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平臺。」YY CEO在年會上的這句發言牢牢印在了Stan心底,給了他很大啟發:既然如此,那就看哪個平臺的內容更優秀,用戶自然會用腳來投票。幾個月後,Stan離開了多玩,創立了自媒體性質的《史丹利快報》。
第一次聽到《史丹利快報》這個名字,我腦中立刻閃過了化肥、金坷垃、農具農機、鬼畜的電視廣告等一系列土到掉渣的畫面,以及還勉強留在腦中的那部逼格之作《史丹利的寓言》,儘管素材豐富,但放在一起總不能拼出個所以然,最後只能無奈的問一句,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節目?
難得一見的屌絲款屎蛋
從矯情的文青變成了不矯情的色情男主播
「清楚的記得,大四快畢業時,我還拿著外賣,坐在顯示器前看著黑桐谷歌的《刺客信條3》攻略,看著『康師傅』的各種無雙,當年的我對遊戲行業來說也只是個觀眾而已。」Stan回憶起2013年的那個夏天,那一年他正式告別了校園,軟體工程的專業背景,讓他一度很希望投身進遊戲研發行業,「實在能力所限,畢業設計都只搞出來個莫名其妙的安卓程序,最後只能專心去做視頻了。」
從多玩入行,Stan接手了《有看點》這個已被廢棄的節目,試著用文藝腔來解讀遊戲世界的種種話題,那時起「屎蛋」這個名字已開始漸漸為玩家們所熟知,只是Stan很快就發覺自己以單機為主的節目主題,難以同多玩的網遊文化相融合,同時在風格的定位上也面臨著諸多掣肘,2015年的3月,Stan最終離開了這座大靠山,開始尋找更大的自由,要做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節目。
從《有看點》出發
「可是為什麼要叫《史丹利快報》呢?」筆者不解的問。
「不如問我為什麼自稱Stan。其實是因為早些年很中二,特別喜歡埃米納姆的歌,其中有一首《Stan》就經典的不行,MV裡姆爺扮演自己的粉絲,為了見姆爺不惜改變性取向,最後還把老婆給淹死了,聽完後覺得特別COOL!從此就自稱Stan了。」Stan進一步解釋說,至於為何叫《史丹利快報》,就是覺得節目裡有自己名字挺好,以後不怕被踢走,「我是不是特心機?哈哈哈!」
姆爺
不過「史丹利」的負面作用確實不小,不說土鱉的第一印象,在搜尋引擎上的表現就非常吃虧,目前在百度搜「史丹利」要繞過足足六頁的農業內容才能看到「快報」,而其微博名稱也被迫變成了「屎蛋狸」……
真·史丹利
「為了把節目做好,我開始慢慢轉向了自己並不喜歡的一面。」Stan帶著壞笑說,顯然他不希望我太當真,但我卻無法忽視其中的感慨,與他的幾次見面裡我感受到了那種同類的氣息——靜謐的思考與浮誇的表演在他身上割裂的統一著,「我以前不怎麼寫搞笑的東西,一度覺得自己寫不出搞笑的東西,加上大學時也從來沒有過表演的欲望,起初的狀態很尷尬。」
Stan和《史丹利快報》大約用了三集才勉強走上了正軌。「第一集到現在還記得,我會發出一些很硬的笑聲,讓人感覺就是一個不搞笑的人在強行搞笑。」那時的Stan連露出真容的勇氣都沒有,帶著個「JJ怪」頭套完成了首演,無可避免的被指責抄襲《爆漫》,譁眾取寵。
最開始「出鏡」的Stan
第二集中Stan索性摘掉頭套,最後不僅「沒嚇跑大家」,「居然還有人說,『哇!屎蛋顏值這麼高!』」等到第三集時,Stan又想清楚一件事「我一直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小角色,但在節目裡我應該是那個掌控全局的人,是要告訴他們怎麼做的人。」痛定思痛,Stan徹底的放下了架子,盡情的騷了起來,終於成功「從矯情的文青變成了不矯情的色情男主播。」
飽受批評的第一集快報
三觀正是網紅的必修課
同農業重金屬味很重的「史丹利」相比,《史丹利快報》節目本身其實相當洋氣,英文字幕(大霧)、好萊塢布景(霧霾)、美式油膩吐槽,真的一度唬住了我,以為是海外華人的回流作品,直到計劃採訪時才知道這貨竟然源產自「武漢大縣城」,講真,超佩服。
好萊塢布景,美式油膩吐槽~
《快報》的整體風格非常風騷搞怪,吐槽尤其辛辣,每期彈幕都能嗨到不行,Stan出道時的那股文藝腔早已蕩然無存,按他自己的話說「每周都『迷之感動』你一次,不覺得矯情嗎?這很難說是一個正常人看待事物的方式。」現在這種讓觀眾老爺們看著高興的風格,才是他眼中的長久之道。
言之有物,也是《史丹利快報》能夠成功、也是我最看重的一點,讓觀眾在爆笑之餘對遊戲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這在當下的中國遊戲圈依然可貴,仍然不易,需要高超的創作水平和很強的責任感,而飽受「素質教育」薰陶的Stan自認還有那麼幾斤正義感,豪言「三觀不正的人哪做的出什麼好內容?這是網紅的必修課,賺錢也要講究基本法啊。」
「希望通過我的節目,把更多對遊戲感興趣的觀眾向我覺得好的方向引導。」這大約就是藏在《快報》之中那份看似極歪、實則極正的三觀,這既是從Stan口中說出的,也是我從他一次次大膽的吐槽中所感受到的。
Stan是「囧司徒」的忠實粉絲,各方面多有模仿,所以觀點方面會顯得有些過激,常常公然地圖炮一些遊戲、大V和廠商,其中育碧、暴雪、騰訊以及黃旭東等都被「黑」的很慘,讓我這個同行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偶爾也會為他捏一把汗,固然草創階段影響力有限,可以更放肆一些,但這其中的危險性還是有的,有時惹來些麻煩是小,痛失和某些「爸爸」的合作機會就不好了。
囧司徒
「爸爸是不會在意兒子善意的玩笑的~」Stan嬉笑著說,這或許是他的職業習慣,先騷一個然後再拉下臉來引入些正經的想法,「我固然會黑它們,但最後傳達給讀者的應當是,我是鬧著玩的,並不是真的恨它,要把度維持好,就不會太招仇恨,觀眾們也會覺得很好玩。」
當然這份大膽更多的還是針對海外廠商,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快報》勢必會越來越謹慎,Stan只能由衷的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節目裡像調侃卡婊又炒飯了、育碧又為《刺客信條》加了700年歷史一樣,更隨意的來調侃中國遊戲廠商。」
屎蛋在節目中黑了不少的事物