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供水先行的民生保障作用 廣州-唱響獲得用水服務提升「三部曲」

2020-12-11 澎湃新聞

滿足人民對生活品質的更高追求,是城市治理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廣州市委市政府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推進城市宜居環境提升工作。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以城中村供水改造、老舊樓宇供水到終端改造、獲得用水營商環境改革為突破點,逐步補齊城市供水微循環短板,提升供水效率和效益,在城市更新治理中發揮供水先行的民生保障作用。

城中村供水「最後一公裡」

助推截汙「最初一公裡」

「以前我每天都要用水泵抽兩次水,改造後完全不用了,即使高樓層水流也很大。」住在白雲區石井街張村大街47號的住戶張先生打開水龍頭,看著「譁啦啦」的水流高興地說道。這是廣州改善城中村水環境,推進精細化管理的縮影。群眾滿意的笑容,正是政府、供水企業所努力的方向。

2019年以來,為解決城中村水管理難題,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廣州水投集團配合全市城中村排水截汙納管工程,同步實施未抄表到樓的65條城中村自來水管網改造工作,以供水「最後一公裡」帶動居民對排水截汙納管改造的積極性,促進源頭治理「最初一公裡」落地落實。

葵蓬村是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的典型「城中村」。羅先生是葵蓬村土生土長的人,說起以前村裡的供水情況他一言難盡,「以前一到夏季,大家都搶著抽水,我還買了個小型儲水罐裝在門口,用來抽水儲備,不然到了晚上水壓很小,有時候會沒水。」

葵蓬村的用水情況是廣州很多城中村的「寫照」。此外,一些城中村內供水管網陳舊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浪費;供水設施原應由當地村委負責管理,但運行維護經費缺乏,專業管理人員不足,管理水平較低,無法實現供水設施良性循環;個別城中村甚至還存在違章用水和截留水費等現象,擾亂正常供用水秩序。由於總表後的水費由各村自行收取,有的村計收分攤不合理的總分表差額水量、管網維護成本、甚至與用水無關的其他費用,致使水價高達3-6元/立方米。

為高效落實改水任務,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成立了城中村改水項目辦公室,專責統籌落實城中村改水工作。去年底,葵蓬村、南村等15條村社的自來水改造項目作為2019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已實現完工通水。

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安全高效開展改水工程

城中村改水在緩解水資源供給矛盾、改善飲水水質、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完善城市供水體系、促進廣州節水型城市建設等方面,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為廣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改造後的葵蓬村換上新的供水管網,新裝管道無論是在管材質量、口徑大小都優於舊管道,杜絕了「跑」「冒」「滴」「漏」現象。村內無論是水質水壓都得到明顯改善,完全可以滿足高峰用水期居民的用水需求。

「現在用水不用靠搶了,看著擰開水龍頭便譁譁來的自來水,更覺得用水要珍惜。我現在用多少水接多少,也不用大盆小盆的儲水了。」村民羅先生憨厚的笑著說。改水後,村民一些傳統的生活方式悄然改變,節水優先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城中村飲水安全的「短板」不僅要補齊,也必須要補牢。改水後,一方面,由廣州自來水公司抄表服務到樓,對村內供水管網進行專業管理維護,能有效監督和打擊違章偷用水行為,居民不用再承擔高額的分攤費用,依法維護合法用水戶的權益,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提高城中村居民用水幸福感。另一方面,通過完善城中村供水管網系統數據,實現城市供水「一張網」,推動落實供水一體化管理,居民飲水安全更有保障,水資源的使用更加高效、集約。在改水過程中,還通過增設或改造消火栓,規範優化村內可通行消防車道路和市政消火栓的數量及布局,村內的市政消防安全隱患得到一定改善。

改造後,城中村每家樓下安裝上新的水錶

目前,實施改水工程的65條城中村裡,已有60條村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敷設管道2706公裡,新建居民水錶數量約11萬個,實現抄表到樓,超百萬人口受益。通過實施城中村截汙納管和給水系統改造,推進城中村人居環境提升,助推廣州老城實現新活力。

 

