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亮島爺爺」情牽兩岸考古 印證南島語族根源於大陸

2021-01-15 廈門衛視


海洋文化考古工作一直是閩臺學界考古重點,考古發現證據,早在數萬年前,古人類就通過"東山陸橋"進入臺灣島,臺灣史前文化根植於大陸。閩臺考古學者歷經多年考古調查和研究攻關,日前首次通過古基因組數據確認,福建及毗鄰地區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相關人群,是南島語系人群的祖先來源。



▲ 馬祖民俗文物館



盛夏時節,臺灣考古學者陳仲玉來到馬祖民俗文物館,從事一甲子考古工作的他,對於這裡感觸頗深,因為館裡陳列的考古遺物,很多都與他有關。



原來在島上這是一條大路

這是一個牆

可見原來它有兩公尺的高度

開路的時候

它被切下來



在臺灣海峽靠近福州市連江縣的馬祖列島中,有一個面積僅有0.35平方公裡的小島嶼,名曰"亮島"。陳仲玉回憶,2011年他帶著團隊在亮島挖掘出距今七八千年的兩具人類骨骸,被命名為"亮島人"。



這個人骨雖然是複製品

但是它的真實性很可靠

因為它是用3D掃描

它的還原完整性達到百分之八九十


通過當時的古DNA提取分析報告推斷,"亮島人"的母系血源與現在的臺灣地區南島語族最為接近,而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尤其福建,可能是近1萬年以來,原南島語族的祖居地之一。因此,他們推論"亮島人"必須到福建來"尋根問祖"。


南島語族

幾乎很多人說母地都在臺灣

說是從臺灣出去的

但是南島語族不可能土生土長在臺灣

他也是從外面進去的

那時候我們就猜想

應該他最近從大陸福建 浙江 廣東進來的

因為這個發現受重視

所以我們和大陸交流就很多

   


2012年起,陳仲玉在兩岸不斷輾轉,與大陸考古學者、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對南島語族議題進行深究,在這期間,福建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院長範雪春也位列其中。


我們老早就是好朋友

大概三十幾年前

我就和他有緊密的聯繫

因為我祖籍福州人

回老家我們就去看他們的出土物看遺址


▲ 福建漳平奇和洞考古現場


這裡就是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

從2009年到2011年

我在這裡組織了考古發掘   



範雪春所說的奇和洞,位於福建漳平市象湖鎮灶頭村東4公裡處,一個石灰巖溶洞,洞內寬敞,2008年被挖掘前,這裡只是個小鄉村裡不起眼的洞穴,然而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與之後陳仲玉的"亮島人"研究發現,存在著某種關聯。



這個地方就是我們2號探坑

非常重要的一個發現的地方

發現了三具人的遺骸

其中2號人骨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現的


範雪春口中的2號人骨,是距今約8400年前的成年女性顱骨,如今被陳列在龍巖市博物館中,是三具遺骸中唯一一具保留了古基因的顱骨。


2011年1月3日16點50分

真正出土了一具成人頭蓋骨

後來我們把它取出以後

很快就送到北京

經過專家鑑定和儀器分析

確定時間為距今大約8400年前



奇和洞遺址的發現填補了福建乃至中國東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過渡的空白,保留了從1.7萬年前到7000年前人類生活進步的遺存,具有完整的文化序列,更為探索整個南島語族的起源增加了詳實的研究資料。


通過我們考古的發現

當時南島語族往臺灣遷徙的時候

應該來說

全球的海平面是最高位的

也就是比現在還更高

怎麼過去的

肯定是船


▲ 研究成果發表於《Science》



帶著眾多學術疑問,陳仲玉與範雪春等兩岸考古學者自2012年起,組成團隊對南島語族考古議題進行研究攻關。八年後,兩岸考古學者首次通過古基因組數據確認,南島語系人群,也就是現今主要生活在中國臺灣島及太平洋島嶼等地人群,他們的祖先是福建及毗鄰地區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相關人群。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這也意味著國際學術界對這一研究成果的肯定。



