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家庭醫生日當天,新區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了「家庭醫生」服務社區的舞臺。圖為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現場,社區全科醫生與來自東方醫院、浦南醫院的專家團隊攜手,為居民提供「全專」結合醫療服務。 □徐網林 攝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這一天,代表上海醫改方向的全科醫生走上前臺,展示全科服務能力。其中,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項專利特別亮眼——「一種全科醫生培訓考核系統」已經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授權公告日為2016年8月31日。
全科醫生做居民健康「守門人」是中國醫改的方向。近日,習近平總書記點讚了運用網際網路加強全科醫療體系建設的提案,這就給全科醫生培訓提出了「加速」的要求。
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2014年便開始探索運用現代化手段高效率培養全科醫生人才。目前,這一培訓系統已走向全國,成為「批量生產」合格全科醫生的利器。
兩小時完成一次全科醫生考核
全科醫生培訓考核系統是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個創舉。該系統通過網絡信息在全科教學中的整合,實現了獨立教學診室、教學中心、實訓中心和會議室互通互聯。
「一位全科醫生一般兩個小時就能完成一次考核。」該中心信息科負責全科醫生實訓中心日常維護和管理的韓笑陽介紹說:「考試區域分三個功能區,即候考區域、理論考核區域及模擬操作考核區域。」
參加考核的全科醫生考生首先需要在候考區域進行指紋驗證以識別身份。
進入理論考核區後,60分鐘內,在平板電腦上完成100道試題。
接著,考生將進入模擬操作考核。在心肺復甦、心肺腹聽診、腹部觸診、心電圖等環節,考生需要在不同護理模擬人身上做相應的操作或診斷,並在電腦上回答問題。
「比如在心電圖考核環節中,考生需要為模擬人接上各種電極,然後根據屏幕上顯示的心電圖判斷這個『病人』的病症。」韓笑陽說:「在眼底鏡操作、留置導尿、傷口清創、兒童生長發育這些不能完全靠電腦判斷的考試環節,會有至少兩位老師在考生旁邊用平板電腦打分,以保證評分的公正性。」
「考試結束,系統會立即顯示出成績,不再需要人工閱卷。」韓笑陽介紹:「操作考完畢,部分考生還需要參加標準化病人考核。」標準化病人,是指經過標準化培訓的、能準確表現病人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在考核中,考生在診室模擬臨床問診,而考官在單層玻璃外對考生的問診、檢查、診斷等環節即時作出評分。
據了解,理論題題庫有3000多道題目,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山醫院,還有一部分是職稱考試、大學教材裡的試題,題庫目前還在不斷增加完善之中。
「考核內容大部分都是電腦直接打分的,電腦不能直接判斷的,考核則儘量做到客觀。」韓笑陽向記者展示了考官的打分系統,如「留置導尿術」考核,對考生所做的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描述及不同的分值。比如「術前準備」考核分3個考核點:能與病人合理有效地溝通,滿分4分;術前談話,向病人解釋說明導尿目的,解除其顧慮,滿分3分;儀表端莊、衣帽整齊,滿分3分。「考試時,考官們就在旁邊,根據這一項項細緻的評判標準給分,十分方便而且相對比較客觀。」
標準化培訓考核成就星級醫生
「2013年,我們掛牌成立了『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此和中山醫院全面合作,探索醫、教、研結合的模式。」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杜兆輝告訴記者:「在實踐中,我們希望能將全科醫生的培訓考核客觀化、標準化,創造一個易複製、可複製的模式。」
2014年,全科醫生實訓中心正式建立。經過不斷優化,實訓中心的考核內容愈加客觀化,最終形成了獲得專利的「一種全科醫生培訓考核系統」。
除了內容客觀,實訓平臺考核為浦東新區全科醫生隊伍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評判依據。杜兆輝說:「每年全區1300多名全科醫生都會來實訓中心參加考核。」考試結束後,考生當場就能拿到成績單。之後,實訓中心將所有考生的成績匯總發給醫管中心(新區衛計委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業機構)。醫管中心將依據考生的成績為考生評定星級。「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全科醫生能被評為5星級。星級評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科醫生的業務能力,市民在選擇籤約全科醫生時也能提供借鑑。」
在平時,全科醫生也能在實訓中心提高自己的能力。杜兆輝介紹:「全科醫生可以在實訓中心練習基本功。除了考核模式,系統還有培訓模式,每答一題,系統會顯示正確或錯誤,如果答錯了,系統還會提供正確答案。」
「目前,我們這個全科醫生培訓平臺已經具備了提供繼續教育的功能。下一步我們會考慮將平臺和繼續教育結合在一起。」杜兆輝這樣說。
「3+2」輪轉全科醫生也能看專科
全科醫生不僅要「樣樣曉得」,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專業深度。2013年,中山醫院與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建立了全科教學門診基地。
全科教學設有一套標準化流程。基地每周開設半天教學門診,由中山醫院醫生和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社區全科醫生坐診,兩人一組結對。社區全科醫生每3個月輪換1次。每次門診接待12至16名患者,科室包括內、外、婦、兒、眼、五官等。
門診結束後,社區全科醫生與中山醫院醫生會集中進行病例討論。社區全科醫生進行病例匯報,中山醫院醫生補充病史,之後專家進行點評和提問,同時解答大家的疑難問題。
討論會的最後,社區中心全科醫生會就上一次病例討論中的疑難問題、需要學習的相關臨床理論知識等進行分享。
因為社區全科醫生從事的臨床醫療很少接觸到婦科、兒科病例,久而久之造成了相關技能的缺失。
「之前有新聞說,上海兒科人才不足,在我們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很多全科醫生就能看兒科。」杜兆輝對此頗感自豪。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杜兆輝介紹,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3+2」全科輪轉模式,即「每個新晉全科醫生必須在輪轉模式裡滾一遍。」全科門診實行獨立坐診,專科門診則實行輪轉模式,每個科室輪轉時間為3個月。專科科室均有一名帶教醫師,負責所有輪轉醫生的帶教。
輪轉期間,全科醫生可以熟悉所在專業科室常見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在專業帶教老師的協助下完成常見病的診治。據悉,在各專業科室輪轉後,全科醫生還需要選定某個科室繼續輪轉半年,每周半天,以獨立坐診為主,要求其熟練掌握本科疾病的診治及臨床技能操作。
「我們的模式運行至今已經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只有不斷提升全科醫生的能力水平,解決居民的基本醫療需求,才能贏得居民真正的信任。」杜兆輝說。
(來源:浦東時報)
(責編:陳晨、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