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實的課堂中,老師他在講臺上課的時候,他是與孩子們是有這個很頻繁的目光的接觸,和這種情緒上的相互的感染的。
當發現有的同學上課狀態不太好的話,一般老師會評估一下學生日常的學習水平,結合老師的個人風格,採取一定的提醒的方式,比如問一個問題,開一個玩笑,或者說走過去走動兩下,到學生的身邊,這些都可以很好的提醒學生。
但是在網絡課堂中,老師面對我們孩子的作用力就變得很弱,更多的是我們學生自己怎樣的捲入到介入到老師的課堂中。
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一件事情你沒有進去的話,是聽起來很痛苦的,因為聽一個人嘮叨嘮叨的話,你又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或者你沒主動的跟著他去走的話,其實它是一種噪音,很人很容易犯困。
其實我們聽課的時候犯迷惑,犯困的話是人體的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他通過這樣的一種抑制自己的興奮,屏蔽掉外來的噪音。如何能夠讓老師或者呈現的信息不是噪音,就一定要理解到老師或者get的老師那個點。
所以怎麼做才能夠讓幫助自己get到老師的點不犯困?
第一個就是圍繞老師的問題思考,幾乎沒有老師是平鋪直述的大段的念書上的文字,對吧?如果是這樣的老師他也就可以下課了。
因為如果說只會照本宣科的話,我幹嘛要花寶貴的時間去聽什麼網課,我自己去百度,我去刷一下題,我總比坐在電腦前聽一個人在那裡,是吧?沒有生氣的,沒有什麼特色的去讀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材料。
一般來說老師在授課時,他所提出的問題無外乎就是來自於歷年的考試,或者是他多年教學以後的一種心得,就是說這個角度問這個點的話,往往是比較能夠啟發學生的,或者說是很容易出題往這個角度去插進去的。
順著老師這個思路去想問題的話,其實也就是一種很深度地學習了。
第二個,圍繞老師的問題思考,同時你要更好地去提出自己的問題,當然這是屬於我們群裡面有學霸孩子的家長可以囑咐孩子的,你一節課到底問出了多少問題,其實問問題要比學習被動的去回答別人的問題,難度會更大一些。
而且我們知道如果你對一個主題一直在想這個裡面有什麼問題?
我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如果你以這樣的角度介入到這場思考風暴中的話,人肯定是不會犯困的。並且通過問題老師你來我往的這樣的一種交鋒,其實是互相的幫助,既激活了老師的那種思維,同時也讓自己保持一種那種很緊張的類似於戰鬥狀態,思維處於戰鬥狀態。這樣的話在這種情形下,你的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就會高一些。
所以我就說了這個部分跟大家簡單的一句話,思考老師的問題,並能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與老師的你來我往的問題的交流,讓自己深度的學習。
本篇內容引自-郝導《20200226善用網課學習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