供水服務到終端就是到人心

同樣在今夏用上新的供水設施,還有家住海珠區工業大道北43號的馬先生,「我們小區的供水設施全部換新了,水錶也升級換代成智能的,這得益於供水終端改造。」

老舊「三無」居民樓供水改造後,各家各戶水管、水錶井然有序,水量清晰可知

馬先生住在海珠區工業大道已10多年,他說「我們小區的供水管道經過數十年風吹日曬,鏽蝕嚴重,頻繁漏水,我們用水是苦不堪言。尤其高樓層的水,擰開水龍頭,只淌著絹絹細流。」

近年來,共用供水設施問題已成為廣州一項日漸嚴重的「城市病」。在廣州,2000年前建設的一些老舊的「三無」居民樓宇,共用供水管道陳舊或無二次供水加壓設施,無人牽頭對其進行必要的維護和更換,導致用水隱患突出,尖峰時段部分高層住戶出現缺水缺壓問題。

和馬先生有同樣用水困擾的,還有黃花新村3-14號三棟居民樓的居民。黃花新村由於地勢較高,且每棟樓宇均採用市政壓力直供到天面水池的供水方式,給水管材為鍍鋅鋼管及塑料管。隨著用戶共用用水設施年久失修,管材逐漸鏽蝕老舊,淤塞、漏水現象頻發,水質、水壓漸漸無法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

為儘快解決老舊樓房二次供水問題,2019年3月,市政府發布《廣州市推進供水服務到終端工作方案》,要求各區政府作為屬地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責任主體、供水企業作為改造實施主體,利用5年時間,結合老舊小區微改造同步推進181782戶的老舊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或維修工作,解決與人民利益最直接相關的二次供水問題,提高群眾生活滿意度。

在得知《廣州市推進供水服務到終端工作方案》後,黃花新村社區積極牽頭組織,並獲得2/3業主書面籤字同意,向轄區水務部門提交了改造申請。考慮到該址水質安全隱患突出、漏水嚴重,轄區水務部門將該址納入到2019年首批改造計劃中。

在接到上級單位的改造計劃後,作為項目改造實施主體,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以民生為導向,急民生之所急,加強組織溝通,努力聚合各方力量,在越秀區水務局、街道、居委會的大力配合下,科學高效組織施工。

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現場勘查老舊樓宇供水改造方案

2019年9月20日開始進場,克服了老舊樓房管線錯綜複雜、施工空間小、協調難度大等諸多現實難題,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改造工作,並實現了一戶一表,移表出戶,抄表到戶,以及對用水設施實現專業化管理,居民用水的安全性、穩定性得到有效保障。同時,改造所需資金由市、區財政和供水企業共同承擔,用戶無需出資。

同樣受惠的還有家住周門街的居民。周門街156-176號共11棟樓於2019年12月19日完成供水設施改造並啟用新系統,373戶居民從此用上壓穩量足的優質水。

通水當天,一位用戶發出自家用水情況在業主群裡,說道:「新水管剛接好,水質一流,水壓一流,衷心感謝政府的關懷,更感謝自來水公司的負責人和施工人員的努力工作,使我們這麼快便用上了新的供水系統。」

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從2019年4月開始推進老舊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維修工作,並對水質安全隱患突出、漏水嚴重的老舊樓宇優先改造。截至2019年底,順利完成被列入廣州市十大民生實事的10000戶改造,造福了全市範圍內約4萬群眾。改造完成後,各屬地供水分公司對相關居民生活共用用水設施進行接管,承擔維修維護責任,大大規範了供水服務和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實現供水服務到終端。

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網格管理員依託「智慧供水」平臺,通過手機實時交流供水信息

2020年,廣州將繼續推進中心城區約2萬戶老舊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維修工作,加快補齊供水基礎設施短板,推動供水系統「最後一公裡」優化升級,推動城市功能和品質不斷提升。

「三零一優」獲得用水提速降本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對廣州做出了「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著力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上出新彩」的重要指示,為廣州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指明了方向。

基本公共服務是營商環境評價指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許多後發展國家相比,我國在供水基礎設施方面有著相當的優勢。為推動廣州市在「獲得用水」服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以優化辦事流程、提升用戶獲得感為導向,圍繞獲得用水工作的短板弱項,持續優化「獲得用水」業務,使用戶申請用水實現:零門檻,程序更簡,3個環節辦結;零投資,用水更省,供水企業可全資建設;零跑路,服務更優,優享全程「零」跑、全城「零」跑;優時限,業務辦理用時更短。實現「三零一優,用水無憂」!

