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動物除了怒吼,嚎叫和哀鳴以外,是沒有語言的。巴甫洛夫認為:「人類和其他動物之所以不同的最重要、最有力的刺激物之一就是詞。」鸚鵡學舌,無論把人的語言模仿得多麼逼真,卻並不懂得其中的含義,所以我們只能把它看成一種發音活動,而不是語言。為了探索高等靈長動物是否能學會人類的語言,許多心理學家在二十年代對黑猩猩做過種種實驗,結果都沒有成功。事實證明,動物之間雖然也能進行某種交往活動,但它們不可能有真正的語言。語言是人類所獨有的現象。
而語言在人們生活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我們無論是思考問題、討論問題、商量工作、還是在家裡同親入相處,在社會上和同伴、朋友交往……都離不開語言。還有各種科學知識,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人類的歷史,理論著述,以及中外的文學名著等等,都是用書面語言記載下,供人們學習、參閱和借鑑的。我們只有藉助於語言,才能把豐富的感性知識加以分析、綜合,進行判斷、推理和概括,從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所以,人們說:語言是人們交際的工具,思維的武器,也是保存和傳遞人類的知識和經驗的工具。語言是教育孩子,使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當孩子還在搖籃之中時,就從母親的口中聽到了故鄉的各種搖籃曲,它給孩子以極大的溫暖。這些優美傳情的民間創作,對幼兒語言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當孩子牙牙學語時,父母親總愛抱著自己的小寶貝,用語言引導孩子認識周圍世界,這是蘋果,那是奶瓶,這是鮮花,那是星星......
隨著年齡的增長,又給孩子講述動人的故事,朗誦優美的詩歌,講解淺顯的科學道理,描述神奇的自然現象,介紹祖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通過祖國豐富多彩的語言,孩子們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獲得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文學作品中優美精湛的語言陶冶著他們的性格,孕育著美好的情感。孩子們在學習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發展了自己的思維,提高了自己的智力。因此,語言是對幼兒進行德、智、體、美教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有的父母並不重視嬰幼兒的語言訓練,他們認為孩子的說話能力是天生來就有的,會說的長大了自然會說,不會說的再教也無用。民間還流行著一種可笑的說法,認為一個人會不會說話要看他嘴唇的厚薄,嘴唇薄的一定能說會道;嘴唇厚的難免張口結舌。其實,這些都是唯心武斷的說法。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儘管和遺傳有一定關係,但是最根本的,還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訓練發展起來的。年輕的父母千萬不要相信這些錯誤說法,不要放鬆對孩子的語言訓練。
正常來說,嬰、幼兒時期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時期。這段時間,注意孩子的語言教育,他的語言就能得到迅速而正確的發展。如果錯過了最佳年齡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會受到很大影響。當然,即使父母不教,幼兒也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向父母和周圍的人模仿和學習語言。但是,這种放任自流的學習,不僅進步慢,而且可能給一個人的語言留下許多毛病。比如:地方性的發音不準,說話結巴,說話生硬幹癟,口齒不清,……等等。童年時代的語病甚至在成年以後也難以完全糾正。
還有一些人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但是就像茶壺裡裝湯圓一樣,倒不出來。象著名的青年數學家陳景潤,由於不善口述,缺乏口語表達能力,竟不能上好中學數學課。每當他回想起在中學講壇上失敗的經歷時,就感到「膽顫心驚」。這些令人惋惜的事,跟兒童時代缺乏語言方面的教育和訓練也有關係。
總而言之,如果注意觀察孩子,你就會發現一般語言發展較早較好的孩子,智力發展也較好。據當前我國超常兒童的調查表明,這些孩子小時說話大都較早。可見語言的學習和訓練在早期教育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只要我們重視幼兒語言的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把語音正確、詞彙豐富、富有表現力和語法結構正確的語言教給孩子,為他們將來進學校學習書面語言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