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0年11月中國官方製造業PMI為52.1%,前值51.4%,市場預期51.5%,我們的預期為51.4%。官方非製造業PMI為56.4%,前值56.2%。綜合PMI 為55.7%,前值55.3%。
點評:
一、製造業供需缺口升至新高
受益於供需雙改善影響,11月製造業PMI較前月回升0.7個百分點至52.1%,為年內新高。從分項指標觀察,生產、需求、就業等指標全面回升。其中,需求回升幅度快於供給,出現供不應求跡象。本文以當月新訂單與上月在手訂單衡量總需求,當月生產與上月產成品庫存衡量總供給,二者差衡量供需缺口。數據顯示,11月供需缺口錄得1.5%,為2月以來的首次轉正。具體而言,2020年以來我國供需缺口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1-2月供需雙降、供不應求。在疫情爆發初期,為防控疫情我國採取了全國大面積停工停產措施,生產指標由1月的51.3%降至2月的27.8%;同時,居民必需品需求未因疫情中斷,需求下滑幅度小於供給,導致2月供需缺口走高至1.8%。
第二,3月供需回升但供給回升快於需求,供大於求。進入3月份,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我國復工復產帶動生產指標快速回升;此時雖有國內需求回升,但海外疫情蔓延導致新出口訂單走低,需求回升幅度不及生產。表現在供需缺口上,供需缺口大幅走低至-12.6%。
第三,4-10月,供需雙回升,供需走向平衡。4月以後,海外經濟體重啟帶動新出口訂單走高,出口依賴度較高的行業庫存加速去化;同時,國內生產指標穩步抬升。在這一階段,供需缺口逐漸回升,向著均衡水平靠攏。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構建的指標中,庫存已考慮在內,這也就意味著供需缺口的平衡值應該會小於零。為此,本文以2005年1月-2019年12月的平均值作為均衡代理值,即為-1.5%。4月以後供需缺口逐漸向-1.5%靠攏。
第四,11月,供需雙回升,需求回升節奏快於供給,出現供不應求跡象。國內外需求回升,尤其是全球供需缺口走闊帶動新出口訂單持續走高。11月新出口訂單較前月回升0.5個百分點至51.5%,為2019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
二、製造業供需缺口新高意味著什麼?
一般而言,當需求持續高於供給,企業投資擴張動機強化。那麼,站在當下時點看,企業擴張產能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否已經具備?
首先,從價格來看,供不應求通常伴隨價格上行。數據顯示,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走勢與供需缺口較為一致,即供需缺口走高帶動原材料購進價格上行。11月,隨著製造業供需缺口上行至新高,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較前月回升3.8個百分點至62.6%,錄得2017年10月以來的最高值。
隨著價格上行,企業利潤率出現回升。對於企業而言,需求強於供給則意味著利潤改善。數據顯示,工業企業利潤隨著供需缺口走高而提升。
其次,從企業投資預期看,生產者經營預期通常被視為投資擴張的信號之一。當供需缺口持續拉大,生產者經營預期也在不斷改善,11月生產者經營預期較前月會上升0.8個百分點至60.1%,為2015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
最後,從產能利用率看,產能利用率飽和是投資擴張的必要條件之一。第三季度我國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為76.7%,尚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這似乎表明當前產能利用率尚未飽和。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輪需求復甦具有顯著的結構性特徵,尤其是外需回升導致出口依賴度較高的行業產能利用率快速上行。
綜上,供需缺口走高通常伴隨價格、企業利潤及生產者經營預期改善;第三季度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隨著供需缺口走高,產能利用率有望繼續回升。尤其是,受益於新出口訂單回升,出口依賴度較高的行業產能利用率回升力度較高。這或提示,部分出口依賴度較高的企業投資擴張產能意願強化。
本文作者:蔣冬英、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