應該來講我們可以確定

福建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毫無問題

我們奇和洞以及亮島

包括閩江下遊的古人類

跟臺灣地區的阿美族泰雅族

DNA的相似度非常高

這就可以證明

阿美族跟泰雅族這些的祖先

是來源於福建的

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自古以來

我的看法就是

在中國沿海一定有海洋民族在活動

尤其是從12000年以後的階段

活動比較強的是南邊華南以南這些地方



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陳仲玉站在馬祖列島,遙望自己的家鄉福州,歷經一甲子的考古研究,他與範雪春等大陸考古學者的合作,可以說是從"獨自探索"到"水乳交融",兩岸考古工作者交流呈現頻繁和多元的趨勢,也為中華民族海洋考古取得新進展。



相關焦點

  • 臺澎金馬最早的「亮島人」3D複製人骨12月展出
    華夏經緯網11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是不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學界多年來看法不一,隨著馬祖發現「亮島人」遺骸,為此一謎團掀開新頁。公立歷史博物館將在12月中旬展出「南島溯源八千年」為亮島人與馬祖史前文化揭秘。據報導,「亮島人」從馬祖列島中的「亮島島尾遺址群」出土,現場發現兩具人骨遺骸,其歲數分別約有8000多年和7000多年。
  • 馬祖縣長楊綏生:讓馬祖從「前線」變成「後花園」
    最近我們兩岸通過驗證發現,它是在福建那邊求偶,到馬祖後生殖繁育後代,這可以說是兩岸另外一種合作模式。現在全球數量不到100隻,大概有50隻,也就是一半以上是在馬祖這個島上發現的,這種鳥非常珍貴。第四個,我想大家知道,馬祖這個名字是從媽祖延伸過來。媽祖是華人社會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信仰。媽祖在福建的湄洲出生,後來傳說中因為救她母親投海,屍體飄到馬祖南竿這個地方。
  • 臺學者:臺馬祖亮島人8200年前來自大陸東南沿海
    (中評社 王宗銘攝)   人民網7月17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馬祖亮島在2011年9月挖掘出一具人骨骨骸,經碳14年代測定為距今8200年的人類遺骸,命名「亮島人」1號,2012年7月又發現「亮島人」2號,測定為距今7590至7530年。最新的DNA萃取分析報告出爐,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16日說,亮島人是南島語族的祖先。
  • 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在福建平潭揭牌
    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29日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揭牌。當日,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揭牌。揭牌活動後,相關專家學者參觀了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 連江「亮島」引關注 或與臺灣原住民同母系血緣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福建的一個考古遺址就是曇石山,曇石山的考古遺址前面就有一句話叫『福建文明從這裡開始』。而如今,在離閩江口不遠的亮島卻發現了距今8000年的人類活動遺址,將東南沿海地區的人類活動現場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從5000年到8000年,它對於原來所說的5000年的古國文明史無疑是一個顛覆,提醒著我們,人類文明在中華大地的分布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 臺灣屈肢葬「亮島人」遺址出土 龍應臺視察
    龍應臺26日在連江縣長楊綏生、馬祖防衛司令任季男中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陪同下,前往亮島視察2處考古遺址。其中今年出土的屈肢葬「亮島人」,經「文化部」協助送往美國鑑定年分,已確定距今約8300年,是杭州灣到越南海域出土遺址中,年代最久遠的人類遺骸,極具考古與人種學價值,也是臺灣考古學的重大發現。
  • 馬祖縣長:盼馬祖也能與大陸通水通電
    據香港中評社8月28日報導,針對金門自大陸引水8月5日分別在金門和晉江舉辦通水儀式,宣告啟動兩岸通水,達到「共飲一江水」願景,身為馬祖四鄉五島最高行政機關首長、臺灣連江縣長(臺灣連江縣即馬祖地區,非福建連江縣)劉增應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馬祖現階段不缺電、不缺水,不過未來旅客倍增到50
  • 龍應臺視察「亮島人」遺址 軍事禁區期待文化價值
