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銀行網絡金融業務發展的三個方向?網金人的朋友圈該擴大了

2020-12-20 九卦金融圈

文 / 呂方(九卦金融圈專欄作者), 本文是九卦金融圈原創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否則謝絕轉載。

前言:

近日,整頓現金貸,清理二清機構再次刷爆朋友圈,這一輪又一輪的嚴厲監管,對互金從業者來說,正如同現在的天氣,真是」一夜秋雨一夜涼,拾得片片落葉黃」,而這樣的落葉不是因為成熟,更多是一種病態。

由2015年e租事件集中爆發後,網際網路金融亂象叢生,監管政策也從鼓勵創新向全面監管轉變,這個由大亂到大治的過程雖有所滯後,但還算是思路清晰,節奏有序。與筆者的工作性質相關,通過不斷與商業銀行網金、互金、電銀從業者的大量接觸,做為一個參與者和觀察者,我看到了在不同階段、不同機構下的人生百態,一直想寫點什麼,但一直又沒有足夠的勇氣,今受九卦姐當面所託,實不好再偷懶,以此小文作為這段時間的工作總結,給各位專家、前輩、朋友們拍磚吧。

一、正道易行,就螞蟻金服兩款產品的對比分析

這段時間我一直喜歡與朋友分享,可以從螞蟻森林和」圈子」的緣起均是提高支付寶的用戶時長,以抵消支付寶較強的金融屬性帶來的低頻使用的痛點,而與只活四天」圈子」相比,螞蟻森林要成功的很多,兩個產品都是滿足人性需求的角度出發的專業團隊設計,而正因」初心」的不同,結果大相逕庭,所以對一個產品、一個機構甚至一個行業,必須走」正道」,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同,而且其實」難事易辦」,因為會有得到更多人的幫助。

一組從網際網路取得的公開數據顯示:

1、螞蟻金服在5月20日發布的2016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披露:」2016年8月,支付寶上線」個人炭帳戶」,也就是螞蟻森林,用這種方式鼓勵用戶選擇綠色生活方式: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截至2017年4月底,螞蟻森林用戶超過2.2億,日均減排5000噸,累計減排67萬噸,累計種成梭梭樹845萬棵。」

2、在阿里95公益周上,螞蟻森林公布了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8月底,其用戶已超2.3億,累計減排122萬噸,累計種植真樹1025萬棵。」

3、雖然沒有更具體的數據,從兩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前8個月實現2.2億人的用戶量,實現可觀的用戶規模,後4個月,用戶增加1000千萬,而減排量增加55萬噸(增長率82%,月平均:21%),值樹量增加180萬棵((增長率21%,月平均:5.3%)),增加了用戶活躍度及參與度。

我們也可以通過,公開調研機構提供的數據,看看兩家支付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

圖1:易觀智庫-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劃

2016Q3 規模 90,419億 ,增幅 20.50% :交易佔比: 螞蟻50.42%:騰訊38.12% ,活躍: 螞蟻4.02億:騰訊8.33億

2016Q4規模 128,146億 ,增幅 41.72% : 螞蟻:54.10%:騰訊:37.02%, 活躍: 螞蟻4.31:騰訊8.38億

2017Q1規模 188,091億 ,增幅 46.78% , 螞蟻:53.70%:騰訊:39.51%, 活躍: 螞蟻4.92:騰訊8.41億

2017Q2規模 230,408億 ,增幅 23.50% : 螞蟻:53.70%:騰訊:39.12%, 活躍:螞蟻?:騰訊?億(易觀在公開報告裡未提供)

我們通過與」螞蟻森林」業務發展時間軸同步的連續4個季度的數據來看,支付寶的活躍人群,有明顯的增加,交易量佔比也在穩定回升,基本與螞蟻森林的公布數據溫和,雖然我們無法得到具體螞蟻森林對支付寶業務的準備貢獻率,但至少這個產品設計,打到了客戶的痛點,並在事實上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二、順勢而為,淺談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融合發展模式

隨著2015年啟動的對互金業務的治理,在監管趨嚴將是」新常態」,網金業務為適應新形式發展,應摒棄彎道超車、快速躍進的,重新回歸銀行業服務本質,通過不斷引入新思維、創造新模式,打造新工具,提升服務能力的上,筆者認識,商業銀行網金業務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的趨勢或者是」正道」,可以歸納為「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網際網路金融穩定發展」三點:

1、以全渠道服務的新思路發展普惠金融

談到網金業務話題必然繞不開的話題就是直銷銀行,由中信銀行和百度聯合成立的百信銀行,由2013年民生銀行正式命名這項業務以下,國內銀行業通過近4年的探索發展,不少銀行有不錯的經驗積累,比如民生銀行的雙1000業績,南京銀行創新網際網路客群的資產業務,江蘇銀行創新場景金融的深度合作,寧波銀行銀行一體化融資服務、上海銀行在B2B2C領域創新等等。

但以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看到更多的是,傳統直銷銀行業務造成的行內傳統業務的利益衝突,造成各家銀行的網金業務發展或多或少的都遇到瓶頸和困惑,研究其原因筆者認識仍是行業並沒有形成相對清晰業務定位和發展規劃,隨著直銷銀行業務的不斷深入和監管政策的不斷調整,需要與時俱進的更新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業務發展規劃。

從銀行個人帳戶變革趨勢來看,從監管對早期直銷業務的政策追認,到希望通過降低銀行客戶服務門檻,為推進普惠金融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是為銀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創造條件,所以302的落地,不僅是一個帳戶服務模式改變,更是一種客戶經營與服務模式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改變,會進一步打破傳統直銷銀行、傳統電子銀行的業務邊界,而更多關注的是真正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

進而更深度的機構變革,如國內一些銀行正在進行的總部制改革,以客戶為中心,布局業務渠道和經營產品, 比如以零售銀行總部整合傳統線下服務渠道(如:網點、社區銀行等)、傳統電子銀行(網銀、手機銀行、微信銀行、ATM、POS等)、傳統直銷銀行(直銷APP等),形成一體化的渠道服務部門。

圖2:從個人銀行帳戶變革看銀行業網際網路化發展趨勢

但正如電子銀行業務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才形成業界普遍接受的業務發展模式和定位,新型全渠道客戶服務模式,也還會有一個過程,從目前多家行整合傳統線下渠道與電子銀行渠道的管理機制部門,以及部分銀行將直銷銀行、手機銀行進行工具層整合的進展來看,這種融合式發展的模式,逐步落地已經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這將進一步促進電銀、網金、互金、數字銀行等部門的業務方向轉型,而其方向是進一步差異化進行客戶分層,依託網際網路客戶服務成本優勢和客戶體驗優勢 ,針對線上小而分散的客戶提供小額高頻的普惠金融服務,更多的涉及客戶所需的場景化金融服務建設,建立新型網際網路獲客、獲客以及客戶轉化能力,以協作的角色服務於傳統銀行業務部門和全行的總體經營體系。

從目前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商業銀行特別是絕大多數區域性的網絡銀行B2C自營客戶的業務發展模式,也會逐步「由輕轉重」, 即從簡單的通過直銷銀行發展線上客戶,轉向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避免與線上巨頭企業產生正面衝擊,造成無謂的浪費。 更應聚焦於現有優勢客群的深度服務,」不要把遠在天邊的愛,變成近在身邊的痛」, 不應盲目追求所謂的網際網路獲客,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在服務成本和用戶體驗上的優勢,通過合理的產品、營銷手段,逐漸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深度客戶經營體系,以獲取更豐厚的客戶收益。

2、以新工具、新模式服務實體經濟,保障網際網路金融穩定發展

服務實體經濟一直是金融業永恆不變的主題,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業銀行的起源,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裡又重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也是監管政策指導方向。就像商業銀行一直在不斷迭代自己的能力一樣,在當前全社會都在進行網際網路化轉型的新時代也需要有新工具、新模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銀行業作為較早一批利用網際網路工具的行業,已投入大量的精力建立相對成熟的服務體系。

網絡金融業務發展除了推動傳統銀行業務的數位化發展,另外一個重要的職能便是如何整合銀行金融能力,更好的為合作夥伴服務,並逐步形成自身業務發展的商業模式。

圖3:以科技金融構建」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生態服務平臺

傳統行業的網際網路轉型過程與銀行業相似, 網際網路不再只是一種服務渠道,已經逐漸變為主要的業務運營渠道,勢必涉及如支付、結算、金融產品支持等金融服務領域, 便是業界常提的」泛金融化」或」自金融化」。