優化改革後,用水報裝資料從改革前的17件,大幅壓減為2件,支持電子證照獲取。無外線管道工程的用水申請4個工作日內裝表通水;DN50口徑以下、有外線管道工程的用水申請4個工作日辦結,DN50口徑以上、有外線管道工程的用水申請7個工作日辦結,用水報裝業務審批時間較優化改革前大幅減少70%。

廣州市廖先生是一家待開業沙拉店的老闆,由於之前檔口的水錶已廢棄使用,管道陳舊,他在廣州自來水微信公眾號上申請裝新表接通自來水。

作為首批「獲得用水」改革的受惠市民,廖先生表示:「我足不出戶,5天內就換上新表,用上自來水了,全程沒掏一分錢,服務真是太方便了。」

報裝、施工無縫對接,廣州水投廣州自來水公司全力保障企業和居民用水提速

優化改造前,建設專用外線管道工程需由用戶自行委託報建、自行出資。面對用戶自行委託設計報建施工費時費力的痛點、堵點,供水企業主動擔當對該類型業務實施優化改革,全額出資並負責建設公司管網覆蓋範圍內,用水接入管道管徑不大於DN50,長度不大於200米的用水報裝業務,辦理時間不超過4個工作日,切實降低獲得用水的成本。

獲得用水改革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DN50及以下用水報裝業務成功受理批覆用水申請1081宗,其中中小企用水申請95宗,均已全部完成裝表,各類用戶節省用水報裝成本約325萬元。

依託廣東政務服務網,廣州建成全國首個「電水氣外線工程建設項目並聯審批平臺」,電水氣外線工程涉及的規劃許可、佔道施工挖掘、佔用綠地等事項實現並聯審批,政府行政總審批時限從法定的127個工作日壓減到5個工作日。

為進一步拓寬服務渠道,供水企業與市不動產登記、政務服務等部門聯合辦公,實現房屋交易同步辦理自來水過戶,並依託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逐步實現「零材料」受理獲得用水,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廣州市海珠區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中心的蔣先生是用水業務入駐後第一個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的企業用戶。「我是和供水企業常年打交道的老客戶了。」

廣州建成全國首個「電水氣外線工程建設項目並聯審批平臺」 逐步實現「零材料」受理用水審批,獲得群眾好評

蔣先生深有感觸地說:「工程報裝管道口徑DN50以上用水申請,以前從遞交資料到受理報裝,要跑幾趟,花去半個月時間。如今,當天申請當天受理,一個窗口就能全部辦完,幾日後就通知我批覆結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市場主體滿不滿意、認不認可是衡量獲得用水改革成效的唯一準則。廣州通過不斷優化獲得用水,進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務的便捷性,成為廣州營商環境給力的「助推器」。

潤物無聲,供水服務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保障。用水環境不斷改善,用水服務不斷提升,呈現的是廣州城市治理的微觀場景,滋潤的是人民用放心水、喝優質水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關焦點