    圖為亮島的貝冢文化層,厚達近40釐米,由考古經驗判斷至少距今有4000年之久。圖片來自臺媒中國臺灣網6月26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文化部長」龍應臺今天到馬祖亮島視察今年出土的屈肢葬「亮島人」遺址。她表示,亮島是軍事禁區,沒有隨社會變遷失去文化資產價值,未來會與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合作讓文化資產被重新發掘。龍應臺今天在連江縣長楊綏生、臺軍馬祖防衛司令任季男中將等人的陪同下前往亮島視察2處考古遺址。
  • 金門通水後,馬祖也盼與大陸通水通電
    【環球網綜合報導】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8月5日分別在金門和晉江舉辦通水儀式,正式宣告兩岸通水啟動,實現了「共飲一江水」願景。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積29.6平方公裡,居民人口僅1萬3千多人,七成馬祖居民住在南北竿。
  • 探秘中國首個國際性南島語族考古研究機構 尋平潭與南島語族歷史淵源
    國際學術界所指的南島語族是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島嶼上,語言屬說南島語系的龐大族群,語言有1100至1200種,是目前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最大族群,人口約2.7億,分布範圍極廣,東到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西到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北到今天的夏威夷和臺灣,南到紐西蘭群島。殊不知,南島語族的起源地與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平潭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踏訪馬祖:昔日軍事禁區 今日「海上桃花源」
    終於有機會一睹馬祖神秘、美麗的容顏。早上7時50分從臺北搭乘「立榮航空」37座的飛機,8時40分就到了馬祖南竿機常雖然天氣陰沉,但是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馬祖列島由南竿、北竿、高登、亮島、大坵、小坵、東莒、西莒、東引、西引等10餘個海島組成,人口約8000人,原分屬福建省的連江、長樂、羅源三縣,後臺灣當局將這些島嶼通稱為「連江縣」。
  • 明溪南山遺址首次發現完整人類骨骼 與臺灣「亮島人」多有相似
    昨日,記者從考古工作匯報會上獲悉,通過專家對比,這些「穴居人」頭骨,與臺灣亮島人很相似。而「亮島人」被世界考古界確定為南島語族的祖先。中國社科院專家已試圖提取這些古人類的DNA序列,尋找閩臺史前人類交往、南島語族源頭的更新線索。
  • 八千年前「亮島人」遺骨在馬祖展出
    央視網消息 2011年9月,在臺灣馬祖亮島軍事禁區內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人類遺骸,並被命名為「亮島人」。日前,馬祖李世文物館將當年出土的文物和五年來的研究成果開放展覽。
  • 南島語族起源與中國東南沿海考古
    近日,記者就國際學術界關於南島語族研究的學術脈絡以及中國東南考古的新視角等問題,對焦天龍教授進行了專訪。中國東南沿海考古與太平洋考古結合點《中國社會科學報》:南島語族考古研究是國際學界最為矚目的研究領域之一。其中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是近年來的焦點問題之一。您可否談談南島語族考古概念的形成歷史?
  • 在南島語族變遷中亞洲大陸處於起源地位
    2019年10月29日,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揭牌。圖為揭牌活動後,相關專家學者參觀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圖為在福建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內,考古工作者正在復原古陶器。
  • 福州馬祖閩菜高手過招:家鄉味傳兩岸情
    馬祖「馬港風味小館」大廚林中超21日用來自臺灣海峽的特產海鮮,為相識近20年的福州烹飪界老朋友們做了一道地道閩菜。馬祖餐飲業交流協會常務理事林中超,現場烹飪馬祖名菜《馬祖糖醋魚》。 記者劉可耕 攝2016年閩菜(福州)烹飪技藝大賽21日在福州啟幕,由福州市商務局、福州市人社局主辦,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承辦。
  • 陝西人赴臺遊可達金門馬祖澎湖以及臺灣本島
    首批開放赴臺旅遊的大陸13個省市(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北、廣東、重慶、雲南、陝西)居民,今後可以赴金門、馬祖、澎湖旅遊,並經金門、馬祖、澎湖赴臺灣本島旅遊。 臺胞證號碼「一人一號,終身不變」 國臺辦主任王毅昨日在廈門舉行的「海峽西岸經濟區論壇」上發表演講,並受權宣布促進兩岸交往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