其實更多的銀行業仍停留在傳統金融免費使用客戶資源盈利的老觀念(這其實也是為什麼銀行業始終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難有較大突破的一個原因),而忘記了金融本身也是服務行業,以自身在牌照、資金、風控等核心優勢和基礎能力,投入到網際網路經濟的協作體系中,充分尊重實體行業在產品、客群、場景和數據方面的真實價值,構建合作共贏的生態環境,以新思維、新工具和新模式實踐新時代的銀行業服務實體的歷史使命。

而商業銀行網絡金融另一個現階段的歷史責任,我想應該是保障網際網路經濟的安全發展, 同樣也是以金融科技能力,輸出客戶、帳戶、支付、結算、風控等基礎能力,構建業務與資金分離和穿透式業務監管的新型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模式,在保障消費者權益和金融穩定的提前下,促進網際網路企業的業務創新活力,實質性推進國家網際網路+的戰略落地。

我經常和朋友分享的觀點是, 當時是銀行業網絡金融發展的最佳時機點,但並不是簡單的接入幾家大型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流量導入進行快速變現,而是深入區域經濟,服務實體經濟,將會有大量的機會可以挖掘。

而我們網金人的朋友圈,也更應該擴大到銀行圈外,接觸更多的場景服務者,我想這也是避免所謂「銀行場景荒」,最有效的辦法。

通過對網絡金融業務發展趨勢的分析,筆者認為新型網絡銀行業務應堅持「融合式發展」理念,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向: 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服務渠道,網際網路用戶與傳統銀行客戶的融合發展的客群體系,和兼具B2C自主運營與B2B2C合作運營融合發展的業務模式。

以平臺化建設思維,借鑑網際網路企業獨立業團隊發展模式,打造「平臺+場景」的個性化業務發展支撐體系,建立合理的績效評價和收益分配體制,保障商業銀行網絡金融業務的持續發展,提升銀行服務水平和運營能力,增強以科技金融能力輸出為基礎的跨界合作能力,推動銀行金融服務的跨界和跨區域經營。

時代在變,銀行服務方式也應改變,一個相對傳統的機制內機構,完成新一輪改變必然需要一個過程,但一個變革的時代總比一個死氣沉沉的時代要來的精彩,大家還得,「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僅以此文記錄近期工作感悟,難免有謬誤之處,還請讀者見諒,祝近安。

呂方

2017年12月16日於南京

九卦金融圈一歲啦,好禮相伴!九卦皈依,佛系江湖!

九卦 | 萬達又又被懟了,公關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九卦| 創業品牌如何用最少的錢做最好的宣傳?(內附秘籍)