  • 服務無止境,廣州水司鄭寶濤談96968碼號資源及廣州供水服務狀況
    此後有汕頭、中山、佛山、揭陽、陽江、惠州、湛江、陽春、汕尾等省內10個地級市的供水企業相繼獲得使用廣東省內96968號碼資源的授權。在突發事件檢測預警方面,呼叫中心每天24小時對新聞和網絡涉水輿情進行監控、收集和分析,有效檢測輿情危機,第一時間發布投訴預警信息,充分發揮服務協調能力,積極與業務部門溝通,及時反饋用戶訴求。2、對外提升服務品質。公司以供水熱線為基礎,加強服務質量管控力度。
  • 徐州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確保優質供水 保障供水服務
    徐州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緊扣企業、群眾反映較多的供水保障、服務等方面問題,以"加強維護、合理調度、強化應急、水質良好、優質服務"為工作重點,為用水戶提供嚴謹、高效、清晰、透明的優質服務。作為公共基礎服務行業,徐州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著力提升服務品質,優化"獲得用水"評價指標,突出為企業增便利、優服務。
  • 臨沂建立首個警企聯合保障供水應急機制 三級應急響應保障居民用水...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 12月23日上午,臨沂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聯合臨沂市水務集團召開便民服務聯動機制建設媒體通氣會,介紹了臨沂市交警支隊、水務集團《警企聯合保障供水應急管理工作方案》的有關情況。
  • 惠民縣水利局:全力改造提升城區供水管網,升級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文彬 通訊員 殷清霞 李文濤改善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終指向,惠民縣始終堅持把「飲水安全」作為提升、保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惠民縣水利局以「改善民生、多辦實事」為主旨開展業務工作,積極多方籌措資金,實施城區供水管網改造提升項目,確保市民群眾用水安全。惠民縣自來水供水主管網始建於1980年,管材材質為混凝土管或鑄鐵管,設計標準低、老化、鏽蝕嚴重且超期服役,影響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 又一民生實事落地!荔灣五個城中村將解決用水難!
    2019年廣州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的「自來水改造項目」完工並提前通水,荔灣區葵蓬村、海中村、海南村、海北村、增滘村五個村的村民也將解決用水難問題,目前,葵蓬村的村民已經率先用上了優質自來水。 城中村用水難困擾村民幾十年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廣州市政供水管網服務範圍局限於中心城區,80年代中後期,市政供水管網延伸到部分城中村區域,不過,受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的限制,只能由村先行安裝總表供水,各村總表後管道由村自行投資建設、管理,收繳水費。
  • 搶修可手機接單用水信息馬上查 供水服務延伸到「水龍頭」讓市民...
    城市供水發展史,更是一部供水服務民生史。站在以市民為中心的角度,供水服務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從2016年以來,濟南水務集團更是樹立「產權有界限,服務無界限」的服務理念,創建新型、現代化客戶關係,關注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全面提升從源頭到用戶「水龍頭」的全過程服務水平。
  • 懷化市自來水公司全力保障市民用水 夏季城區日供水超20 萬立方
    懷化新聞網訊(記者 易達 通訊員 何文雄)夏季是全年供水高峰期,市民用水量激增,為自來水公司保障供水工作帶來巨大壓力。日前,記者從懷化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獲悉,城區夏季供水將達到或超過去年同期用水高峰,供水部門開足馬力,全力保障市民正常用水。目前,懷化市二水廠是負責城區供水的主供水廠。
  • 供水服務搶修熱線24小時在線,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2月14日,記者從濰坊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採訪得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為了確保能夠安全優質供水,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水廠嚴把自來水水質關,加強水質全過程的檢測力度,充分運用遠傳水質監測點,增加對各淨水環節重要指標的檢驗次數和監測頻次,加強自來水消毒過程控制,確保水質完全達標。
  • 珠海水控著力提升供水服務環境 助力珠海建設宜居宜業宜遊之城
    作為肩負供水職責的民生企業,該集團貫徹落實省、市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工作部署,從捋順業務流程、壓縮流轉時限、公開「一跑」承諾、強化監督問責、全方位提升供水服務水平、開展自來水公益科普活動等方面入手,不斷升級報裝業務,保障珠澳供水安全優質,著力打造良好的供水服務環境,助力珠海建設宜居宜業宜遊之城。
  • 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 研究做好全市供水用水保障工作
    2日下午,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全市河湖管理工作和人大代表涉水資源議案辦理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進一步做好全市供水用水保障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科強調,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響應人民群眾呼聲,加大河湖管護力度,統籌全市水資源綜合調配利用,打通「最後一公裡」,全力做好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水源供給保障。會議邀請提出議案有關人大代表出席,聽取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關於人大代表涉水資源議案辦理進展情況,與各位人大代表共同研究推進河湖管理、水資源綜合調配利用等工作。
