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林鴻、孟凡霞、馬嫡、姜樊、高萍
編輯:金明正、楊文華
來源:綜合自財聯社、北京商報、九卦金融圈
繼百信銀行之後,時隔三年,第二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官宣獲準籌建。12月11日晚間,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招商銀行第十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以合資方式發起設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議案》,同意本公司與戰略合作方共同發起設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
招商銀行與網銀在線分別認購招商拓撲銀行14億股、6億股普通股股份,入股比例分別為70%、30%。至此,第二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正式亮相。
招商銀行表示,籌建工作完成後,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開業申請。
資料顯示,網銀在線是京東數科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其成立於2005年2月4日,主要經營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業務與禮儀服務,100%控股京東數科旗下第三方支付機構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後者於2011年5月3日首批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證》。
招商拓撲銀行成立始末
招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公開籌備,最早要追朔到2017年。
2017年2月,招商銀行就發布《關於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的公告》稱,擬出資20億元人民幣,全資發起設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招行稱,在適當時機,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並在監管批准的前提下,可轉讓不超過30%的股權,以引進戰略投資者。
2018年,招行明確通過合資方式設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初始註冊資本擬定為人民幣20億元,招行出資14億元,持股 70%;戰略合作方出資人民幣6億元,持股30%。同時授權高級管理層推進設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相關事宜,包括確定戰略合作方、商定及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等。
2019年11月,有消息傳出,招商銀行與京東數科合作的直銷銀行正在緊張籌備。其實,在2019年初,招東銀行就已在招行內部招兵買馬,只靜待牌照的發放。
此前,包括光大銀行、徽商銀行等在內的至少20家銀行均曾發布公告,擬設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現在招商拓撲銀行如願獲批,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前景值得期待。
姍姍來遲的第二張牌照
從2017年11月18日百信銀行開業,到招商拓撲銀行獲批籌建,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那麼,為何第二張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牌照姍姍來遲?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或是出於潛在風險防範。他表示,金融科技在金融普惠、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等方面起到較好效果,但近年實踐中也暴露出野蠻生長的金融創新、無序加槓桿等,也容易滋生局部系統性風險,這種新型金融企業對於監管帶來一定挑戰。
那麼,為什麼現在又放開牌照了呢?
周茂華稱,傳統直銷銀行整體作為銀行的一個部門或事業部在運營,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經營組織結構更加獨立,在產品創新、內部團隊和經營成本管理、業務技術創新等方面具備更大自由度與獨立性,同時,獨立法人結構相當於與集團之間建立了風險「防火牆」。
有分析認為,監管意在通過百信銀行的實踐來判斷該牌照的價值。市場認為,三年來,隨著百信銀行逐步實現盈利,運營良好,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牌照迎來開閘。
「此次招商拓撲銀行的獲批籌建向市場傳遞出了積極信號,停滯已久的直銷銀行牌照批設有望迎來開閘期。」金融科技行業專家蘇筱芮如是說。
在蘇筱芮看來,直銷銀行牌照的開閘是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需求的戰略舉措,一方面,銀行可以藉助大型科技公司的力量加速數位化轉型,通過大型科技公司的場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另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與銀行攜手後可以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涉金融業務的合規性也能夠由此得到大幅提升,對銀行和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可謂是「雙贏」。
「大的科技公司為了流量變現不斷向金融業務滲透,搭建金融生態圈,銀行需要場景發展消費金融業務,雙方都存在訴求。銀行與大科技公司搭檔比單打獨鬥更具優勢,前期百信銀行的平穩發展也摸索出了一條發展道路,適時開放直銷銀行牌照資源也會讓市場更加有效率,或能為後續機構的入局產生示範效應。」蘇筱芮如是說。
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往哪走?
