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課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以識字教學為中心展開的。對於農村校點的孩子而言,教學資源相對匱乏,課外讀物更新慢等諸多因素影響了孩子們的識字能力。為此,我們應該從漢字本身規律著眼,改革以往枯燥單一的識字教學方法。改變識字教學理念,採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教學情境。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教學內容,運用適合孩子們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孩子們由「學會」轉變到「會學」。實踐證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使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成為識字主人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將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1 創設識字情境,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時結合農村學生們心理特點,從教學需要出 發,根據識字內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繪 畫、音樂、實物等)讓學生形象地了解漢字的結構。同時要 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生課堂識字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跑」「跳」「拍」等字時,可 以讓學生做一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係, 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字,記住這個字。
2 識字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讓學生更快的 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來了解各種信息,擴展想像和思維空 間。農村的孩子社會實踐活動比較豐富,接觸的大自然與實 物也相對而言比較多。因此讓學生與課堂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來識字對農村的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並且效率很高。比如,我在教學《拍手歌》時,提前讓孩子們預習看一看自己身邊和自己家裡有哪些小動物。把小動物的名稱記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第二天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交流討論,第二天在課堂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們除了學會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外,更多的認識家中的一些動物的名稱。這樣就擴大了孩子們的識字量。
3 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靈活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低年級學生應該喜歡學習漢字, 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教師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的同時, 要注意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並把識字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主識字,感受識字帶來的樂趣。
(1) 編故事識字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去揭示漢字的構字規律和音形義的關係。通過直觀的手段,形象生動的故事,把抽象的漢字演化成大家喜聞樂見的一段小故事。如教「乏」字時,我邊講故事邊寫筆畫「我今天眨眼太多了, 我要把眼睛閉上休息一會,因為我太乏累了」。
(2) 歸類識字法。從漢字的構字來看,有象形,指意,會意,形聲幾種。教學時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既有利於提高實際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範圍。如教學「跑」 「跳」 「踢」等形聲字時,我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些字都帶有足字旁跟腳有關」,並且讓學生們帶上動作來體驗這個字。最後可以來說一說哪些字還帶有這個偏旁,從而可以擴大孩子們的識字量。
(3) 猜字謎識字法: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字謎中學習生字時既了解字音、字形又了解字意,同時也鍛鍊了孩子們的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這種識字方法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識字方法之一。如「一口咬斷牛尾巴-告」「江邊就是王家門-潤」。課下也讓孩子們多搜集一些字謎,課上大家一起邊猜字謎邊識字,在預習下一課時可以由學生先自己根據字編字謎,課上大家一起猜,這樣既讓自己加深了印象又幫助同學記住了生字。
(4) 近、反義詞識字。積累近義詞和反義詞識記生字,如在教學「前-後」時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動作,學生拿出卡片邊讀字,邊向後退。近義詞反義詞一個帶一個串聯記憶。
(5) 編順口溜、兒歌識字法。教學中我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口天吳」「人門閃」「土裡埋」等。鼓勵學生發揮他們自己的想像力,進行自主識字和創造性的識字,孩子們的思維往往比老師想的要豐富的多。比如記憶喝和渴時,學生就能自編順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6) 動作識字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來引 導學生識字,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我們在學習動 詞時就可以聯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在學習「踢」字時, 先想想踢的動作,然後再做一做動作,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踢」 是用「足」踢,所以是足字旁。這樣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弄懂 了字義,更讓學生顯而易見的明白了字形,這樣的方法學生 非常踴躍而且容易理解。
4 結束語
總之,作為教師,應從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要在學生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 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熱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 ,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讓孩子們高效率的識記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