心理特徵
此時孩子的大腦正是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孩子也從低年級進入了高年級,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的變化,處於兒童期後期階段(9~11歲)。這一階段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意志能力、學習習慣、情緒能力的最佳時間段。
溝通方式
孩子累積的學科知識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也開始有更多自己主觀上的想法,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但孩子的社會經驗還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也還有限,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和困惑幹擾學習。
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不安情緒,幫助他們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積極向正面引導,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把不安情緒轉為對學習和求知的探索熱情。這一階段也要多關注孩子的注意力情況、書寫習慣、學習態度,別讓小問題影響到今後的學習和成長。
05、小學五年級
心理特徵
五年級的娃兒,已經算是大孩子了。此時的他們不甘落後,有比較強的競爭意識。同時獨立性也更高,自控力得到加強,社交圈子也更加穩固,開始形成自己的朋友圈。
家長做法
此時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就容易把孩子往兩個方向引導,是學習競爭意識你爭我趕,亦或是攀比自負心理初現端倪。家長切不可把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帶到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接觸中。
此時的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堅持做事,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並多帶孩子接觸自然與社會,保持學習的主動態度,做好準備迎接今後更有挑戰性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也該多關注小升初的信息啦~
06、小學六年級
心理特徵
六年級的孩子,多數也進入了青春期早期階段,由少年開始向成年過渡。此時的孩子自主意識進一步強化,情緒也比較不穩定,有時也會出現抵制家長和師長的幹涉的行為。
並且,孩子的注意力已經得到顯著進步,記憶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增強很多,自我意識也有充分發展,可以說此時的孩子已經初步形成了人生觀和個人氣質、性格。不過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發展,意志力也不夠堅定,面臨挫折容易灰心喪氣。
家長做法
這個階段家長可不能只把他當做一個小孩子了,你要認識到你的娃兒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不僅學習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也需要更多的關注。家長也要做好孩子小升初的準備。
我已經從事小學教培行業三年了,再加上自己的孩子也已經剛上小學,深知做家長的不容易。所以想分享一點我的育兒心得和學習資料,陪各位家長一起帶娃,如覺本文對你有一點點的幫助,請點個讚讓我知道,也希望您能持續關注我,有其它育兒問題也可以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