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8月5日分別在金門和晉江舉辦通水儀式,正式宣告兩岸通水啟動,實現了「共飲一江水」願景。身為馬祖四鄉五島最高行政機關首長、臺灣」連江「縣長(臺灣連江縣即馬祖地區)劉增應日前在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表示,馬祖現階段不缺電、不缺水,不過未來旅客倍增到50萬人,水電供應可能出現吃緊,兩岸通水通電是可以努力方向。
馬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裡。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積29.6平方公裡,居民人口僅1萬3千多人,七成馬祖居民住在南北竿。
中評社28日報導稱,金門和大陸晉江在這個月5日舉行「共飲一江水」通水儀式,讓外界看到,金門為了使用大陸水源,自福建省泉州山美水庫,經晉江系統向下遊導入龍湖水庫後,沿陸方配合興建的11公裡陸域專管到金井入海點,接續銜接金門方負責的16公里海底管線,抵達田埔端上岸。
劉增應表示,早年馬祖因為戰地任務,所有建設都以軍事為主,基礎建設比較落後,不過民進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都很重視外島建設,目前水電基礎建設還還算完備,各離島都有海水淡化廠以及臺電在馬祖列島設有火力發電廠,水電供應是沒有問題。
據中評社搜尋資料,馬祖2002年派「金航二號」到大陸馬尾載水,當「親情水」流進馬祖南竿福澳港碼頭的輸水管時,在場的馬祖鄉親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見證了「兩馬」的通水,當時「兩馬」共飲一江水,臺灣馬祖人喝上了福建馬尾水成為兩岸大新聞。
劉增應說,長遠來說,兩岸通水通電是可行的,主要是目前來馬祖旅遊人數倍增,過去幾萬人次,現在每年可以到達20萬人,尤其馬祖「藍眼淚」被CNN列為全球15種最壯觀的自然奇景,掀起一股熱潮,目前來馬祖遊客仍以臺灣客居多,高達九成,陸客透過小三通來馬祖旅遊約2萬人。
他說,未來」連江縣「政府的旅遊目標,是擴大陸客來馬祖人數,預料琅岐港2018年底擴建完成,縮短兩馬對口口岸航線,航程僅40分鐘,旅遊人次會繼續翻倍,若來馬祖旅遊人數達到50萬人次,馬祖本地的水電就不太足夠應付,無黨籍金門縣長陳福海在金門通水典禮之後,包括「新三通」,也就是通水只是起步,接下來要通電、通橋,開啟「新三通」時代。
馬祖人對「通橋」是迫切期待,不過並非馬祖馬尾通橋,而是南竿北竿興建跨海大橋。
劉增應分析,未來若跨海大橋完成,北竿的水就可以供應南竿,水電可以相互支援,民生需求會更有效應,現階段來說,馬祖水電供應沒問題,但是長遠來說,兩岸可以合作共飲閩江水,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此前環環也曾報導,金廈通水典禮舉行後,同樣距離大陸較近的馬祖除了羨慕之外,心情也是百味陳雜。
旅居桃園多年的桃園馬祖同鄉會理事陳學和曾在受訪時稱,金門通水,馬祖民眾當然同感興奮,馬祖民眾會羨慕金門民眾,一來,金門人口13萬人,馬祖1萬2千人,金門幾乎是馬祖的10倍,馬祖小,資源少,如果可以透過大陸的協助,解決水電民生等問題,當然舉雙手贊成,但是臺當局不能因為大陸協助就放棄建設馬祖,這同樣重要。
對於馬祖缺水的現況,陳學和說,早年在馬祖,嚴重缺水,當時馬祖駐軍,最盛恐怕超過10萬人,一桶水要生活一整天。
根據馬祖資訊網,馬祖地區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算是乾旱之地,南竿海水淡化廠現有兩部機組,全速運轉,每天合計生產1000立方米的水,每度水的價格是臺灣島內自來水價格的5到6倍,一度水約50元到60元(新臺幣),馬祖發展觀光,在馬祖洗個熱水澡的成本比他鄉貴數倍。
8月5日,金門和廈門分別舉辦供水、引水儀式。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現場表示,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順利實施,為金門民生需求、建設發展解燃眉之急、免後顧之憂,這是金門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兩岸同胞共同慶賀的一件大事、喜事,更為兩岸關係史冊增添了同胞情誼水乳交融的又一佳話,充分體現出我們為廣大臺灣同胞謀福祉的擔當作為。今年2月,我們發布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備受廣大臺胞歡迎。我們願率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巨大的發展機遇,歡迎廣大臺灣同胞搭乘民族復興快車,在這一偉大徵程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劉結一同時強調,兩岸關係好,臺灣老百姓才會好,臺灣才有前途。臺灣某些人出於陰暗的政治目的,竟然對老百姓儘早解決吃水問題橫加阻撓,無理取鬧。這些人把廣大合灣同胞的福社、切身利益和生活必需置於何處?兩岸同胞看得一清二楚。民心不可逆,民意不可違!這些人無視廣大臺灣同胞民意,背離廣大臺灣民眾的利益,必然自食其果。廣大臺灣民眾一定會做出正確的抉擇。兩岸同胞要團結一心,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