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房地產同城...

2020-12-20 證券時報網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等因素推動近期房地產市場回暖。展望下半年,房租和房價的價格差可能繼續維持,但有望小幅縮窄。寄希望於經濟下行壓力大、政策會放鬆調控是不切實際的。房地產同城市場已初現分化。

供地明顯增加

中國證券報:5月房地產市場恢復情況好於預期,是什麼因素推動樓市回暖?

魯政委:樓市近期回暖主要原因:一是受到土地拍賣市場影響。在每一輪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轉折點,土地拍賣市場都起到了引領作用。如果出現土地拍賣價格按樓面價推算出的房價比其目前周邊房價高,那麼,就會構成激發房價上升的預期,誘導出潛在的購房需求。此次疫情之後,地方政府可支配財力下降,各地供地明顯增加。

二是人們固有的傳統思維定勢。在過去三十年裡,無論房價如何變化,幾乎任何時點買房子,事後看來房價都是漲得更高。由此在許多人心中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任何時點買房子都是對的。如果你不知道該投資什麼,就去買房子。必須要提醒的是,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政策確定下來之後,廣大投資人應該關注到政策的導向已發生根本變化。

三是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在平常,人們只是在下班和周末在家的時候比較多。而此次疫情期間,一家人幾乎全天都在家,使得潛在的改善性需求被激發出來。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一部分有購房能力的人,開始置換更大的房子或覺得有必要擁有多套自住房。同時,很多城市仍在擴建新開發區或園區,為縮短上班距離,企業遷入新園區的職工也會購買新房。

四是期房交付壓力上升。從房地產投資的角度看,自2018年開始,期房銷售佔比上升到八成左右,這種狀況持續近兩年時間。按照過去的經驗,從期房銷售籤約到最終房屋建成交付,時間大約是兩年左右。這就意味著,目前正是房屋交付壓力較大的時期,促使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開工率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同時,目前較低的利率,也使得私募房地產開發基金募集資金比較容易,房地產企業特別是頭部的資金狀況明顯改善。

房租和房價差料縮窄

中國證券報:近期部分城市出現房價上漲但房租下跌的現象,原因是什麼?兩者的價差會繼續擴大嗎?

魯政委:從歷史來看,房租和房價變化方向在波段上經常有不一致的情況。可以大致認為,房租反映了租房市場上的需求,房價則反映了租房市場上的供給。因為買房子的越多,就意味著可以用來出租的房子也越多,當然反過來說也意味著部分既有租房需求的退出。所以,在過去,凡是房價上漲的時期,反倒是房租漲幅比較平緩的時期,反之亦然。當然,如果用CPI統計中的租金同比指數觀察,自2003年有該項統計以來,今年還是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

房租下跌,從短期來看,可能主要反映了三方面情況:一是外出務工人員減少。數據顯示,疫情之下,今年外出務工人員可能較往年有一定程度下降,由此導致租房需求下降。二是薪酬降低。在疫情衝擊之下,今年諸多行業出現降薪,導致租房者負擔房租的能力出現下降。三是政策性因素。更多政府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賃房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房租價格。此類房屋的租金通常較低,且房租絕對水平會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定。

從趨勢性因素來看,必須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住宅銷售增速一直為個位數,特別是2018年、2019年都只有2%左右的增長,但即便如此,也意味著每年都會新增大約15億平方米的住宅面積,平均到每位城鎮人口每年都會增加1.8平方米的居住面積。到2019年,我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應該已達到約40平方米,已經不算小了。

展望下半年,從同比來看,二者的差距可能繼續保持,但存在小幅縮窄的可能。對於房價,低利率會使房價穩中略漲;對於租金,考慮到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逐步復工復產,預計未來就業狀況會有所改善,租房需求會有所上升。但在更長時間裡,需要關注的是,隨著更多房屋不斷進入出租房市場和政策性租賃房的不斷入市,房屋租金未來可能面臨漲不動的問題。

中國證券報:近期房企融資成本下降,對房地產投資將產生哪些影響?