相關焦點

  • 正道易行,淺談商業銀行網絡金融業務發展的三個方向
    二、順勢而為,淺談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融合發展模式   隨著2015年啟動的對互金業務的治理,在監管趨嚴將是」新常態」,網金業務為適應新形式發展,應摒棄彎道超車、快速躍進的,重新回歸銀行業服務本質,通過不斷引入新思維、創造新模式,打造新工具,提升服務能力的上,筆者認識,商業銀行網金業務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的趨勢或者是」正道」,可以歸納為
  • 九卦| 銀行網絡金融的七重發展困局
    文 /金腰子(九卦金融圈專欄作者),來源:腰腰金融,本文是作者授權九卦金融圈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創新如同升級打怪,越是到創新落地的邊界,怪物的等級越高,贏取戰鬥的難度越大。而銀行尤其大型銀行在網絡金融方面的創新難度,如同碰上頂級開了掛的BOSS,我們今天簡單梳理一下銀行網絡金融的七重發展困局,以及一些我們容易忽略的問題。第一重 客戶認知的錯位客戶是誰,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存在,但是似乎一直沒有一個很好的解答。
  • 九卦|存款放緩,銀行如何做大網際網路資產負債業務?
    來源:九卦金融圈作者: 靳 嶺編輯:嚴世傑來源:九卦金融圈數字金融背景下,傳統的線下資產負債業務發展已受到嚴重限制,只有搶佔先機積極推廣線上資產負債業務,強力推進各類非接觸式金融服務,才能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
  • 九卦丨蔣驪軍:破解女性中年危機,在乎心態,不在乎年齡
    來源:九卦金融圈文/許小青、南禮士,來源/九卦金融圈「她能量」是新女性推動時代發展的能量,是這個時代中柔與韌的代表;她榜樣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的路徑和目標。2002年,在廣發銀行杭州分行當過部門總經理和支行行長的蔣驪軍與原廣發銀行副行長,時任杭州分行行長的金海騰先生在英國牛津訪問時打了個賭,如果雅思和GMAT都能過,金行長同意她出國留學深造!經過自身未來發展的綜合考量,文科出身的蔣驪軍為了提升自己在財經類、商業類的金融學習背景,便堅定了繼續去英國讀書的信念。
  • 九卦| 從「喊口號」到落地執行,銀行數位化轉型應該怎麼轉?
    作者:九卦姐編輯:金明正來源:九卦金融圈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落地   需重點考慮調整生產關係在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伴隨著生活多個場景的線上化光大銀行黨委委員楊兵兵認為,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改變,催化了很多在線化業務的快速發展,也正在逐步摧毀一些線下的傳統業務模式,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監管部門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數位化轉型。
  • 九卦|中小銀行突圍之路:金融科技玩轉新電商
    作者:楊波(九卦金融圈專欄作家)編輯:殷宜家、楊文華來源:九卦金融圈「金融服務無所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這是銀行創新教父Brett King在《Bank 4.0》中對未來銀行的預判。例如網商銀行貸款可以做到三分鐘申請,一秒鐘到帳,根據支付寶信譽度來授信,全程零人工幹預;網際網路民營銀行的用戶活躍度也在攀升:微眾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微眾銀行服務個人客戶2億人,法人客戶達90萬家,管理貸款和管理資產餘額均突破4400億元。反觀傳統商業銀行,App活躍度差,缺乏用戶的高頻使用,自然也沒有展現出金融服務的切入點。
  • 九卦| 福利!Open Banking思享會等你來
    Open Banking給金融科技(Fintech)帶來哪些改變,是顛覆還是炒作?Open Banking給監管帶來哪些挑戰?2019年,Open Banking的發展與趨勢是什麼?Open Banking能否成為傳統銀行變革演進的新驅動力,對傳統銀行的影響和衝擊有哪些?
  • 九卦|從「喊口號」到落地執行,銀行數位化轉型應該怎麼轉?
    作者:九卦姐編輯:金明正來源:九卦金融圈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落地 需重點考慮調整生產關係在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伴隨著生活多個場景的線上化、數位化遷移,金融服務的在線化、數位化已成為共識,不再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
  • 九卦| 實操案例來了!銀行在數位化第二發展曲線上如何彎道超車?
    作者:許小青(九卦金融圈專欄作家) 編輯:嚴世傑 來源:九卦金融圈 商業銀行的數位化進程已經進入到「新基建」時代,領先的商業銀行均已加碼數位化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和數字金融部門的設置正如火如荼,數據顯示,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的投入從此前普遍佔總營收的1%升至2%,部分城商行金融科技投入佔比甚至達到了3%以上,以此推算,銀行業整體金融科技投入一年將達到近千億元
  • 九卦| 整那麼多銀行APP幹嘛?就不能整成一個嗎?
    文/丁丁1號,來源:丁丁創e,本文是作者授權九卦金融圈發布。每個APP都會佔用手機一定的資源,即便是手機空間足夠,滿屏的銀行APP,看著能不心塞?2. 不同的APP之間的功能卻常常互有重複,真到需要辦個啥業務的時候,卻又不知該用哪一個,你說尷尬不尷尬?
  • 數字金融熱點研究:開放銀行是直銷銀行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