  • 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通水 保障澳門用水安全
    這是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洪灣泵站取水口(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廣東省水利廳供圖)  新華社廣州10月17日電(記者田建川)廣東省水利廳通報,從廣東珠海到澳門的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17日正式通水,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水利項目。該工程的投用增加了珠海對澳門的供水量,實現了對澳雙線路供水,可有力保障澳門用水安全。
  • 自貢市大安區:做好安全供水服務工作 讓邊遠鄉鎮村民飲用水有保障
    解決好邊遠鄉鎮農村群眾用水難的問題,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近年來,自貢市大安區水務部門在著力改善當地邊遠鄉鎮農村飲用水的工作上狠下功夫,現在通過新建牛佛中心水廠的全面投運,成立國有屬性的源泉供水公司,為當地何市、牛佛、廟壩等九個鄉鎮,上十萬人口提供完善的供水服務,讓廣大村民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健康水。
  • 城鄉區域聯網供水工程發揮效益 浙江象山緩解用水難
    象山縣投資近20億元建設的城鄉區域聯網供水工程發揮出了巨大效益,有效緩解了該縣53萬百姓用水難的問題。象山縣河流源短流急,集雨面積小,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用水難成了該縣最大的民生問題。據了解,白溪水庫引水工程是象山縣城鄉區域聯網供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寧海白溪水庫至象山丹西白蟹潭濱海水廠,長達48.7公裡。
  • 建供水服務新格局 服務徐州百姓
    中國徐州網-彭城晚報訊 (記者 周愛田 通訊員 葛堯) 2016年,對於徐州供水是不平凡的一年。
  • 重慶市屬國有企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這些作用
    導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慶市國資委組織市屬國企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力提供醫療防護物資,全面加強交通運輸管控,紮實搞好民生服務保障,發揮了國有企業的「頂梁柱」作用。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高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慶市國資委組織市屬國企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力提供醫療防護物資,全面加強交通運輸管控,紮實搞好民生服務保障,發揮了國有企業的「頂梁柱」作用。
  • 民生丨小水滴裡的大民生——寧遠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紀實
    民生丨小水滴裡的大民生——寧遠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紀實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鄭飛兵 歐陽友忠 譚智博 近年來,寧遠縣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按照「城鄉一體、資源整合、因地施策、專業運營
  • 網絡達人走進池州供水民生水廠 探訪「一滴水」的歷程
    12月15日,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和新安晚報池州新媒體中心聯合邀請十餘名本地網絡達人及熱心網友,深度探訪池州供水公司民生水廠,網絡達人和熱心網友們通過眼觀、耳聽、手拍等方式,詳細了解了自來水生產的全過程。當天上午,經歷驟然降溫後的池州風朗氣清,暖陽普照,十餘名位網絡達人們首先來到民生水廠的長江取水口,記者現場觀察到,水源保護區1公裡範圍內都設置柵欄,並懸掛警示標語。
  • 陝西省城鄉供水用水條例頒布實施動員會召開
    10月14日,《陝西省城鄉供水用水條例》頒布實施動員會在西安召開。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德全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全省各級各部門要以《條例》的頒布實施為契機,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加快城鄉供水工程建設步伐,深化城鄉供水用水改革,規範供水用水活動,保障供水用水安全,促進城鄉供水事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 中國農村供水故事丨城鄉供水服務均等化的定遠實踐
    改造提升 足額財政投入保障「安全」△平流池定遠縣是安徽省貧困縣,但近年來在城鄉供水領域仍足額投入。2018年,投資約1.1億元的第二自來水廠建成使用,日供水規模達到4萬立方米,第二自來水廠在滿足城區用水的同時將自來水管網向城區周邊鄉鎮延伸,提高城區周邊群眾用水質量。去冬今春定遠縣旱情嚴重,第二自來水廠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五級提水從淮河高塘湖引水3600萬立方米,保障了縣城及周邊4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
  • 廈門同安片區日供水能力提升15萬噸
    臺海網5月1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西山水廠正式通水試運行,同安片區日供水能力提升了15萬噸。近年來,隨著同安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水廠均已滿負荷運行,供水形勢十分嚴峻。在建設中,各參建單位以堅守民生保障使命為先,建設團隊與生產團隊密切配合,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確保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西山水廠於2019年12月具備通水條件並完成通水試運行調試工作,在完成了供電等配套設施建設後,昨日正式試通水。西山水廠一期工程,建設規模30萬噸/日(其中一期建設設備安裝規模15萬噸/日,土建規模30萬噸/日),遠期規模為55萬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