魯政委:近期房地產融資成本下降,其實是我國流動性充裕,利率整體下降的結果。截至5月底,DR007相對年初下降85bp,AA+級企業債相對年初下降70bp。在此過程中,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成本出現一定下降是自然的。同時,利率的下降也使得房地產資金鍊獲得一定程度的鬆動。因為利率下降使收益率相對更高的房地產私募基金對投資人更有吸引力,募集資金由此更加容易。根據過去的經驗,房地產企業相信,這對其意味著繼續發展的機會。這正是到目前為止,房地產業的投資富有韌性的原因。

這種融資成本的下降,在不同企業間存在明顯分化。頭部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成本會下降得很快,而其他企業的融資成本仍然相對較高,資金仍然比較緊張,使房地產企業之間會出現更多併購。同時,隨著地價的上升,房地產企業也改變了過去單打獨鬥的做法,變為了聯合體投標拿地開發。

線上化步伐加速

中國證券報: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房地產將扮演什麼角色?

魯政委: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衣食住行都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從資金量級和帶動效應來說,後兩者更大。因此,即便在目前的成熟經濟體,房地產的開發投資與銷售、汽車銷售都是經濟狀況極為重要的日常監測指標。因此,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房地產銷售和投資的韌性,能夠客觀上緩衝經濟下行壓力。

但與此同時,在全球各個經濟體,房地產也是最容易出現泡沫的領域,而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將會給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研究表明,有房地產泡沫破裂的經濟衰退和無房地產泡沫破裂的經濟衰退相比,前者更長更深,復甦起來也更慢;後者更短更淺,復甦起來也更快。因此,長期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以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政策,對於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和投機需求,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防範房地產市場泡沫化風險,是完全必要的,將會長期堅持。因此,如果寄希望於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背景下,政策會放鬆對房地產「三穩」方面的調控是不切實際的。

中國證券報:房地產行業格局會產生哪些變化?

魯政委:對於所有企業來說,疫情都是一次對資金鍊、生產和銷售渠道的一次突然的壓力測試。其對房企的行業格局影響主要有:一是加快房企集中度的提高。房地產本身是高槓桿的經營活動,在疫情衝擊面前,槓桿過高的房企會出現問題而倒閉或被併購,由此將加快房地產市場集中度的提高,頭部企業的市場佔有率會進一步提高。在集中度提高的過程中,房企的利潤率暫時還會下降。

二是房地產進入「巷戰時代」。如果以往討論房地產市場狀況,人們習慣於拿一二三線城市粗線條進行分類討論的話,那麼,目前即便同在一個城市,不同的區塊、不同的房屋類型,其境況也會有明顯不同。

三是線上化步伐加速,房地產平臺開始出現。此次疫情使所有企業的數位化步伐都進一步加快,房企也不例外。對房地產生產環節來說,會圍繞工業網際網路加快布局;對其銷售環節來說,線上賣房、VR看房等線上化布局也將會加快。同時,一些基於移動端的房地產平臺開始出現,這些平臺連接市場各方、貫穿上中下遊,其對未來房企之間的行業競爭格局,也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四是物業管理受到空前關注。為了隔離疫情,各個物業的管理水平比過去受到更多關注。如果說,之前人們更多關注住房的硬體,受到此次疫情的觸動,業主對物業管理服務的關注程度和要求則會大幅提升。

