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乾旱!乾旱!水情告急,情況嚴峻。開年以來,金門仍舊盼不來一場及時雨,水庫見底、沙洲成型,大地快乾枯了。
來自臺灣《聯合報》15日的報導,金門遭遇五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去年全年降雨量只有400多毫米,全島13座水庫蓄水量僅總量的一半。雖然金門兩年多前開始與福建通水,民生用水能正常供給,不過靠天吃飯的農民慘兮兮,缺水灌溉,田裡的高粱枯萎,收成比往年少了四到五成。馬祖同樣面臨旱象,前年底曾到福州載水,但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中止,靠海水淡化苦撐。
事實上,去年一整年,今年水情就持續拉響警報。金門縣長楊鎮浯多次在臉書呼籲「全民共同抗旱,大家一起省水」。
在去年11月16日的貼文中,楊鎮浯表示,今年的水情吃緊,統計到11月初降雨量僅約446毫米,10月累積雨量僅0.5毫米;受惠於大陸供水的支援,民生用水正常供給,讓地區家家戶戶用水不虞匱乏,也或許因此降低了大家的警覺性,阿牛(楊鎮浯自稱)要呼籲鄉親一起來省水抗旱。
有金門民眾留言:「金廈通水,現在不通了嗎?」對此,楊鎮浯回覆:「就是因為通水了,我們今年供水才可以正常,但省水習慣還是要落實。」
自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以來,供水量已經超過1000萬噸。截至2020年11月25日,泉州向金門供水已安全運行843天,累計供水量1005萬噸,日均供水量1.19萬噸。
但是,這些供水主要用於民生供給,田地裡沒水,農民慘兮兮。據稱,金門去年一整年都沒下大雨,找不到水源,只能讓農作物自生自滅。金門很多池塘與湖庫都已幹竭見底,農民找不到水源可灌溉,高粱因為缺水枯萎,農民叫苦連天。
有農民無奈地說,往年高粱田可收穫七到八成,去年收成不到三成,很多農民都賠錢。
因應於此,金門縣政府向臺當局爭取經費,希望簡政便民,讓民眾得以申請天然災害救助,減少農民生產損失,不無小補。與此同時,開挖39處農塘增加蓄水空間。
金門因天然條件受限,蒸發量大於降雨量,且自有水源不足,如久未降雨雨水無法挹注,名副其實「靠天吃飯」。所幸有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解了近渴。在地民眾感嘆:還好金門人寧可相信大陸也不相信民進黨,不然連民生用水都沒了!
另一方面,馬祖情形也差不多,去年整個10月馬祖降雨量僅0.5毫米;馬祖往年降雨量大約是1300到1400毫米,但去年全年降雨量只有852毫米,目前水源以淨化的海淡水為主,佔約七成。在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福州向馬祖供水的主要以船接船載形式,目前已向100艘(次)臺灣籍輪船生活補水共310噸。無奈因疫情而中止。
不過,好消息的是,福州市向馬祖供水工程獲新進展,計劃分三期達成。一期是應急供水,每天供水1000噸,用船運輸到馬祖地區;二期是常態供水,從官嶺可門水廠鋪設27.6公裡的管道到黃岐碼頭,然後用船運輸到馬祖地區;三期是等待福州市連江縣到馬祖橋梁建成後,管道從橋梁上鋪設過去,大概長14.1公裡,實現大陸向馬祖直接供水。
海峽導報記者@海峽派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