    據了解,CFCA每年發布的「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系列報告,已成為目前國內針對電子銀行最權威的調查報告之一。《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熱點研究報告》作為該系列調查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針對直銷銀行發展機遇與挑戰、銀行數位化發展背景、國內外開放銀行的核心技術及商業銀行創新案例進行分析,希望能契合當前金融行業發展趨勢,推動銀行業健康發展。
  • 九卦丨美國中小銀行間併購經驗和啟示有哪些?
    來源:九卦金融圈作者:高振原、曹飛(九卦金融圈專欄作家)。本文是九卦金融圈原創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否則謝絕轉載。不久前,麥肯錫發布《中國Top40家銀行價值創造排行榜(2018)》,報告稱,由於產品定價能力不足、存款穩定性不夠、資本未能高效配置、風險偏好過高等原因,未來3-5年將有數量巨大的城商行和農商行被併購。
  • 疫情下銀行個金業務AB面
    消費場景的蒸發、到店客戶的驟減,疫情對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影響正在顯現。理財和信用卡,作為銀行的兩項重要個人金融業務,疫情期間正面臨著不一樣的境遇。理財銷售受到近年來銀行轉型線上的推動,疫情期間的存量銷售仍相對順暢,也邁開了轉型的大步;信用卡業務卻遭遇「冰封」,研究人士認為即使交易額所受影響甚微,但發卡量的增長也在上半年化為「天方夜譚」。
  • 解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零接觸」新變局
    暢聊銀行數位化變革的前景和未來,勾勒數字銀行的藍圖。數字金融百人訪談欄目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和九卦金融圈聯合主辦,新希望金融科技公司協辦。本期嘉賓:中國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數字金融部總經理楊兵兵本期主持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高級顧問、九卦金融圈九卦姐許小青疫情攻堅,金融抗疫戰線並肩作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身影無處不在,不少銀行機構圍繞疫情防控需求
  • 九卦I 存量客戶線上化紅利已近枯竭,銀行如何改進網際網路客戶服務?
    文 / 楊兵兵(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 來源 / 燈在菩提。本文是作者授權九卦金融圈發布。近年來隨著一批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強勢崛起,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最大的轉變來源於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對商業銀行業務體系的切入。
  • 九卦|招商拓撲來了,直銷銀行未來前景如何?
    作者:李林鴻、孟凡霞、馬嫡、姜樊、高萍編輯:金明正、楊文華來源:綜合自財聯社、北京商報、九卦金融圈繼百信銀行之後,時隔三年,第二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官宣獲準籌建。周茂華稱,傳統直銷銀行整體作為銀行的一個部門或事業部在運營,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經營組織結構更加獨立,在產品創新、內部團隊和經營成本管理、業務技術創新等方面具備更大自由度與獨立性,同時,獨立法人結構相當於與集團之間建立了風險「防火牆」。有分析認為,監管意在通過百信銀行的實踐來判斷該牌照的價值。
  • 九卦|農村金融數位化如何錯位競爭?從稻花田裡養鯉魚說起
    農村銀行的數位化戰略該如何取捨作者:譚軍(上海農商銀行網絡金融部)編輯:嚴世傑來源:九卦金融圈在我國的貴州山區流行著在稻田裡養鯉魚的傳統,「稻花魚」如今已經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筆者認為農村金融機構的數位化工作可以從以下方向淺嘗先試:管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銀行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動力主要源於網際網路和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帶動客戶行為習慣的顛覆性改變。市場在變,你不變,意味著你將被市場邊緣化。
  • 臺灣金融改革系列之三
    臺灣金融改革雖被島內冠之以「N次金改」之名,但其改革重點卻大體一脈相承,大體可分為整合金融機構、加強金融安全和建設「亞太金融中心」三方面。當時臺灣銀行業主要面臨6大弊病:1.銀行競爭激烈,規模小,利潤下跌;2.關係人交易盛行,銀行優先給自己人放款;3.資產品質惡化,逾期放款比率上升;4.銀行業務狹窄,無法跨業經營;5.金融機構沒有退出機制,不良銀行繼續存在;6.基層金融機構脆弱,不良貸款嚴重。因此,臺灣當局第一次金融改革以推動金融機構合併為重點,通過9部法律法規解決上述金融問題,改造金融體系。
  • 華夏銀行榮獲「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再上新...
    對於綠色金融工作,華夏銀行董事長李民吉提出要求,「深化綠色金融驅動,深耕綠色金融廣大市場,構建我行新的特色經營模式,形成我行領先同業的特色品牌。」 最新的三季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華夏銀行積極踐行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大力促進綠色金融特色業務發展,ESG責任投資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綠色金融發展質效不斷邁上新臺階。
  • 臺灣純網絡銀行發展 留意五大關鍵
    三家「純網絡銀行」預計下半年開幕,對於純網絡銀行的發展與監管,臺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報告提出五大建議,包括有效與策略夥伴合作是獲利關鍵; 安全與效率才能獲客戶信任;移動性、信息安全及法律風險,攸關純網絡銀行的穩健經營;虛擬分行取代實體分行衍生分行及人員轉型問題應及早因應;主管機關可參考國外經驗,監控相關風險與預擬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