相關焦點

  • 一財首席經濟學家調研:一季度GDP大概率負增長,降準降息仍可能推出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高頻數據顯示,直到3月中下旬螺紋鋼庫存、水泥庫存才開始去化,反映建築活動自3月中下旬開始有明顯的恢復。根據百年建築網發布的調研數據,到3月16日,項目實際復工率為74.5%,勞務到位率為63.9%。因此,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可能回升,但繼續負增長。
  • 境華出國:攜手興業銀行廣州分行成功舉辦跨境資訊全景論壇
    參與論壇的嘉賓及領導包括:  興業銀行、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公司副總裁 魯政委博士  復星國際投資者關係高級總監 楊碩女士  興業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助理 李啟信先生  興業銀行廣州管理部副行長 潘峰先生  興業銀行中山分行副行長 楊培堅先生  興業銀行廣州分行私人銀行部負責人 徐陶陶女士  境華出國集團總經理 李慧女士  廣東境華出國副總經理 遊清女士  境華出國集團和興業銀行廣州分行長久以來都是關係緊密的合作夥伴。
  • 首席經濟學家談疫情衝擊下的中國增長:3月25日內部視頻會議摘要
    參會名單:夏斌 國務院參事連平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盛松成 前央行調統司司長彭文生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 法巴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陶冬 瑞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 花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 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 一財2月首席經濟學家調研:防範輸入性風險,加大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
    其中,4%的最大值來自招商證券謝亞軒、興業證券王涵和瑞穗證券周雪,招商銀行丁安華給出了最小值-22%。交通銀行唐建偉表示,綜合考慮疫情對消費的衝擊,消費增速可能顯著負增長,跌到歷史低點。2019年消費增長8%,預計2020年一季度消費增速顯著放緩。
  • 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挑戰中蘊含新機遇
    出席本屆峰會的嘉賓有: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周天勇;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
  • 首席經濟學家們有話說
    首席經濟學家們有話說當「黑天鵝」飛起,  金融市場會受到多大影響?如何看待疫情對股市的影響?疫後金融機構應如何持續服務經濟發展?目前是否需要考慮在疫後出臺一些特殊政策?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和首席研究員及相關業務部門的負責人,聽聽他們怎麼說。資本市場相信中國經濟的韌性股市連續兩天大漲,北上資金、公募基金、險資及私募等踴躍入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一「黑天鵝」帶來的市場情緒得到了較好修復。
  • 諾獎為何頒給發展經濟學家?魯政委:希望全球共同增長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新京報記者分析稱,上一次諾獎經濟學獎直接頒給發展經濟學家,恐怕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至少有兩位很明確的發展經濟學家獲得過該獎,一位是岡納·繆爾達爾,憑藉《亞洲的戲劇:南亞國家貧困問題研究》獲獎;另一位是阿瑟劉易斯,關於所謂二元經濟理論。
  • 一財12月首席調研:信心指數上升,未來經濟壓力有所緩和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從企業投資前瞻指數、PMI中的企業經營預期等前瞻指標來看,企業生產經營預期有所改善,製造業投資可能穩定在低位。此外,第三季度以來房地產銷售同比回暖,有利於改善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使房地產投資繼續展現出韌性。因此,他預計2019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穩定在5.2%左右。
  • 從學者到網紅 首席經濟學家的「盛世嘉年華」
    從中金出來後,彭文生相繼在中信證券和興業證券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則先後擔任過野村證券中國區和德意志銀行中國區的首席經濟學家。今年11月,張智威回歸中國本土私募保銀投資,繼續他的首席之路。備受關注的是,隨著資本市場繼續擴容,市場不僅走出了高善文和任澤平(任職恆大集團)等一批實力首席,還出現了夏春(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和李大霄(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等「喜聞樂見」的新銳首席。很顯然,除了研報和高端論壇外,這些新銳首席還走出了一條「粉絲」路線。
  • 一財11月首席調研:信心指數創年內新高,債券違約潮將重塑投資邏輯
    其中,6.6%的最大值來自興業銀行魯政委,渣打銀行丁爽給出了最小值4.5%。興業證券王涵表示,消費或繼續回升。國內疫情防控好,疫情對消費的拖累逐漸減弱,零星病例可能略有擾動;經濟逐漸恢復,也支撐消費繼續回暖,當然服務消費恢復可能仍慢一些。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繼續改善。
