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見習記者 陳思思)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要求,促進河北省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支持指導家庭照護,加強保育服務,幫助家庭樹立更加科學的育兒理念,系統學習育兒知識,掌握育兒的基本方法,提升家庭育兒能力,積極營造科學育兒的輿論導向和社會氛圍,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長城新媒體集團聯合推出河北省「家長課堂」科學育兒專題系列節目。
語言是嬰幼兒早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是寶寶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其認知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期《家長課堂》,邀請河北早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王曉貝,講解關於嬰幼兒語言教育方面的最新研究並就此提出合理化建議。
語言的創造和使用將人類從動物王國中分離出來,這是人類發展史上令人驚嘆的偉大進步。當嬰兒學會發出如「嘎」「吧」和「噠」等各種單音節的聲響時,實際上表明,嬰兒已有感覺要通過聲音與對方交流。
河北早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王曉貝。長城網見習記者 靳曉丹 攝
語言基因決定了語言中樞的神經元數量以及神經聯結的複雜程度和可塑性。生命早期的語言經歷一方面為嬰兒模仿母語、學習語法規則提供條件,另一方面能激活語言相關的基因程序,促進語言中樞神經元的分化。倘若在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語言相關基因程序被激活,則會啟動個體學習母語及其他語言的能力;反之,若缺乏語言環境的暴露,語言相關基因就會被抑制,從而使個體喪失語言學習的能力,如狼孩。0~3 歲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大腦皮層的語言區特別敏感,容易對聽到的語言進行記錄和整理。語言發展需要先天生物學基礎,也需要後天環境的激發和強化,更需要二者之間的協作互動。
王曉貝關於科學發展兒童早期語言天賦的主要策略方面做了詳細解答。首先,從關鍵內容入手。嬰幼兒說得最多的是他們已經通過自己身體的感覺運動活動理解了的內容,也就是他們通過感覺運動圖式所理解的某些經驗;其次,交談是關鍵。,嬰兒與成人尤其是母親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對於嬰兒在語言形成過程中取得進步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生命最初的幾年,在咿呀學語的階段,互動越多,嬰兒的語言能力越好,發音更準確有力;第三,善用母嬰語言。母嬰語言也叫兒童指向型語言,即父母或成人對嬰幼兒會用非常短小、簡單的句子,甚至是字詞;第四,讓嬰幼兒從錯誤中學習。兒童創造性的發音在規則或者策略的引導下,創造出成人單詞的簡化版,只有將兒童的語言創造性所導致的錯誤通過擴展、修正、完善等使其成為學習提高的機會,兒童語言才會充分體現出創造性的活力,才能真正快速提升;第五,正視多語的學習。腦的可塑性可以通過二語學習實現,也就是說,二語學習可以引起大腦結構的變化;第六,正確的言語表達方式;第七,溫馨的家庭環境;最後,科學的餵養。
嬰幼兒語言的發展,既要把握每個時機,又要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使用有效的語言環境激活嬰幼兒學習語言的內在動力,及時鼓勵、積極引導,那麼,嬰幼兒的語言就會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