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率市場化縱深推進、嚴監管的「新常態」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銀行業整體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外部競爭環境;同時,以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前沿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變和重塑著銀行業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和服務模式,推動著銀行業進行自我的模式變革、組織變革、流程變革等,向著數位化、智能化的BANK4.0轉型。
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自誕生起便面臨著更為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競爭環境,但如同硬幣的兩面,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身處金融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從出生就佔據了時代發展的制高點,且毫無歷史包袱,自成立之初便可輕裝上陣,快速起步。
當前,包括開放銀行、平臺銀行、交易銀行、數字銀行等新理念、新戰略,正在不斷從理論走向實踐,應用日臻成熟。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成立之初便可明確自身的戰略定位,少走彎路。譬如百信銀行作為國內首家「主流商業銀行和主流網際網路公司」聯合設立的創新性的網際網路銀行,成立之初就確立了「O+O、B+B」的開放銀行發展模式,「商業+銀行」模式體現了場景在先、金融在後,是一家原生開放銀行。
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股東來自傳統商業銀行和主流網際網路公司,擁有銀行業的合規、穩健和網際網路的體驗、創新等雙重基因屬性,但基因如何重構、股東資源如何有效利用以及如何平衡與股東方面各部室、各子公司的關係,也考驗著獨立法人的模式。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絕不只是技術與業務團隊的協同辦公,正如金融科技的最底層是文化,基因重構的過程,也是兩種文化風格的摩擦碰撞,雙方必然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同時,如何有效的利用股東方資源,平衡與股東方面各部室、各子公司的關係,也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在銀行業產品服務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如何與母行錯位競爭?如何與母行的各部門做好協同?目前不少銀行已經成立了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理財子公司、金融科技子公司等,這些子公司的業務重點,比如消費金融、資管業務及金融科技輸出等,也是當前銀行業競爭的焦點所在,同是獨立子公司,且市場競爭白熱化,如何與各子公司保持戰略協同,實現差異化互補?
總體而言,直銷銀行採用獨立法人模式運營,將在產品創新、與母行風險隔離、成本核算、客戶經營、科技開發機制等多方面帶來積極影響,但也要處理好與股東的協同、差異化競爭等問題。
淺談前景展望
國內商業銀行做直銷銀行的起源,旨在應對網際網路企業競爭,被視為一種防禦性動作。因此,2014年開始密集上線的直銷銀行,最早研究的是如何通過網際網路渠道為各類客群提供服務。
在這一階段,直銷銀行的目標客戶還是銀行體系內的存量客戶,並圍繞存、貸、匯衍生出三個業務板塊:網際網路財富、網際網路消費貸和網際網路支付,整體功能簡單、同質化競爭嚴重。
同樣是服務普惠金融,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與傳統銀行、民營銀行等也存在一定差異。
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要與傳統銀行錯位競爭,以解決傳統銀行辦銀行的「左右手互搏」問題,這也是與母行協同的必然要求。公開資料顯示,中信與百信通過客戶信息分層有效實現協同,比如小微企業要求1萬元貸款,有客戶要百十萬的貸款,也有要求一千萬的貸款,按國家規定這些都放在小微企業範圍內,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在客戶層次方面做了界定,比如五萬以下是百信做等等。
直銷銀行獨立持牌陷入停滯的同時,手機銀行作為零售經營向數位化遷移的關鍵平臺,被銀行業愈加重視,以MAU(月活躍用戶數)為代表的網際網路考核指標也被引入商業銀行體系。
以招行為例,截至2019年末,「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大APP累計用戶數超過2億戶,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億戶,成為招行零售客戶經營的主要平臺。而京東數科則是依託京東的電商場景,首創「京東白條」消費金融產品,同時在科技賦能,特別是資管科技方面獨樹一幟。
如此前媒體報導,此次招商銀行與京東數科合作成立招商拓撲銀行,如能順利融合招行的零售經驗與京東數科的金融科技能力,或將突破直銷銀行的發展瓶頸。
談及直銷銀行的發展趨勢,銀行業資深分析人士王劍輝指出,目前的金融服務需求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特徵,大客戶向大銀行集中,銀行零售業務著力拓展的基本是中小型客戶,這類客戶還有較多新增業務的增長空間,直銷銀行也需瞄準其中機遇作為拓展領域。
同時,儘管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對於銀行牌照的獲取具有較高的積極性,但是監管部門出於風險管控和風險外溢的考慮,會保持審慎的態度,未來直銷銀行的發展步伐可能更多以謹慎平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