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丨小水滴裡的大民生——寧遠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紀實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鄭飛兵 歐陽友忠 譚智博
近年來,寧遠縣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按照「城鄉一體、資源整合、因地施策、專業運營、優質服務」的總體思路,科學規劃、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目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率100%,自來水普及率達80%以上,建成千噸萬人規模水廠12處、單村供水工程256處,42.1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受惠10.3萬人。
飲「水」思源,讓城鄉居民共飲「一碗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成立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的高規格指揮部,全力推進我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編制出臺《寧遠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實施方案》等一批規範性文件,確保農村供水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在全縣選取10個試點村,率先開展一體化供水試點,按照「村-公司-戶」的模式,由村兩委遞交用水申請,公司組織專業隊伍施工,通過片區引領、十村示範、百村提升,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快速推進。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督查檢查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進展情況。同時,通過政府門戶網站、電視、報紙、手機簡訊、村民會議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廣泛宣傳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重要意義,提高廣大群眾的飲水安全意識,營造上下聯動、良性互動、整體推動的氛圍。
遇「水」架橋,讓城鄉居民早日「喝好水」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整合縣自來水公司、汙水處理廠、農村已建成的自來水安全工程等資源,成立縣水務集團,負責全縣城鄉集中供水水廠的建設、運營、管理,鄉鎮(街道)安全飲水管理機構技術指導、業務培訓及農村供水工程的應急維修、水質自檢。各鄉鎮(街道)成立安全飲水管理機構,負責管理轄區內的農村飲水安全日常工作。建立「發現問題有人糾,健全機制有人管」的新型管理模式。在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資金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平臺融資的作用,分別向國家發改委、省水利廳、省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爭取1.86億元;利用自來水公司的資產貸款2.3億元用於供水設施建設,通過把全縣中型水庫和九嶷山電站集中打捆向銀行融資用於農村供水設施及管網建設。全縣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共投入11.43億元。
順「水」而治,讓城鄉居民喝上「放心水」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 針對縣域水資源不平衡問題,把全縣劃分為6個供水片區,以縣內九大水庫為龍頭,城市供水為核心,已建成的集中供水水廠為主體,集中供水水廠主管為連接線,城鄉供水並成「一張網」,實現「大水源」供水、「大水廠」制水、「大管網」送水,覆蓋全縣20個鄉鎮(街道)。建成具備42項指標檢測能力的農村安全飲水水質檢測中心,每月對農村集中供水水廠進行涉及46項指標的水質抽檢,每年兩次對農村單村水廠進行涉及106項指標全分析的水質檢測,確保水質穩定達標。同時,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積極開展水環境專項整治、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百日攻堅等專項行動,著力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水源地達標建設,在政府門戶網站等媒體主動公開水環境質量。2017年以來,全縣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均為100%。
水利萬物而不爭,水是生命的源泉,做好水的文章就是為民謀利的工程。「十四五」時期,我縣將以「翻篇再出發」的使命擔當,持續推進更高質量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努力探索一條保護「水生態」、提高「水質量」、開發「水經濟」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