  • 5月一財首席調研:6月信心指數落至年內低點,穩增長成重要政策考量
    其中,9.1%的最大值來自海通證券姜超和新時代證券潘向東,西班牙對外銀行夏樂和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給出了最小值7.8%。興業證券魯政委表示,在「五一」小長假和節假日錯位的提振下,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可能出現跳升。此外,CPI同比的回升也有助於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名義增速。
  • 7月一財首席調研:「六保」「六穩」基調不變,三季度經濟穩步復甦
    其中,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給出了最高值0.5%,中泰證券李迅雷給出了最低值-2.5%。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今年7月份,長江中下遊地區迎來超長梅雨季,多地爆發洪澇災害,一定程度拖累基建、房地產項目進度。就高頻數據看,自6月底進入淡季以來螺紋鋼、水泥行業價格同比呈現季節性下行,庫存僅小幅走高,數據並未出現明顯的惡化。
  • 一財首席調研:今年GDP增速預測均值8.81%,「雙循環」新格局料將...
    其中,興業證券王涵和長江證券伍戈給出了最大預測值7.2%,渣打銀行丁爽給出了最小預測值6%。2021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9.13%,高於2020年的預測均值2.44%,其中招商證券謝亞軒給出了12.6%的最高預測值,而最低值8%則來自民生銀行黃劍輝和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招商證券謝亞軒預計,2020年12月工業增加值維持高位。
  • 8月一財首席調研:經濟延續「弱復甦」 三季度現階段性高點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8月份,隨著長江中下遊地區走出超長梅雨季,基建、房地產項目亦提速趕工。在高頻數據方面,8月份以來,螺紋鋼、水泥價格重新進入上行通道,行業庫存明顯改善。從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來看,8月份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大幅走高至58.0%,為2019年以來最高值。基建投資有望繼續走高。在製造業投資方面,當前需求端有所改善,後續預計繼續修復。
  • ...浙商證券再添大將!李超入職任首席經濟學家,果然要做白金研究所
    中國基金報記者 章子林在邱冠華之後,浙商證券研究所又攬入一員大將。3月26日,關於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離職並赴浙商證券擔任首席經濟學家的消息開始從業內傳出。記者從多個知情人士處核實到,李超確實已經入職浙商證券研究所,職位為首席經濟學家。而在今日晚間,李超也正式官宣,並發布入職感言。據了解,此次李超加盟正是受邱冠華力邀。
  • 每經記者專訪三位首席經濟學家:新股常態化發行不是洪水猛獸
    近期多隻新股破發,而馬上又面臨巨無霸郵儲銀行上市。在這個時點,監管層這一表態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三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他們表示,不宜再用老眼光看待新股發行問題,新股常態化不是洪水猛獸,而是順應資本市場改革的必然選擇。
  • 首席經濟學家們有話說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和首席研究員及相關業務部門的負責人,聽聽他們怎麼說。資本市場相信中國經濟的韌性股市連續兩天大漲,北上資金、公募基金、險資及私募等踴躍入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一「黑天鵝」帶來的市場情緒得到了較好修復。
  • 張明不再兼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將繼續在社科院工作
    來源:東方財富網3月31日,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離職感言,「從2020年3月起,我已不再兼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不過截至發稿前,該離職感言已被刪除。對於下一站,張明向證券時報記者獨家回應,繼續在社科院工作。
  • ...興業銀行魯政委:供需缺口新高意味著什麼?—評2020年11月PMI數據
    本文作者:蔣冬英、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 聽聽首席經濟學家怎麼說
    同時,也是在周一盤後,中國證券業協會(中證協)網站發布消息,介紹了協會召開2020年第一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的有關情況。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上,此次高端會議上的真知灼見值得投資者細細品讀。證券基金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姜超、邵宇、章俊、韓賢旺參加了此次會議。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中金公司研究所負責人梁紅應邀參會並發表了主題演講,招商證券副總裁謝繼軍,中信建投證券執委會委員、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主任劉乃生,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參加對話交流。本次會議以視頻形式在線上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